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1923年6月 出生于浙江省吴兴县双林镇。
1949年 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园艺系。
1949-1951 任山东省农业实验所技术员。
1951-1954 任山东莱阳农校教师。
1954-1956 任山东农业科学研究所技术员。
1957-1993 任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技术员、技师、农艺师、高级农艺师、研究员。
1978-1993 任中国园艺学会第三、四、五、六届理事(第四、五届常务理事)。
1980-1997 任山东省园艺学会理事,第二、三届副理事长、第四届名誉理事长。
1985-1991 任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专业小组顾问。
1987-1989 任农业部全国果树专家顾问组成员。
生平简介
陆秋农,1923年6月出生于浙江省吴兴县(今湖州市)双林镇,自幼家贫,1936年小学毕业后,在其兄的帮助下,赴上海上中学。抗日战争爆发后辍学,白天在一家瑞士洋行当学徒,晚上到中华职业学校上学,初步接受爱国思想教育。太平洋战争后,上海租界被日伪统治,洋行业务锐减,改半日工作制,下午遂进半日制高中就读。随着当时形势日趋恶化,他不甘过亡国的苟安生活,1944年夏与同学数人,潜离上海,转辗就读于浙江泰顺英士大学和福建永安福建农学院。在流亡学习过程中,他目睹了反动派抗日无能,鱼肉乡亲,思想上逐步倾向坚持抗日的中国共产党,并立志科学救国,为贫苦农民服务。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转学到杭州浙江大学农学院继续学习,并进一步接受进步思想,积极参加各项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即参加杭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农林组工作,在接管工作完成后,响应人民政府号召,赴老解放区山东参加建设工作,在山东省农业实验所任技术员。1950年随华东森林资源调查队在胶东地区进行果树资源调查。
1951-1954年,陆秋农调到初建的莱阳农业学校任教。当时校宿简陋,条件极差,要承担全部园艺课程,困难不少。所幸当时学生大多具有一定的蔬菜、果树实践经验,陆秋农与同学们教学相长,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增加了实践知识。同时,也为山东培养了第一批本省的园艺中等人才。70年代后,其中不少人成为山东省的园艺技术骨干。1954年秋,陆秋农重回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苹果栽培技术的研究。1955-1957年先后在青岛、烟台、福山等果产区蹲点,总结并推广当地果农的山地水土保持和高产栽培经验。1958-1960年按国家科技规划,与山东省林业厅李一鹗等领导全省果树资源调查。60年代起,根据当时苹果大量发展和成龄苹果树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开展了苹果幼树适龄结果,早期丰产和成龄树高产、稳产的试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广泛推广应用于苹果生产,对渤海湾地区和黄河故道等新产区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陆秋农遭受冲击,下放果园劳动,但他仍注意观察、记载苹果生物学特性,并积极积累实践经验。1971年后,开始辅助中青年同志从事枣树龟蜡蚧的防治研究。1973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对苹果生产造成的损失,质量严重滑坡,影响出口声誉。中国农林科学院受外贸、农林等部门委托,组织全国有关单位进行提高外销苹果质量的各项研究。陆秋农与李震三等主持“提高苹果质量技术研究”的专题,在全国有关单位的通力合作下,通过实地考察,田间试验,经过7年的努力,基本明确了影响苹果质量的内、外因子,提出了一套以栽培技术措施为主和配合生长调节剂应用的有效技术规程,并为国家选建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提供了科学依据。接着他又主持了山区苹果优质高产稳产技术研究。研究中发现在干旱山区果园,利用铡碎的作物秸秆,常年覆盖于树冠下,既可培肥地力,又能节水保土。这一措施经推广应用于山东干旱山区,收到了良好的效益。1985年后,陆秋农转而从事宏观研究,针对苹果生产中广泛存在重栽轻管、重量轻质、重生产轻流通等问题,曾多次撰文提出加强果园基础设施;量质兼顾,加强产后环节和重视果树生产区域化等建议。与此同时,参加了多部果树专著的编审。1991 年离休后,还继续主持《山东果树志》和《中国果树志·苹果卷》的编审工作,1990年起任《园艺学报》编委。陆秋农曾任中国园艺学会第三至第六届理事(第四、五届常务理事),山东园艺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农业部第一届果树专家顾问组成员,曾获得山东省科技成果奖多项。198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生平的宿愿。
主要论著
1 陆秋农,赵大鹏,吴国祥.烟台苹果的霜害.农业学报.1957,8(1):223~228
2 陆秋农,鲍书鼎,冠福惠.试谈苹果的树体结构.山东林学会编果树学术讨论参考资料.1962(1):46~53
3 陆秋农,贾元淑,丁少华等.苹果幼树适龄结果早期丰产的研究.中国园艺学会、河南省园林学会编.我国中部地区果树幼树样板田工作座谈会资料汇编.1965:81~91
4 陆秋农.关于故道苹果幼树整形修剪问题.园艺学报.1965(4):183~184
