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出身清贫 大米起家
张锦程先生祖籍广东省普宁市燎原镇泥沟村,1930年出生于泰国北柳府。少年时张锦程先生家境清贫,仅读了两年书便辍学,年方弱冠就步入商界,14岁便独自到泰京曼谷谋生。在尝试了很多种生意后,张锦程先生发现,大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所以大米生意比较稳定可靠。于是,16岁的张锦程先生作出决定--从事大米事业。
张锦程先生的大米生意是从少量的买卖做起的,就是向农民或者小米商买米,然后再卖到碾米厂。这样的生意,令张锦程先生在农民和碾米厂中获得了广阔的人脉。接着,张锦程先生自己建立了顺和成米厂,并于1956年和陈婵璧结为伉俪,在以后事业发展过程中,夫妻俩同甘共苦,齐心协力,战胜了米厂遭受的两次重大挫折,使米厂日益发展壮大起来。更重要的是,顺和成米厂紧随时代潮流,不断改革提升,以至在挽巴功河区的很多碾米厂都破产消失的时候,顺和成米厂仍然稳若泰山。
1971年,在张锦程先生不惑之年,他在事业上又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开始做大米出口生意。张先生运筹帷幄,勇于挑战外国经纪,开创了泰国米商自己开拓国际市场的新纪元。积累了雄厚资金和丰富经验之后,张锦程先生于1972年创办顺和成出口米行,并建起了14层楼的顺和成集团商业大厦。
大米出口的成功,坚定了张锦程先生拓展其他农产品出口业务的信心,并分别在1975年、1976年开始了玉米出口、木薯出口。至此,张锦程先生的农产品出口业务迅猛发展,打进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等市场,其中大米每年出口100万吨、木薯200万吨,出口量皆居泰国首位。张先生还自建2座可停泊2万吨巨轮的码头,年吞吐量达500万吨,仓库可容货物200万吨。
尽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张锦程先生还是居安思危,不断寻求事业新的突破。通过研究学习,他发现,世界上的纸浆价格很好。西方国家缺少林木资源,人工林要三四十年一伐,周期太长。东方国家地理条件更好,而纸浆纸张却要长期依赖西方,实在是不懂得利用天时地利。因此,他开始关心纸浆和纸浆原料林桉树。
从青少年起,张锦程先生就在收集研究资料、高瞻远虑、下定决心方面有着过人的天分。这些天分,令他的事业受益匪浅。当张锦程先生关心纸浆和桉树后,他就开始详细深入研究,并作出了战略性的选择--将事业从短期农产品转变为多年生树木。在他的苦心经营下,最终成就了林纸一体化项目,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这是他的第四个行业,也是张先生自己认为做得最成功、最令他幸福、最使他骄傲的一个行业。
经过多年不断的开拓,张锦程先生的事业日益扩大,目前他旗下的公司包括:顺和成(集团)公司、顺和成贸易有限公司、顺成发有限公司、顺昌堆栈有限公司、顺和成火砻有限公司、欧亚企业有限公司等,经营房地产业、远洋船务公司、驳船队、汽车队、汽油队、汽油站、塑胶袋厂、冷冻房、糠油厂、纤维枋厂、造纸厂、钢筛厂、切木厂、代理三菱各类汽车等,每年为泰国赚回外汇达300亿铢,居泰国商人之首。
造林工程 利国利民
张锦程先生不仅精于商道,事业成功,而且关心农民,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他认为,做事创业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要顾及他人的利益,这样社会才能和谐美满。这样的理念让他在创业过程中十分注重立足本地资源,扶持发展农业经济,在壮大企业实力的同时,尽力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做大米、玉米、木薯出口生意并没有充分满足张锦程先生回报社会的心,所以他从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在发展事业过程,张锦程先生发现:大米、玉米、木薯的出口生意是一项风险很大,对自身经验要求很高的事业。如果遇到经济不境气,大米、玉米、木薯价格暴跌之后,还要遭受到西方商人的残酷挑战,另外,西方政府还有农业补贴。如是种种,与西方竞争,吃亏很多,胜算不高。而且,短期农作物,丰年则价贱,灾年则无收,农民永远摆脱不了贫困。经过深思熟虑,张锦程先生认为泰国不能仅仅依靠短期农作物作为经济支柱,必须做一次战略调整。于是,张锦程先生把目光投向多年生树木,关注起纸浆和纸浆原料林桉树,并前往世界各地,几乎参观考察了所有的桉树林地和纸桨厂。通过考察,张锦程先生坚信,以泰国的地利,种植多年生树木速生桉树,是一项大有前途的事业,可以为国家和人民创造巨大的利益。因此张锦程先生暗下决心:不管这项工作如何困难,都要试试看。相信只要用心做,就一定能成功。
有道是:万事开头难。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张锦程先生的造林计划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认同。但这并没有动摇张锦程的心,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定,为了农民的致富,张锦程先生在全国七八个府购买了四五千片土地,开始了个人的尝试。他相信这种尝试是一所无形的学校,只要取得成功,农民就会跟着干。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锦程先生的苦心经营下,桉树种植获得了巨大的效益,以前很多持不同观点的人,思想开始转变了,农民也开始参与进来。为了带动更多的农民,张锦程先生于1990年实行了与扶助农民种稻相似的造林计划,还制订了鼓励措施:无偿提供优质桉苗;实行合约会员制,承诺收购保护价。
一步步发展到现在,张锦程先生创办的亿王亚哥大众公司已经成功地吸引了几百万泰国各个行业的人一起投入到桉树的种植中来,并且这些人都从中获得利益。如今,走在泰国的北柳府、春武里府、巴真武里府和呵叻府,你会发现不少人家的房前屋后都种着桉树,原来的荒山荒地,田间地头也都种上桉树,绿树成荫。张先生相信,桉树种植不久将成为泰国经济的一个亮点,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
