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1983年,李蓬从江西省宁都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
1987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8年,获得中美CUSBEA奖学金留学美国。
1995年,获得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学位,之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1996年)。
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Howard Hughes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
1997年至2003年,应聘在新加坡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任研究室主任和助理教授。
1999年,获得新加坡国家青年科学家奖。
2003年至2006年,担任香港科技大学生物系研究室主任、助理教授。
2006年,全职回国任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曾与清华大学周海梦教授合作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海外合作研究基金。
2007年,担任973蛋白质计划首席科学家(-2011年)。
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同年出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2012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生命科学领域)。
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隶属于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2016年11月15日,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1月,兼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学部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李蓬发现细胞内调节脂代谢的细胞器脂滴可通过特殊的融合方式而生长,在脂代谢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发现和鉴定了多个与脂滴融合相关的重要蛋白和调控因子,系统阐明了脂滴融合的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机制;运用小鼠模型和临床样品等从生理和病理机制上证明脂滴融合是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细胞生物学基础,分析鉴定了调控肝脏细胞,乳腺表皮细胞,皮脂细胞中脂肪分泌的重要通路及其调控机制;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多个角度阐明了脂代谢调控的机制和代谢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
学术论著截至2017年,李蓬在国际顶尖杂志如Cell、Nature、Nature Cell Biology、Genes & Development等发表70余篇具有较高影响因子的国际论文。
代表论文
时间 | 论文名称 | 作者 | 期刊信息 |
---|---|---|---|
2015 | Insulin resistance and white adipose tissue inflammation are uncoupled in energetically challenged Fsp27 deficient mice | Zhou L, Park SY, Xu L, Xia X, Ye J, Su L, Jeong KH, Hur JH2, Oh H, Tamori Y, Zingaretti CM, Cinti S, Argente J, Yu M, Wu L, Ju S, Guan F,Yang H, Choi CS, Savage DB, Li P* | Nat. Commum. 6, 5949 |
2014 | Rab8a-AS160-MSS4 regulatory circuit controls lipid droplet fusion and growth | Wu L, Xu D, Zhou L, Xie B, Yu L, Yang H, Huang L, Ye J, Deng H, Yuan YA, Chen S, Li P* | Dev. Cell 30, 378-93 |
2014 | Cidea control of lipid storage and secretion in mouse and human sebaceous Glands | Zhang S, Shui G, Wang G, Wang C, Sun S, Zouboulis CC, Xiao R, Ye J, Li W, Li P* | Mol. Cell. Biol. 34, 1827-38 |
2013 | Perilipin1 promotes unilocular lipid droplet formation through activation of Fsp27 in adipocytes. | Sun Z, Gong J, Wu H, Xu W, Wu L, Xu D, Gao J, Wu J, Yang H, Yang M and Li P* | Nat. Commum. 4, 1594 |
2012 | CIDE proteins and lipid metabolism, Arterioscler | Xu L, Zhou L, Li P* | Thromb. Vasc. Biol. 32, 1094-8 |
2012 | Cidea promotes hepatic steatosis by sensing dietary fatty acids | Zhou L, Xu L, Ye J, Li D, Wang W, Li X, Wu L, Wang H, Guan F, Li P* | Hepatology 56, 95-107 |
2012 | Cidea is an essential 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 regulating mammary gland secretion of milk lipids | Wang W, Lv N, Zhang S, Shui G, Qian H, Zhang J, Chen Y, Ye J, Xie Y, Shen Y, Wenk MR, Li P* | Nat. Med. 18, 235-43 |
2011 | Fsp27 promotes lipid droplet growth by lipid exchange and transfer at lipid droplet contact sites | Gong J, Sun Z, Wu L, Xu W, Schieber N, Xu D, Shui G, Yang H, Parton RG, Li P* | J. Cell Biol. 195, 953-63 |
2009 | Cideb, an ER- and lipid droplet-associated protein, mediates VLDL lipidation and maturation by interacting with apolipoprotein B | Ye J, Li JZ, Liu Y, Li X, Yang T, Ma X, Li Q, Yao Z, Li P* | Cell Metab. 9, 177-90 |
2008 | Downregulation of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by Cidea-mediated ubiquitination and degradation in brown adipose tissue | Qi J, Gong J, Zhao T, Zhao J, Lam P, Ye J, Li JZ, Wu J, Zhou HM, Li P* | EMBO J. 27, 1537-48 |
2007 | Cideb regulates diet-induced obesity, liver steatosis,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by controlling lipogenesis and fatty acid oxidation | Li JZ, Ye J, Xue B, Qi J, Zhang J, Zhou Z, Li Q, Wen Z, Li P* | Diabetes 56, 2523-32 |
2003 | Cidea-deficient mice have lean phenotype and are resistant to obesity | Zhou Z, Yon Toh S, Chen Z, Guo K, Ng CP, Ponniah S, Lin SC, Hong W, Li P* | Nat. Genetics 35, 49-56 |
2003 | Mitochondrial translocation of cofilin is an early step in apoptosis induction | Chua BT, Volbracht C, Ta KOn, Li R, Yu V and Li P* | Nat. Cell Biol. 5, 1083-89 |
1997 | Cytochrome C and dATP-dependent formation of Apaf-1/Caspase-9 complex initiates an apoptotic protease cascade | Li P, Nijhawan D, Budihardio I, Srinivasula SM, Ahmad M, Alnemri ES, and Wang X | Cell 91, 478-89 |
1997 | Inscuteable and Staufen mediate asymmetric localization and segregation for Prospero RNA during Drosophila neuroblast cell divisions | Li P, Yang X, Wasser M, Cai Y, Chia W | Cell 90, 437-47 |
人才培养
李蓬承担很多的科研管理、学科规划、平台搭建和制度建设工作,她带领的课题组每周六上午开组会,只要时间允许,她一定出席。2005年回国来到清华搭建自己的研究平台,经历了两三年的磨合,搭平台、买设施、建文化,而且要手把手地带出一批研究生出来,直到第一拨学生真正在知识和技术上培养出来,课题组在2007年才有第一篇论文,从这之后李蓬课题组成果不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的成果,研究工作处于国际脂代谢领域的前沿。她除了承担多门课程,还负责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科研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进。
李蓬认为学生们都很聪明,也很认真,但思想容易波动,尤其是实验遇到挫折时,会产生焦虑甚至动摇做科学的决心。科研应先不谈结果,要坚持下去不怕失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可能下一个实验就会带来一片新天地。科研最需要的是无畏的精神,希望清华的学生们能真正从事国际上最顶尖的科学研究。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来源 |
---|---|---|
1987年 | 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CUSBEA)奖学金 | |
1999年 | 新加坡国家青年科学家奖 | |
2008年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
2008年 | 亚太分子生物学网络第一届阿瑟·科恩伯格纪念讲演奖(Arthur Kornberg Memorial Lecture award) | |
2012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生命科学领域) | |
2017年 | 第二届叶剑英奖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6年-2009年 | 《糖尿病代谢研究与评论》编委 |
2006年- | 北京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
2008年- | 亚太国际分子生物学网络组织编辑顾问委员会成员 |
2008年 - | 脂类生命科学国际会议指导委员会委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学部生理学科咨询委员 | |
中国生化和分子生物学会理事 | |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
人物评价
李蓬长期从事脂代谢和代谢性疾病研究,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多个角度阐明了脂代谢调控的机制和代谢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在脂代谢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其研究工作为临床治疗肥胖、脂肪肝和胰岛素抵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国内高度认可。(叶剑英奖评)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