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多夫·洛克尔 (Rudolf Rocker, 1873年3月25日–1958年9月19日)。 思想家,理论家,作家,工团主义运动的领导者和精神领袖,生于德国美因茨一个信仰天主教的工人家庭里。父母早亡,在孤儿院长成。曾在印刷厂当过学徒工。青年时代受到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参加工人运动。1892年被迫逃亡英国。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被英国政府怀疑为德国奸细受拘禁,1918年被驱逐回国。回到德国后,他参与组织了“德国自由工人联盟”和“国际工人联合会”,成为德国及国际工团主义运动领袖。因积极投身于反纳粹势力的活动,希特勒上台后,他不得不再次逃离祖国,最后定居于美国,1958年去世。
瞿汝稷,(1548—1610)字元立,号那罗窟学人,幻寄道人、槃谈等,南直隶苏州府常熟(今属江苏)人。瞿景淳之子。以父荫受职,三迁至刑部主事,出知辰州府,任职长芦盐运使,累官至太仆少卿。幼秉奇慧,博览强记,宿通内外典。历从紫柏、密藏、散木等诸公游,又闻禅法于竹堂寺之管东溟。其后紫柏真可禅师于径山刻大藏,汝稷乃为文导诸善信,共襄斯举。又于佛前发誓,愿荷法藏。万历三十年(1602),撮汇历代禅宿法语为《指月录》三十卷,盛行于世。康熙十八年(1679),有聂先者,编续《指月录》二十卷以接踵其书。瞿汝稷另著有《石经大学质疑》、《兵略纂要》、《瞿冏卿集》等
安赫拉·贝塞拉,1957年出生在哥伦比亚的卡利市。2005年她名声大震。2001年写出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敞开的心》。2003年第二部长篇小说《被拒绝的爱》问世,获得美国芝加哥图书节拉丁文学奖。《倒数第二梦》是她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出版当年(2005)即获西班牙阿索林小说奖。
安妮·普鲁克斯是当代美国文坛一位令人瞩目的女作家。1935年出生于康奈狄格州。自八十年代末开始,陆续创作了《心灵之歌及其他小说》(1988)、《明信片》(1922)、《般讯》(1933)、《手风琴罪行录(1996)、《近距离:怀俄明故事》(1999)、《老谋深算》(2002)等作品。文学界对普鲁克斯给予了几首普遍的认可,使她获得了美国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学奖项。
阿利桑德罗·巴里科(1958-),生于都灵。
塞缪尔·约翰逊(英语:Samuel Johnson,1709年9月7日-1784年12月3日),常稱為約翰遜博士(Dr. Johnson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散文家、传记家和健谈家,编纂的《词典》对英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琼森一样,他也是当时文坛的一代盟主,他对文学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评论,即使片言只语,也被众口宣传,当作屑金碎玉。约翰逊1765年出版了经他校订的《莎士比亚全集》,这个版本在后世常为学者诟病,因为约翰逊有时出于己意,对原文进行删改。他对莎评的主要贡献,在于他为莎剧所作的批注和他为这个版本所作的序言。在约翰逊时代,文化氛围已经在向浪漫主义方向发展,人们已不再视“三一律”为神圣。与德莱登、伏尔泰相比,约翰逊是更为宽容的新古典主义者。
李乃坤,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国文学。山东聊城人,1936年生,196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文系,留校任教。执教于山东大学(总校)三十余年,曾任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山东省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中美比较文化学会副会长等职。1981—1983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学习,长期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山东大学学报》、《文史哲》、《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另有多部著作获奖。《山东大学报》、《济南日报》、《文史哲》、《作家报》、英国Lawrence Review杂志均对其治学与为人作过报道和评介。
邵齐焘[清](1718~1769),字荀慈,号叔山,江苏常熟人。生于清圣祖康熙57年,卒于高宗乾隆34年,年52岁。幼异敏,读书晓大义。乾隆7年(公元1742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杰拉尔丁·布鲁克斯(Geraldine Brooks,1955-)生于悉尼,是拥有澳大利亚和美国双重国籍的女作家。她曾先后在《悉尼先驱晨报》和《华尔街日报》担任资深记者,长期对国际热点问题进行采访和报道,她把这一职业称为自己“创...
