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峰,男,1957年12月出生,1974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学位,教授,博士、博士后指导教师,著名药理学专家,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
钟志华,1962年7月生,中共党员,湖南湘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机械系,同年到瑞典攻读博士学位,并做博士后研究,1992年被聘为林雪平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为瑞典当时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1994年回国任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7月被任命为湖南大学校长,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英浩(1929.5.24-)。变压器制造专家。浙江省鄞县人。195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变压器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张贵田(1931.12.20-)。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河北省藁城县人。1961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研究员,兼任中国宇航学会理事。
钟群鹏,失效分析预测预防专家,教育家,中国失效分析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1970年开始从事材料的断口分析,逐步开展并进入断裂分析、断口机理研究、重大事故分析、断裂的预测预防工程领域。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失效分析学会组织,构建了中国机械装备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的完整学科体系雏形。他组织参与了中国机电、航空、航天及众多国民生产领域的500多起重大灾难事故的分析调查,作出了科学、准确、令人信服的公正结论。
曾广商,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行器控制系统伺服机构技术专家,中国航天推力矢量伺服控制技术主要开创者之一。50年代末起从事火箭飞行控制执行技术研制,不断取得突破,将火箭动力技术、控制技术与测量技术融于一体,研制了用于弹道导弹和大型运载火箭推力矢量控制的16种伺服机构,以及近百种适宜于集成化、整体化和机电一体化的伺服控制、动力、测量器件,贡献卓著。曾获得液体地地战略武器及运载火箭和长征三号甲、乙运载火箭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他还作为技术负责人为我国第二代固体远程战略导弹研制成功了自备燃气能源、整体式超高速涡轮泵式液压能源的电液伺服系统,使中国推力矢量伺服控制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朱能鸿(1939.11.10-)。天文仪器与方法专家。江苏省苏州市人。196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上海天文台高级工程师。
张彦仲。航空系统工程及信号处理专家。陕西省三原县人。1962年西北大学毕业。1984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并获博士学位。历任中国航空研究院院长;航空部、航空航天部总工程师;中航总副总经理;中航二集团总经理,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
电波传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立伟,电子光学专家,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首席专家、校科协主席、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国防科工委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光学学会理事长等职。
雷达工程专家,1997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履谦,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及航天电子技术专家。早年研究雷达抗干扰为抗美援朝作出了贡献,并为中国电子对抗事业作了开创。他参与中国多种卫星和航天型号的技术方案制订和关键技术攻关以及航天电子领域的工作,为中国雷达技术进步与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庄松林 庄松林 (1940.8.14 -- ) ,光学专家,高级工程师。江苏溧阳人。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南宁,1952年12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祖籍陕西西安。自动控制领域著名专家。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校长(副部长级),校党委委员、常委。现任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美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2017年10月,郑南宁当选首批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
周光耀(1935.12.13-)。无机化工专家。浙江省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1954年毕业于杭州化工学校。中国成达工程公司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纯碱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设计成功我国第一套完全独立的联碱装置,解决了水平衡问题;组织制定新都氮肥厂联碱装置的工艺设计方案;在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的年产60万吨大型纯碱装置设计工作中,采用了多项新工艺、新型和大型设备;研究开发成功了自然循环外冷式碳化塔、新型变换气制碱技术,并广泛推广。
山西文水人,雷达对抗专家,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国成,稀土金属冶炼分离专家。
张寿荣(1928.2.17-)长期从事钢铁冶炼技术工作,是中国冶金界知名专家,在国际上也有较高声誉,为美国钢铁学会会员,曾任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及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主席、湖北省科协副主席,主要从事高炉冶炼过程控制,喷吹及钢铁工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出版专著及中英文学术论文80余篇。
周寿桓,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专家。1937年4月3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6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1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技委主任。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分会秘书长。
张钟华,计量学专家,1965年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毕业,而后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从事精密电测量工作至今,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钟华院士长期从事精密电磁测量、量子计量标准的研究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赵连城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首届院长,现任“精密热加工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社会兼职为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金。
郑绵平(1934.11.17-),1956年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1987年任研究员,1994年当选为国际盐湖学会副主席。现任地科院盐湖中心主任、国际盐湖学会执委、兼任西藏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是中国盐湖科学及其矿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提出盐湖学(Salinology)研究方向,“它是研究盐湖体系的化学、物理与其环境和资源的性质及特点,并推进其工程化的一门边缘应用基础科学”。提出“盐湖农业”和盐湖地质生态学新概念,以此理论研究为指导。
赵振业,金属材料专家,1937年出生于河南省原阳县姚村。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曾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现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航空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学会理事。
