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江苏扬州人,1954年11月生,毕业于南京大学,1973年参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获矿床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8年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地质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年聘为南京大学教授,先后担任地球科学系主任、南京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2006年5月起担任南京大学校长,2008年3月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南京大学校长、教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
陈骏教授还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第五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同时担任《中国科学》、《地质学报》等多家科技期刊编委。
人物成就
陈骏教授长期从事地球化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讲多门地球化学专业课程,主持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基金委重点基金,国家科技部“973项目”二级课题等多项科研任务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先后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5项教育部科技成果奖。
办学之道
从1902年到2012年,南京大学走过了波澜壮阔的110年。从建校之初的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到之后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南京大学以诚植身、质朴无华、志存高远。校长陈骏说:“人才培养是个复杂、长期、伟大的过程,一定要静下心来办学。”
陈骏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个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如果能安下心来重视本科教育,从校长到教师都重教爱生,大学就不会浮躁,就能正本清源,回归大学之道。
从2009年起,南京大学实行“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新方案,开启了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的尝试。
陈俊说:“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千万急不得,因为这是个过程。比如牛津、剑桥、哈佛、耶鲁,都是经过几百年才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我国现代的高等教育历史大概在110年到120年间,其中还有一半是在战乱、动乱、颠沛流离中度过的,安下心来办学也就是五六十年,时间很短。这有个过程,着急不得。”
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是一个长期过程,南大目前的做法主要有4个方面,核心思想是通识教育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相通融,特别强调个性化培养。
第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2009年起,南大实行“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新方案,把本科4年设计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一)是通识教育阶段;第二阶段(大二、大三)是专业化培养阶段;第三阶段的大四,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及发展目标选择3个发展路径:在本专业深造,学习更深层次的课程;跨专业学习,获得其他专业的第二学位;学习就业创业课程,为走上社会做好准备,不再“陪太子读书”了。因为是三个阶段、三个方向,所以叫“三三制”。目前,“三三制”实行了两年多,老师、同学的感受都相当不错。
第二,改革课程体系。我们过去特别强调专业的系统化、连贯化,要求专、深,有时候180个学分都学不完本专业课程。现在是信息化时代、知识时代,第一份工作往往与本专业无关,你让他一下子学那么专、深的课程,实际上没有必要。因此,我们要求各专业参照国际先进经验,结合“三三制”模式重新制定课程体系。截至目前,南大共建设新生研讨课149门、通识教育课63门、学科前沿课97门。其中通识教育课和新生研讨课中,95%的主讲人为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不仅如此,全校课程对全体学生开放,我们允许学生自由制定适合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课程表,原来一个班里,学生的课程表“千人一面”,现在则“千差万别”。只有个性化发展,才有可能人人成才。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如新型课程基本都是小班上课,不允许超过30人。上课是研讨、互动、启发式的,课堂可以在实验室、实习点,也可以在校园里。
第四,改革教师评价体系。一是要求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二是在评职称上给予体现;三是给予物质奖励,每年评出几百名教学成果奖,重奖杰出的教学型教师。我的感觉是,当教师安心上课、有了教学甜头后,才会非常喜欢教学。
我校今年还将做其他改革,一是以后新进入教师编制的青年教师要达到副教授水平;二是提高研究生阶段的教学能力培训。我们还将成立考试中心、教学发展中心、教学研究和评价中心,保障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