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79年,苏州工艺美校勤工俭学雕塑二年;
1982年,在家做了五年雕刻;
1987年,在广东健力宝旗下工艺厂当总工;
1991年,在阳澄湖镇工艺厂任厂长;2000年——至今,在苏派砖雕艺术研究所工作。他制作的砖雕被誉为“相城十绝”之一。
2003年,为世界第二十八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主会场设计制作大型砖雕作品“姑苏繁华图”和“锦绣苏州”大型照壁。
2003年,撰写《古建筑砖细》一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7年,为杭州湘湖国家级度假区设计制作“忠孝节义”大型砖雕八字墙。
2010年,为中国国家博物馆设计制作砖雕贵宾厅。
2014年,其部分代表作为苏州相城非遗馆收录,并受邀为该馆苏派砖雕荣誉指导。
个人作品
古建筑砖细
《古建筑砖细》包括的主要内容有:砖细的概念、应用范围及历史演变;砖细的材料与制造方法;砖细的平面作品与线角作品;墙门、库门、影壁与门楼;砖细的卯榫结构及安装;砖雕等内容。 《古建筑砖细》可供从事古建筑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维修等人员使用,也可供广大古建筑和庭院爱好者使用。
锦绣苏州
《锦绣苏州》画面净长15.08米、高3.64米,约55平方米,由120块0.5888米长、0.536米宽的金砖组成,加上边幅,总耗用金砖291块。据苏州日报报道,作品由相城区砖雕艺人、著名砖雕工艺师刘一鸣与苏州美术馆的国家一级美术师顾曾平合作,刘一鸣的苏州九龙砖雕艺术研究所雕刻。从今年2月份起,九龙砖雕艺术研究所的20名砖雕技工经过3个月的连续作战,提前完成了雕刻任务。
以照壁形式竖立在市规划展示馆门前广场上的砖雕巨作《锦绣苏州》,采用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手法,将具象和抽象相融,结合砖雕的艺术语言,注入平面化、符号化的现代装饰风格,把东起金鸡湖、西至太湖的现代苏州风貌一揽于画中,太湖古村落、上方山石湖风景、古城区、虎丘塔、苏州高新区、工业园区的繁华景况跃然画中。
个人生活
刘一鸣,1958年出生在手工艺家庭,十二岁就随父祖、叔伯们学手艺。小时候大人们除了去外面做建筑外,一大家子人都在刘家的大厅里干活,做红木雕刻、老式家具、砖雕龙门、农用风车配件,有关砖木,无一不做,刘老师也跟着什么都学,但刘老师最喜欢的还是雕刻。就这样在娱教于乐中,刘老师度过了第一段学生时期,十八岁高中毕业时,刘老师已是一位很出色的雕刻师傅了,那时刘老师已能独立完成小幅砖雕和上海外贸工贸的红木雕刻作品了。
高中毕业那年,由于农村小学校缺乏师资力量,刘老师被无奈地请去做民办教师,三年后,刘老师去苏州美院半工半读学习雕塑,二年后,已是一九八零年秋,从那时开始,刘老师做砖雕、石雕(砚台)、木雕、古建筑大木营造、工艺品设计,一路辛苦,但也是一路快乐的工作着。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古建筑营造大量开始,前来需求古建砖雕的客人络绎不绝。一九九九年刘老师成立了苏州九龙砖雕艺术研究所,就是现在的苏派砖雕艺术研究所的前身。面对可以用猝不及防形容的全国各地的客户不同的要求,那时刘老师所具备的应付能力,真可谓捉禁见纣。刘老师的第一反应是学习,于是刘老师第一件事就是打起背包,走出去观摩名胜古迹,在古人留下的作品中摄取养分,
一九九九年,第一次出门,十六天,去了安徽,观摩走访,拍了大量的照片回来,对徽派雕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次年上半年,刘老师去了福建和广东,四十一天,走街串村,与老农、和尚、道士为友,拜各地文史先生为师,刘老师的脚底走出水泡,穿了又好,好了又穿,就这样刘老师对东南沿海的雕刻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当年下半年,刘老师又去了江西、山西、北京。如此,刘老师对中国的古代雕刻概况有了第一手的资料。
二零零三年,第二十八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主会场内有刘老师设计制作的大型砖雕壁画“姑苏繁华图”,大型砖雕照壁“锦绣苏州”。最具挑战性的是,大会组委会要求做一幅中国的世界非物质和物质文化遗产共三十二幅的纪念墙,刘老师大量运用了
所采集的第一手资料,从设计到制作完成,刘老师得益于此前的万里之行,完成作品成立在苏州工业园区,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同年,刘老师在编著了一本“古建筑砖细”,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零一一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刘老师顺利地完成了一所砖雕贵宾厅。
砖雕,由于它有千年不坏的功能,所以人们喜闻乐见,我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十多年来,我带过十几个徒弟,我深知,师者,布道,解惑,授业的责职,我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用我的行动感召我的学生,用我的口传心授让砖雕艺术继续发扬光大! ---------苏派砖雕 刘一鸣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