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节

简介: 王小节是著名的电视主持人。
[展开]

王小节的个人经历

主持人 王小节
性 别 女
毕业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校花)
生 日 1977年2月17日
身高 165mm
主持节目 《奥运来了》

王小节 - 仕途掠影

王小节,因为生于年30,所以叫小节。毕业于人大新闻系,1999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一直承担《新闻联播》栏目“学习贯彻三个代表”、“创建精神文明城市”、“时代先锋”等重大主题性报道,采编制作的“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牛玉儒”、“洪战辉的故事”、“郑、汴、洛三点一线看河南”等系列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她同时是一名优秀的现场报道记者,在“神州六号飞船发射”、“新疆五十周年大庆”、“青藏铁路通车”等大型直播中,她热情亲切的报道赢得一致好评;而她也会乔装改扮蹲点暗访,协助公安执法人员一举捣毁淫秽盗版光盘地下销售网络、取缔非法演出。她很快成长为央视新闻中心最年轻的制片人、主编兼主持人。是新闻中心出镜率最高的记者之一。

王小节 - 在珠峰的日子

神秘的火炬传递马上就要揭开它美丽的面纱,壮丽的珠穆朗玛和青藏高原,将要面对全世界人民投来的目光,在火炬传递的过程中,有多少动人瞬间是不为人知的,有多少人的付出可能不被人所关注,又有多少人为奥运火炬的顺利登顶挥洒着汗水。 

《奥运来了》主持人、记者,新闻中心珠峰报道负责人王小节是已经和中央电视台的大部队早早的来到了西藏,为了奥运火炬登顶珠峰的现场报道能够顺利进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早早的到达大本营进行常规的训练和一段时间的适应。"刚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不会生活了,平日里一切事物在这都要发生改变,自己像一个不会自理的孩子,但是现在什么都好了,一切都适用了,知道在高原上应该如何生活"小节对现在自己的状况自信满满。

小节为了抢在第一时间上到海拔更高的位置,她没有和其他的同事一同前往,而是搭乘了一辆运货的车辆,而这辆货车,已经没有了车窗,是一个四面通风的"大铁皮",炎热的太阳,扬起的尘土,已经让人无处藏身。坐在小节身后的是一位地质队的老同志 ,他在这已经工作了很长时间,即便如此,他也不得不用衣服费尽的挡住无孔不入的沙石,而可怜的小节也只能用几张薄薄的纸巾遮挡迎面而来的"沙尘暴"。

王小节

小节在高原上也不忘记劳作,帮助西藏的朋友种青稞,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但没有料到种完庄稼,热忱的西藏大姐为了感谢小节,请她喝当地独有的青稞酒,"天哪!必须一次喝五杯",单数才吉利,这是西藏的传统风俗,连干五杯才能表示对她们的友好,真是一个豪爽的民族!

王小节 - 六年记者体会

2005年11月8日记者节,我收到了一份大礼——“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荣誉称号,对于一名仅仅有六年“工龄”的年轻记者来说,这份礼物太贵重了。

我第一次独立承担大型主题报道是郑州、开封、洛阳创建文明景区文明城区,时间非常紧。我一个星期走遍了这三座城市的所有名胜古迹,满脑子是需要拍什么画面、需要采访什么人,从来没正点吃过一顿饭。说起来还真是挺对不住我摄像。那天在少林寺门外我对他说:“这个小商贩特别合适,咱们赶快拍吧……”,摄像小伙子被我的工作热情感动,但是饿啊,说:“咱先买个面包吃行吗?”我才意识到已经快下午两点了。

晚上回到宾馆就开始排列组合,谁做由头切入,哪里现场转折,什么人说句什么话……那一星期我是彻底失眠了,只要关上灯所有采访过的人物和画面就全都涌了过来,在我眼前打架,我就这样看着窗外一点一点地亮起来,鸟也唧唧喳喳地开始叫了,心里真是绝望啊!我个人无论有什么状况都得咬牙坚持,这就是新闻工作。它不讲过程只看结果,再苦再难没做出片子就等于零。所以每一名新闻工作者都像战场上的士兵,节目播出是我们战争的结束,中间是不能退下火线的,只能往前冲。

许多重大典型的报道任务都光荣地落到了我头上。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件东西也开始和我形影不离了——安眠药片。那次出差前的晚上,妈妈来到我的房间,面色沉重地递给我一个药盒,说:“这里面有三种安眠药,这种蓝色的睡得快醒得快,大概也就4、5个小时,你要是想后半夜睡的比较塌实就再吃半片这个白片,如果时间宽余想好好睡一觉就吃这个圆的,它能管8小时。”我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儿。她真的理解了我的工作,也真的没办法了。记者节的第二天11月9日是她的生日,“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这个荣誉成了她最好的生日礼物。那天我真的感觉到妈妈的开心充满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但其实我心中是很惭愧的。为了当一名好记者,我六年来没有休过一次假,甚至节假日反而更忙,平时经常出差别说照顾父母,连陪伴都少。

