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邦复 - 生平
中年以前:朱邦复先生,生于1937年10月12日,籍隶湖北省黄冈县(今属武汉市新洲区阳逻镇)。父朱怀冰,名万荫,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九十七军军长和第五战区参谋长参与抗战,以及湖北省政府民政厅长,代主席、台湾省政府秘书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是台湾军政界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物。母汪禅那,江苏溧阳人。
幼年时期,经历中国战火,辗转迁移,最后于中学入学年龄,落居台湾。中学求学阶段,母亲因病过世,而父亲原系军人出身,个性爆烈,促使其埋首小说、音乐等中,养成思考习惯,求学至省立台湾农学院农艺系(现国立中兴大学)毕业止。退伍后,曾在花莲农校,短暂从事中学教职,后赴巴西发展,于巴西国立巴伊亚音乐学院专攻理论作曲。
之后停留在美国一段时间,后来因父丧回台。接着复返巴西进行投资,还过了一段时间的嬉皮生活,最后在当地一间出版社工作。
研究中文电脑的起因:朱邦复37岁时,在巴西四月文化出版社工作。某日,目睹了一本书的出版过程,当年的铅字排版下,一本英文书从原稿送进工作间,从打字、校对、完稿、印刷到送到市面上销售,总共只花了12小时。当时一本中文书的出版,通常至少要花半年的时间,才能排印完成。在彻底研究出版流程后,他认为中文的瓶颈在于文字的检索系统上——中文完全没有序位的观念。当时中文主要是以注音、部首及笔划数作为检索方式,而该方法完全无法提供足够精度以及利于检索的序位。
在体认到中文印刷技术的落后,转而致力于改良中文的印刷技刷。起初买了几本字典,并且不断剪贴,努力寻找汉字的组成方式。之后回台湾继续研究。
当时的中文排版技术,台湾、香港方面仍然沿用繁体字,但排版耗日费时,呼吁改用英文、弃用汉字的声音层出不穷。大陆方面则推行简化字,追求拉丁化(后来放弃),逐年减少铅字数量,以求大幅降低印刷成本。
发明仓颉输入法:1973年春回台后,原先构想是改良中文印刷技术,以中文打字机为实践目标,发展中文检索方式。刻苦生活数年,后有毕业于台大中文系的沈红莲女士协助,于1976年底发表中文形意检字法,用52个字母作为检索键。当时,三军大学需要无给职人员发展中文通讯系统,40岁的朱邦复立即接受此一职务。当时不懂电脑的朱邦复,这时才开始接触编程语言。后来发表的形意检字法,获蒋纬国将军命名为仓颉输入法,意为上古时代仓颉造字的精神。
发展天龙中文电脑:因当时无中文终端机(当时流行大型电脑,个人电脑尚不普及也不实用),故朱邦复及沈红莲女士决定为实践检索系统于电脑上,并使英文终端机能处理中文字。此后,社会上有很多负面声浪,商界不看好中文电脑市场,不愿投资;学界(科技人员)鼓吹趁此时淘汰中文,当面嘲讽。两人在孤立无援下,仍坚持理念,一、两年后,在友人之助下,成立一电脑公司。后来得宏碁电脑施振荣先生的技术支援,一同发展中文电脑,于1980年,与宏碁公司共同发表世上首部具有“中文操作系统、中文编程语言、中文套装软件”之中文电脑—天龙中文电脑,售价75万元新台币。次年,又发展出中文终端机;中文处理的速度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境界,也因此,台、港华人誉其为“中文电脑之父”。其后,朱邦复成立零壹电脑公司,低价为厂商提供电脑中文化服务,后来朱邦复为使中文电脑更普及,登报声明放弃仓颉输入法的专利权,希望国人一同研究,此举使仓颉输入法流行于台、港地区。
设计汉卡:虽然朱邦复催生出中文电脑,但售价太高,难以普及。为提供更廉价的中文电脑,朱邦复利用当时Apple II电脑(先IBM PC一步流行起来的个人电脑)热潮,研发该机之中文接口——“汉卡”,售价新台币1500元,使得华人利用电脑处理中文的成本更低了。