泰国蓝甘杏大学工商管理学博士、泰皇御赐泰国农业大学森林学名誉博士、泰国上议院议员、泰国总理经济顾问……由于对社会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张锦程先生在泰国获得了诸多的荣誉,担任了诸多的要职。
兴办职校 造福桑梓
张锦程先生对祖国家园同样拳拳眷眷,他期望祖国富强,家乡繁荣,百业俱兴。多年来,他积极致力发展泰中友谊,并热心支持家乡建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任普宁职校校长的江瑜彦说:“张先生对祖国家乡的支持从来都不求回报,可以说他是一位陈嘉庚式的爱国华侨。”
张先生巨资捐建的普宁职校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张锦程先生就经常回乡寻根问祖,并且与海外乡亲协力兴建泥沟华侨学校,又为家乡建市场、修道路慷慨解囊。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很多女青年都入厂打工,不少男青年却无所事事。张锦程先生追古思今,感慨万千:前辈多为生活所逼背井离乡千里迢迢下南洋谋生,既有事业有成而光宗耀祖者,也有孤苦一生而客死他乡者。古语云:良田万顷,不如一技在身。如今已是技工时代,人无一技之长,难于在社会立足。于是洞察世界教育独具慧眼的张锦程先生便向当时的普宁县政府提出由他捐资创办一所专业技术学校的想法。经过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由张先生捐资1200多万元兴建的普宁职业技术学校于1990年元宵奠基,1992 年重阳节,学校正式落成。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为该校题词“希望普宁职业技术学校为祖国四化培养更多的人才。”张先生捐建职校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经他提议,学校不以原拟的“张锦程职业学校”命名,而定为“普宁职业技术学校”。张锦程先生曾经说过:“陈嘉庚先生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在祖国大陆投资的所得,将全部用于支持普宁职校的发展,今生决不从祖国大陆带走任何东西,哪怕是一棵草。”
张锦程先生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以后的18年间,不论遭遇到何种困难,张锦程先生对普宁职校的支持从未中断过。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1996年底,张锦程先生又再次捐资人民币2230万元,鼎力支持普宁职业技术学校按国家重点职中的标准进行扩建。至1998年,该校扩建工程全面竣工,新建的校区与原来的校区连成一体,布局更加合理,校容校貌更加美丽壮观。1998年11月,由省政府派出的国家重点职业高中评估专家组,到该校进行全面考察评估,一致认为该校达到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的办学标准。2000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被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4年经评估,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再次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自从学校开办以来,张先生每年重阳节都要莅校看望师生,并为学校捐赠奖教金,近年来还为外省籍教师设立专项奖教金。10多年来,张先生对普宁职校的捐资累计达4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在张锦程先生的重视支持下,普宁职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努力提高办学的整体实力和效益,学校声誉日隆。2000年5月,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中,2003年10月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中的复评。学校主动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先后开设了财会、服装、电子技术、数控技术、药剂、环保监测等40多个专业,学历教育人数突破7000人。10多年来,普宁职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实用型专业人才,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职教春天到来之际,普宁职业技术学校这颗粤东职业教育的明珠,正在焕发更加迷人的光彩。
张锦程先生对祖国对家乡的浓浓情愫不仅表现在捐建职校、修桥造路上,还体现在他对下一代潜移默化的教化和影响上。张先生不但自己熟谙儒家文化,行为举止总是显露出宽厚仁慈之风,他还十分重视培养子女爱国爱乡之心,主动把他们送到祖国学习中文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张先生的教育和影响下,他的子女也将职校当成自己的事业传承下去,在经济尚有一定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多次主动捐资助教。不仅是对自己的子女,对泰国的华人青少年,张先生也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每年的重阳节,他都会带领几十位甚至上百位的泰国华人青少年回乡谒祖,培养他们对祖国、家乡的感情。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