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亮 - 学术研究
研究方向1.环境系统工程(包括环境与生态规划、洪灾控制、旅游规划、环境GIS技术及VR技术的应用,不确定性理论与方法等);
2.水污染控制工程(饮用水安全性保障技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高效处理技术和设备);
3.废水生物脱氮除磷及生物膜水净化技术等;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超细微粒的净化、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烟气脱硫脱氮技术与装备);
5.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的多种新型堆肥菌株产品、菌株基因表达调控技术等);
6.堆肥腐熟度生物检测技术 (多酶电极),堆肥生物表面活性剂提取技术等;
7.环境艺术、建筑防灾景观设计及城市生态规划;
8.土壤重金属污染机理及控制(重金属对生物有机体代谢的影响、重金属的毒理学特性);
9.土壤电动力学、化学淬取、植物修复技术等)。
研究项目
2001年1月-2004年12月,与黄国和教授,曾光明教授合作负责国家教育部 " 新世纪网络课程工程"重大教改项目《环境工程案例库》编。
2002年-2004年,与黄国和教授,曾光明教授合作负责国家863高技术重点项目"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的理论,方法,技术及示范工程建设。
2003年-2005年,与黄国和教授、曾光明教授合作负责2003年度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 "
2003年1月-2004年12月,与黄国和教授、曾光明教授合作负责中国工程院资助项目"提高三峡库区水质标准,保证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该项目包括 UWQM不确定性水质模拟,网格优化,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模拟河段长度共 660 公里,分为 20 个子河段,6600 个河流横断面,25 个流带,共16.5万个网格被用于计算。模拟与决策功能 国内首创,国际领先,为国内外大中流域规划与开发提供了最先进的工具。工作得到国家工程院及国家环境保护局的高度评价。
刘鸿亮 - 与奥运同行
刘鸿亮成为北京奥运会圣火点燃仪式首日的第16棒火炬接力手。刘鸿亮能当选火炬手的第一个原因是他对环境保护所做出的贡献,第二个原因是他在水资源保护利用方面所付出的努力,第三个原因是他有刘长春之子的身份。“这是一次替父圆梦之旅,也是一次科技与环保之旅。”刘鸿亮告诉记者。
刘鸿亮现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环境保护部科技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是水环境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在湖泊调查、湖泊环境数据库、湖泊富营养化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近年来,他在水、垃圾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和著作。曾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间连续担任国家攻关课题或专题组组长,获得过国家及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个奖项。
1932年7月8日,刘长春启程前往洛杉矶参加第10届奥运会,而在此之前18天,他的儿子降生在辽宁大连,取名刘鸿亮。岁月流逝,当年尚在襁褓之中的孩童,如今已逾古稀。在北京奥运圣火点燃之际,刘鸿亮老人被推举为火炬手。他于2008年3月21日前往雅典进行接力。2008年3月24日,北京奥运圣火采集仪式将在希腊古奥林匹克遗址举行。
谈到这个,老人激动不已:“我想这次去希腊传递火炬,这个火炬将带着几辈人的梦想,包括对奥运的追求和对奥运的贡献。我父亲如果还健在,他也会得到非常大的宽慰。所以,我想火炬接力的整个过程,是我们完成几代人追求梦想的一个过程。”“我带着父亲的希望和梦想,去雅典传递圣火!”
