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允彝(1596—1645),字彝仲,号瑗公,上海松江人,诗人,夏完淳的父亲,其兄为夏之旭。
邑姜,生卒时间不详,姜姓,齐太公吕尚之女。为周朝开国之君周武王之王后,周成王、唐叔虞之母。邑姜是商周之交一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有关她的身份,《左传·昭公元年》说:“当武王、邑姜方震大叔,梦帝谓己:‘予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诸参,而繁育其子孙。’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故参为晋星。”
胡三省(1230-1302),中国宋元之际史学家。字身之。台州宁海(今浙江宁海)人。南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历任县令、府学教授等职。应贾似道召,从军至芜湖,屡有建言,贾似道专横不用。后隐居不仕。自宝佑四年(1256)开始专心著述《资治通鉴广注》,得97卷,论10篇。临安(今浙江杭州)失陷后,手稿在流亡新昌(今广东台山)途中散失。宋亡后,重新撰写。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完成《资治通鉴音注》294卷及《释文辩误》(12卷),对《通鉴》作校勘、考证、解释,对《释文》作辩误,并对史事有所评论。
周、陈国大长公主(1038年—1071年),宋仁宗赵祯长女,母不详。宝元二年(1039年)封福康公主。嘉祐二年(1056年)进封衮国公主。公主自幼警慧,性纯孝。仁宗曾经不豫,公主侍奉左右,徒跣吁天,乞求以自己代替父亲。宋仁宗很喜爱...
陈凤台,名辉,号凤台,宋朝进士、官拜谏议大夫,儿子七人中有四人中进士、三人为秀才,号称“一门五进士”、“七子流芳”。
澹台(tan,音潭)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鲁国人。长相额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大器形貌。孔子以貌取人,颇为嫌弃。澹台灭明受到冷遇后,毅然退出孔子的弟子行列,更加发奋求学,严谨修行。 拜孔子为师时,孔...
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公元386年定国号“大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公元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晚年则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公元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其子拓跋嗣登位后,于公元410年(永兴二年)谥拓跋圭为宣武皇帝,庙号烈祖,公元420年(泰常五年)才改谥为道武皇帝,公元491年(太和十五年)改庙号为太祖。
齐景公,姜姓,名杵臼,齐后庄公的异母弟,在位时有名相晏婴辅政。齐景公既有治国的壮怀激烈,又贪图享乐。史书记载他“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论语·季氏篇》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喜欢打猎,箭法却不高明,晏子劝谏他,齐景公能纳谏,在位58年,国内治安相对稳定,然因无嫡子,身后诸子展开了激烈的王位之争。齐景公曾养了三名勇士,即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齐景公的主要成就为平复动乱、晋楚媾和、平丘之会。
黎庶昌(1837—1896),男,字莼斋,贵州遵义人,是我国晚清时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
赫连勃勃(381年-425年),本名刘勃勃,是匈奴右贤王去卑的后代,与前赵光文帝刘渊同族。匈奴铁弗部人,十六国时期胡夏国(又称赫连夏)建立者。赫连勃勃为政残暴嗜杀,狂妄自慢,关中人民受害极深。413年,改姓赫连。418年,乘东晋将领刘裕灭后秦急于南归之机,攻取长安,在灞上(今陕西蓝田县)称帝。不久回师,因统万宫殿完工而刻石于城南,歌功颂德。425年,死于帝位,谥号武烈皇帝,庙号世祖,葬于嘉平陵。
养由基(生卒年不详)汉族,姬姓,养氏,字叔,名由基,一作繇基,东周楚国(今湖北荆门)人,《战国策·西周策》中记载:“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都出自这里。此人号“养一箭”,一箭就足以致胜了。据《吕氏春秋·精通》记载:“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兕。”兕:兕,如野牛而青,象形。——《说文》,《山海经·海内南经卷十》:“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兕是极为类似于犀牛的一种动物,现在当然已经不存在了。
寇恂(—36年),字子翼,汉族,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市)人,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寇恂出身世家大姓。年轻时任郡功曹。太守耿况很器重他。
 姜嫄,一作姜原,上古时代人物,姜姓,陕西省武功县人,原为炎帝后代有邰氏的女儿,后来成为黄帝曾孙帝喾高辛氏的元妃。姜嫄踩巨人足迹而生下后稷,后稷教人务农,成为中国的农耕始祖,也是周人的祖先。《诗经·大雅·生民》的开端说:“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诗经·鲁颂·閟宫》说:“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
彭城公主是北魏孝文帝的六妹,一生出嫁两次,生平当中可谓多姿多彩,充满了坎坷与喜悦。
