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法利·莫厄特1921年生于加拿大安达略省,是加拿大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 早年,莫厄特曾和父亲一起,乘坐拖车,游历了加拿大的平原和山川,和大自然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的家里还养了很多宠物,有牛、喜鹊、北美地鼠和猫头鹰等,这萌发了他探索自然的兴趣。 1938年,到哈萨巴祖瓦收集鸟类和哺乳动物,为博物馆制作标本,是莫厄特从事的第一次科学探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莫厄特指挥一个排参加了解放西西里的战斗。后来,又参加了夺回荷兰之战。战争结束后,莫厄特回到加拿大马尼托巴省。随后,被官方派往北部的冻原地带,在那里度过了近两年的时光。 1964年,受加拿大政府的派遣,莫厄特到北极地区去考察狼的罪恶,以获取证据对狼进行制裁。因为那边来的报告说,那里的驯鹿急剧减少,都是因为狼的十恶不赦。莫厄特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北极地区详细考察,研究狼和它们的主要食物,以决定狼这个物种是否应该对驯鹿种群的急剧减少负责。 莫厄特用了近两年的时间,通过对狼群中“乔治一家”的观察和研究告诉人们,狼是以黄鼠和北方梭鱼为主食的,并不是造成驯鹿数量下降的罪魁祸首,而且还证明了狼的社会是一个尊老爱幼、谦让和平的社会,远不如人类凶残。 一切证据都偏离了政府的目的及莫厄特的初衷,狼非但不与人为敌还绵绵有情,并且狼捕食驯鹿的数量十分有限,相反,倒是人类是真正的元凶。这就使得莫厄特陷于两难境地,要么违心地按照当局的旨意,嫁祸于狼,得到当局和当地人的褒奖;要么实事求是,直言不讳,承担当局的怀疑和当地人的谴责。 经过痛苦的道德意识冲突之后,莫厄特发出了由衷的慨叹:“狼使我认识了它们,也使我认识了自己。”莫厄特勇敢地选择了后者。他的《与狼共度》出版后,引起了社会的争议,也带来了震撼世界的效果。当这本书的俄文版在前苏联问世后,官方立刻下达了严禁屠杀“恶”狼的命令。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折。从此,莫厄特便开始了他对“生活在自然逆境条件下人的故事和其它动物的故事”的关注。 《鹿之民》是另一部震撼人心的长篇纪实作品。莫厄特描写了世世代代生活在加拿大北部的一支爱斯基摩人——伊哈尔缪特人。1946年,莫厄特访问他们时,只剩下岌岌可危的40个人,而他们还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作者深刻地揭示出,这些靠驯鹿生存的“鹿之民”,是怎样因为殖民贸易的侵入和惟利是图的商人,而失去了生存的依托和平衡,走向了即将绝灭的道路。 由于莫厄特的大声疾呼,这支小小的爱斯基摩人最终得到了救助。 在莫厄特的生态伦理观中,最核心的原则是平等和公正,是爱。尊重人的天赋权利的理由同样适用于动物。因为动物和人一样,也是能够评价其生活,并进而具有内在价值和天赋的平等生存权的造物。 莫厄特还用统计学的方法,用铁的事实说服人类,进行价值观的全方位的变革。即用尊重自然的态度取代占有自然的欲念,用爱护自然的行为取代征服自然的活动,用对自然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取代对自然的统治与掠夺,用道德手段去缓解人与自然之间岌岌可危的紧张关系。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