周世宁,安全工程专家,中国煤矿瓦斯学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首次提出煤矿瓦斯地质的八项基本因素;创建了“煤层瓦斯流动理论”体系;提出了“煤层瓦斯应力场”的概念,首次提出煤层是由煤粒和裂隙组成;创造性地提出了“煤和瓦斯突出的流变假说”;发明的“胶圈—压力黏液封孔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的装置”,结束了全世界因漏气测定瓦斯压力不准的历史。
赵文津,男,北京市人。1952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美国际合作项目《喜马拉雅及青藏高原深剖面和综合研究》中方首席科学家。国土资源部探月科学家小组组长。
张全兴(1938.12.10-),江苏省常州市人,环境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6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现任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是我国离子交换与吸附技术发展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国内最早将树脂吸附技术融合到环境工程领域,自主开创了树脂法治理有毒有机工业废水及其资源化的新领域,为重点化工行业污染控制和节能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全兴(1938.12.10-),江苏省常州市人,环境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6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现任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是我国离子交换与吸附技术发展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国内最早将树脂吸附技术融合到环境工程领域,自主开创了树脂法治理有毒有机工业废水及其资源化的新领域,为重点化工行业污染控制和节能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
朱伯芳,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历任安徽省佛子岭、梅山水库工程指挥部工程技术科技术员,水利部治淮委员会设计院水工室组长、工程师,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材料所高级工程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参加了佛子岭、梅山水库连拱坝及响洪甸水库拱坝的设计工作。在混凝土温度应力、徐变理论、有限元方法、新坝型、坝工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在新安江、刘家峡、李家峡等水利工程中得到应用。水工混凝土温度应力的研究成果,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著有《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 、《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应用》、《结构优化设计原理与应用》。
朱伯芳,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历任安徽省佛子岭、梅山水库工程指挥部工程技术科技术员,水利部治淮委员会设计院水工室组长、工程师,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材料所高级工程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参加了佛子岭、梅山水库连拱坝及响洪甸水库拱坝的设计工作。在混凝土温度应力、徐变理论、有限元方法、新坝型、坝工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在新安江、刘家峡、李家峡等水利工程中得到应用。水工混凝土温度应力的研究成果,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著有《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 、《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应用》、《结构优化设计原理与应用》。
赵国藩于1924年出生于山西汾阳,是中国著名的土木建筑结构工程学家。赵国藩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国藩于1924年出生于山西汾阳,是中国著名的土木建筑结构工程学家。赵国藩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河川水工专业。历任长江委施工处副处长、葛洲坝工程设计处副总工、处长,隔河岩工程设计代表处处长、长江委副总工,现任长江委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河川水工专业。历任长江委施工处副处长、葛洲坝工程设计处副总工、处长,隔河岩工程设计代表处处长、长江委副总工,现任长江委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城市规划专家, 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江西省余江县。
城市规划专家, 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江西省余江县。
防护工程专家。出生于山东省黄县,1962年2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
防护工程专家。出生于山东省黄县,1962年2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
张超然 (1940.8.23 -) 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1966年2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工程师。
1937年6月生,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张在明, 岩土工程与工程勘察专家,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原籍河南省济源市。张在明1965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后在美国和加拿大做访问学者多年,曾任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顾问总工程师及北京工业大学双聘教授。也曾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长。主要从事工程勘察和岩土工程专业生产和研究工作,负责重大工程勘察和岩土工程项目的策划、实施与审定。主持的重大项目在百项以上,解决了很多难度很大的工程问题。研究工作有工程评价与数值分析、计算机应用、土的动力特性与地震反应分析、地下水非饱和渗流、主持全国行业技术发展要点制定等。国家勘察大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获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国家级优秀工程4项,优秀软件奖1项,部市级优秀工程奖13项,部市级科技进步奖11项;出版专著2本和译著2本,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约70余篇。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勘察大师、我国工程勘察与岩土工程界著名专家、学者张在明同志因患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2月4日13时03分在北京肿瘤医院不幸逝世,享年67岁。
庄辉,男,1935年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浙江省奉化市人。1961年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第一医学院。1961年9月起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1963年1月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工作至今。先后3次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立传染病参比实验室(兼世界卫生组织病毒参考、生物安全性和协作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1991年5月至8月任日本大学医学院第一病理学教研室客座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现为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教授。
张子仪先生,山西省临猗县人,1925年3月出生。在畜牧业和动物营养学界是一流高手,1998年获中华农业科教杰出贡献奖。“六五”~“九五”期间,张子仪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国家、部级攻关项目,是动物营养学会的创立者之一。先后培养硕士生8名,博士生15名。历时七年于2001年主编完成的《中国饲料学》,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第十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