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亿,宋代医家。里贯欠详,尝任朝散大夫、光禄卿直秘阁。精医术。
刘燕池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名师,长期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基学科奠基教材五版统编《中医基础理论》编写组主持人之一,并创新地撰写了病机学说章节,弥补了中医理论体系之不足,在中医基础理论领域享有盛名
秦昌遇(约1547-1629)明代天启间名医。字景明,号广埜山道人,又号乾乾子。南直隶松江府上海(今上海)人。少时多病,乃学医,无所师承而遍通方脉,尤长于儿科,年六十余卒。著有《大方幼科》、《痘症折衷》等。
冉雪峰,名敬典,字剑虹,别号恨生,四川省巫山县人,生于1879年,卒于1963年。冉氏出生于医药世家,12岁起随父采药,同时习医。17岁开诊于故里,38岁悬壶于湖北武昌。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民主思潮影响下,来到湖北武昌,曾在报馆当校对、记者和编辑。1907年,受聘为湖北医学馆教习,后任馆长。1919年,当选为湖北省中西医会第一届正会长,并创办《湖北省中医杂志》,兼任编辑。
唐宗海少习儒。光绪十五年(1889)举进士,授礼部主事。中年嗜好医学,主张“好古而不迷信古人,博学而能取长舍短。”受当时日渐盛行的西洋医学影响,比较中西优缺点,证明中医并非不科学,成为中国早期用西医解剖学解释中医科学性的代表人物。
田德禄,男,汉族,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研究员,北京市人,1938年4月出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从事中医专业。1963年至今在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内科,历任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精通于消化专业。对一些疑难杂症有独到的见解。
吴瑭(1758—1836)字鞠通,江苏淮阴人。19岁其父亲患病,四处求医,医治无效,终于卧病不起而死去。这深深地触动了吴瑭,他为自己不懂医术,眼看病魔夺取父亲的生命,感到非常难过,于是产生了学医的强烈愿望。
汪机(1463-1539),字省之,别号石山居士,祁门城内朴墅人。其家世代行医,祖父汪轮、父亲汪渭均为名医。
王伯岳(1912--1987),中医儿科专家。四川成都人。早年从师学中医。1932年起在成都开业行医。建国后,历任成都市卫生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卫生部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儿科副主任、主任、研究员,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善治儿科疾病,对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合并肺炎、肝炎、痢疾、哮喘、腹泻、癫痫等独特之处,疗效显著,有“小儿王”之称。
危北海,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所长,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擅长治疗脾胃病、肝病,老年消化系统疾病。危北海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他最初毕业于解放军军医大学。1959年参加了北京市第一届西学中学习班。危北海长于治疗脾胃及肝胆疾患,是国内脾胃学说开创人之一。他一直主持了北京市的七五、八五、九五科研课题的攻关,从事脾胃学说和脾胃病的研究工作,建立了国内最大的脾胃理论知识库,是北京市脾胃研究重点学科的负责人。
萧龙友(1870-1962年)现代医家。北京人。幼读经史,为清时拔贡。后学医有成,擅长治疗虚劳杂病,论治主张四诊合参。推崇《伤寒论》,重视七情内伤致病,医药并重。建国前与孔伯华在北平创办北京国医学院,以弘扬中医,培养中医人材。与施今墨、孔伯华、汪逢春齐名。人称北京“四大名医”,尝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及全国一、二届人民代表等职。
喻昌,喻昌 生于明代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卒于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终年七十九岁。喻昌少年读书,以治举子业。崇祯年间,以选送贡生进京,但无所成就。后值清兵入关,于是转而隐于禅,后又出禅攻医。往来于南昌、靖安等地。清代初期(公元1644~1661年间),喻氏又移居江苏常熟,医名卓著,冠绝一时,成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与张路玉、吴谦齐名,号称清初三大家。著有《寓意草》、《尚论篇》、《尚论后篇》、《医门法律》等。
尤 怡 (1650-1749)字在泾,号拙吾,别号饮鹤山人,清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少时家贫而好学,曾在寺院卖字为生,是为清代内科名医马俶的得意门生。
杨志一是一位笃学践行的中医专家。对仲景学术造诣尤精,临证恒以六经辨证的眼光审察证情,极力推崇柯韵伯“只在六经上求根本,不在诸病目上寻权叶”的见解。并且善于守方,常以“坚持就是胜利”自勉。往往辩证一经确定,便不因某些微末细节而轻易改方,故他在临床上以一方到底而收到病愈症除效果的病案并不少见。
杨济时(1522~1620),字继洲。三衢(今浙江衢县)人。世医出身。祖父曾任职太医院。继洲幼业举,因厄于有司,由儒入医。