中文内码之争:为发挥中文资讯潜力,朱邦复宣布愿意公开全部技术,折价新台币1000万元,且将零壹公司股份卖出,以便全心为中文电脑服务。此提议得到台湾资讯会相关人员认同,并委托王安、宏碁、神通三家公司之技术人员,至零壹公司详细鉴定,并由朱邦复公开在资讯会讲解,获果芸执行长及黄惟德副执行长保证,在呈报上级裁决后,于1983年3月初以前,肯定答复政府收购案之最后结果。但在当时,台湾正在规划中文标准,朱邦复提可容纳50,000多字的中文系统计划,而资策会提出13,000字的标准(即大五码)。当时朱邦复着眼于其缺陷太多而大力反对,却遭污陷为共产党员[3](当时台海仍处对峙状态,台湾还在戒严时代)。于1983年3月,朱邦复被迫离开台湾,并把零壹公司所有权全部转移给员工。独沈红莲女士随其至美国,继续中文资讯事业。
中文电脑的困境:在1983年朱邦复离台后,施振荣提供25%的股份收购零壹,但遭零壹员工们拒绝。而朱邦复流亡美国后,中文电脑的发展就完全牵就卖方市场,渐渐远离朱邦复中文资讯的理想—全面性处理中文的资讯系统:汉字六大功能的处理(字码、字形、字序、字音、字义、字辨)。当时中文电脑处理的中文字依旧没有序位,且面对古籍时,依旧缺字连连。虽有多种中文输入法,但都仅以13,000字为取码对象,无法解决全部的汉字输入问题。
研发聚珍中文整合系统:接着其在美国工作近五年,先后发展“中文之星”系统、“东方书籍排版系统”等。此间,朱邦复开始研究中文自然语言。1988年,朱邦复受深圳科技工业园之邀,到大陆工作,任职于两仪文化科技,组织一群开发者,发展聚珍中文整合系统(已有动态组字能力)。朱邦复在完成聚珍初步成品后,其在《热讯》杂志上,公开聚珍之字型产生器及中文输入处理技术。后因两仪内部问题而去职,而两仪也无力继续发展、维护聚珍。
Windows 3.0中文化:台湾解严后,朱邦复于1990年回台,先后居于台东和杨梅。期间曾与资策会合作,将Windows 3.0中文化。当微软提出收购中文化技术时,朱邦复开价6000万美金。随后,微软放弃收购,改采日本汉字技术,推出新版Windows,并停止资策会视窗授权;失去微软主力以后,资策会版的Windows 3.0遂淡出市场。而朱邦复带着弟子,在台归隐。
文传时期:1999年,朱邦复应香港文化传信公司之邀,担任文化传信集团副主席。于是迁居澳门,进行一系列中文资讯计划,其中已完成者有:仓颉电书(中文电子书包)、中文CPU(易芯CPU系列、天龙CPU系列)。期间发表了汉字基因理论,并以此理论为基础,发展可解析中文的理解系统,同时发展图文系统,作为理解系统的应用。朱邦复在文传时期,还同时进行许多专案。
幻庐艺坊时期:2006年2月,文传因经营问题,裁撤资讯部门,早前大批计划告终。此时朱邦复已届70高龄,鉴于心力有限,转而致全力于发展图文系统。稍后成立幻庐艺坊,其规划是以图文系统将一系列古籍演成动画,借此传播传统美德。
朱邦复 - 汉字基因
汉字基因是朱邦复提出的一套理论。他认为汉字构造蕴含古人的概念认知,可以整理归纳成概念分类和常识分类,以此深入探求汉字背后的精微意义;并且能应用于电脑系统,使电脑能够有效地处理汉字。朱邦复等人并根据此理论创造出仓颉系统,由于技术特殊且功能强大,受到不少人关注;但由于朱邦复并非专业的文字学研究者,因此他的理论也受到一些人的质疑。
概述:朱邦复认为汉字有六大要素和功能:字形、字音、字义、字码、字序、字辨,前三者为汉字本有,而后三者是在资讯时代为处理需要,必须发展、整理出来的要素。而对汉字进行分析,以得出基因的工作,即称为“汉字基因工程”。
因子(要素) 汉字的六个静态属性。 功能:汉字的六个静态属性能发挥的动态效果。基因:即“基本因子”。六因子分析至不能再分割者,即为汉字在六种层次上的“基因”。
因子 | 功能 | 技术应用 |
---|---|---|
字码 | 用于汉字的编码 | 使用仓颉检字法可根据字形得出一个字的字码 |
字序 | 用于汉字的检索、排序 | 以仓颉码为内码。由于仓颉码具有固定序列,可用作排序 |
字形 | 即汉字的形体,可被人类视觉感受 | 字形产生器可根据仓颉码产生字形 |
字辨 | 感受汉字的形体而得知其含义的抽象、动态过程 | 仓颉系统可根据扫描的文字位图,搜寻其中的仓颉字根,转换成相应的仓颉码 |
