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怡 - 简介
郑怡,台湾歌手。自校园民歌开始,即在乐坛渐渐崭露头角,以“好奇的大学生”身份踏入歌坛的郑怡,1980年她以一首《月琴》在流行音乐史上刷下非常亮丽的一笔。她的高音干净、高亢、不拖泥带水,如同凝听月琴演奏般;令人感动,久久难忘。《小雨来得正是时候》才正是使得她那婉转、平实、民谣味十足的纯朴嗓音真正传遍大街小巷的成名之作。现在的郑怡除主持中广的“绮丽世界”外,剩余的时间几乎都奉献给了家庭。
郑怡 - 专辑及简介
《想飞》(1986)《离家出走》(1988) 《周末 P.S. 我很寂寞》(1989)《天堂》(1991)
专辑名称:《心情》
发行时间:1987年10月05日专辑歌手:郑怡
地区:台湾
语言:普通话
专辑介绍:
还记得这张专辑出片前,天天洗发的“海鸟洗发精”女孩总共换过几种心情吗?这一次,歌曲与广告媒体的结合“Hitto”使的大伙儿对郑怡忽云忽雨的《心情》感到好熟悉。因此,出片不到一个月就得到八万张的卖座,也不会太叫人惊奇。此外,为配合“东城故事”这支概念歌曲,唱片公司派出外景队赴埃及拍摄封面与MTV,先不论这个“东城故事”到底是在商业市场的着眼点下搞出的嚼头,还是一项流行音乐史上“音乐电影”的创举;出埃及记的演出,的确引起新鲜话题,即达到宣传效果,也开启了唱片公司大手笔投资在宣传上的风潮。
如果说,郑怡这张《心情》完全是拜宣传之功,这是不公平的。首先,郑怡清亮的嗓音,在音乐色彩浓厚及高难度的转音下,表现得那么出色,尤其在她一贯的亢直里,你听不到一点心虚的颤抖和勉强后的苍哑,你只管顺着她在辽阔音域里扬起、下滑或平平飘荡。再者,制作人挑选的歌也都适合她的声音,歌曲作者包括卢昌明、梁弘志、罗大佑等人,不仅呈现出多样性和流行性,同时整齐的作品水准,也令演唱多年的郑怡有“尝到甜头”的满足。
专辑曲目:
01- 《心情》 02- 《沙漠的风(“东城故事”第二乐章)》03- 《想想我》 04- 《橱窗》
05- 《海上花》 06- 《雨后》 07- 《风有时停》 08- 《敲痛我的心》 09- 《还是梦》
专辑:《小雨来得正是时候》
艺人:郑怡
厂牌:拍谱唱片
时间:1983/9
经典理由:李宗盛制作的第一张唱片、台湾百佳专辑第30位、郑怡首张个人专辑以“好奇的大学生”身份踏入歌坛的郑怡,最初因一曲《月琴》崛起于校园民歌时代的台湾歌坛;而这张唱片的标题曲《小雨来得正是时候》才正是使得她那婉转、平实、民谣味十足的纯朴嗓音真正传遍大街小巷的成名之作。
《小雨来得正是时候》这张唱片诞生于台湾校园民歌与流行歌曲的交替时期。其时的音乐作品内容已经超出校园生活、个体直觉及使命意识,罗大佑和苏芮的新音乐形态摇滚乐大受欢迎,民歌风潮已渐渐消退,台湾乐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张专辑制作于1982年,是日后成为“台湾首席音乐制作人”的李宗盛所制作的第一张唱片。当时的李宗盛在音乐制作方面尚处于初步摸索与尝试阶段,但是却相当成功地捕捉到了郑怡声线中玲珑剔透、高亢婉约与清亮率直的动人一面,从而使得整张专辑让人听起来十分亲切、干净、自然。在1993年台湾传媒界评选“台湾歌坛百张最佳专辑”的时候,这张专辑的排名是第30位。
