简介
行秀禅师(1166—1246),俗姓蔡,河内(河南怀庆)人。俗姓蔡,号万松老人。15岁参拜邢州净土寺赞允禅师剃度出家,嗣法于磁州大明寺雪岩慧满禅师,为曹洞宗第十四代宗主,与当时江南的天童如净并称为曹洞宗二大宗匠;其虽主禅学,但精通华严、推重净土,还是金代净土宗五大领袖之一。他写的《评唱天童正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是当时禅宗名著。弟子耶律楚材为之作序,称之为“得曹洞血脉,具云门善巧,备临济机锋”。万松对释儒各派思想都有继承与发扬。世人称其为“儒释兼备,宗说精通,辩才无碍” 。(编辑整理:少林禅院德政禅师)
事迹
行秀禅师受具足戒后,万松发誓要决究宗门大事,遂担囊出游。先北上燕京参学于潭柘、庆寿、万寿三个中都最著名的禅寺,复南下磁州大明寺,嗣承雪岩满禅师。得法后,声名大震,各地纷纷请他说法,留做住持。然而他均婉辞谢绝,乃回邢州,于净土寺建“万松轩”接众自修,由此而有“万松”之号。此后,他在净土寺得住数年,读书并接待参访者,一时间,信众如云,朝野倾慕。成为当时北方佛教的泰斗。(编辑整理:少林禅院德政禅师)。
万松禅师不仅为北方缁素推崇,还得到金朝和蒙古两朝统治者普遍崇重,金明昌四年 (1193),金章宗敬仰他的道行,诏他“于内殿说法,章宗躬身迎礼”。蒙古灭金后,万松又继续得到蒙古汗廷的礼遇,元太宗二年(1230),富阔台大汗赐于佛牙一枚,并尊其为“万松老人”,后被蒙古汗廷奉为国师。(编辑整理:少林禅院德政禅师)。
宋末元初,禅宗中五叶之一的临济、曹洞宗大兴,时有“临天下,曹一角”之说。意思是说,临济宗风靡天下,覆盖面广。曹洞宗威震东南,影响度深。这一时期,曹洞宗盛行,主要得益于行秀禅师的大力弘扬。宋元以降,禅净双修极其盛行。行秀禅师不仅修禅而且极为推重净土,因而从学者甚众。行秀禅师有诗云,“行从福智立,贯彻入环中,化统三千界,空开洞上家。”天宁寺、开元寺因此辉煌之极,僧众逾千。据《邢台县志》记载:“每当朝暾初上,暮烟缭绕,僧人奉经,撞钟之声远闻数里。”所以,开元寺、天宁寺再加一个净土寺,三刹毗邻,互为通好,传灯有序,法脉廷绵不绝,俨然成为我国北方的一个佛教中心。(编辑整理:少林禅院德政禅师)。
万松著述颇丰,主要有《鸣道集》、《祖灯录》《请益录》、《释氏新闻》、《禅说》等,均为禅宗语录之代表作。其《鸣道集》大展曹东宗之宗风。此书与宋僧圜性所著《碧岩录》并称禅宗二大宝典,前者为曹洞宗立说,后者为临济宗立说。迄今仍风行禅林。他的净土宗著述如《净土》、《洪济》、《万寿》、《四会》等也是久唱不衰。万松时期,正值我国处在金、元、宋几个政权并存时期,其与金室过往甚密,又与元朝结好,因此宋人多有微词,有关他的事迹记载甚少,却不失其在禅宗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编辑整理:少林禅院德政禅师)。
诸行无常,万物有灭。1246年万松禅师示寂于燕京。终年八十一岁。北方佛子顿失依怙,无限悲痛,为了表示对这位禅门宗师的怀念,纷纷起塔供奉。据史料记载,在全国诸塔之中,仅有两处供奉他真身佛骨舍利的:一处在北京,位于西城区西四南丁字街西,世称“万松老人塔”;一处在邢台,位于市西南古塔群中。遗憾的是邢台的万松身骨塔已于文革中随塔群毁灭不复存在。(编辑整理:少林禅院德政禅师)。
法嗣
万松门下弟子很多,著名嗣法弟子有:嵩山少林寺的雪庭福裕禅师、大都报恩寺林泉从伦禅师以及在元太宗任中书令的耶律楚材、金朝著名的翰林李纯甫等居士。他的弟子中除雪庭福裕外,还有东林志隆、木庵性英、乳峰德仁等人,先后做了少林寺住持。(编辑整理:少林禅院德政禅师)。
雪庭福裕禅师早年在邢台净土寺出家,拜净土寺住持行秀禅师为师,后被派往嵩山少林寺任住持。据记载嵩山少林寺在元代以前曾有五大宗派,福裕到少林寺后,统一了五大宗派,创立了嵩山少林寺雪庭曹洞之少林曹洞正宗,并撰写了子孙谱诀,此后历代嵩山少林寺和尚均照此取名。这一谱诀的确立和延续,标志着嵩山少林寺从此之后就形成了一个子孙相继的禅院。雪庭福裕禅师和他的师父万松行秀禅师都是邢台净土寺和河南嵩山少林寺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今天,在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塔林里依然还可以看到雪庭墓塔福裕的灵塔,最大的那个就是他的,而万松行秀在邢台的墓塔已经被破坏,岂止墓塔,连赫赫有名的净土寺也难觅其踪。
耶律楚材(1190——1244),契丹人,其八世祖突欲几辽朝开国帝王阿保机的长子,曾封东丹王。自幼聪颖说学,博览群书,兼通天文、地理、医卜、释老诸学。初仕金朝,后归附成吉思汗,先后辅佐成吉思汗与窝阔台三十余年,长期任中书令,是位治世良相,有“治天下良匠之”美誉。蒙古人传统生产方式是放牧牛羊,娴于畜牧,疏于农耕。公元1229年窝阔台即位,大臣别跌献策说,汉人对国家毫无用处,不如将其统统赶走,将其耕田全部变为草地,让蒙古百姓去放牧。耶律知道后遂向窝阔台提议,陛下将南下伐金,兵费之需甚为可观,这从何而出呐,臣估计如向汉民征收税赋,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万石,可足兵用,何以说汉人无用呐。窝阔台将信将疑,允其试行。两年后,窝阔台在云中起事,耶律楚材所设十路课税使,皆送来岁贡薄藉。所征金银粟帛与原奏比比皆符。窝阔台称赞有加,卿不离朕左右,却能使国家财用充足,南国大臣还有像你这样能干的吗,窝阔台亲用大觥为耶律楚材酌酒,以示奖励。耶律楚材入仕前曾在万松门下参禅三年,得其印可。后奉成吉思汗扈从西征,告别恩师,但两人书简不绝。宋代大和尚正觉作从容庵录号为绝唱,耶律楚材坚请万松为之评唱,以启示后学。万松从容录成书后寄于在西征前线的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并为之作序。他自述当时的心境说,予西域伶仃数载,忽受是书,如醉而醒,如死而苏,踊跃呼唤,东望稽颡,再四披绎,扶卷而叹曰,万松来西域矣。他对佛教虔诚之情溢于言表,与万松的师生情谊,也在佛教史上留下一段佳话。万松曾告诫耶律楚材,“以儒治国,以佛治心”成为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格言。(编辑整理:少林禅院德政禅师)。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