字音 | 即汉字的读音,人类可发出和感受者 | 仓颉系统可根据仓颉码推断大致读音,但因古今音变剧烈,须做较多例外处理 |
字义 | 即汉字可供人认知的意义 | 对汉字进行“概念分类”和定义,可供电脑的“理解系统”根据仓颉码(内码)理解字义,再加以组合,即可令电脑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与思想,甚至可和人类沟通。 |
汉字基因字典:
《汉字基因字典》是朱邦复按汉字基因理论编纂的一部字典,特点是以汉字的字首字身解释字义,去除后来的“错讹字义”,达到“正本溯源”的目的。
他认为,汉字是世界独有的概念文字,其中蕴涵的微言大义,是古人思维的结晶,数千年来行文乃至思考的根本,因此古文能够言简意赅,含意深远。但由于白话文运动鼓吹以“词”取代“字”,现在的辞典仅解释词义而不谈及该词义的由来;而现代的字典则多以词为基准,将汉字分成一条一条解释,违反汉字本质,令汉字看似费解且难以学习。汉字“本义”被人忘却,现代人中文水平低落,正因不能辨明字义所致。为了揭示字义,消除现今辞典的弊病,故此编写这部字典。
这部字典仅取汉字的“本义”,参照《康熙字典》和《形音义综合大字典》,并根据汉字基因理论,把组合字分为字首、字身解释,字首为常识分类,字身为细部定义。从字首字身的“体用”关系联想来说明字义。再按“体用因果”组合为词,均以汉字的本义解释。如此每个字、词不再是一条一条独立的解释,而是由一个简短的概念延伸、演化而来,有源有本。
这样的编写方式是因每个汉字都表示一概念,词则是把概念加以组合联想而来。以字首字身解释汉字本义,能加深了解其中的概念,阐明汉字的微言大义。也说明只需明了字首字身和组合规律,就能掌握汉字理解的要诀,证明汉字的合理易学,是简化字和其他文字所比不上的。
汉字排序采用第五代仓颉码,是汉字基因中的“字序”因子。
这部字典由朱邦复独力编写,尚未出版。他把初稿放在其网站作参考用,收六千多字。
朱邦复 - 仓颉系统
仓颉系统是朱邦复先生及沈红莲女士根据“汉字基因”理论设计的电脑系统,目的是解决汉字在数位化、资讯化上的一切困难,如缺字、编码、储存、排序、输入。
仓颉系统方案:朱邦复先生在发展仓颉输入法时,原意是要发展“中文检字法”,使汉字具有“序位观念”,使中文能像拼音文字一般,用少数字母找到所有汉字。仓颉输入法的26个字码“日月金木水火土…止卜”,其实正如同拉丁字母的26个字母“ABCDE…XYZ”、日本语的五十音序等,是有序的排列,可用于检索汉字,是以称作“仓颉字母”。
事后他进一步扩充系统,提出汉字基因理论。由于字根都依汉字形声字特性分析得来,故若在电脑上运用这套方法,将有以下六大用途:
- 1.字码:仓颉码可用于汉字之输入,即仓颉输入法。 2.字序:仓颉码有一定的排序规律,汉字也可如同英语般快速地排序、查询、检索。 3.字形:将仓颉码输入“向量字形产生器”后,可组合成汉字,显示于电脑屏幕或用于打印。 4.字辨:把扫描所得的汉字点阵资料输入,转换为向量,分析其中的仓颉字根,可得出仓颉码。这种由“形”得“码”的过程就是文字辨识。 5.字音:大部分的汉字具有形声的特质,因此将输入的仓颉码的字身分析出来,通常可代表该汉字的声部,即读音,可用于语音辨识。(但实务上,很多汉字发音已变,须另外处理。) 6.字义:由“仓颉码”可分析出字首和字身,能够透过程式组合出汉字字义,可供电脑“理解”人类常识,甚至和人类沟通。
仓颉系统即是将上列六大要素综合考虑而发展出的电脑系统。
朱邦复 - “登陆”CPU
在朱邦复带领下,文化传信长期致力于研发中文计算机工业核心技术。从研发“微型嵌入式中文造字引擎”入手,在朱邦复奋斗研究的基础上,前后用了近30年时间,终于使中文成功“登陆”CPU。源于“汉字基因”的计算机中文处理技术无需再以字库外挂形式处理中文,而是把中文处理直接登陆CPU,由CPU产生文字,使得在西方文化之外,将东方文化提升至科技文化的层面,使在资讯科技发展上趋向东西文化的平衡,并且在信息科技的基础平台上取得东西方文化的平衡,产生了属于东方中国社会的廉价计算机工业核心技术,这使得CPU不再是英文单一文化主宰的CPU,使CPU真正有了“中文中国芯”,彻底使中文信息处理拽掉了繁复的“字库包袱”。