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资料简介
朱喆,中国日报社记者。在2009年3月13日“两会”结束后答记者问中,朱喆成为第一位向总理提问的媒体记者,提及中国政府的4万亿经济计划,温总理给她的回答时间达16分钟之久。
二、朱喆 - 朱喆个人自述
自从开始做记者,我就养成了熬夜的习惯,就像现在,深夜12点开始写材料。 这不是个好习惯,但我下意识里固执的认为,这是一个记者很难避免的作息。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经常要走夜路回家,等全部忙完了,也差不多到了午夜这段适合思考的时间。 认真算起来,我03年进中国日报社,04年去美国进修,前后做记者,不过三年多的事情。从青涩到成熟,从肤浅到深入,从没有负责领域到负责教育报道,到现在的公检法,收获很多,压力也很大。 首先收获的是朋友,因为做记者是要广交朋友的。从事这个职业以来,我一直努力和身边的人,特别是和负责领域中的人用心相处,他们往往给我带来了宝贵的线索和资料。 其次收获了知识。记者是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行业,需要成为全才,也要是专才。基本上,我对负责领域里发生的事情都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敏感性。同时,由于我们每天还可能经受不是本领域内的稿件,也常常奔赴突发事件第一线成为离事件最近的人,所以我也在学习和感受社会的方方面面。 工作中,我还积累了一些经验。什么样的稿子能做、该怎么做,这种敏感性和判断力都需要在实践中长期摸索。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参与了很多重大国际会议的报道,参与了两会的报道,现在正为报道十七大做准备。我也获得了一些荣誉,如教育部好新闻评选一等奖、二等奖,中国日报年度优秀工作者等。经过这些考验和日常的日积月累,我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和一些前辈老师们差距较大,需要继续努力。 然而,身为一名肩负我国外宣使命的记者,我也面临着压力。外宣不同于内宣,一篇报道可能会影响国家形象和利益。尤其在处理一些敏感题材方面,如近期的食品安全问题,就需要特别注意角度和分寸。 其次,由于负责领域的调换,我在政法领域还需要继续学习。刚接手的时候,我基本天天捧着厚厚一沓资料学习基础法律知识,重新建立联系人。现在我已经对我国的司法制度和脉络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然需要深入了解和思考。 中国日报年初改版后,对稿子的独家性、可读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的领域又是相对枯燥的政法新闻。,如何把枯燥专业的稿子写得大家爱看,符合三贴近原则,也需要我不断改进。 这次中国日报推荐我作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候选人,我很惶恐。仔细看那些条件,自己未必都做得比其他同事好。在此,我要感谢报社给我的机会,也希望借此荣誉给自己一点鼓励和压力,把未来的工作做得更好。
三、朱喆 - 采访朱喆
3月13日上午10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的问题。本网第一时间连线中国日报现场记者朱喆,朱喆称能够在上千名记者中第一个提问,感到很幸运。
问:今天感觉怎么样?第几次参加总理记者招待会? 朱喆:是一个老记者了,我大概参加两三年了吧。 问:今年参加记者招待会跟往年有什么不同? 朱喆:今年两会的程序上是比往年要少,因为去年是换届改选,但因为今年的两会是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召开的,非常非常大的感受就是整个两会的重心完全放在了经济上。 我本来是跑时政方面的记者,不是一个经济记者,但是我就觉得通过这次两会能够看到金融危机包括对我们社会,包括整个生活方面会带来一些影响,这方面可能也是我比较关注的。今年两会总体感受就是经济是重头戏。 问:参加今天的记者招待会,而且是作为第一个提问的记者,简单谈一下你在现场的感受。 朱喆,今天的记者招待会我的感受特别多:第一,有这个机会第一次提问,我特别高兴,很幸运。 第二,总理讲的问题,包括所有的数字都信手拈来,他的讲话也非常直接,老百姓也都能听得懂。 我感触特别深的是,台湾记者问如果有机会温总理愿不愿意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的时候,总理很有感情、富有深情地说当然愿意,这是祖国的宝岛台湾,他说我今年已经67岁了,哪怕不能走着去,我爬也要爬着去,这句话特别感动,真的是动了感情在说,我眼睛当时都红了。 问:你的问题是之前准备好的还是临时想到的? 朱喆:这个问题是我们自己报社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以后国内外的反馈设计的,因为政府工作报告出来的前一天,市场上就有传言,工作报告里可能会包含新一波的经济计划,当时股市都有非常好的反应。但是这个报告出来以后,情况跟预期的不一样,但是都很关注,这4万亿之后是不是会有新的计划。这是我们报社精心准备的。 问:当时你是怎么争取到第一次提问的机会的?你坐的位子是不是特别靠前?
朱喆:第一,还是幸运,因为我事先也不知道我真的会有这个机会。这个问题可能最应该去问主持人,为什么会选我作为第一个提问。我坐在中间区第四排,如果从主席台往下看,应该是左边的位置,不算特别近,是一个中等距离的位置。我自己觉得可能是手伸得很快,因为在翻译刚刚翻译完总理的第一段话,我手就出来了,可能比其他的媒体动作上更快一些,可能是这个原因。 问:主要还是你的反应特别快,争取到了这个宝贵的机会。 朱喆:对,可能还是动作比较快,引起了注意。 问:当时提问的时候紧张吗? 朱喆:其实挺紧张的,我的很多朋友,包括我的父母他们在南京都给我发来短信,说在电视上看到了,也有亲戚朋友给他们打电话说看到了这个事情,觉得我还挺自然的,但是我自己知道我还真是挺紧张的,当时拿着话筒的手还在抖。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