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
1986: 美国地球物理协会理事
1989:泰勒奖
1991: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1995:诺贝尔化学奖(与马里奥·莫利纳和弗兰克·舍伍德·罗兰分享)
1995: 因为"保护臭氧层的突出贡献"而获得由联合国环境署颁发的全球臭氧奖
1996: 国际臭氧委员会荣誉委员
1999: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2:地球科学领域引用率最高的作者(从1991年到2001年所发表的110篇文章总共被引用2911次——科学信息研究所)
获奖理由
克鲁岑、莫利纳、罗兰率先研究并解释了大气中臭氧形成、分解的过程及机制,指出:臭氧层对某些化合物极为敏感,空调器和冰箱使用的氟利昂、喷气式飞机和汽车尾气中所含的氮氧化物, 都会导致臭氧层空洞扩大,他们于1995年获奖。
臭氧层位于地球大气的平流层中,能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 生物免受损害,而正是他们阐明了导致臭氧层损耗的化学机理,并找到了人类活动会导致臭氧层损耗的证据,在这些研究推动下,保护臭氧层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重大环境课题,1987年签订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禁止氯氟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作用。
克鲁岑,荷兰人,由于证明了氮的氧化物会加速平流层中保护地球不受太阳紫外线辐射的臭氧的分解而获奖,虽然他的研究成果一开始没有被广泛接受,但为以后的其他化学家的大气研究开通了道路。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