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灵魂乐之父雷·查理斯,像大多数的音乐天才一样,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与磨难,但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6岁时青光眼变残疾 1930年,雷·查理斯出生于乔治亚州,不久搬到佛罗里达州。他自小在逆境中成长。6...
鲁多维科艾奥迪 (Ludovico Einaudi),1955年11月23日出生于意大利都灵的鲁多维科艾奥迪,是著名的交响乐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
鲁宾斯坦(美籍波兰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一般指阿图尔·鲁宾斯坦。阿图尔·鲁宾斯坦(波兰语:Artur Rubinstein,英语:Arthur Rubinstein;1887~1982)美籍波兰裔犹太人,著名钢琴演奏家。1887年1月28日生于波兰罗兹,1982年12月20日卒于日内瓦。5岁登台演奏。后到柏林,经J.约阿希姆推荐,从K.H.巴尔特学钢琴,从R.卡恩和M.布鲁赫学理论。11岁在柏林由约阿奇姆指挥演奏W.A.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后到俄国、波兰等地旅行演奏,获得热烈赞誉。
雷翁卡伐洛生于1857年,早年就学于那不勒斯音乐学院,毕业后立志于歌剧创作,但初期作品不受赏识。之后又花十年时间在波隆那大学攻读文学,拥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是他与同时代歌剧作曲家的不同处。雷氏的早期歌剧企图以麦迪奇家族为题材,充满文艺复兴的华丽气息,但并不合他的出版商资助人雷柯第的胃口。之后有鉴于另一位写实主义歌剧作曲家马士康尼的独幕歌剧《乡村骑士》的大受欢迎,他在1892年创作独幕歌剧形式的二幕歌剧《丑角》(又名戏中戏),自撰剧本与音乐,由年轻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在米兰指挥首演,很快地获得成功。该剧奠定了雷氏在意大利歌剧史的地位,也变成流传至今最广为人知的曲目之一。
牧拉文斯基(MulawensijiEvgeneMravinsky,1903--)。原苏联指挥家。生于彼得堡。
俄罗斯女小提琴家,就学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科岗的学生,1980和1982年先后赢得芬兰西贝柳斯比赛和柴科夫斯基国际比赛第一名。1983年和指挥家乔达尼亚趁到芬兰举行独奏音乐会之际,到美国使馆要求政治避难,后又移居奥地利。穆洛娃的第一张唱片录于1985年,曲目是西贝柳斯和柴科夫斯基的协奏曲,这以后,她录制的唱片一张比一张好,几乎张张精彩。她的演奏,洋溢着难得的高贵气质,节奏、分句、层次,都处理得极为精致,她最有质量的作品是布拉姆斯、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的协奏曲。
米亚斯科夫斯基,前苏联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的创作领域主要在交响曲和室内乐方面。他一生写了27部交响曲,13首弦乐四重奏,2首小提琴协奏曲,9部钢琴奏鸣曲及数百首钢琴作品,一生创作颇丰。大多构思严谨,技巧娴熟,平易而深刻地反映了现实。堪称优秀之作的有《第五交响曲》等、。
Gustav Mahler 古斯塔夫·马勒 (1860.7.7 -1911.5.18 ),世界著名的指挥家、作曲家, 欧洲犹太人。是一位处在过渡时期的音乐家,与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画家格斯塔·克里姆特同处一个时代。马勒的大型管弦乐作品根植于德奥交响乐传统,以受到民族风格影响的晚期浪漫主义风格为表达形式。
洛林·马泽尔(Lorin Maazel,1930年3月6日-2014年7月13日 ),世界著名音乐家,人称“指挥神童”,也是20世纪至21世纪初世界上最杰出的指挥大师之一。曾任众多知名乐团音乐总监。马泽尔为中国广大乐迷所知主要是由于其指挥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2014年7月,洛林·马泽尔去世,享年84岁。
马里纳是英国著名音乐指挥家。先后出任过明尼苏达乐团(1978-1986年) 、伦敦南区夏日音乐节(1975-1978年) 、斯图加特电台交响乐团(1983-1987年)音乐总监.现在他是斯图加特电台交响乐团首席客席指挥。
米哈伊尔·普雷特涅夫生于1952年的阿干折,他小时候学了很多乐器,直到13岁,他在莫斯科中央音乐学院于提马金门下专心的学习钢琴,后来则从1974年起开始待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在弗列尔与弗拉先科门下习琴。在1978年,他获得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大赛的首奖,而他的第一张唱片则是灌录地自己改编自柴可夫斯基与谢德林的作品,很久之前他就发觉指挥能够让他的艺术观念更为完整,而他和当时的苏联总理戈尔巴乔夫有很好的关系,因此在戈氏的承诺下,1989年建立了俄罗斯国家管弦乐团。
