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姆·康拉德·伦琴(德语:Wilhelm Conrad Roentgen,1845.3.27-1923.2.10)德国物理学家。1845年3月27日生于莱纳普(Lennep)(现属联邦德国)。3岁时全家迁居荷兰并入荷兰籍。1865年迁居瑞士苏黎世,伦琴进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1868年毕业。1869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并担任了物理学教授A·孔脱的助手;1870年随同孔脱返回德国,1871年随他到维尔茨堡大学和1872年又随他到斯特拉斯堡大学工作。1894年任维尔茨堡大学校长,1900年任慕尼黑大学物理学教授和物理研究所主任。1923年2月10日在慕尼黑逝世。
因“发明了成像半导体电路——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CD”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威廉·斯坦迪什·诺尔斯(William Standish Knowles,1917年6月1日-),美国化学家。因在手性催化还原反应方面的研究,和野依良治、巴里·夏普莱斯一起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
瓦尔特·赫尔曼·能斯特(W.H.Walther Hermann Nernst 1864~1941)德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1864年 6月25日生于东普鲁士布里森(今波兰翁布热伊诺),1941年11月18日卒于巴特穆斯考(今属民主德国)。能斯特因研究热化学,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贡献而获1920年诺贝尔化学奖。
约翰·贝内特·芬恩博士(Dr. John Bennett Fenn,1917年6月15日- ),美国化学家。由于对生物大分子的鉴定和结构分析方法的研究,与田中耕一、库尔特·维特里希共同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