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健(企业家)

简介:
[展开]

丁健(企业家)的个人经历

人物简介

教育背景

1986年毕业于化学系;1990年就读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信息科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加利福尼亚Hass商学院EMBA。

工作经历

1994年参与创立亚信股份公司;与田溯宁在美国德州共同创建美国亚信公司。 1995年初,成立亚信科技(中国 )公司,现任亚信科技董事长。

互联十年

虽然中国的一些实验室里有Internet的试验,但丁健无疑可以算是除了极少数大学教授之外中国最早接触互联网的人士之一。1993年互联网开始在中国商业化运行,丁健无疑是推动者之一;1993年,在捷克举行的“国际Internet第二届年会”上,丁健就与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联合发表名为《中国Internet学术网络研究》的专题论文。1994年,丁健又多次回国,向国内介绍Internet。

1998年11月5日,当记者见到这位外表看起来就极像技术专家的亚信公司创始人之一的丁健时,他感叹互联网巨变,他说,“刚看到互联网的时候,我与许多人的看法不一样,比如田溯宁觉得,这东西很好,有很多社会效益;而我是做技术的,觉得这东西真简单,对社会的冲击有多大,我却不是很敏感。我的变化是从一开始时低估它,到慢慢地觉得它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互联网最初是什么样子?丁健的说法是,1994年的时候,中国懂互联网的人几乎没有,只有搞学术的人才有关于互联网的一点点认识。而1994年,中科院网络中心居然也邀请丁健以技术顾问的身份回国指导中科院网络中心的建设。与互联网有关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尚且不过如此,全国的情况可想而知。

丁健

更让人们觉得好笑的是,亚信刚成立时,想通过互联网与美方相互提供各自的经济信息,但当时美国对中国开通互联网络存在着担心,中国官员也特别担心安全问题。

丁健说,没有想到中国对互联网的开放速度后来那么快,比平面媒体的发展快得多。他认为,中国互联网这10年经历了四个过程,第一阶段是标志性的,即中国电信建设骨干网,这样,网站们才有了运营的物质条件;第二阶段为搜狐、新浪、网易等网站的诞生;第三阶段为泡沫阶段,互联网企业开始反思和挣扎;第四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后,互联网企业重新崛起,不再是异想天开和造概念,而是按照市场的需要来运作。

按照丁健的看法,中国互联网即便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其实也就相当于拳击比赛的第一个回合;第二个回合才刚开始,互联网企业从第一个回合热热闹闹、沸腾的状态开始淡下去,接下还有至少七八个回合。他说,“互联网泡沫时,大家的反应是沸腾,各种评述都不客观。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与其说互联网企业们在反思,不如说他们在挣扎,他们存在着生存上的压力。他们终于想透了一件事,即怎么能赚到钱就是好的,而且挣钱手段当时是有些饥不择食,不再制造概念了。亚信幸好走了别的路,虽然难走,但还是通的。互联网泡沫破灭时,我们只是在考虑如何节约成本,不像别的企业是路无法走了。亚信在这10年中是幸运的,痛苦的经历是不多的。

“中国有很多企业,对技术过于在意,而没有在意技术的融合”,丁健如此说,他认为亚信之所以没有遭受互联网泡沫之苦主要在于技术融合意识,“1994年,我与世界上第一个建互联网的学者见了一次面,这个人指出,未来的互联网从内容到结构就是另外一个电信网,所以,这个人给我们的影响是,我们认为,建完互联网后不就是再建电信网吗?我们就是这样融合:将互联网与电信融合在一起”。

丁健认为,互联网其实是三种行业的融合:电信、计算机、媒体,中国的这种融合才刚开始,未来会发生一些我们无法想象的事情。门户网站,已经融合得不错,门户网站们的新闻内容做得很好,但电信与互联网的融合还不够,像宽带都没发展起来。“互联网的未来10年将会集中在无线和宽带方面,非常有潜力。宽带的应用将给互联网带来新的爆发,对电视等媒体又将发起一轮冲击”。