环保专家成火炬手 体育锻炼坚持不懈
很多人可能会以为,刘鸿亮能成为奥运会火炬手是因为他是刘长春的儿子。事实上,当老人得知自己当上火炬手后,第一反应也是如此:“我想肯定是托了我父亲的福。”其实不然,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推举刘鸿亮作为火炬手,有三个原因。刘鸿亮现在的身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环境工程专家、中国湖泊环境研究首席科学家。他对环境保护所作出的贡献可谓巨大,此其一。第二个原因是他在水资源保护利用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最后一个原因才是他作为刘长春之子的身份。
回忆起父亲刘长春,刘鸿亮坦言,不苟言笑的父亲是个名副其实的“严父”,却也是一位“慈父”。对于刘鸿亮和弟弟,父亲并未刻意让他们从事体育事业,然而刘鸿亮清楚地记得,当他们一家生活在大连的时候,父亲督促当时患有肝病的他注意生活规律化,要求他多做体育运动,加强身体锻炼。从此刘鸿亮加紧体育锻炼,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身体也很快恢复了。刘鸿亮从此不懈地坚持体育锻炼,这个习惯一直持续至今。
刘鸿亮入党后,父亲特意督促他,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要做出榜样,要像父亲一样,做个少说多做,求真务实的人。父亲的这番教导对刘鸿亮一生影响至深。
不可否认,父子血缘让刘鸿亮对奥运有了一份独特的感情。而这份感情,出自一只贴着奥运标志的箱子。
“父亲很少和我们提及当年他参加奥运会的情形。当我们问起箱子上那些花花绿绿的标签时,他会告诉我们,这是参加奥运会时贴上去的。”刘鸿亮回忆说,正是这些与奥运相关联的标签,让刘鸿亮第一次知道了奥运会,并从此对体育充满了热爱。
而刘长春给儿子留下的不仅仅是对体育事业的热爱,更是对祖国的忠诚。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父亲的言谈举止,让渐渐长大的刘鸿亮开始理解,奥运和民族精神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父亲的爱国情结,对我的感染很深。”刘鸿亮娓娓道来。当年,日本人要求刘长春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被他一口回绝。为了逃脱日本特务的魔爪,他一度在火车上躲藏,最后终于逃过一劫。
如今,那个记录着父亲参加过奥运会的箱子已经不复存在,“1944年,日本人要父亲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被父亲断然拒绝。不久后,恼羞成怒的日本人组织策划了抄家行动,那只皮箱从此便不知去向。”刘鸿亮不无遗憾地说。
父辈精神指导生活
当年刘长春参加奥运会之前,日本当局许以高官厚禄,要他代表“伪满州国”参加第10届奥运会,妄图利用他的成就提高“伪满”声誉。1932年5月,刘长春在关内《大公报》上发表声明,拒绝代表“伪满”参加奥运会。他的此举受到张学良将军的赞赏。之后,张学良将军共出资1600美元,派他代表中国首次正式参加第10届奥运会。比赛结束后,刘长春因路费不够而无法回国,后来是在当地华侨的捐助下,才回到了祖国。这样的精神也影响着刘鸿亮。刘鸿亮说,是父亲的精神指导着他的生活。刘鸿亮在青少年时代也曾受到过国民党和日本人的迫害,生活很艰难。作为“奥运第一人”的儿子,刘鸿亮深深地被父亲那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所感染,如今这股爱国精神伴随他奔赴希腊。
而在启程前,刘老还告诉记者一个关于他父亲的小故事。他回忆说,步入老年的父亲一次去医院看病,检查出患有严重的肠梗阻。医生为他开刀时惊讶地发现,他有一段肠子是暴露在腹腔外的,在场的医生都非常震惊。回忆起父亲的往事,刘鸿亮的眼睛微红,眼角有些湿润,“父亲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一直忍着常人不能忍受的痛,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努力着。”
刘鸿亮说,父亲晚年的时候,他的奥运情结久久缠绕在心头,梦想能重新回到奥运赛场,再次体验奥林匹克的激情。他的另一个心愿便是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国举办奥运会。
1984年,中国派出运动员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当时,刘长春受邀参加这一届奥运会——他终于可以获得可以重游故地、见证新旧中国在奥运会上不同表现的机会。然而,1983年刘长春因病去世,未能重游洛杉矶,更是错过了目睹中国奥运首金的诞生,这变成永久的遗憾。
在刘长春去世后25年,刘鸿亮带着父亲未了的心愿前往奥林匹克发源地,此时此刻,老人怎能不激动。他颇为动情地说:“奥运又将我和父亲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会带着父亲的希望和梦想,去传递奥运圣火,传递奥林匹克精神。”
