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克(英国生物学家)

简介: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1916年6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北 汉普顿。上大学后克里克主修物理,二战中断了他的学术研究,他被分配到英国海军制造 水雷。二战后克里克大量阅读各学科书籍,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自修生物学。1947年从海军退役后克里克进入剑桥大学,不久顺利进入卡文迪什实验室的医学研究理事会,攻读生物学博士。1951年,克里克与 沃森在卡文迪什实验室相识。两人在一起常常 争论不休,却又彼此钦敬,引为知己,他们很快达成一致,认定解决DNA分子结构问题是打开遗传之谜的关键。其主要著作有 《狂热的追求——科学发现之我见》、《论分子与人》、《生命 : 起源和本质》等。
[展开]

克里克(英国生物学家)的个人经历

人物生平

  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顿·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1916.6.8——2004.7.28)生于英格兰中南部一个郡的首府北安普敦。小时酷爱物理学。1934年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伦敦大学物理系,3年后大学毕业,随即攻读博士学位。然而,1939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了他的学业,他进入海军部门研究鱼雷,也没有什么成就。待战争结束,步入"而立之年"的克里克在事业上仍一事无成。1950年,也就是他34岁时考入剑桥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学位,想在著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研究基本粒子。

这时,克里克读到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的一本书《生命是什么》,书中预言一个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即将开始,并指出生物问题最终要靠物理学和化学去说明,而且很可能从生物学研究中发现新的物理学定律。克里克深信自己的物理学知识有助于生物学的研究,但化学知识缺乏,于是开始发愤攻读有机化学、X射线衍射理论和技术,准备探索蛋白质结构问题。1951年,美国一位23岁的生物学博士沃森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他也受到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的影响。克里克同他一见如故,开始了对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的合作研究。他们虽然性格相左,但在事业上志同道合。沃森生物学基础扎实,训练有素;克里克则凭借物理学优势,又不受传统生物学观念束缚,常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思考问题。他们二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善予吸收和借鉴当时也在研究DNA分子结构的鲍林、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等人的成果,结果经不足两年时间的努力便完成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而且,克里克以其深邃的科学洞察力,不顾沃森的犹豫态度,坚持在他们合作的第一篇论文中加上“DNA的特定配对原则,立即使人联想到遗传物质可能有的复制机制”这句话,使他们不仅发现了DNA的分子结构,而且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作出了解释。

1962年,46岁的克里克同沃森、威尔金斯一道荣获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

后来,克里克又单独首次提出蛋白质合成的中心法则,即遗传密码的走向是:DNA→RNA→蛋白质。他在遗传密码的比例和翻译机制的研究方面也做出了贡献。1977年,克里克离开了剑桥,前往加州圣地亚哥的索尔克研究院担任教授。

2004年7月28日深夜,弗朗西斯·克里克在与结肠癌进行了长时间的搏斗之后,在加州圣地亚哥的桑顿医院里逝世,享年88岁。

克里克

人物履历

  在读研究生时,专门进行水的粘度研究。可是克里克觉得大学所学的物理知识已经过时,于是就自学有关量子学的初步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被迫中断研究生的学业。战争期间克里克从事英国海军制造磁性水雷的研究工作。战争结束后,他依然为海军工作,但他清楚不会也不愿意一辈子去设计武器设备。问题是将来干什么呢?最后决定投身生命科学的研究。他喜欢阅读、思考、谈论生命科学中的最新发现。克里克发现“你经常谈论的事情就是你所感兴趣的东西”。为了追求他所感兴趣的东西,克里克访问了多个实验室和科学家,最后决定留在了斯特兰奇韦斯实验室。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研究磁场对粗纤维原细胞的作用。1947年,由于有生物学研究的经验,克里克进入了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工作。克里克的研究方向是蛋白质的x射线衍射。1951年克里克与沃森相遇,虽然克里克比沃森大12岁,却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在沃森离开卡文迪什实验室之前,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成就,那就是揭开了DNA结构之谜。他们俩人利用获得的x射线衍射实验的结果建构了DNA的精确模型,并于1953年4月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将他们的成果公之于众。其中还有一件有趣的事,他们是通过掷硬币的方式来决定署名的次序的。1962年弗朗西斯克里克、詹姆斯·沃森和默里斯·威尔金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自从DNA的双螺旋结构发现后,还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例如:DNA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克里克和其他科学家包括沃森在内继续进行研究。他们都是“RNA俱乐部”的成员,这个俱乐部的宗旨是:揭开RNA结构之谜,并且能够明白它是如何建造蛋白质的。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心法则”问题上。遵循这个法则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RNA起着桥梁的作用,它可以把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中传至制造蛋白质的细胞质中。这个理论中的RNA的译码问题一直处于讨论和研究之中,直到1961年克里克和悉尼不雷诺(Sydney Brenner)提供了“三联体”密码在解读遗传物质方面的作用的有关遗传证据后,终于得到了解决。

在克里克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一直在剑桥大学为“医学研究委员会”工作。1976年克里克前往美国任加州沙克研究所教授,进行神经生物学研究。1988年他在《疯狂的探索》(What Mad Pursuit)一书中写下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我看科学发现”(A Personal View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克里克被人们认为是一位才思敏捷,具有英国式幽默的性格。他每天为保持健康坚持游泳,当然总忘不了谈谈有关科学的话题。

代表著作

克里克的主要著作有 《狂热的追求--科学发现之我见》(What Mad Pursuit : A Personal View of Scientific Discovery),《论分子与人》, 《生命 : 起源和本质》(Life Itsel f: Its Origin and Nature), 《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

(The Astonishing Hypothesis--The Scientific Search For the Soul)等。

最后编辑:2022年0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