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美娟,湖南长沙人,出生于1945年12月10日,民革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沈醉女儿。先后为其父沈醉整理撰写《我这三十年》、《魔窟生涯》等。
陈昕其又名陈瑞鸿。浙江瑞安人。杭州越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师承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专工范派小生,兼学陆派(陆锦花),在继承中博采两家之长,既有范派之醇厚淳朴的神韵,又有陆派清丽典雅的风味,其扮相俊美潇洒,深受越剧观众喜爱。
王舒雯,1984年3月26日生于上海,浙江宁波人,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
顾艳萍,原金华市越剧团主要演员,1970年出生于诸暨,17岁从艺,现居杭州,曾获金华地区优秀小百花奖。
王少辰男,一级作曲家。山东省临沭县人,1931年3月出生。自幼从学唱京戏和抗战歌曲而迷上了音乐。作品逾百部,代表作有越剧《江姐》、《孟姜女》、《月亮湖》、《一夜生死恋》、《深宫欲海》、《浊浪惊魂》、《鸳鸯曲》、范瑞娟电视专集《余音袅袅绕梁来》和婺剧《牡丹对课》等。
童正初(1892—1955) 男,原名振初,越剧演员、教师。浙江嵊县逵溪村人。名列《中国越剧大典》名人卷。
贾灵凤 (1917—1956) 女,演员。原名裘彩凤,浙江省嵊县崇仁镇人。1930年进本镇戒德寺高升舞台科班学艺;1938年4月随班进上海;1942年高升舞台解散,乃加入师姐妹筱丹桂领衔之丹桂剧团,为二牌台柱。1947年进玉兰剧团,直至解放后。1952年,转入云华越剧团。1954年云华越剧团去南京演出,乃病休在沪。
张亚蓉 女,一级演员。浙江嵊县人,1945年10月出生。1957年12月考入温州市越剧团,师承周鹏奎,攻小花脸。
陶贤(1908~1967)越剧 编导。原名陶忠澄,籍贯上海。1940年编写《恒娘》一剧奠定其编导地位,遂终生从事越剧工作。越坛编导三杰之一,四金刚之一。名列《中国越剧大典》名人卷。
张伟忠,一级演员。浙江宁波人,为中国剧协会员、浙江省剧协会员、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曾7次获浙江省戏剧节演出演员一等奖;并获得浙江省首届戏曲明星奖,全国越剧青年优秀演员奖,全国现代戏优秀唱段比赛一等奖,全国电视剧“三叶杯”最佳男配角奖。而由其主演的戏曲电视剧也多次获中国电视飞天奖戏曲电视剧一等奖。
骆介礼,男,琵琶演奏家、教育家、江南丝竹演奏家、一级演奏员。浙江诸暨人,1944年出生。
吴报章,越剧灯光设计师。祖籍安徽省泾县,1917年12月26日出生于江苏省吴县。
胡佩娣(1946年1月)越剧二级演员。浙江宁波人,出生。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主演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红梅记》、《锦楼奇缘》及现代戏《万家春》等多台剧目。受到文艺界和新闻舆论的好评。
吴春燕,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师承越剧张派,工老生。其唱腔刚柔相济,韵味独特纯真,表演戏路宽,风趣自然。
石惠兰 女,出生于浙江象山。杭州越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拜张桂凤为师,工张派老生。2018年4月29日-5月1日,第二届国家大剧院越剧艺术周:杭州越剧院越剧《香莲案》《一缕麻》《清风亭》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石惠兰在《香莲案》中饰演包拯。
翁荔英 女,二级演员,苏州人,1946年12月22日出生。12岁时考进浙江德清县越剧团学戏,曾工花旦、刀马旦,后改小生,唱徐派,并为该团主要演员。曾任剧团副团长、共青团团支部副书记、县团委常委。1984年和1987年,两次被推选为县政协常委和人民代表,并曾为浙江省妇女代表。
陈湜(1832—1896) 字舫仙,湖南 湘乡人。湘军宿将。咸丰六年(1856)参加湘军,从曾国荃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咸丰十一年(1861),以功擢道员。同治元年(1862),从曾国荃围攻南京。二年(1863),赐号著勇巴图鲁。三年(1864),攻陷南京,...
