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芳

简介:张国芳1954年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虎鹿镇。
[展开]

张国芳的个人经历

张国芳 - 基本资料

姓名:张国芳
生卒:1954年
描述:甘肃国芳工贸集团董事长
籍贯:渐江省东阳市虎鹿镇

张国芳 - 个人概述

中国大陆百富榜第91名--张国芳
年龄:49
出生地:浙江东阳
教育:中学
主要公司:国芳集团(www.lziec.com)
公司总部:甘肃兰州上市情况:无
主要行业:兰州房地产, 零售
财富:9.5亿元 

张国芳 - 职业生涯

出生在的一个农民家中,自幼家境贫困。

张国芳

12岁刚念完小学便辍学在家。

17岁拜师学艺做木工活。

21岁只身一人来到甘肃定西的伯伯家,靠替人做家具谋生。

他曾先后承包过油漆厂,创办过“定西杭州沙发厂”,生产的“西湖牌”床垫曾经名噪一时。

在做家具、卖家具挣到了第一桶金后,张国芳开始进军零售业。

1998年,张国芳抓住兰州零售业的市场空白,在兰州最繁华的东方红广场旁边开设了国芳百盛商场,合资方是马来西亚金狮集团。

1998年8月26日国芳百盛开业时,张国芳争取到了“兰洽会”永久主会场资格。 

张国芳 - 个人荣誉

近几年,张国芳开始显身兰州房地产界。 建设了兰州国际博览中心。国芳集团正计划在兰州建设一个45层高的五星级酒店。

张国芳是全国工商联合会执委、甘肃省工商联副会长、甘肃省政协委员、兰州市人大代表、甘肃慈善协会副会长等,同时是由他本人倡议发起的甘肃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

中国400富人榜第93名;

新财富劳斯莱斯500富人榜第153名。 

张国芳 - 个人影响

 

张国芳 - 人物评价

 

张国芳 - 相关链接

 

 

“定西苦、苦甲天下”,清朝名将左宗棠的这句名言,在100多年后被一位来自浙江的木匠推翻。10月16日,胡润与《欧洲货币》首次合作推出的中国百富榜上,甘肃国芳工贸集团董事长张国芳以9.5亿元名列第91位,而他的第一桶金,正是来自吃水都困难的甘肃定西地区。

“张总从来不希望炫耀自己的财富,他对登上各种各样的财富排行榜也不感兴趣。我们已经给胡润先生发去了正式的法律文件,表明张总不希望被排在榜内,否则我们将会采取一定的法律手段予以回应。”10月15日,该集团秘书杨小姐告诉记者。此外,杨小姐还暗示,百富榜对张国芳个人资产的统计是不准确的,而至于是算多了还是算少了,她则不置可否。

“草根”富豪

“张国芳至今仍保持着做木匠时的简朴生活,穿着非常简朴随便,每天晚上不过一碗盖浇饭(菜泡饭)。而且,他也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善于言辞,整个采访过程,他都没有说出什么花哨或深刻的话,甚至连话都很少说。”一位曾多次与张国芳有过接触的老记者回忆说。

张国芳1954年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市虎鹿镇的一个农民家中,12岁刚念完小学便辍学在家,17岁拜师学艺做木工活。20岁那年,因家境贫困,已干了4年木工活的张国芳经在兰州工作的伯伯介绍,挑着木匠担子背井离乡来到甘肃定西,吃粗粮,住陋室,背着工具挨家挨户地上门找活。这些都压不倒这个硬汉子,张国芳铆足了劲,要彻底摆脱贫困境地。

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掉张国芳的致富梦想,改革开放以后,张国芳以做家具出活快、质量好逐渐在当地有了名气。为了事业发展,他先后承包过定西城关油漆厂,创办过“定西杭州沙发厂”,生产的“西湖牌”床垫曾名噪一时。

“张国芳虽然做人很低调,但做生意却很善于造势。”前述那位老记者表示,早在“西湖牌”床垫刚开始闯兰州市场时,张国芳就曾经请人开着轧路机在他生产的床垫上碾过,一来证明质量可靠,二来也为一个新品牌制造了“新闻效应”。

挺进兰州

如果说定西是张国芳的起家之地,那么甘肃省会兰州则是他的发家之地。在做家具、卖家具挣到了第一桶金后,张国芳开始进军零售业,兰州最有人气的商场———国芳百盛购物广场,就是张国芳事业腾飞的场空白,在兰州最繁华的东方红广场旁边开设了国芳百盛商场,合资方是马来西亚金狮集团。由于地处黄金地段,再加上合资方引进的先进理念,国芳百盛一炮而红,曾创下了日最高销售额500多万元的业绩。更令人叹服的是,1998年8月26日国芳百盛开业时,张国芳又一次成功地制造了一个“新闻事件”———争取到了“兰洽会”永久主会场资格。原来,当时已经举行了五届的兰洽会依然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精明的张国芳意识到其中的商业价值和宣传价值,主动提出来用国芳百盛6~8楼承办“兰洽会”,结果巧妙地化政府资源为自己的商业资源。

据甘肃电视台经济部一位记者私下透露,由于擅长打价格战、擅长造势,张国芳经常被同行议论。但是,他的上下游供货商却大多对他印象良好,因为相比其他商场,国芳百盛结款一般比较及时。

除了零售业,张国芳在兰州房地产界也是大手笔。目前,国芳集团正在建设甘肃第一幢高160米、45层的五星级大酒店,而兰州目前炒得最火的一个楼盘———曦华园也是国芳集团开发的。

“早年间浙江人在兰州大多是擦皮鞋的,现在不少摇身一变都成了老板。”土生土长的兰州人刘先生略带不屑地表示,而西部浙商现象如今正在成为西北人反思的一个话题。

“虽然大家都认为浙商在西北发家的模式并不高级,但复制起来却很难,毕竟,你没有经历过他们艰难的原始积累时期。而支撑他们发家的重要基础———地区差别,依然会在比较长的一个阶段存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代西北浙商是幸运儿。”刘先生最后表示。

最后编辑:2022年0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