情系奥运建言献策 用酒瓶子练习传递刘鸿亮院士看起来精神抖擞,说起话来掷地有声。一般人不会知道,他是做过两次心脏搭桥手术的病人。“心梗手术后,我钟爱的跑步运动也停了下来,因为身体吃不消剧烈的运动。后来,我就改成走步,每天都会坚持走一个半小时。”刘鸿亮说,平日热爱乒乓球运动的他还和老伴一起打乒乓球。
当得知自己成为奥运火炬手后,刘鸿亮十分高兴。老人透露:“我家里没有举行什么庆祝仪式,不过家人都非常开心,尤其是我的儿子兴奋不已。”
为了锻炼好身体,老人每天散步的时候加快速度,为火炬接力做体能上的准备。“虽然以我的年纪不能跑了,但是我会尽可能的走好对我来说意义非凡的200米。火炬接力的时候肯定没问题。”刘鸿亮信心十足地说,“我很喜欢咱们火炬的样子,很漂亮,中国味儿十足。它很轻,我平时就举着一个与火炬重量相似的酒瓶子练习跑步。”
积极实践“绿色奥运”
由侯咏导演,以刘长春当年“单刀赴会”的故事为蓝本创作的《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开拍。刘鸿亮教授也参加了该影片在洛杉矶的推介活动。在洛杉矶,当看到银幕上放映李兆林饰演的刘长春冲进奥运赛场的情节时,刘鸿亮的眼里溢出泪水,仿佛看到父亲当年在洛杉矶参加比赛的情景。
“这位演员选得非常好,比之前的两个更接近我的父亲。李兆林的个人最好百米成绩是10.78秒,跑步的姿势也很像我的父亲,有种不服输的傲气和韧劲。”刘鸿亮说。
随着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越来越近,老人对奥运的期许也日益加剧。刘鸿亮院士的家位于北京亚运村地区,这里临近北四环,从老人家里的窗户向西能看到奥体中心,隐隐地也可以看到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边缘。
刘鸿亮说,北京奥运会开幕时,他会和家人在家中的电视机前观看奥运会开幕式,“奥运会开幕式门票有限,而且现场一定很热烈,我和老伴就在家看电视了,与大家一起分享奥运的激情。不过在家里可以看到奥运场馆,届时烟花绽放,我们站在窗前就能看到那绚烂的一幕了。”
作为北京奥组委环保顾问,刘鸿亮认为自己对实践“绿色奥运”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对记者说,自己曾给北京奥组委写信,建议奥运会采用新能源环保快速充电电车。他在信中写道:“7平方公里的奥运村里一定要用环保电车……”马上,他的建议便被北京奥组委采纳。据记者了解,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村地面上将实行人车分流,整个奥运村没有汽车进入,所有汽车进入地下停车场,奥运村内交通全部使用电瓶车。
刘鸿亮还建议能在奥运村和场馆使用直饮水系统,“因为外国许多运动员不习惯喝热水,所以我曾建议北京奥组委能在奥运村使用直饮水系统,运动员打开水龙头就能喝到干净的水。”刘鸿亮说,“如今,奥运村和一些大型奥运场馆内都接入了直饮水系统,我觉得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此外,刘鸿亮还提出了奥运会水体安全问题,这个问题也得到了北京奥组委的重视。“筹办奥运会的这几年里,北京奥组委在宣传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我发现,市民的节水环保意识也增强了。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奥运会给我们带来了绿色的意识,我相信这会让所有人受益终生。”
看得出,刘鸿亮的关注和建议,饱含着对奥运深深的情感。
希望刘翔能够卫冕
对于中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的表现,刘鸿亮关注最多的还是他父亲曾经征战的田径赛场。
1929年5月31日至6月2日,刘长春在沈阳举行的第14届华北运动会上,一举打破100米、200米和400米3个短跑项目的全国纪录,成绩分别是10秒8、22秒4和52秒4。当时,这些成绩非常令人鼓舞,因为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100米冠军的成绩也是10秒8。
虽然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在奥运赛场上刘长春没能取得名次,但如今,一个同样刘姓的“飞人”在奥运赛场上已经留下了中国的名字——刘翔。也许是同样的姓氏让老人对刘翔有一种亲切感。
“中国运动员里我特别看好刘翔,希望他能在‘鸟巢’卫冕。我觉得刘翔和我父亲长得非常像,脸形和身材都很像,而且都姓刘。”刘鸿亮大笑道,“当然,刘翔的成绩比我父亲的好得多,希望他能继续加油。”在稿件完成之际,刘鸿亮院士已经顺利抵达雅典。据记者了解到,他虽然经过整整一天的旅途,但是仍旧不顾旅途劳顿,下飞机后直接前往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会场——泛雅典体育场。
在那里,刘鸿亮深情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奥林匹克的发祥地,心情非常激动。站在举行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泛雅典体育场,我不禁想到了我的父亲,他一直很想来到这里亲身感受奥林匹克的精髓。北京奥运圣火就要点燃,我会代表亿万华人在奥林匹亚传递圣火,那将是一个神圣和谐的时刻。相信在那一刻,我父亲的在天之灵会得到深深慰藉,不仅因为我手举圣火,更是因为圣火点燃标志着北京奥运会帷幕的正式拉开,他一生都在期待这一刻。我盼望这一刻早些到来。”