胡其娴,女,汉族,1941年10月出生,上海人,二级导演。上海戏曲学院花旦。1954年3月进上海市戏曲学校昆曲演员班学习,工花旦、刀马旦,1961年8月毕业后留校,既当演员又从事教学工作。获奖的导演剧目有:新编传奇剧《回春缘》在省新剧目创作会演中获优秀导演奖;新编历史剧《汉武之恋》参加浙江省第四届戏剧节获导演奖(该剧又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重排,赴香港演出)。
许朝榜 ,男,汉族,二级导演。浙江省东阳人,1944年8月28日出生。1962年毕业于浙江艺术学校婺剧表演班,分配到建德县婺剧团担任主要演员,专工文武小生。主演的《三请樊梨花》、《米烂敲窗》、《火烧子都》等剧深受观众欢迎。1983年进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进修,后专职从事戏曲编导工作。曾任建德婺剧团导演、副团长、建德县文化局编导室副主任等职。1989年调杭州越剧院任导演、副院长兼杭州越剧院一团团长。1997年任杭州越剧院艺术指导。曾执导《讨饭国舅》、《山谷幽兰》、《梨山风雨》、《胭脂河》、《圣塘桥》、《魂系满江红》、《何文秀》、《鸳鸯曲》等大戏及折子戏《情勾》、《牡丹对药》、《庵堂认母》、《别坟路上》等十余折。曾获浙江省戏剧节导演一等奖、二等奖。
张永梅,女,1969年1月生,江苏人,一级演员。1985年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1989年毕业,转入上海越剧院青年团任演员,艺术上宗吕(瑞英)派。曾在《打金枝》、《红楼梦》、《西厢记》、《风月秦淮》、《桃李梅》、《梨香院》、《风雨大观园》、《七叶一枝花》、《梦里间》、《杨乃武》、新版《红楼梦》、《梅龙镇》(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等戏中,担任主角或重要配角。
李园,战国时期楚国权臣。其为赵国人,入楚,以乃妹贵,谋划诛杀了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专楚政。
泮冰清,越剧名票,工傅派花旦。她嗓音甜美清亮,表演细腻传神。曾获2013年中央电视台“越女争锋”(业余组)全国十强称号。
金琴生 男,越剧服装制作。1919年11月30日出生于上海。1930年在杨福太衣铺当学徒,学中式裁缝。1936年满师后在陶兴记、姚鸿记、张永兴等成衣铺工作。1955年进上海越剧院服装组制作戏装,能配合演员和服装设计人员的不同要求,在制作上不断革新。譬如传统古装上衣,如果演员表演动作幅度大,往往腋下起皱,前后收缩移动。于是他改进制作方法,在腋下开挖裉袋,解决了前后移动大、起皱的缺点。传统老戏的百褶裙子,褶折都要七八分,而越剧为了增加轻飘柔美感,他克服制作上的难度,改成四五分折褶。《追鱼》中的鲤鱼精,要在舞台上变换几套色彩的服装,他从制作、选料上想办法解决舞台演出的需要。剧院几十年来最难做的、要求最高的戏衣都由其来制作,受到设计人员和演员的好评。他手艺高超,为人谦和,任劳任怨,不计报酬,还培养了不少院内外和其他省市的服装制作人员。70年代借调到上海京剧院“样板戏”《龙江颂》剧组,直到退休。
袁开祥, 男,汉族,一级演员。浙江嵊县人,1945年7月生。大专学历。中国剧协会员、省剧协理事、中国音协戏曲声乐研究会副秘书长。
刘娜鸽,女,尹派小生,越剧演员,籍贯乐清,1998毕业于省艺校,同年进入乐清越剧团。曾先后在《洗马桥》中扮演永宁、《狸猫换太子》中扮演太子、《望子成龙》中扮演文龙、《一夜新娘》中扮演章质夫等角色。曾获温州市第九届戏剧节“表演三等奖”。
顾水深(1916~1978) 鼓师。浙江省上虞梁湖古李巷人。幼入私塾5年,学习道教音乐,吹打弹唱件件皆能。尤其对绍剧和调腔方面的打击乐,颇有研究,技法也很流畅。
谭均华 男,编剧。浙江金华人,1946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浙江省高等自学考试行政管理系。现任浙江省余杭市文化局业务科长。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杭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茅胜奎:越剧演员,1927年1月出生于上海。1940年进上海鸿兴舞台科班学戏三年,先习老生,后学花脸。出科后,先后参加过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竺水招、徐天红、戚雅仙等越剧名伶领衔的剧团演出。
冯媛光,女,1943年出生,江苏人,二级演员。1958年考入重庆市越剧团,主工花旦。经勤学苦练成长为剧团的主要演员,先后在《红楼梦》中饰林黛玉、在《西厢记》中饰崔莺莺、《梁祝》中饰祝英台、《汉宫怨》中饰霍成君、《宦娘曲》中饰宦娘、《盘夫》中饰严兰贞、《沉香扇》中饰蔡兰英等。她扮相俊美、音色纯正、唱腔韵味醇厚,是一位很受观众欢迎的演员。为四川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郑冬晴,1988年生,杭州越剧团演员。曾在越剧版《简·爱》里扮演罗切斯特女儿阿黛尔。1999年进入浙江省艺校学戏。学戏五年,2006年分配杭州越剧团,她经常下乡演出。
竹芳森(1901—1977)男,越剧演员。艺名筱瑞丰,浙江省嵊县东郭村人。名列《中国越剧大典》名人卷。
陈天贶女,教师、一级演员。浙江磐安人,1947年5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浙江艺术学校越剧表演班,同年分配到浙江越剧一团任演员。著有《论越剧新流派的产生》等文。其中《架起通向舞台的天桥》获1999年全国中等艺术教育论文三等奖。
越剧演员乐清越剧团青年演员,工尹派小生,籍贯乐清,2000年进入乐清越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