小虫创作的标题曲《小雨来得正是时候》堪称这张专辑的画龙点睛之作,“小雨来得正是时候/代表我流不出的眼泪/小雨来得正是时候/冲淡我对你的思念”,这几句词句平实但却情感真切的歌词足以使这首歌流传于世;当年创作这首歌时的小虫还在服兵役,这也是日后成为台湾乐坛中流砥柱的小虫初试啼声的作品。《结束》由李宗盛创作并与郑怡对唱,歌中所诉说的为情所困、为爱所惑的情怀并不激烈,只显得云淡风清,这首歌亦成为李氏对唱情歌的经典之作。
这张唱片中的作品歌词段落精短、曲式架构简单,但也正因如此,在经过了岁月的剥蚀之后再重听的时候,也才会更加让人体味到舒缓简约的单纯和抛却负担的轻松——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在华语乐坛,李宗盛是响当当的百万制作人,不过在制作领域,他最擅长的当然还是“妇女之友”的工作,张艾嘉、陈淑桦、辛晓琪,无论是已然成名的还是初涉红尘的,他总是会挖掘出这些女歌手自己浑然不自觉的心理和心灵,使之不经意间就走入深闺、宛如怨妇。尽管在这方面,他也有在贵妇气质比较顽固的林忆莲身上宣告失败的历史,但这毕竟也只能说是术业有专攻的问题。在1983年,李宗盛尚是青春华发、英姿勃发,刚刚经历了“木吉它”辉煌岁月的他,尚未脱离一身的民歌气息就进入了流行乐坛的第一线,坐在了制作人的高位上开始自己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幕后生涯。此时的他,对于将一个歌手的闪光点尽情发挥的制作工作,可以说是没有一点经验和底蕴可资使用,一切都是全新的开始,而“不幸”成为其小白鼠的则是同样出身于民歌圈的郑怡。
最终,由李宗盛制作的郑怡首张个人专辑《小雨来得正是时候》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并以第三十名的排位挤入了台湾百佳专辑的行列。从逻辑性上来讲,有两点可以说是让这张唱片得到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其一是李宗盛和郑怡都是出自民歌界,流畅的旋律、淡雅的意境和文艺的情结很容易就让两者的审美点交汇到了一起。其次是当时的台湾流行乐坛恰好经历着由民歌时代向商业时代的转型期,而郑怡与李宗盛也都正由民歌音乐人向主流音乐人的过渡摸索期,他们的根基相似、发展规迹又相似,再加上大环境的助力,自然就使这张专辑因为天时、地利、人和而取得了成功,哪怕它涉世未深,哪怕它未经世故,也同样可以幻化出一种青涩美。
和潘越云在1980年与吴楚楚、李丽芬共同发行《三人展》宣布进入歌坛完全相同的是,郑怡在唱片市场的第一次亮相,同样来自于她和王新莲、马宜中共同发行的一张三人拼伙专辑《匆匆的走过·告别夕阳·月琴·话别》。而郑怡正是通过这张唱片中的一首《月琴》从而确定了她在歌坛上的地位,也让王新莲和马宜中更多的成为了她进入歌坛的陪衬,之后也更为适宜的留在了创作者的位置勤奋耕耘。完全是机缘巧合,这首《月琴》真可谓是非常到位的形容了她本身的声线特征——清脆悦耳,这种清脆嘹亮的嗓音,也让她从一大批味道普遍“成熟”的女性民歌手中脱颖而出,因为极强的辨识度而迅速为人知晓。
