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岳

简介:王伯岳(1912--1987),中医儿科专家。四川成都人。早年从师学中医。1932年起在成都开业行医。建国后,历任成都市卫生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卫生部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儿科副主任、主任、研究员,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善治儿科疾病,对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合并肺炎、肝炎、痢疾、哮喘、腹泻、癫痫等独特之处,疗效显著,有“小儿王”之称。
[展开]

王伯岳的个人经历

人物生平

王伯岳(1912--1987),中医儿科专家。四川省中江县人,出生在三世医家。

曾祖父早殇,祖父王焜山八岁即孤,后于光绪年间,携全家逃荒至成都。处清代末兵乱之年,念众生缺医少药之苦,则不辞艰辛,种药贩药,学医行医,立下以医药救人,不慕名利之大志。其治病,不收诊费,见贫苦者,辄施医施药,一心相救,几十年如一日,遂名闻于蜀锦。

王伯岳之父王朴诚,遵从父教,早年在丰都县陈家“福源长”中药栈学徒。师满后回成都,开店行医,以谋生计。其秉承庭训,仍以医药救人为己任,以儿科为精专,信守“医非营业,药以治病”之旨,待病人如亲人,视患儿如己子,被成都百姓誉为“王小儿”。

王伯岳自幼聪敏,过目成诵,受家庭熏陶,六岁时被送到四川高等师范学校(现四川大学前身)刘洙源先生处读私塾,攻习文史,奠定了经史文哲等古文基础。二八时,立志学医,先到成都“两益合”药店当徒学药,全面掌握中药识别、炮制和配制膏、丹、丸、散的方法,并接触很多成都名医之处方,遍读《本草备要》《药性赋》《汤头歌括》《医学三字经》等入门之著,还手抄《膏、丹、丸、散配方》等秘本。三年出师,又拜成都名医廖蓂阶先生门下,尽得廖先生研究仲景学说和治疗温热病之经验。此间,其父已是成都妇孺皆知的儿科名医,整日诊务繁忙,故先师亦常于上午随父侍诊,以得承家教,下午听廖先生讲课,以求问解惑。如此家传师授,耳濡目染,先药后医,联系实际,使先师医学理论和独立应诊能力日进。

王伯岳于1935年正式获得中医师资格。抗战时期,他与父亲坚持参加支持抗战的义诊活动,结识了如凌子风、谢无量、刘开渠、吴印咸、张大千、董寿平等许多著名的爱国人士,与他们结为莫逆之交。

学术成就

早年从师学中医。1932年起在成都开业行医。建国后,历任成都市卫生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卫生部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儿科副主任、主任、研究员,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善治儿科疾病,对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合并肺炎、肝炎、痢疾、哮喘、腹泻、癫痫等独特之处,疗效显著,有“小儿王”之称。著有《中医防治麻疹的方法》、《中医儿科临床浅解》,主编有《中医儿科学》。


王伯岳

最后编辑:2021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