斯坦伯格是一名德裔美籍指挥家, 在少年时期即能作曲、指挥,并演奏小提琴与钢琴.后又在科隆音乐学院从阿本德罗特学指挥。1924年起相继在科隆歌剧院担任助理指挥,法兰克福歌剧院任音乐指导。他在希特勒上台后流亡国外,1936年与人合作创建巴勒斯坦乐团,1938年应托斯卡尼尼之邀赴美国,先后任美国RCA乐团、布法罗爱乐乐团与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52年起任匹茨堡交响乐团常任指挥。
姓名是斯塔德,代表作有歌剧《唐璜》、《费加罗的婚礼》。
沈心工(1870-1947),中国音乐教育家,上海人。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幼年在家塾受教,1890年底中秀才,1895年执教于上海圣约翰书院,1897年考入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年4月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他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得到启发,在留學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制作,并编写出第1首乐歌《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時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一生作有乐歌180余首,多数是采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少数采用中国传统民歌填词或专门作曲。
石人望是中国著名的口琴家,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托玛斯Michael Tilson Thomas 1944-美国指挥家,从小学钢琴,后进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深造,毕业后成为美国出色而有前途的青年指挥家与钢琴家。
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意大利画家、美术史家。 瓦萨里1511年7月30日瓦萨里生于 阿雷佐,1574年7月27日卒于 佛罗伦萨。 在西方史学史上,传记是一种被史家广为采用的生动文体,流传下来的传记亦是浩如烟海,但影响巨大且...
韦勒并不限于对有机化学的研究。他也时常喜欢搞无机化学,对氰化物和铝则特别感到兴趣。他还指出了碳和硅的相似性,他是第一个制出硅烷(SiH4)的人,硅烷与甲烷类似。
夏里亚宾,俄国男低音,,早年未受过正规教育,但生就一副动听的歌喉.1892-1893年随乌萨托夫学声乐,在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成功地演唱了许多角色,1894年在彼得堡参加皇家歌剧团,又赴莫斯科加入马蒙托夫歌剧团.1896年因演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斯普科夫的姑娘》中的暴君伊凡和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多诺夫中的戈多诺夫等,声名大震。
1902年2月25日生于南京,1973年11月22日卒于北京。1923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同年赴美国留学,先在密歇根大学工学院攻读机械工程
雅诺维慈,德国女高音,在格拉茨的斯蒂利安音乐学院学习,21岁时被卡拉扬聘用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她的特色是技巧的控制,并善于挖掘出演唱的丰富情感.
平夏斯·祖克曼是当代世界十大小提琴家中最年轻的一位。1948年7月16日出生于特拉维夫。从小随父亲学习,最初学雷高德笛和单簧管,8岁考入特拉维夫音乐学院,随费赫尔(Ilona Feher)学习小提琴。1962年在斯特恩及美国-以色列基金会的赞助下,至美国朱利亚德音乐学院,随小提琴教育家加拉米安(Ivan Galamian)深造。1966年参加意大利斯波莱托音乐节,崭露头角。1967年在纽约参加第25届莱文特里德比赛(Leventritt Competition),与同学郑京和并列第一名。1968-1969年替代生病的斯特恩参加一系列演出,开始成名。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年5月22日-1883年2月13日),德国作曲家。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VladimirAshkenazy,1937-),英籍前苏联钢琴演奏家。自幼在莫斯科中心音乐学校学习,后入 莫斯科音乐学院。1954年获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二等奖,1956年在 布鲁塞尔 伊丽莎白女皇国际钢琴比赛中获金质奖章。1962年曾并列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