这张专辑最到位也是流传最广的,还是小虫创作的同名曲《小雨来得正是时候》,典型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台湾流行音乐的传统手笔,唯一体现个性的除了文字中那些许的年少轻狂之外,恐怕就是小虫特意根据郑怡声线音色打造的渲泄式的副歌,点题的反复吟唱,充分显示出郑怡尖而不破、细而不薄的演绎处理,也将这首作品表现出一种年轻人特有的激情飞扬的清爽之气,听来干净之余还过瘾。而《如果你说》则很难想像是李宗盛的手笔,没有顿音、没有切分音,旋律如纱裙般迎风摇曳,很有中国古典的曲径通幽之迷。
专辑在整体的选曲上依然定位在爱情这个主题,而作品的创作风格则都是典型介于民歌与流行曲之间:既有民歌的单纯、朴素、简洁、流畅,又初具流行曲的细腻、感性和层次感。而在制作人岗位首次下海的李宗盛,虽然手法简单,但却也是恰到好处因为想法不多使整张专辑有了一种很清爽的商业化民歌的线条。大概正是因为这是李宗盛的第一次,所以他即使在《一千个夜》里的玩起Bossa Nova、《弦上诗》里玩起摇摆乐的花活,也都显得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半步,这也反倒让郑怡有了更大的声线发挥空间,避免了演唱部分被多元化的编曲喧宾夺主。
同样具有纪念意义的是,这张郑怡的唱片也收录了李宗盛男女对唱情歌的处女作《结束》,和制作风格相同,李宗盛的演绎现在听起来也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与《你走你的路》和《我这样爱你对不对》中用非主流的声线抢戏相比,完全的是甘于配角、服从主角。不过,还是要推荐由王杰和林忆莲翻唱的粤语版《还有》,一个是因为王杰的苦和这首作品的主题相得益彰,再者林姐姐那种现代化的都市之怨,听起来也确实格外性感动人,更有华彩之美。巧合的是,未来的某日,林、李果然走到了一起,莫非是此曲做媒?如果是,也只怪选错了对象,因为这段恋情从一开始就是——见歌名。
专辑曲目:
1、《小雨来得正是时候》2、《如果你说》3、《一千个夜》4、《爱情的神奇》5、《长夜》
6、《忆吾爱》7、《结束》8、《无法解答的问题》9、《走一个下午》 10、《弦上诗》
专辑《苏醒》
这是郑怡失恋后推出的专辑,唱的尽是从爱恋幻灭中成长的心情,虽然她自《小雨来得正是时候》以来,唱的都是近似的哀歌,但这一次,她唱的是自己的故事,令人分外听得动容。
郑怡自发行《去吧,我的爱》专辑后,相隔十个月,她收拾与李宗盛情伤的心情,再推出第三张专辑《郑怡的苏醒》,制作人换上了助她唱红《微风往事》的马兆骏。而这一次,她不仅参与制作工程,也写了两首歌词《早起的太阳》与《最后的开始》,就像她在专辑对自己说:“决定成为一个真正的参与者。”
唱片公司的企划在专辑文案写著:“《苏醒》这张唱片,可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从一年半前那个怯生生的小女孩,到如今历经感情、事业等种种磨练后,成熟自信的女子,这是一段漫长而遥远的心路。在经过十个月的蛰伏与思考后,确定了这张唱片的主题——男女之情、对事情的感觉以及对时空的困惑。因为这个主题是她成长的一个过程,也是她生活的一部分,这分熟悉与了悟,让她能在清越高扬的歌声中,真正表达出内心的挣扎与无悔!”