1963年2月生于上海,1984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曾在教学岗位工作十余年,现辞职专事写作。著有《青梅煮酒》(再版名《三国现代版》)、《当代眉批》、《齐人物论》、《说文解气》、《耳朵的立场》和《性格词典》(海南出版社)。现在《书屋》开设个人专栏"裁书刀下"。<br />
理查德·拉索(Richard Russo),1949年生,从不顾及他人感受的母亲像往常一样突然来电,正开着车的格里芬只好变成静止不动的靶子,惨遭海鸥投下的“重磅炸弹”袭击——就在刚才,他还下意识地哼起父母最爱的小曲《那个古老的海角魔法》。糊涂父亲遗传的丢三落四,让原本好好地批着作业的格里芬,变身在风中“追稿纸的人”——糟糕的 倒车技巧,时不时傻站在原地失神,父亲的毛病他还有不少。
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洪武十八年(1385)坐事流放岭南,未半道召还,投龙江而死,一说是被人绑起扔进长江淹死。
陶潜 (365—427年)东晋文学家,诗人。字渊明,亦说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人。东晋末、南朝宋之间的杰出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
山中恒,日本北海道小樽市人,一生共创作280多部校园小说,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和纪实文学作家,1931年7月20日生于日本北海道小樽市稻穗町,1955年3月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二文学部艺术系戏剧专业,现为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会员。
罗文彬(1845年-1903年),字质安,别置植庵,号香草园主人。贵州贵阳人。罗文彬祖籍江西吉永,其父罗廷棻系廪生,后选贵州桐梓教谕,继而升授遵义府教授。
马尔克·杜甘,法国作家,1957年5月3日生于塞尔加尔。专业为政治学和金融学,在金融业和航空运输业担任过各种职务,后从事写作。
薛正清(1932年7月9日——)祖籍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出生于中医世家,薛氏中医第五代传人;自幼学习中医,至今从事中医已近60年。
佐藤正午,男,原名佐藤谦隆,1955年8月25日生,日本长崎县佐世保市人,1979年北海道大学文学系辍学后从事小说创作。1983年春,处女作《永远的二分之一》获得昴(SUBARU)文学奖。 “佐藤正午”笔名的由来据说源于作者的写作习惯:每当作者故乡的消防部队逢正午鸣笛报时,作者就闻笛动笔写作,因此取笔名“正午”。佐藤正午的小说在日本评价相当高,他本人则被誉为日本当今恋爱小说名手。主要作品有《永远的二分之一》、《童真物语》、《夏日情妇》、《女人的心计》等十余种。《Y人生路》是佐藤正午富有代表性的的又一力作。小说情节看似铺直叙却悬念迭出,其中有推理的情节,也有爱情小说的一切元素,还有时光倒流的神秘体验。小说现实与虚拟时空交错的手法,直指人的心灵一连串的悬念、一连串的思考,让人超越时空去探究这一故事的真相。如同“Y”字一样,在人生分歧点上,人的命运将会有几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薄少君[明](公元1596年前后在世)字西真,太仓(今属江苏省)人。通诗书,能琴,又好梵筴,不食鱼腥。嫁秀才沈承。承字君烈,少负隽才,工诗赋,古文奇奥峭拔,森然有芒,于天启四年甲子(1624)孟冬病痢而弃。时少君妊七月,作诗百首哭之,阅百日而产一男。逾年,值承忌日,少君奠酒,一恸而绝。著有《嫠泣集》一卷,《明史艺文志》)盛传于世。其子为张溥收养。唐文治《书〈即山诗文钞〉后》云:“文治幼年,闻先妣胡太夫人述少君,当先生殁后,每挽一绝,哭晕一次。无所得食,取书嚼之。”
朱邦衡,苏州人,辑有《后汉书补注稿》抄本二十五卷。<br />
杨凤苞(1754—1816)字傅九,号秋室,别号萸沜、西园老人,浙江归安(今湖州)人。生于清高宗乾隆十九年,卒于仁宗嘉庆二十一年,年六十三岁,诸生。生性怪僻,终身不娶。早年以诗词闻名,其《西湖秋柳词》名噪一时,为人传颂,人称“杨秋柳”,并与邢典、施国祁合称“南浔三先生”。
乔治·莫里斯,1951年出生于巴塞罗那,由于职业关系,他有机会在美国的很多城市,还有欧洲诸多国家生活和工作。
张谦德,字叔益,后改名丑,字青父,号米庵,又号蘧觉生,昆山人。撰有《名山藏》、《清河书画舫》、《真迹日录》、《朱砂鱼谱》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