“我们是属于很有理想的一类,并不是赚点钱就完了。10年前我特别爱讲互联网技术,讲得很高兴,我现在就不爱讲了,更关心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了。”丁健如此说。看样子,互联网未来如何发展还要看互联网技术与市场的实际结合以及互联网与电信的融合。

亚信董事

作为亚信的创始人,在执掌亚信四年之后,2003年丁健把权杖交给了张醒生。丁健说:“对我个人来讲,最起码我不做CEO至少要比我做CEO睡得踏实”。

丁健不是那种激情四射的老总,而他的平实以及对管理层面的逻辑把握为亚信的成功做了很好的铺垫。1999年,亚信科技进入了丁健时代,一开始丁健怀疑自己的能力,他知道自己擅长的是战略方向、技术等方面,但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缺点。亚信人说丁健的做事风格对内而言是“固执”,对外而言是“执著”。凭借着“执着”,丁健在自我改造中完成了对CEO职务的重新诠释,同时也收获了喜悦。2000年3月3日,丁健成功领导亚信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纳市当天最成功的新股,并连续保持上市七个季度的业绩增长。此后,并购邦讯、提出全电信计划,丁健时代的亚信在业界引起了一系列震动。

丁健坦言:“我一开始就清楚自己不是个职业化的CEO”,幸好丁健喜欢学习也善于学习,对新知的求索欲极强。不过他认为:“让一个没有管理经验的人,完全依靠学习来带领公司成长风险很大,作为一个投资人,作为一个股东,我不愿意让自己的公司被这样一个CEO继续带下去。”于是2003年4月1日,原任爱立信执行副总裁的张醒生,接替丁健出任亚信科技CEO,而丁健则成为亚信的董事长。作为亚信创业元老的丁健就此“引退”。从头雁的位置转到了队尾,没有时间考虑自己是不是累了的丁健,希望自己一直能保持冷静而旁观的态度。

扎实丁健

“扎扎实实”,这是亚信CEO张醒生对董事长丁健的评价。而自称不做CEO比做CEO睡得更踏实的丁健在亚信成立十年之际选了张醒生这样一位职业经理人做亚信的CEO。此时,距离他从田溯宁手中接过亚信帅印过去了4年。4年时间,对于那些跨国百年老店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亚信这家立志要做中国的世界级科技企业的公司来说,不仅完成了从创业者公司到经理人公司的升华,更是扎扎实实做出了一份让太平洋两岸都侧目的业绩。凑巧的是,在亚信十年之际,它收购了太平洋软件的部分业务,而丁健和亚信人十年不灭的创新激情堪比太平洋的波涛汹涌。

十年不灭创新激情

国庆前夕,亚信创始人田溯宁和丁健双双荣获了“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这个由国家相关部委颁发的中国留学归国人员最高荣誉。“亚信的成功,是留学生归国创业的一种骄傲。”丁健希望告诉所有的海外留学生,希望告诉所有关心亚信的人,“假如创业者把祖国仅仅当成一个空前巨大的市场,仅仅抱以投机盈利的心态,而没有一颗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这样的创业很难获得真正的成功。”田溯宁和丁健,这是一对情同手足的创业伙伴,这是一双激情四射的血性兄弟。对比田溯宁那种被张醒生形容为“站在北京可以看见喜马拉雅”的高瞻远瞩和创业激情,丁健的激情则融入更多理性。

在激情与理性的对撞下,丁健可以在1997年就引入韩颖这位被评为亚洲最佳CFO的优秀经理人,可以让亚信成为纳斯达克追捧的中国概念股,可以应时在2001年提出“全电信战略”,可以使出一个又一个震动业界的并购法宝,可以适时提出向通用软件进军。丁健交给张醒生的,早已不是当初亚信创业时候的互联网公司,也不是一家集成公司,甚至也不是完全的软件公司,只能说是一家专业化的科技公司。

由于激情,丁健任亚信CEO期间主导的纳斯达克上市为无数国内民营科技公司树立了海外上市的榜样;由于理性,丁健可以坦承十年创业的失误,例如在引入韩颖后进一步空降经理人的失败。

