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新(1953年8月10日—),出生于北京。生物化学家、生物物理学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琳达·巴克博士(Linda B. Buck,1947年1月29日-),美国生物学家,她由于在嗅觉方面的卓越研究与理查德·阿克塞尔一起获得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钱永健(Roger Yonchien Tsien,1952年2月1日-),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美国生物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圣地牙哥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化学及化学系教授。汉族,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杭州,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
意大利医生和动物学家, 生物物理学家。1737年9月9日诞生于意大利的波洛尼亚。他从小接受正规教育,1756年进入波洛尼亚大学学习医学和哲学。1759年从医,开展解剖学研究,还在大学开设医学讲座。1766年任大学解剖学陈列室示教教师。1768年任讲师。1782年任波洛尼亚大学教授。1791年他把自己长期从事蛙腿痉挛的研究成果发表,这个新奇发现,引起科学界大为震惊。
亥姆霍兹,德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生物物理学家。1821 年10月31日生于柏林波茨坦,1894年9月8日卒于柏林附近夏洛滕堡。亥姆霍兹不仅对医学、生理学和物理学有重大贡献,而且一直致力于哲学认识论。他确信: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必定守恒。
约翰·肯德鲁约翰·肯德鲁爵士,CBE,FRS(Sir John Kendrew,1917年3月24日牛津 - 1997年8月23日),英国生物学家,1962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1916年6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北 汉普顿。上大学后克里克主修物理,二战中断了他的学术研究,他被分配到英国海军制造 水雷。二战后克里克大量阅读各学科书籍,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自修生物学。1947年从海军退役后克里克进入剑桥大学,不久顺利进入卡文迪什实验室的医学研究理事会,攻读生物学博士。1951年,克里克与 沃森在卡文迪什实验室相识。两人在一起常常 争论不休,却又彼此钦敬,引为知己,他们很快达成一致,认定解决DNA分子结构问题是打开遗传之谜的关键。其主要著作有 《狂热的追求——科学发现之我见》、《论分子与人》、《生命 : 起源和本质》等。
骆清铭 1966年出生,湖北蕲春人。1986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物理与器件系红外专业。1986年至1993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光电子工程系学习,先后获光学专业理学硕士和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2000年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7年当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SPIE Fellow),获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佩鲁茨,男,1914年生,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后加入英国籍,化学家、生物学家。毕业于维也纳大学。1951年他首次用X射线衍射法证实了L.C.波林等人提出的蛋白质的a-螺旋结构模型。1953年创立了用于测定晶态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同晶置换法的原则。由于在蛋白质晶体学方面的开创性成就,他和肯德鲁同获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