刘鸿亮 - 他们眼中的刘鸿亮
同事——刘鸿亮一生专注学术研究,培养了中国一大批科学界的重要人才。时至今日,76岁的刘鸿亮依旧孜孜不倦地关注和指导后辈科研人才,在学术上成为人人效仿的榜样。对于自己的学生,刘鸿亮鼓励他们出国求学后归国工作,支持国家的建设。刘鸿亮倡导提高学术文章的科技含量,在他的这种思想和对工作的指导下,中国工程院近年来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了大量高水准高质量的文章,这在过去是从未有过的。在同事眼中,刘鸿亮是一位一心专注学术的老前辈,从不把学术研究和市场产业混为一谈。他曾对自己的后辈表示:“你们的任务就是科研,要创新,要突破,要在科学研究上下功夫。”如今荣誉满身的刘鸿亮在学术界德高望重,然而对于工作,他依旧是身体力行,事必躬亲。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地位,有些方案自己提出来可能大家不方便提意见,他就让其他同事提出来,接受大家讨论。
妻子——刘鸿亮与妻子马倩荣已经一同走过了风风雨雨五十年,马上就将迎来他们的金婚纪念日。这五十年里,他们相濡以沫、相互搀扶,有过压力有过困苦,如今回眸,别有一番人生况味。妻子回忆说:“有一次我生了一场病,他那时候很忙,身体也不是太好。我住院两个月,时间不短,他坚持每天把饭和菜都给我送到医院里来,晚上再回去。”如今回忆起这段往事,妻子的脸上依旧泛起幸福的笑容。“细致”与“耐心”是妻子对于刘鸿亮最多的感受:“我的鞋子一半是他买的,都非常合适,孩子的衣服、鞋子他买的比我还要多。”如今,已到古稀之年的两位老人平时会一起打打乒乓球,练练太极拳。妻子说:“希望我们身体健健康康,每一天过得开开心心。”儿子——“平和”二字,是儿子对刘鸿亮性格的概括。就像人们看到的那样,刘鸿亮对同事和家人都是宽厚和蔼的。然而对于儿子的学习和事业,刘鸿亮同样有着严格要求,即使自己很少有时间顾及家中的事情。在儿子记忆中,父亲年轻时的形象,一直是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回忆说:“跟爸爸在一块儿这么多年,我觉得他没有太多闲的时候。”
刘鸿亮 - 父亲刘长春
刘长春于1909年出生在辽宁省大连市金县,擅长短跑。“九·一八”事变后,他随东北大学入关到北平(今北京)。1932年,日本当局许以高官厚禄,要他代表“伪满”参加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妄图利用他的成就提高“伪满”声誉。5月,刘长春在关内《大公报》上发表声明,拒绝代表“伪满”参加奥运会,此举受到张学良将军的赞赏。之后,张学良将军出资派他代表中国参加了第10届奥运会。他成为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
刘鸿亮 - 代父圆梦
2008年3月21日,中华民族体育先驱刘长春之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环保专家刘鸿亮启程赴雅典参加奥运圣火传递。刘鸿亮能当选火炬手的第一个原因是他对环境保护所做出的贡献,第二个原因是他在水资源保护利用方面所付出的努力,第三个原因是他有刘长春之子的身份。“这是一次替父圆梦之旅,也是一次科技与环保之旅。”刘鸿亮告诉记者。
刘鸿亮现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环境保护部科技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是水环境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在湖泊调查、湖泊环境数据库、湖泊富营养化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近年来,他在水、垃圾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和著作。曾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间连续担任国家攻关课题或专题组组长,获得过国家及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个奖项。
2008年3月24日17时43分,全世界的目光都停在了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赫拉神庙前那块凹面镜上,84秒后,阳光点燃了女祭司玛利亚·娜芙普利都手中的火炬。第29届奥运会圣火从这一刻起正式开始燃烧。
北京奥运圣火采集,谁是最耀眼的明星?不是邓亚萍、罗雪娟这样的体坛名将,也不是章子怡、王力宏这样的演艺明星。几乎所有媒体的目光都被一个特殊的老人所吸引。他就是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之子——第16棒火炬手刘鸿亮。
已经76岁高龄的刘鸿亮院士是可口可乐公司推选的火炬手,也是首批在希腊亮相的华人火炬手,在3月24日的火炬接力中,刘鸿亮院士承担了第16棒的传递。他怀揣着父亲刘长春的梦想“走”完了200米的火炬传递之路,并用手中的圣火点燃了下一棒火炬手——王力宏手中的火炬。“1932年父亲只身参加奥运会,太孤单了。七十六年的变迁,印证了中华民族的兴盛和强大。奥运圣火也传递了父亲和我两代人的梦想,我还将把奥运的精神传承给我的后代。”刘鸿亮在奥林匹亚传递完圣火之后激动地说