2005年夏天,我为制作大型系列报道“落实科学发展观”到广西采访,正赶上发洪水,成天下雨,一出太阳就是桑拿天。但我们必须抓紧宝贵的阳光拍摄,那天是在农村果园里顶着烈日采访了四个小时,头眼昏花咬着牙回到车上去一个农户家里补镜头。在车上吹了吹空调以为没事了,谁知道下车一开车门,一股热浪袭来我好象还没迈下车的台阶就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据摄像说我当时“啊”了一声人就不见了,他们赶紧拉开车门,看见我趴在泥地里,整个脸都朝下扎在土里,吓得他们赶快把我扶起来先看看有没有划破脸,还好没赶上石块碎玻璃,只是粘了一身的泥沙。

 当时是两个人把我架到了老乡家里,躺在一条窄凳上,不记得谁塞过来一个枕头,我至今都还记得那上面广西特有的浓重的臭酸笋味。我无力睁开眼睛,一直躺了四十多分钟,觉得清醒一些了,坐起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得赶紧采访,要不一会儿再下雨今天又耽误啦!”我是真的心疼“躺”过去的这四十多分钟的太阳。

在广西继续采访的几天都是在山路上坐车颠簸,总是腰疼,还发现睡觉不能侧身了。但我没在意,又飞到云南继续采访。第三天晚上突然腰像闪了一下脱了节似的剧痛,稍微一弯腿都跟着又麻又疼!我当时像僵尸一样直挺挺地去敲摄像的房门说:“快带我去医院”,他们还以为我开玩笑呢。到了医院看急诊照X光片,医生说还不能判断我是什么问题,要白天来做CT,并且从现在开始卧床平躺起码一星期不许乱动。

第二天我就催着云南台同行帮我找有名的中医正骨。那老大夫看了我的X光片又摸了摸居然也不同意给我掰,让我先敷三天他的药再说,而且绝对不要再找别人乱掰。我都差点跟他吵起来,但也只好拿药膏回酒店了。那种药的正常反应就是开始疼得更厉害,整个后背都剧痛。酒店的床太软我腰吃不上劲,而且上下床的过程简直是一种折磨,于是就打了地铺睡在地上。我当时坚决不让同事告诉台里,因为工作还没完成,如果台里知道了,一定会让我养病为重,派别人来接着采访,但像“科学发展观”这样的大命题不是记者一来马上就能进入状态的,肯定要影响节目质量。我前期采访已经形成了思路,而且我非常喜欢这次云南采访挖掘出来的这个题材,就像是自己生了个孩子怎么舍得不把他养大呢?这真的就是我对片子的感觉。

我也就老老实实地躺了一天,正好把思路理顺了,就让摄像帮我买了一个护腰板扎上出去采访了。反倒是到了镜头前我注意力一转移就不记得疼了,但实情是越来越严重了。腰疼到第五天都未见任何好转,同事们背着我通知了台里。部主任当即回电给我命我立即住院检查,并直接联系云南台把我架进了医院。谁想到CT结果一出来我就傻了:急性腰椎键盘突出。天哪!这不都是老年病吗!就在我这次采访期间,我的母亲正因为这个病住院治疗,我没能去照顾她,现在还让她知道我也“突出”了,我怎么跟她说啊!医生说我这不是常年挤压变形的,而是受外力重创又没及时平躺静养,我想起了中暑摔的那跤,想到了连日山路的颠簸,我的腰就在一天一天地负荷着啊。

其实过去看焦裕禄和孔繁森的报道,包括我自己采访过的“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牛玉儒的事迹时,我总是想不通,他们明明病了为什么就忍着不及时治呢?结果这回到了自己身上才明白,你接了这个工作,只要你有这份责任心,不努力出色完成是根本不可那放下的。哪怕死在工作岗位上。半途而废真是比死还难受。

这就终于说到了本文的题目“用心做记者”。一个人才华有大小,能力有高低,但“用心”是平等的,对工作的责任心是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的。知识可以不断学习,经验需要慢慢积累,但如果不“用心”,这一切都是没有用。

王小节 - 荣誉阁

曾获中国新闻奖、五四新闻奖、全国文化好新闻奖等奖项。

2005年成为最年轻的全国先进新闻工作者 。

2007年获“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王小节 - 参考资料

[1] cctv http://space.tv.cctv.com/podcast/wangxiaojie
[2] 名人网 http://www.uname.cn/celeb/celeb_11969451.html
[3] 酷狗网 http://v.ku6.com/show/j423mhK8_4JpJCVT.html

最后编辑:2021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