余无言(1900~1963) 原名愚,字择明,江苏阜宁人。初读经史,后随父学医,勤读医经,深研仲景学说,18岁应诊,擅伤寒、杂病及中医外科。民国9年(1920年)来沪问学于西医俞凤宾,习外科于德医维都富尔。民国18年与张赞臣合设诊所,共编《世界医报》,以改进中医为夙志。民国21年应聘任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兼编审委员,并先后在上海中国医学院、中国医学专修馆、苏州国医研究院、上海新中国医学院任教。民国26年又与友人另立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任教务长,兼授《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外科学等课程。
张志聪,清代著名医学家(1610-1674年),字隐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医道,通针灸。曾集注《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等书;并撰《针灸秘传》,书佚。世业医,师事名医张卿子,建侣山堂,招弟子讲学。其学宗《内经》、张仲景。尝着《素问集注》、《灵枢集注》,主张《灵枢》是针灸专着,认为仲景著作系其原貌,反对错简论之说。其著作尚有《侣山堂类辨》、《本草崇原》,俱行于世。另有《针灸秘传》,未见传世,门徒甚众,高世栻最为有名。
祝味菊是中国名医。曾提出以八纲论杂病,以五段论伤寒的辨证方法。医名益盛,并获有“祝附子”之誉称。
赵锡武(1902年~1980年),原名赵钟录,河南省夏邑县人。中医教授。幼年家境贫寒,目睹社会黑暗,人民饥寒交迫,备受疾苦,遂立志于医学。15岁起自学中医,熟谙中医学理论,对仲景之学尤为精通。早年曾执教于华北国医学院,悬壶于北京一带。
晚清中医伤寒学家,字钦安,邛州(邛崃市)人。师从名儒刘止唐,以善用大剂量姜、桂、附等大辛大热药挽救患者而名噪一时。著有《医理真传》四卷、《伤寒恒解》十卷、《医法园通》四卷。清同治年间,在成都开创了“火神派”,誉满全川,《邛崃县志郑寿全》称其为“火神派首领”。
赵心波,名宗德,北京市人,生于1902年,卒于1979年。1918年考入京兆医学讲习所,受到张愚如等指导。毕业后师从清末名医王旭初、针灸名医刘睿瞻学习。1925~1954年,在北京西城区挂牌行医,精通各科,后专攻儿科。1958年,调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儿科工作。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儿科主任、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理事、北京中医学会理事等。
左季云(1891——1942),江北县洛碛人。民国初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归国后,初任铁道部杭江局秘书。后感时局动乱,百姓疾苦,毅然弃政从医救民,潜心研究祖国医学,博览医学典籍,吸收各家医学之长。始在北平至景医馆悬壶问世,长于内科、妇幼科及诸杂症。医术高明,广济患者,时为名医之一,深受北平人爱戴。
张简斋(1880—1950),祖籍安徽桐城,生于南京。三代行医,得其真传,年轻时医术就崭露头角,在医界颇负盛名,有“南张北施(施今墨)”之称,当年民国诸多达官名流都投医门下,如孔祥熙、陈立夫、陈果夫、于右任、何应钦、陈诚、程潜、谷正伦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题“当代医宗”匾额致赠,以示褒奖,故张氏有“御医”之雅号。
约翰·佩里·巴洛,全球最著名的黑客之一。出名原因:John Perry Barlow是比较学的研究对象,他虽然有一个WASP(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清教徒)的名字,实际上出生于Wyoming,在一个只有一间房子的学校里接受教育。美国当地时间2018年2月7日早晨,约翰·佩里·巴洛去世,享年70岁。
黄宗明,男,汉族,1957年5月生,重庆巫山人,197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陶信,男,内地创作型歌手、音乐人, 中国文化艺术协会理事会理事, 阜阳 音乐家协会成员。在演唱时极具爆发力与感染力,因此在内地拥有了大量的粉丝。是一位集词曲创作、演唱、摄影、书法、写作、编剧、 微电影策划执导等于一身的全能艺人。在内地娱乐圈有“ 90后全能艺人”之称。2013年被中国内地著名音乐人( 最炫民族风、 荷塘月色、 自由飞翔等神曲创作者) 张超慧眼识中,正式加盟 荷塘月色文化旗下。代表作品《阜阳的月光》、 《当我们老了》、 《挑信2011》等。
唐小文,笔名慕容文子,90后作家,自由撰稿人,现就读于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时任孝感槐荫网论坛总编辑,校导网专栏作家。热衷于写作、旅游、摄影,现实与完美主义者。主要创作类型为现代散文,兼作杂文随笔及新闻稿。迄今被十余家纸媒约稿,现已在《文苑》、《美文》、《意林》、《杂文选刊》等杂志发表作品无数,在全国性的征文赛事中获奖10余次,被称为90后最具实力的小作家之一。
陈修诚,男,1934年3月出生,安徽无为人。中共党员。高级编辑。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曾任长江日报社副总编辑。现任职于长江日报社。武汉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湖北省老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华中理工大学和江汉大学教授。武汉市第七、八届人大常委。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约瑟夫·奈,生于1937年,1964年获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曾出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后来重回哈佛,曾任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现为该院教授。约瑟夫·奈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以最早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而闻名。