在刘鸿亮的记忆中,父亲刘长春对于参加奥运会的往事并未过多提及,只有一个贴满各国奥运标签的皮箱,记录着父亲那段不平凡的往事。
有句老百姓熟知的伟人名言叫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于正在进行的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可谓恰如其分。充满中国元素的祥云火炬,演绎的不仅仅是纸与火的对话,诠释的不仅仅是奥运精神,更有东方巨龙飞龙在天的神火之梦。
圣火是什么?据记载,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点燃圣火的仪式,起源于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的神话,火炬像征着和平、光明、团结与友谊等意义。然而对于2008年奥运会来说,圣火还具有更为特别的意义——它在全球各个角落照亮了流光溢彩的“中国年”,令海内外华人热血沸腾。
尤其从3月24日圣火采集仪式至今,偶们听到了不少同胞的感人话语。接过“中国第一棒”的运动员罗雪娟说,“奥运火炬所到的每一处,所有的人都是微笑的。人和人之间尽管语言不能沟通,存在这样那样的障碍,但大家都会克服困难,把奥运精神一直一直传递下去。”乒乓球大满贯得主邓亚萍说:“运动员是奥运竞技的主体,而火炬传递则实现了大众参加奥运会。这次我为北京奥运会当火炬手,意义不同,所以也更加骄傲。”而中国奥运
第一人刘长春之子、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鸿亮的一番表白更令人动容:“虽然我已经76岁了,但是我激情已经点燃起来。我传递的是我和父亲两代人的梦想。”从沈阳长跑动员员刘长春1932年只身一人远渡重洋参加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到如今他的儿子刘鸿亮院士擎着火炬从奥林匹亚迎接奥运,“一个人的奥运”与“13亿人的奥运”之间,流淌的是76年的漫长岁月河流,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沧桑荣辱。回首刘长春所在那个时代的破碎山河,再看今日之欣欣向荣物阜民盛的图景,我们怎不感到快慰。体育之外,是国家实力和民力的坚厚支撑,刘氏父子两代人近乎两重天的际遇,正是一个民族坎坷历程的真实缩影。
让我们用记忆珍存此景,历史的天空将久久飘荡一个回声。在完成夙愿性的一棒后,刘鸿亮动情地向父亲告白:“我的父亲代表了4.5亿中国人参加奥运,今天儿子已经代表你来到这里,帮你完成了梦想,实现了夙愿,您可以安心了。”火炬传递还在继续,这种梦想同时也在传递和延伸,燎原我们所居住的星球。
刘鸿亮 - 重要言论
刘鸿亮院士警告水污染危害不亚于洪灾
“人们习惯于谈论防洪减灾,殊不知作为一种人为制造的水患,水污染带来的不良后果丝毫不亚于洪水带来的灾难。”中国湖泊研究学科首席带头人、中国工程院刘鸿亮院士日前在中国工程院的学术报告会上敲响一记警钟。为此,刘提出控制水污染发展的两种对策:一是逐步提高城市废水处理率;二是加强推行节水减污的清洁生产力度,使工业用水量、废水量和污染负荷进一步降低。
刘院士介绍说,中国由于水质污染严重而不能用于灌溉的河段约占23.3%,45%的河段鱼虾绝迹。全国大型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达到中等污染和重度污染。而同时,赤潮发生频率的增加及泛滥范围的扩大,也证明了海洋污
染的日趋严重。他说,一项对中国118个大城市地下水的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由于大量未经充分处理的污水被用于灌溉,有1000多万亩农田受到重金属和合成有机物的污染,仅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就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刘分析说,根据预测,从现在算起50年内,中国的水污染都呈加重趋势。只有到了2050年,中国的水环境质量才有望得到改善。但刘院士提请大家注意,即便到了2050年,受到严重污染的水体的水质也不能立即得到恢复。
刘说,只有加大力度治理水污染,才有望实现到2010年基本控制中国水污染,到2030年使中国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到2050年较大改善的目标。
刘鸿亮 - 参考资料
1. http://2008.qq.com/a/20080324/000056.htm
2. http://my.mop.com/society/SocietyUserPerson.douserId=9328823
3. http://www.chinavalue.net/wiki/showcontent.aspxtitleid=28710
4. http://www.dstm.net.cn/doc/sxusku/usjs/usjt030.htm
最后编辑:2022年01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