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寿欣

简介:李寿欣,男,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山东省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人类认知与行为发展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和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心理健康研究会会长,山东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信息加工差异及其脑机制、工作记忆的加工机制、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认知方式的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12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曾获得山东师范大学“教书育人”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
[展开]

李寿欣的个人经历

研究方向

    个体认知方式、人类认知与学习、前瞻记忆、工作记忆、认知神经科学。

讲授课程

    《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关于认知方式的理论与实践》、《认知神经科学前沿》、《多因素实验设计》、《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测量》、《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测评研究》。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基金“客体相似性与个体认知方式对视觉工作记忆表征的影响”(项目批准号:31470973,资助金额:53.00万元)。主持。项目起止年月:2015/01-2018/ 12

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慈善捐助的心理诱发机制研究” (项目批准号:15SH083,资助金额:20.00万元)。主要参与者。起止时间:2015/01- 2018/12

3.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课程建设项目:《教与学的心理学》。主持。2013年承担

李寿欣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认知方式和情绪对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的影响及对震后创伤障碍患者的分析”(项目批准号:09YJAXLX015,资助金额:7万元)。主持。起至时间:2010/01-2012/06。结题证书号:2013JXZ2356。

5.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生阅读过程个体差异的眼动差异研究” (批准号:DBA090292,经费2万元)。主持。起至时间:2010/01-2012/12。结题证书:33747。

6. 山东省科协科普资源开发资助项目“《青少年心理学知识》科普软件” (经费5万元)。主持。起至时间:2009/ 11月- 2010/12。

7.山东省科技馆课题“心理学测试” ,(项目批准号:JSB-0802,经费4.5万元),主持。

8.2004年承担山东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普通心理学”建设项目(经费0.4万元),主持。

9.2004年承担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改立项“关于实验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经费1.6万元,主持。

10.2004年承担山东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普通心理学”建设项目,经费0.4万元,主持。

11.2003年承担山东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关于不同认知方式学生的阅读特点的研究”(课题编号:J03Y04), 经费1万元,主持。

12.2003年承担山东省教育研究基地项目“我国青少年认知方式发展及其相关特征的研究”,经费1万元,课题负责人。

13.1999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中心课题:“中学生个体差异学习策略与英语学习关系”,经费0.5万元,承担子课题。

14.1998年承担国家教委“九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我国中小学生认知方式类型及其相关特征的研究”(课题编号:98JCXL003,,经费1.2万元)。主持。

15.1998年承担山东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关于在高师开展心理实验教学的探讨”,经费3.0万元,课题负责人,2000年结题。

16.1998年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子课题:“大学师生间认知方式的匹配关系对教学评估效果的影响”,自筹经费,子课题负责人,已结题。

17.1997年承担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子课题:“关于高中生认知方式发展的研究”,自筹经费,子课题负责人。

18.1996年承担山东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学生学习方法类型及其指导研究”,经费0.3万元,课题负责人。

学术成果

2016

1.王丽,李寿欣*,张倩:加工焦点性和任务负荷对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前瞻记忆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32(2):79-87

2.Qian Zhang,Shouxin Li*,XiusongWang & Xiaowei Che.The Effects of Direction Similarity in VisualWorking Memory: Behavioural and ERP Studies,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2016,69(9):1812-1830,DOI:10.1080/17470218.2015.1100206.

2015

1.车晓玮, 张倩, 李寿欣*:干扰材料的熟悉性和认知方式对语篇阅读的影响.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2): 198-203.

2.Wang X, Liu L, Adams W, LiS, Zhang Q, Li B, Wang M, & Cui R. Cocaine exposure alters dopaminergicmodulation of prefronto-accumbens transmission. Physiology & behavior(SCI),2015, 145: 112-117. 

3.岳鹏飞,杜婉婉,张伟,宫大志,李寿欣*:客体—空间形象自陈问卷中文修订版研究,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1):112-114.

4.李寿欣*, 蔺佳, 孙华: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知觉和心理旋转加工过程中的整体优先效应. 苏州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5, 3(2): 76-84.

2014

5.Jia S, Zhang Q, & Li S*:Field dependenceu2013independence modulates the efficiency of filtering outirrelevant information in a visual working memory task. Neuroscience(SCI),2014, 278: 136-143.

6.李寿欣*,张德香,张建鹏:组织型插图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说明性文本阅读的影响,心理学报,2014,46(8):10431051.

7.马元广,李寿欣*: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降低注意灵活性,心理学探新, 2014, 33( 6):527-522.

2013

8.张倩,李寿欣*,张旭明:高水平乒乓球残疾运动员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总体幸福感的关系,中国校外教育,2013,3:154.

9.马元广,李寿欣*:论教师的职业精神—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当代教育科学,2013,11:63-64.

10.马元广,李寿欣*:解释风格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7):1102-1105.

11.李寿欣*,陈慧媛,张建鹏:语境位置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歧义句歧义消解的影响,心理科学,2013,36(5):1073-1077.

12.马元广,李月,李寿欣*:D型人格影响冠心病的心理机制:消极情绪和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2):224-228.