洪迪,男。洪迪于1990年任职于百代唱片(EMI)台湾分公司的董事总经理,一手创建了EMI在台湾的业务营运,在其任内,成功包装推出了当时的流行歌手如:巫启贤、张信哲、张宇、梁咏琪、杨采妮及金城武等。作为一位从事娱乐及音乐行业二十余年的资深人士, 洪迪先生在加入环球唱片之初主要负责经营环球唱片附属机构正东唱片有限公司。在洪先生任职期间, 成功推出了一系列的全新尝试, 其中最值得瞩目的是相继取得滚石唱片(Rock Music)及种乐堂(Starz Music) 在香港及东南亚其它地区的独家发行权利。
薛·拉伦(Shay Laren,1985年12月31日-),美国棒球宝贝、艳星,出生于美国乔治亚州班宁堡。2016年起,她主要透过群众募资平台“Patreon”,分享收费艺术照。
许君远(1902—1962),河北安国人;1928年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后任《庸报》编辑,1936年担任上海版《大公报》要闻编辑,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担任《文汇报》、《大公报》编辑。1941年香港沦陷后,转赴重庆担任《中央日报》副总编辑,后在重庆美国新闻处工作;1946年出任上海《大公报》编辑主任,兼任上海暨南大学新闻系客座教授,讲授报刊编辑学。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调任《大公报》资料组组长。1953年调上海四联出版社任编辑,1955年任上海文化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1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1962年病逝。
言成,是一名网络写手、博主、娱乐评论人、影评人、自由撰稿人。
王杏庆(1946年—),笔名南方朔,1946年出生于台湾台南市,是一位台湾外省籍作家、诗人、评论家及新闻工作者,中国文化学院(现中国文化大学)森林学系毕业,台湾大学森林学研究所硕士,修毕中国文化大学实业计划研究所(现已停办)博士班课程。现任 《亚洲周刊》主笔,《中国时报》、香港《明报》等媒体专栏作家。曾任《中国时报》记者、专栏组主任、副总编辑、主笔,《前进月刊》主笔、《新新闻》周刊主笔等职。
胡景南[1],(1911年—1979年),出生在广东台山华侨家庭,1926年入台山小学教员养成所受训。结业后返回原乡育英小学任教,同时兼任《育英季刊》副刊编辑。
廉越:女,汉族,专业编剧。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理事。电影:《扬起你的笑脸》电视剧:52集《走西口》38集《下南洋》40集《大河颂》30集《王阳明》 38集《女子戏班》(文学统筹)30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长篇小说:...
孙小著,男1949年8月出生,安徽省六安市人。安徽省皖西学院(前身是六安师范专科学校)教师、副教授。于2011年7月29日,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
雷宛萤(晚晚)1987年11月7日出生于香港,是M-WOODS的创始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后于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艺术管理硕士。
村上寒雪(1990年2月22日—),原名杨伟,著名作家,意识主义小说家,文学界大师级人物。生于中国山西。幼年丧母。201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阴历4月4日于北京龙泉寺皈依佛门。村上寒雪深受佛教虚无主义思想的影响,其文学境界与佛教禅宗产生了密切的内在联系,其抒情的笔调往往是抽象的玄思,审美的情趣充满着独特幽玄的意境之美,立志将中国古典民族传统之美,用纤细而哀愁的笔触,开创一种凄伤之美的独特幽玄之境,把众生带入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村上寒雪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念死无常凌晨四点看見清莲花未眠。
何厚炤先生祖籍番禺石楼岳溪村人,出生于澳门,是港澳知名人士何贤先生之子、澳门特首何厚铧先生的兄长。
国际金奖艺术家,中国书画研究院高级美术师、汕头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盐城式夫书画院名誉院长,汕头市老年书画研究院会员董大宇,原名董可益,1946年出生于书画名家辈出的潮汕地区。自幼喜好中国水墨绘画,早年曾受老乡陈大羽著名画家的启蒙和点拨,凭借自身独特的天赋和敏锐的触觉,加上多年来对书画艺术的浓厚兴趣,一直坚持不懈,苦练画技,晚年有成,作品来源于生活,并专攻画鸡。所画之鸡,或斗志昂扬,或温和柔顺。随笔成趣,亦庄亦恢。多角度表现鸡的特征及秉性。笔下百鸡成趣。因而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并收藏。其大写意雄鸡作品有“大羽鸡”的雅称。天真活泼,形态各异的雏鸡画技,深得凤雏世袭的著名画家赵南光老师“鸡仔先生”的真传。作品深受好评。曾有来自新加坡等国外爱好者不远千里慕名前来拜访求画。
王无生(1880年—1914年),原名锺麒,字毓仁,别署郁仁、一尘不染等,安徽歙县人。 王无生曾在中国公学读书,与于右任关系密切,为同盟会会员。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4月,他参与《神州日报》的创办工作,报社失火后,继续参加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