“中文造字引擎”研发成功后,轰动了整个科技界。美国UCLA大学对其进行严格测试,得出的结论是,“中文造字引擎”不光是中文,而且是任何文字在计算机载具上未来最有效的处理方式。这个观点,逐渐得到国内外许多权威学术机构和学者的认同。2003年文化传信宣布研发完成全球独一无二的真正名副其实的“中文中国芯”———“飞龙CPU”。所有的中文包括各种字体、不同内码的简、繁体字,都能从CPU直接产生。这使全中文处理可以离开PC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这就为开创中国自主计算机工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朱邦复就是这样带领文化传信不断向着科普民用的方向努力。他的这些创新、创造和发明,不单是对中华文明的卓越贡献,也是世界信息科技划时代的革命。他打破了电脑单一文化困局,开启了电脑多元文化新时代。其创造的价值无法以金钱来衡量,其对世界文化进步的卓越贡献,一定会载入史册。现在,他不但是“中文计算机之父”,更被称为“一个影响世界的中国人”。而“飞龙CPU”作为全球唯一的“中文中国芯”,更是中国几千年科技史上、文化史上的重大革命。
朱邦复 - 经历
年份 履历
1967年 台湾电视公司影片编译
1971年 巴西四月文化公司美工完稿
1973年 台湾中华电视台影片编译
1976年 发明仓颉输入法
1979年 台湾零壹科技公司总经理
1984年 美国博爱电脑公司总经理
1987年 深圳科技园两仪文化科技公司总经理
1990年 台湾智能科技公司总经理
1996年 台湾文芯文化科技公司总经理
1999年 香港文化传信集团副主席
2006年 澳门幻庐艺坊负责人
朱邦复 - 著作
1974年||巴西狂欢节的迷惘||道声出版社
1980年||仓颉输入法手册||零壹公司
1980年||中文电脑漫谈||全华图书出版
1980年||中文程式语言||全华图书出版
1981年||中文资讯码||全华图书出版
1984年||博爱中文电脑手册||美国博爱公司
1989年||聚珍中文电脑手册||深圳科技工业园
1989年||组合语言的艺术||深圳科技工业园
1993年||老子止笑谭||时报出版社
1994年||易经明道录||时报出版社
1994年||易理探微||时报出版社
1995年||巴西狂欢节||时报出版社
1995年||东尼!东尼!||时报出版社
1996年||智慧之旅(全四册)||时报出版社
1998年||智慧学九论||商务印书馆
1999年||第五代仓颉输入法手册||文化传信有限公司
1999年||智慧之旅(全八集)||文化传信有限公司
1999年||宇宙浪子(一至五集)||文化传信有限公司
2002年||宇宙浪子(一至十二集)||联经出版社
2002年||宇宙浪子(一至十二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简体版)
朱邦复 - 评价
朱邦复视称作“中文计算机之父”,带领文化传信不断向着科普民用的方向努力。他的创新、创造和发明,不单是对中华文明的卓越贡献,也是世界信息科技划时代的革命。他打破了电脑单一文化困局,开启了电脑多元文化新时代。其创造的价值无法以金钱来衡量,其对世界文化进步的卓越贡献,一定会载入史册。现在,他不但是“中文计算机之父”,更被称为“一个影响世界的中国人”。而“飞龙CPU”作为全球唯一的“中文中国芯”,更是中国几千年科技史上、文化史上的重大革命。
朱邦复 - 相关图集
1982年中文打字机样品 | |
中文培基BASIC程式语言概要 | 朱邦复要让电脑思考中文 |
中文编辑公用程式说明 | 视窗合作破裂 |
朱邦复 - 相关词条
中文之星智能狂拼 | 二笔输入法 | 三角编号法 | 四角号码 |
极点五笔输入法 | 海峰五笔 | 六一输入法 | 九方输入法 |
朱邦复 - 参考资料
朱邦复简介
朱邦复
最后编辑:2022年0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