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
曾获得美国国科学会年轻学者研究奖(1992)、美国总统教授学者奖(1993)、美国南加州大学工学院年轻教授研究奖(1994)、美国南加州大学梅隆杰出导师奖(2006)、大川情报通信基金研究助成奖(2007)、国际影像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光学学会授予的年度杰出影像科学家奖(2010)、Fulbright-Nokia杰出信息和通信技术首席科学家奖(2010-2011)。他发表了180篇的期刊论文、800篇的学术会议论文及9本专业书籍。其著作被引用的总次数近9000次。曾先后获得三次最佳论文奖(2005,2006)。
郭院士现任南加州大学讯号及影像处理研究系的系主任,该系为世界最早学术界的数位影像研究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与光荣的传统,也是多媒体研究的重镇。同时为IEEE及SPIE院士。共指导过100多名博士生及23名博士后研究员,约四分之一的成员任教于亚洲的一流大学,例如:中国北京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及高丽大学,及台湾的国立台湾、交通、成功大学等。有的博士则在世界级的研究机构研发新的科技,包括了微软、IBM、惠普、KDDI、NTT及MERL.其余则在微软、博通、高通、德州仪器、英特尔、苹果、波音、金星电子、三星电子等任职为资深工程师或管理者。不论在学术界或产业界,郭院士藉由他执导过的博士学生及博士后研究员,在多媒体领域有着极大贡献。2000年至2006年,郭院士曾经担任英特维数位科技公司。台湾友立资讯公司的首席科学家(2005-2006)。从2007年起,担任台湾联发科技公司(台湾一线的晶片设计公司)的首席科学家。
主要研究领域成就
郭院士于多媒体压缩、通讯及网络领域均有卓越的贡献。
1、多媒体、通讯及网路
在影片编码方面,对影片进行移动搜寻(为移除影片中时域的多余资讯)往往带给编码器极大的运算负担。郭院士分析运动向量于时间及空间上的关联性,藉以提出快速移动估算演算法,此演算法的计算速度较习之技术快了100倍。此方法已成为当代所有移动搜寻演算法的基础,并应用于影片撷取装置(例如数位摄影机及录摄机)。在3D图学方面,他所提出的创新压缩技术被MPEG-4标准采用。此外郭院士发表的一系列前瞻且具影响力的论文,探讨有线及无线宽频的服务品质以利于多媒体传输。
2、多重解析度讯号/影像分析及模型
郭院士为小波(wavelet)理论应用的主要研究学者之一,小波理论发展于80年代晚期,且于90年达大幅应用于信号/影像处理领域。郭院士首先将小波理论应用于质地(texture)分析、曲线(curve)描述、碎形(fractals)分析及合成。郭院士利用树状结构小波转换(亦称为小波封包)以自质地摘取特征,此技术大幅改善对质地进行分类的效能,为图形辨识领域的重大突破。他质地分析的经典之作,被引用的次数约850次,对该领域影响极为深远。此外,他提出以小波为基础进行曲线描述,亦为首创。此技术可应用于多样领域,例如卡通变形(cartoon morphing)及动画、医学影像分割、复杂环境中的模型化侦测等等。他也利用小波理论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以延伸自我相似(extended self-similar)模型进行碎形分析及质地分析之论文。
3、多媒体内容及版权管理
郭院士对声音、电影及体育影片分析有卓越的贡献。他将对声音所进行的分析,应用于线上试听资料之分割。该研究所获得之结果(包含一篇期刊论文及二篇会议论文)被引用了400次。他致力于多形态资讯(例如声音、影片、语音及脸部资讯)为基础,进行影片分析。他根据体育影片的结构分析体育影片,为开创性的作品,成为后来同类论文的基础。于数位版权管理方面,郭院士提出以小波理论为基础的影像浮水印方法,及将资料隐藏于JPEG-2000编码的影像当中。此外,JPEG与MPEG领域,他亦提出结合资料加密于熵编码(entropy coding)演算法。由于此一全新观点完成加密之复杂度较低,在多媒体领域中产生极重大的影像。由于郭博士在数位版权管理的名声及权威,他应数位视讯影碟论坛的邀请,于1999年评鉴两个针对数位视讯影碟保护所提出的浮水印计划书。
主要被引用文献
根据2010年10月30日谷歌学者的网站资料显示,郭宗杰院士的著作被多人在多处文献中引用数百次。最具代表性的10篇分别在多媒体压缩、通讯与网路,信号/影像分析与模型建立,多媒体资料库与版权管理三个领域被多次引用。
多媒体压缩、通讯与网络方面
1. Junavit Chalidabhongse and C.- C. Jay Kuo, "Fast motion vector estimation using multiresolution - spatio - temporal correlations,"IEEE Tra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vol. 7, no. 3, pp. 477 - 488, 1997. (被引用181次)
2. Jiankun Li and C. - C. Jay Kuo,"Progressive coding of 3- D graphic models,"Proc. IEEE, vol. 86, no. 6, pp. 1052 - 1063, 1998 . (被引用92次)
3. Jitae Shin, JongWon Kim and C.- C. Jay Kuo,"Quality of service mapping mechanism for packet video in differentiated service networks,"IEEE Trans. on Multimedia, vol. 3, no. 2, pp. 219 - 231, June 2001. (被引用115次)
4. Lei Huang, Sunil Kumar and C.- C.Jay Kuo, "Adap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ultimedia QoS manage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IEEE Tra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 53, No.2, pp. 547 - 558, March 2004. (被引用133次)
5. Kitae Nahm, Ahmed Helmy and C.- C. Jay Kuo,"TCP over multihop 802.11 networks: issues and performance enhancement,"the sixth AC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bile Ad Hoc Networking and Computing (MobiHoc),Urbana - Champaign, IL,USA, pp. 277- 287, May 25-28, 2005. (被引用107次)
信号/影像分析与模型建立方面
1.T. Chang and C. - C. Jay Kuo, "Texture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with tree - structured wavelet transform,,"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vol. 2, no. 4, pp. 429 - 441, 1993. ( 被引用948次)
2. C. - H. Chuang and C.- C. Jay Kuo,"Wavelet descriptor of planar curv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vol. 5, no. 1, pp. 56- 70, 1996. ( 被引用241次)
多媒体资料库与版权管理方面
1. Tong Zhang and C. - C. Jay Kuo, "Audio content analysis for on - line audio visual data segmentation,"IEEE Trans. on Speech and Audio Processing, vol. 9, no. 4, pp. 441- 457, May 2001. (被引用275次)
2. Wensheng Zhou, Asha Vellaikal and C.- C. Jay Kuo, "Rule - based video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basketball video indexing,"Proceedings of the ACM Multimedia Workshop on Multimedia Information Retrieval, Los Angeles, CA, November 4, 2000, pp. 213- 216. (被引用151次)
3. Houng - Jyh Mike Wang, Po- Chyi Su and C.- C. Jay Kuo,"Wavelet - based digital image watermarking,"Optics Express, Vol. 3, No. 12, pp. 491- 496, 1998. (被引用109次)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