甘延寿,字君况,北地郡郁郅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西汉郎中、谏议大夫、都护骑都尉。其年少时就擅长骑马射箭,最初以良家子身份加入羽林军。甘延寿很有力气,投掷石块,跨越障碍,远远超出同伴;而且他轻功很好,据说能逾越羽林军驻地的楼台阁亭,因此升任郎官。后来,甘延寿参加格斗考试成绩优秀,成为期门郎。由于甘延寿有才能和勇力,因此得到皇帝的喜爱。渐渐升至辽东太守,后因事免官。后在车骑将军许嘉的推荐之下,担任郎中、谏议大夫。
廖均卿(1350——1413),字兆保,号玉峰,江西省兴国县梅窖乡三僚村人,明代著名的风水大师。永乐八年,以建明十三陵之长陵有功,被封为钦天监灵台博士。撰有《行程记》等。廖均卿因此被皇帝以四品职衔供养至老死,他的墓地至今还在三僚村的半山腰上,我拍下了这形如猛虎下山、蕴蒇着很多奥秘的古代墓穴。1984年廖均卿墓被确定为兴国县文物保护单位。
秦翰(952 -1015 年),字仲义,河北获鹿(今河北获鹿镇)人。天资聪慧,祟文尚武,年十三为黄门。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监率崔彦大军进击契丹时,屡建奇功,以善战闻名。宋太祖时入宫,太宗、真宗时屡次参与抵御契丹以及讨伐赵保忠等军事活动,作战勇教,有谍略,又善于领兵和团结将帅,功勋显著,很受太宗、真宗的赏识信用,一再给予嘉奖提升。由于他久在边疆,宋真宗特置皇城使一职由他担任,表示对他的特别宠幸。官至入内都知、昭宣使、群牧副使,加领平州团练使。死后一再追赠贝州观察使、彰国军节度使等。
隐太子----李建成(589年~626年),唐高祖李渊长子。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西南)人。对唐朝的建立颇有贡献,曾统兵平定河北的刘黑闼。后其弟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将李建成一箭射死,建成诸子亦被世民全数处决,不留活口。李世民继位后,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隐”。贞观十六年五月,又追赠“隐太子”。
商瞿(公元前522年—?),商姓,名瞿,字子木,华夏族,春秋末年鲁国人,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商瞿喜好《易经》,孔子就传授《易经》给他。后来商瞿又传给楚人子弘。商瞿的造诣胜过子夏,是孔门传道者之一。从此《易》传丁后世儒者,传八代至汉川人杨向。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杨向以懂易学而至中大夫,以《易》学入仕者还有即墨成、孟但、周霸、主父偃等。
宓不齐(前521或502-前445),宓姓,名不齐,字子贱。汉族,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说宋国人。他注意修养,有君子之德,《公冶长》载孔子称赞他为“君子哉若人”。《吕氏春秋·察贤》记载,他为单父宰时,用“无为而治”的办法来治理,结果是“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当他向孔子述其政绩以后,孔子称赞说:“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意即殓不齐还可以做更大的官。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单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单父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宓子”。
公晳哀,姓公晳,名哀,字季次,一作季况,春秋时鲁国人,一说是齐国人。他家境贫寒,终身不屈节求仕。实践孔子关于守死善道,天下有道则仕、无道则隐、危邦不入、知己邦不居的教导,认为自己修养君子之德不是为了当官领俸禄,不去迎合当政者的要求,坚守自己的“义”。
       有若:(前505或518~?)春秋末年鲁国人。字子有,后被尊称为有子。他勤奋好学,能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孔子的学说。尤其重视“孝”道。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曾祖至远,天后时李昭德荐为天官侍郎,不诣昭德谢恩,时昭德怒,奏黜为壁州刺史。祖畲,开元时为考功郎中,事母孝谨,母卒,不胜丧死。至远、畲皆以志行名重一时。父承,为湖南观察使,亦有名。藩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父卒,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以故人子署为从事。
李守礼(672年-741年),本名李光仁,唐高宗李治之孙,章怀太子李贤次子,唐朝宗室、亲王。咸亨三年(672年)出生于王府。调露二年(680年)李贤犯下谋逆罪,李光仁与父母同被废为平民,流放到偏僻的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李贤在流放地被迫自尽。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诏令恢复李贤雍王爵位,家人得以返还长安。李光仁更名李守礼,封为嗣雍王,授太子冼马官职,但仍与李旦家人幽禁宫中。圣历元年(698年),李旦自皇嗣降封为相王,家人得以外出居住。李守礼也重获自由,改授司议郎中。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辟,授予李守礼光禄卿。唐隆元年(710年),唐殇帝遵照中宗遗嘱,视李守礼如同皇子,进封邠王。不久唐睿宗复辟,改授李守礼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幽州刺史、单于大都护。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李守礼逝世,时年七十岁。唐玄宗恩制加赠太尉官衔,以亲王身份陪葬乾陵。
狐射姑,姬姓,狐氏,字季,一作狐夜姑。晋国大夫狐偃的儿子,晋文公的表弟,曾经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晋文公即位后,封狐射姑到贾,所以狐射姑也叫贾季。 狐射姑派族人狐鞫居杀死阳处父,赵盾处死狐鞫居,狐射姑逃亡北狄和潞国,最后死在潞国。他评价赵衰是冬天的太阳,赵盾是夏天的太阳。