5 陆秋农(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果树的修剪.中国农业科学.1977 (2):30~33
6 陆秋农,李震三.提高红星苹果质量研究.中国农业科学.1978(2):61~65
7 陆秋农,丁少华(山东果树资源调查队).山东果树资源概况.山东农业科学.1979(2):27~32
8 陆秋农译.B9和GA3对金帅花芽分化生长和结实的影响.山东果树(译丛).1980(1):45~49,等等。
主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农作物资源的清查与保护。1950年,陆秋农首次参加华东森林资源调查,编写了胶东果树资源调查报告,积累了果树分类、品种鉴定、自然环境考察等基础知识,经受了锻炼。为了进一步查实山东果树资源,贯彻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要求,从1958年起,陆秋农与李一鹗主持山东果树资源普查,他和调查队员一起,白天深入现场调查、访问,晚上查阅文献、整理记录、翻检标本。从春至冬,背负行囊,走遍整个山东半岛,到1960年基本摸清了山东果树资源分属16科、34属、约90个以上的种和变种,计3000多个品种及类型。由于当时经费困难,未能及时完成果树志的编撰。但他对资源整理工作长期坚持不懈,竭力保存绝大部分原始调查档案,还继续注意核实、收集和研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有关同志的支持下,他不断向省里有关部门及领导呼吁,应继续完成编撰果树志的工作。直到1987年终于获得了省负责同志的支持,委托他主持、组织省内几十位果树专家参加,经过再一次复查、清理,终于在1995年完成了《山东果树志》的编撰、出版任务。早在50年代中期,苹果在全国大部分省、区掀起发展高潮,但由于未注意品种、砧木的区域化,西北地区因冻、旱,长江下游由于湿热,大多没有成功。70年代初,为了探讨中国优质苹果适栽生产基地,受中国农林科学院委托,陆秋农与蒲富慎、学士钊等人先后考察了陕西的秦岭北麓、渭北黄土高原、甘肃天水地区、四川阿坝、凉山等自治州和昆明市郊,并和李震三等考察了渤海湾老产区、黄河故道和江南部分产区,通过实地考察和收集各地的大量资料,经反复探讨和比较研究后,在《中国农业科学》(1980)发表了题为“我国苹果自然区划与生态因子”的论文,指出在年平均温度8~17℃范围内,高寒地区宜选用抗寒品种和抗寒砧木;低纬度地区选择相适宜的高海拔,并提出了①极北寒地中小苹果栽培区;②北、西部干寒苹果栽培区;③西北冷凉半干苹果栽培区;④渤海湾温凉半湿苹果栽培区;⑤中部温润苹果栽培区;⑥西南高山凉湿苹果栽培区;⑦南部暖湿苹果栽培区。后来又发表了“略论中国南方苹果的栽培”(1996),这对因地制宜发展苹果具有科学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1982年陆秋农与贾定贤承担了主编《中国果树志·苹果卷》的任务,于1997年完成审定。
技术成就
从50年代起,苹果生产中创高产,重产量、轻管理、忽视质量的问题长期存在于广大果农和部分干部中,60年代后期,苹果质量问题日愈突出,出口受挫。提高苹果质量的呼吁受到领导部门的重视。1973年中央召开提高外销苹果质量会议后,陆秋农、李震三等受命组织全国提高苹果质量技术研究协作组,开展了根据高产稳产经验探讨提高质量的土肥水技术、不同生态条件与苹果质量的关系、应用生长调节剂对改进苹果质量效应的研究。在1977年协作组工作结束后,又继续研究影响苹果质量的部分机理。通过近10年的工作,明确了增施钾肥可以改善果实着色,而过量施用易使果实过大而早熟,降低其耐贮性,成熟红星果实中所含N∶K以4∶6为宜;果实成熟前,当地日较差大于10℃,而夜温则应低于17℃时,有利于红色生成。如当时日最高温度大于30℃,则即使已着红色的果实也会褪淡、变暗;增施磷肥则可减轻增钾而导致的早熟、易绵,还可增进果实风味。据此,提出各地应根据当地夏季气温高低,在使用时增减其用量。同时,还明确了B9之所以能增加果实硬度是由于它延缓了果实胴部表皮以下细胞的膨大速率。为了提高元师系果实的果形指数,1980年,陆秋农首先从美国引进普洛马林(BA+GA4+7),进行使用方法和机理研究,发现果实细胞分裂时,果顶细胞分裂有滞后现象,喷施普洛马林后,可以增加果顶细胞分裂,并促进其加长生长,从而可以增大果顶纵向生长率,提高果形指数。他提出B9施用期宜早的建议,并发表了“苹果果实发育研究初报”、《生长调节剂在果树上的应用》等论文和专著,对国内开展果树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陆秋农勤于学习,善于积累资料。在苹果栽培研究方面,他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知识面广。1990年任《园艺学报》编委以来,认真对待他经手的每一篇稿件,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意见或建议,使作者不论稿件能否发表,都能从专家审稿意见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对稿件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以便于编辑部采纳。针对一段时期稿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陆秋农主动向编辑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编辑部和编委会进一步改进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参考资料
[1] 中国数字科技馆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81469
最后编辑:2022年0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