13.贾广珍,李寿欣: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抑制句法歧义的加工,心理学探新, 2013, 33( 2):163-167.

14.贾广珍,李寿欣*: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抑制歧义词不适当意义的机制,心理科学, 2013, 36( 2):36 (2): 340-343.

2012

15.张建鹏,陈慧媛,张德香,李寿欣*:语境类型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代词歧义消解的影响,应用心理学,2012,18(4):315-322.

16.岳鹏飞,李寿欣,白学军*:不同场认知方式个体完成心理旋转任务时神经效能的差异:来自皮层慢电位的证据,心理学探新,2012,32(6):532-535.

17.李月,李寿欣*:冠心病患者中D型人格与抑郁、焦虑心理结构的区辨效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7):505-510.

18.李寿欣*,李磊:自传体记忆概括化与抑郁和创伤后情绪障的关系,济南大学学报,2012,22(3):78-81.

2011

19.Li S, Gong D, Jia S, ZhangW, & Ma Y: Object and spatial visualizers have different object-processingpatterns: behavioral and ERP evidence. Neuroreport, 2011, 22(17): 860-864.

2010

20.李寿欣*,徐增杰,陈慧媛: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语篇阅读中抑制外部干扰的眼动研究。心理学报,2010,41(5):1149-1157.

21.单西娇,李寿欣*:由两个模型看视觉工作记忆容量机制的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1):1684-1691.

22.张利增,权朝鲁,李寿欣:提示对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的影响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 2010, 33( 6):1405-1407.

23.陈慧媛,岳鹏飞,李寿欣*:决策风格与认知需求和控制源的关系。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25(2):53-56.

2009

24.李寿欣*,罗良,宫大志,戴桂旭:呈现方式与认知方式对文章标记效应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7(2):104-108.

2008

25.李寿欣*,董立达,宫大志:注意状态、认知方式与前瞻记忆的TAP效应。心理学报,2008,39(11):1149-1157.

26.李寿欣*: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图形一致性判断过程中的ERP研究。心理学探新,2008,28(3):47-52.

27.宫大志,李寿欣*:多种心理学实验生成工具的比较分析.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70-75.

28.李寿欣*. 关于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的理论及其理论模型修订. 西南大学学报, 2008,34(1):19-21.

2007

29.马妍妍, 李寿欣*. 个体智力差异的脑电生理学基础——来自EEG和ERP的证据.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6):872-877.

30.刘凤美,李寿欣*. 老子的心理学思想在心理治疗三要素中的价值.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2:154-157.

31.董立达,李寿欣*. 前瞻记忆的影响因素.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5):52-55.

32.姚茹,李寿欣*,董立达,贾广珍. 老年人返回抑制之特征分析.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2):44-47.

2006

33.李寿欣*, 周颖萍. 认知方式与材料复杂性对视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 心理学报, 2006, 38(4): 523-531. 

34.刘宁, 李寿欣*. 外显和内隐记忆中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记忆偏向. 心理科学, 2006, 29(5): 1111-1115.

35.李寿欣*, 宋艳春. 不同认知方式中小学生的前瞻记忆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 22(2): 18-22. 

36.金玉华, 李寿欣*. 沉思——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研究与进展.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22(1): 80-83.

37.李寿欣*, 许芳.中国人格量表在师范大学生中的应用及其与认知方式关系的探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51(5): 140-143.

38.李寿欣*, 杨建伟. 《实验心理学》重点难点解析. 现代教育, 2006, 5: 60-61.

39.许芳, 李寿欣, 金玉华. 斯腾伯格思维风格理论的研究进展.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1(1): 19-21.

40.刘晓芹, 李寿欣*, 杨瑞贞. 医学生心理健康与行为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 14(2): 227-229.

41.李寿欣*, 金玉华. 国外冲动性失调研究概述.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2006, 3(3): 226-228.

2005

42.李寿欣*, 丁兆叶, 张利增. 认知方式与线索特征对前瞻记忆的影响. 心理学报, 2005, 37(3): 320-327.

43.孙丽,李寿欣*. 关于认知方式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 山东师大学报(基础教育教学与研究), 2005, (1): 136-137.

44.李寿欣*,许芳. 《实验心理学》复习指南. 现代教育, 2005, 8: 22-23.

2004

45.李寿欣*, 周颖萍. 试论认知方式与学习风格的关系.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49(4): 125-129.

46.丁兆叶,李寿欣*, 李君春. 初中生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 当代教育科学, 2004 (19): 46-47.

47.刘宁,李寿欣*. 关于学生认知方式与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4, 6:63-66.

48.李寿欣*,李波. 父母教养方式对学生认知方式发展的影响.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4, 12(2): 156-157,144.

学术获奖

1.“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语篇阅读中抑制外部干扰的眼动研究”, 2012年获得山东省第26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首位人员。

2.“注意状态、认知方式与前瞻记忆的TAP效应”,2010年获得山东省第24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首位人员。

3.“认知方式与线索特征对前瞻记忆的影响”,2006年获得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首位人员。

4.《心理学实验指导丛书》,获得2014年山东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首位人员。

5.“关于在高师开展心理学实验教学的探讨”,2001年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首位人员。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