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明是陕西凤翔泥塑艺术家、陕西省民协副主席。他出生在陕西凤翔泥塑之乡——六营村,从小就受到乡土艺术的熏陶,上学期间,就已显露出对绘画和雕塑艺术的灵气。中学毕业回,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民间艺术的沃土之中,在父母的严传深教下,不仅掌握了传统工艺技法,还塑造了许许多多的艺术形象,成为一代身怀绝技的最具代表的民间艺人。2018年5月16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黄丽凤,1968年出生。外祖父李尧宝是泉州无骨刻纸料丝花灯创始人及南方传统刻纸的代表人物、工艺美术大师。母亲李珠琴是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黄丽凤自幼随外祖父李尧宝学画。2018年5月16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br />
刘改鱼,女,汉族,著名山西民歌演唱家,山西省歌舞剧院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39年生于山西省左权县。左权县被誉为山西民歌之乡,她自幼酷爱民歌和左权小花戏,拜师求教,悉心学习。自幼积累下《桃花红杏花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门搭搭开花不来来》等多首民歌。2006年,左权民歌《开花调》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位终生从事左权民歌演唱的艺术家,2009年被推选为山西省十大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受到表彰,经文化部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赵丕鼎,1942年出生,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作邑村人。白族绕三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赵丕鼎生于白族民间艺人世家,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白族民间。大本曲表演艺人,从小耳濡目染,对白族民间文化艺术产生了极大兴趣。1964年正式登台表演。在演唱中对大本曲中的“三腔”、“九板”、“十八调”烂熟于心,运用自如,又集众家之长,把南腔、北腔的特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于不同唱本及人物表现之中。他的演唱吐字清楚,唱腔圆润,能一人多角,变换声腔,富于表现,深得群众喜爱,成为颇具盛名的大本曲演唱艺人。
刘丽敏,女,生于1961年,河南省清丰县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南十杰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传统艺术品麦秆画的继承者,现任河南濮阳市丽立工艺美术厂厂长。她创作的麦秆画作品从20世纪80年代起,陆续获得国内多个美术奖项。1998年9月,刘丽敏的巨幅麦杆画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赵庚辰(1918年—2015年5月6日),男,汉族,陕西省华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被称为“西安鼓乐的活化石”。2015年5月6日下午3时,在西安辞世,享年98岁。
高兆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玉雕传承人。1949年4月28日出生于广州。从事玉雕工艺36年,技术全面,知识广博,不断探索玉器雕刻工艺技术,吸取各种雕刻技法之长,开创了独特的玉器雕刻新工。1965年至1986年就职于南方玉雕厂,...
张福旺,男,汉族,1971年出生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师承国际太极拳大师王西安,现任温县武术协会常务理事,焦作市太极研究会常务理事,陈家沟功夫馆馆长兼总教练。
于良坤,男,1936年10月出生。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火腿制作技艺(金华火腿腌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李喜泰,字泰然,号醉古,1963年1月1日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2018年11月,李喜泰入选河北省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非遗项目《“南宫碑体”书法艺术》。<br>
陈秋日,师承老一辈剪纸艺术家陈金。1956-1966年漳浦县手联社从事剪纸出口工作;1978-1988年漳浦县绥安镇文化站从事群众文化工作;1988-2003年漳浦县文化馆从事剪纸工作;2003年漳浦县文化馆退休。1996年作品《百猫图》获“国家人事部人才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1996年度”中国书画人才审评交流展二等奖。1999年作品《兔年如意》获“第四届中国、黑龙江剪纸艺术节”建国50周年全国剪纸金奖。
刘一鸣(1958年-),江苏苏州相城区阳澄湖人,工艺美术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制作的砖雕被誉为“相城十绝”之一,曾撰写《古建筑砖细》一书,主要作品有《姑苏繁华图》《锦绣苏州》《凤穿牡丹》等,其中部分作品被苏州相城非遗馆收录。
顾业亮,1962年出生于古城南京。秦淮灯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白永明 ,男,满族,1958年5月23日出生,北京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烤鸭技艺(便宜坊焖炉烤鸭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杜海涛,枝江民间吹打乐传承人,1934年12月生,17岁开始学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加·朱乃,男,蒙古族,1925年8月出生,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格尔代表性传承人。
河南开封市人,是一位大小架都练的陈氏太极传人。他的拳螺旋缠绕,连绵不断,发力干脆,刚柔相济,有很高的拳术修养。
陈敬芝(1919-2012),男,汉族,1919年出生于安徽省凤台县陈巷村,艺名“一条线”,著名花鼓灯艺术大师,陈派花鼓灯创始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灯(凤台花鼓灯)代表性传承人。
吕桂英,又名吕补莲,女,汉族,1941年10月出生,山西河曲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曲民歌代表性传承人。
蒋敏,男,1941年7月出生。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版水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王世杰,男,汉族,昌黎民歌传承人。2018年5月16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马兰花,女,回族,1939年5月出生,宁夏灵武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回族民间器乐代表性传承人。。
赵东升,男,满族,满族说部传承人。
周少麟(1934.9~2010.12.29)曾用名菊傲、微华,浙江宁波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京剧麒派传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戏剧界协会理事,上海海外联谊会理事。自幼受父亲周信芳的艺术熏陶,进行京剧艺术表演,先学谭派和余派,同时学昆曲、练武功、再学麒派。师从多个名师,曾为上海京剧院演员。后从事电影、话剧、歌剧等表演艺术教学。出版有《海派父子》。
童全灿,前童元宵行会代表性传承人,是元宵行会的第二代主持人。他性情活跃,热心公益事业,幼年时就开始参加前童的行会活动。1947年,年仅十岁的他就踊跃扛头牌,晚上和众人提着灯笼供送濠公老爷回庙宇,乐此不疲。<br>2018年5月16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br>
孙家香,女,1919年11月出生,土家族,湖北省长阳土家自治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镇湾故事代表性传承人。
姚家伟,男,1965年8月16日生。其父对傩戏爱好,对现存荡里姚傩戏复出,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从父辈那里学到了一些傩戏技艺,现在每年都参加表演。 曾代表安徽省参加“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演出分别获金奖、优秀表演奖; 代...
杨达吾德,男,1965年10月7日出生,回族。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回族民间器乐代表性传承人。
刘香兰,女,黎族,1969年3月生,海南省五指山市番茅村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锦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陈圣发,男,1930年9月20日出生,江西省景德镇。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李金海,男,汉族,1948年生,河南沁阳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唢呐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蒲章俊,男,汉族,1945年11月出生,山东淄博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聊斋俚曲代表性传承人。
覃奶号,女,侗族,1945年生,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
张振成,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人,东山宋金枣传统制作工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张振成是东山蜜果厂的一位下岗工人,家住在铜陵镇演武社区,也是“宋金枣”守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