“唯一的遗憾是步子还不够快,没有料到来自集成的收入会下降得如此之快。”虽然丁健认为自己任CEO期间的最大遗憾就在此,但他奠定的全电信战略却打下了亚信腾飞的基础。

田溯宁和丁健创立的亚信虽然成立和上市都在美国,但亚信的三代领导始终认为亚信是一家中国公司。丁健在亚信成立十年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再次强调了当初创业时候的“为中国做事”这一原则,这与其他跨国公司的“在中国做事”是有着本质不同的,虽然只有“为中国”和“在中国”的差异。“如果说人们在亚信身上总能看到一种燃烧的激情、远大的理想和独特的灵魂的话,那么,这个理想和灵魂就是亚信创办者在亚信身上深深植下的报国基因,就是那种既朴素、强烈又富于理性和建设性的民族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亚信CEO张醒生用“基因”来高度评价丁健和田溯宁为国创业的激情,同时这也是他接受丁健的邀请而加盟亚信的重要原因之一。

用人得用粘合剂

“亚信的成功不是一两个人的成功。”丁健始终认为亚信十年的重要经验是始终保持了一支业界的梦幻团队,虽然包括他和田溯宁在内的创始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这个团队始终不渝的创新精神是亚信十年成功的支撑点之一。田溯宁用人的粘合剂理论不仅在丁健身上得以延续,而且得到不断发展。

亚信公司本身是国际资本和中国人才的融合,就是创业者激情与规范化管理的融合,更是高度专业化和深度本土化的结合。请来张醒生,退居幕后当董事长,1998年丁健在各种荣誉面前也曾经面对业内和投资者的质疑,“从理论上讲,职业化管理是科技公司的必然趋势;从经验上讲,要看职业经理人是否适合亚信,是否适合中国。”丁健既有深厚技术背景,又是美国加州Hass商学院的EMBA,所以丁健对于科技企业选拔职业经理人的认识有些与众不同,“企业的业绩往往不单单由职业经理人决定。”丁健用亚信的转型来说明问题,“亚信转型完成后,这个市场仍然不是爆发性的市场,但具有长期的潜力,而且更加适合中国市场。”丁健不仅找到了张醒生这位具有跨国公司管理经验又熟悉本土市场的经理人,而且聘请了UT斯达康创始人、CEO吴鹰加盟董事会,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也受邀担任亚信的独立董事。丁健认为张维迎教授对中国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的理解,以及在中国企业管理、战略规划方面丰富的经验,将为亚信的董事会创造价值,“特别是在为亚信寻找、制定适应未来的长远发展战略上。”在丁健手上,亚信的确成为了中国第一个高层次全方位实现专业化管理的中国高科技企业。

专业化根植本土化

丁健用“一个成熟的年轻人”来评价十年的亚信。亚信曾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全球500家高速成长的企业之一,也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最优小企业之一。不过在丁健眼中,亚信十年,不仅到了收获的季节,也到了创业激情应该再度迸发的时刻。

丁健所说的成熟,指亚信已经从中国互联网的建筑师而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电信软件与服务企业,而年轻人,指今天的亚信距离世界级的科技企业还很远。所以丁健不仅请来了张醒生,而且携电信成功之威,毅然进入通用管理软件领域,并且契机就选择在了亚信成立十年之际。

1998年10月,亚信宣布以645万美元的现金方式和价值255万美元的股票,收购太平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的核心HRM(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BI(商务智能)业务资产。凭借此次收购,亚信一举进入了快速增长的HRM和BI领域,由此从电信软件提供商,成为一个跨行业软件提供商,实现了从全电信到全方案的战略转移。丁健希望这次亚信的全方案转型比第一次转型电信时候的稳步再急切一些,再有激情一些。

个人生活

每个人的婚姻都值得祝福。不过,走入婚姻殿堂,许戈辉没有举行盛大婚礼,表现得相当低调,只是春节期间,在双方父母的陪同下,远赴南非,以旅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尽管蜜月归来,许戈辉不愿多谈夫君的背景,但人们还是可以轻易地查到这位IT界的知名人士:亚信科技(中国)公司董事长兼创始人,40岁的丁健。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