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 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神王安石画像雕像图片集萃(20张)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 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
邢宽,明朝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兼署南京国子监事。
侯景(公元503年-公元552年),字万景,朔方人(或说是雁门人),鲜卑化羯人,父亲侯标,祖父乙羽周。因左足生有肉瘤所以行走不稳,但是擅长骑射,因此被选为怀朔镇兵,后又被提升为功曹史、外兵史等低级官职。北魏末年边镇各胡族群起反抗鲜卑族的统治,侯景开始建立功勋,后来侯景投靠东魏丞相高欢。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率部投降梁朝,驻守寿阳,公元548年9月,侯景叛乱起兵进攻南梁。公元551年他篡位自立为皇帝。江州刺史王僧辩、扬州刺史陈霸先先后发难,率领军队进攻侯景,侯景军队一触即溃。侯景死后,尸体被分成好几份,被人抢食。
爱新觉罗·启新,一九四二年生,北京人。清皇族后裔,现为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墨林书画院资深书画家。
驩兜,起源于中原地带。曾加入过炎黄部落联盟和华夏联盟。据《世本》、《大戴礼记》、《史记》、《山海经》等古籍记载中。都称驩头出于黄帝系。他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古老部族。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大多过着半游牧、半采集和半农耕的生活。
太任亦称大任,周室三母之一,季历(王季)之妻,姬昌(周文王)之母。<br />
蓝蒂裕,重庆市梁平县人,青年时参加救亡运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在重庆海员工会担任《新华日报》发行员,后又做党的交通工作。在国民党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中,他不幸被捕,却又挖墙逃离虎口。在与党一度失掉关系的情况下,他继续自觉从事进步工作。1949年10月28日晨,蓝蒂裕等革命志士被特务从狱中押出,他意识到生命已到最后时刻,在将写好多时的《示儿》遗诗交给难友后,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
莫琼树,魏文帝曹丕宠妃。莫琼树之所以受宠,美艳动人固然是其根本,但更因为在梳妆打扮上有非凡过人之处。莫琼树有一双巧手,会梳理一种与众不同的“蝉鬓”发型,就是将面颊两旁近耳头的头发梳成薄而翘起的形状。“望之缥缈如蝉翼”,如丝如缎,若天女下凡,令人遐想,宫中的其他女性争相仿效她的发型。
朱轼(1665-1737),字若瞻,号可亭,江西高安市村前镇艮下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经学家、文学家。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年,卒于高宗乾隆元年,年七十二岁。康熙三十三年(公元一六九四年)进士。由庶吉士改授湖北潜江知县...
洪惠英,女,汉族,1942年3月出生,1964年参加信用社工作,1983年5月入党,初中文化,参加农村信用社工作36年以来,一直扎根在将军信用社,从事过主办会计、信贷员、副主任一职,于1983年到2000年担任将军信用社主任。另有宋代歌宫调女子洪惠英。
相传姜嫄履巨人脚印而生弃,弃为周族人的始祖。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魏中书令翻之子也。出后叔父跃,七岁遭丧,居处礼度有若成人。九岁,州辟主簿。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魏太昌中,释褐太保开府西阁祭酒。年十八,领本州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武定末,太子中舍人。天保初,除太子庶子,以本官行博陵太守。数年,大有声绩,远近称之。八年,兼太府少卿,寻转大司农少卿,又除大常少卿。皇建二年,遭母忧去职,寻复前官小冠军、辅国将军,除交部郎中。未几,迁司徒左长史,加膘骑大将军,领兼御史中丞。
曹魏高祖文皇帝族弟文仲亡时年十一,母氏伤其夭逝,追悼无已,余以宗族之爱,乃作斯赋。
韩侂胄(1152~1207),字节夫,南宋权相。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名臣韩琦的曾孙。父娶宋高宗赵构皇后之妹,韩侂胄以恩荫入仕。<br />
越南诗人。又名灏,黎朝皇帝,在位38年(1460~1497)。庙号圣宗。他提倡儒学,建立科举制度;命令官员绘制地图,载录古迹,编撰 《大越史记全书》;搜集文化遗产,鼓励和倡导运用 字喃创作。他不仅精于“国音文学”,更工汉语文学...
管鉴字明仲,龙泉(今属浙江)人,徙临川(今江西抚州)。乾道九年(1173),范成大制置四川后东归,道经峡州,时管鉴为峡州守,见范成大《吴船录》。淳熙十三年(1186)任广东提刑,改转运判官,官至权知广州经略安抚使。词题所署干支,最迟者为甲辰生日,盖淳熙十一年(1184)。有《养拙堂词》一卷。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一种较小的箭靶),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丢下,舍弃)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若出一口!”弦章对与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读音huo四声,一种昆虫)食黄则其身黄,食苍(绿色)则其身苍,君其犹有谄人言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