专辑第一首歌《早起的太阳》,由郑怡、陈美威作词,马兆骏的妹妹马毓芬作曲,记得第一次听到《早》曲,便爱上郑怡诠释出充满朝阳的感觉,一种彷若太阳就是身边的亲友,当历经沧桑后,重回到家人的怀抱,重新迎接温柔的太阳的感觉。
第二首歌《放不开的洒脱》则是自述失恋后的心情,很喜欢作词者姚天授描述的感觉:“暂停回忆,却又如此空洞,执著的来,却又无息而去,当你发现,放不开的时候,却又如此惆怅而又无奈。”郑怡唱起这首歌,比以往任何一首歌都要打动人心,她那种近似呼喊的转音,听得令人心悸。
标题曲《苏醒》则有点像是《微风往事》的续篇,在强颜欢笑中向往事挥别,迎向另一段人生。不过,专辑虽名为《苏醒》,但除了标题曲、《早起的太阳》及《小小孩》外,大多是有著浓重伤情意味的歌,《衰老的模式》、《离别的时候》、《爱的期许》、《生命的至爱》及《最后的开始》等,每首都在阐释离别的况味。
郑怡也在专辑里献上自己的心情笔记:“在这段时间内,我遭遇一些‘个人’事件,大家最熟悉的莫过於我在感情上的变化。我是极重感情、情绪化的人,从懂得情的世界开始,我就一直固执在自己的感情世界中,不能回头!经过许许多多的打击后,我忽然明白,真正的爱,只是一段缘分的开始,并不代表其结局的美好。看多了悲欢离合,反倒释然许多。经过一些自我挣扎,反而更珍惜拥有的幸福,将来的事既无法预料,亦无需揣度,只盼望在拥有时,留下美好的回忆。我相信缘分,爱的开始也许只需要心灵的激荡与契合,可是当要继续走下去时,就得要相当的耐心毅力,加上彼此的谅解及珍惜,才会成就永恒的爱。”
苏来则以好友的身份也写了一段文字,节录如下:“有一天晚上,夜已经很深了,我接到这名女友的电话,说不上两句话她就哭了,语音又含糊又急促,我在电话这头安慰她,心却慢慢沈静下来。她对感情的态度浪漫又实际,可以那麼肯定、那麼全神贯注地投入,只是奉献自己,全心全意的付出。可也因为这样,稍有挫折便忍不住要落泪,觉得没有回报与安慰。挫折让郑怡成长,尤其是感情的煎熬,很是让她脱胎换骨。我看她沈静的神色,眼中闪著智慧的光采,歌声中也多了一些过去不曾有的沧桑。”
记得这张专辑在排行榜的成绩不是太高,好像在第五名与第七名之间,在三张专辑来说,销售是较差的一张,不过,却是我个人偏爱的一张,或许是因为郑怡歌声中的离情震慑了我,至今依然难忘。
她发行完《苏醒》后,推出一张翻唱老歌的专辑《行行重行行》,便告别了拍谱唱片,暂时退隐歌坛。
直到一九八七年加盟可登,推出大受好评的《想飞》,创造她演唱生涯的最辉煌时期,不过,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郑怡 - 影响与评价
198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费翔因一曲《冬天里的一把火》迅速走红大陆,结果翌年火烧大兴安岭,费翔再次登台便是携歌曲《小雨来得正是时候》。正是这段当不得真的市井笑谈,从此记住了这首歌。后来才得知原唱郑怡的名字,再后来终于听到原汁原味的版本,并且知道因着《小雨来得正是时候》,小虫步入了他的音乐创作生涯。十岁左右的孩子是不明了歌曲的苦涩柔情的,只一心沉醉在娓娓动人的玲珑婉转里。如今领悟了歌中含义,却又为自己“流不出的眼泪”徒生感慨,怀念起少不更事的那段光景。
台湾校园民歌运动所诞生的歌曲浩如烟海,却有两首我一直以来认为该是男声唱出而深感惊为天人。一首是蔡琴的《出塞曲》,席慕容的思乡诗作,经由蔡琴通达大气的声音表达,北方的广袤豪情奔腾而来。还有一首便是郑怡的《月琴》。郑怡《月琴》的民族质感,让人几要合掌膜拜。《月琴》于郑怡本就是倘来之物,苏来谱了曲原是要给李建复演绎成很中国很乡土的民谣,却被郑怡半途劫去,诞生了这首传世之作,不能不说是因缘际会。
1998年滚石公司出版了民歌精选辑《重逢。王新莲·马宜中·郑怡》,今年得来,观赏良久,不忍释手。王新莲的清澈如溪、马宜中的质朴简洁似一方净土,心旷神怡起来。最大的惊喜莫过专辑所收录的关于郑怡的两个合唱版本。一是与木吉他合唱的《桥》。六个男儿的声音本已干净至极,寻不出半点瑕疵,与郑怡透明甘醇的嗓音浑为一体,天衣无缝得让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再便是与李宗盛合唱的《结束》。两个歌喉,渐渐合一,听得怔忡。
岁月里的许多歌曲都匆匆擦声而过,而听郑怡始终咀嚼含英,温馨亮丽,刻进了所走过的岁月。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