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秉贞(?-1655),字符之,江南桐城(安徽桐城)人。祖父张淳为隆庆二年进士,官至陕西布政使。<br/>
范鄗鼎(1626-1705)字彪西,山西洪洞人。
宋作梅,字和亭,祖居苍山县贾庄乡安乐庄。乾隆岁进士,出仕守雍和宫门数十载,例赠武略左骑尉,曾得清高宗乾隆帝嘉许,年老归里,赐以顶戴,加知府衔。 宋作梅生活在康乾盛世时期,是一位文武奇人。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卒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二月。宋作梅一生多次护驾南巡,又因其多才多艺,深得乾隆皇帝的宠爱。也因此留下了不少和乾隆皇帝的唱和诗,如:“逢年民鲜饥寒色,敦俗户多醇朴风”、“皇恩浩荡济黎民,愿君鸿福可齐天”等。
王开化(?—1861)湖南湘乡人。年十七从王錱军中,南防剿匪功最多,累擢知县。及援江西,宁都钓峰之战,率伏兵潜袭贼营,遂大捷,无战不与。骆秉章疏陈其功,擢知府。遂令分统錱军,偕张运兰攻吉安,连战皆捷。
萧惟堂,清朝初年反清领袖。
叶赫那拉·惠征(1805—1853),满洲镶黄旗(原是镶蓝旗,后被慈禧升至上三旗)人。叶赫那拉氏,出身监生。慈禧太后之父。曾长期担任笔贴式之职,后历任文选司主事、验封司员外郎、保源局监督、山西归绥道、安徽宁池广太道等职。咸丰三年(1853)被革职后不久病死于江苏镇江府。同治元年(1862)被追封为三等承恩公,谥“端恪”。
李振裕出生于官宦世家,但童年却历经苦难。父亲李元鼎是明末进士,官至光禄寺卿。降李自成后,在起义军中任太仆少卿。后降清,官至兵部侍郎。母亲朱中媚是明皇室辅国中尉朱议汶的女儿,清初著名才女,著有《随草诗余》等3部著作。
尚穆(1739年5月3日-1794年2月19日)是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第十四代国王。1752年至1794年在位。他是尚敬王的长子,原名中城王子朝康。尚穆王为琉球的法制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
陆秉枢(?-1862年),字辰吉,号纶斋,一号眉生,浙江桐乡乌镇人。清朝翰林、政治人物。
龚承钧(1833~?),字湘浦,湖南湘潭人。清同治二年(1863)癸亥科翁曾源榜进士第二人。官至掌四川道监察御史。 龚承钧为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官至掌四川道监察御史。四十余岁病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br>
阿玉锡,准噶尔人,清朝散秩大臣、喀喇巴图鲁。原准噶尔属司牧臣,其法获罪应锉臂。雍正十一年投清。乾隆二十年(1755)他率领24骑夜袭敌营取得大胜,为平定达瓦奇叛乱立下不朽功勋,在平定西域的百名功臣中名列第33位,故乾隆皇帝亲笔为其画像《散秩大臣喀喇巴图鲁阿玉锡像》题赞。现今《散秩大臣喀喇巴图鲁阿玉锡像》收藏于天津博物馆。
林兴珠(1628—?)原名进周,字而梁,清·永春县升平里(今蓬壶镇汤城村)人。
福尔泰,是电视剧《还珠格格》和《新还珠格格》中的人物,学士府二公子,娶妻西藏塞娅公主(在新版中,塞娅是蒙古公主,全名博尔济吉特塞娅),获封贝子爵位。父亲为忠勇一等公福伦,母亲是乾隆宠妃令妃娘娘的表姐,兄长为御前侍卫福尔康,可谓家世显赫。福尔泰喜欢小燕子,却愿意为了成全永琪而放弃,不是爱的不够深,也并非是为了顾全永琪的身份,而是他明白,感情的事情强求不来。
爱新觉罗·塔拜,是中国清朝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皇六子,辅国悫厚公。爱新觉罗,拉丁文转写为 Aisin Gioro ,为清朝皇室姓氏。
王汝璧(?—1806)字镇之,四川铜梁安居乡(今重庆市铜梁县安居镇)人,清朝官吏,王恕幼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四川乡试解元,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进士,官至安徽巡抚。
顺懿密妃(?—1744年),王氏,汉军旗人,知县王国正之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入侍宫中,三十二年(1693年)生皇十五子愉恪郡王胤禑,三十四(1695年)年生皇十六子庄恪亲王胤禄,四十年生皇十八子胤祄(1701年)。五十七年十二月册为密嫔,雍正二年六月晋尊为皇考密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顺懿太妃,九年十月十六日薨,年七十多岁;乾隆十年十月十六日奉安。
廖寿恒(1839-1903),男,字仲山,晚号抑斋,福建汀州府永定县人,寄籍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属嘉定县、位上海市西北)。寿丰弟。穆宗同治间进士。历任湖南学政,国史馆纂修,侍读学士。
杨荣绪,字黼香,广东番禺人。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擢御史,同治二年,出任浙江湖州知府。战乱后,招徕垦辟,恢复蚕桑;开浚太湖三十六溇港,重修诸闸,定分年疏浚之法及铲除芦苇、捞浅,闸版启闭章程,开疏碧浪湖、北塘河及城河,水利大兴。修学校、书院,建仓库、桥梁。在任十年。后捐升道员。离任,寻卒。
朱珔,清学者、藏书家。字玉存,一字兰坡,安徽泾县人。
袁名曜 1764-1835,字焘岚,又字道南,号岘冈,湖南宁乡(祖籍株洲)人。嘉庆辛酉(1801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读,因母去世回乡。嘉庆十七年(1812)聘任岳麓书院山长,主教5年。善诗文,长议论,以培养人才著称,湖南名生多出其门下,其中翘楚有魏源等。与严如熤、陶澍交善,主持岳麓书院期间,与门生张中阶合撰大门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著有《吾吾庐草存》。
乔松年(1815-1875) ,字健侯,号鹤侪,山西徐沟县郝村(现清徐县王答乡郝村)人,清代官吏、文学家、书法家、藏书家。谥号勤恪。著有《萝藦亭遗诗》、《萝藦亭札记》、《萝藦亭文钞》、《论语浅解》、《乔勤恪公奏议》等,编有《纬捃》、《乔氏载记》等。
固伦和静公主(1756年8月10日-1775年2月9日),乾隆帝第七女,母令妃魏佳氏。和静公主于1770年正月封位号,七月嫁给蒙古超勇亲王策棱孙拉旺多尔济。和静公主生母为贵妃,按清朝制度,应封为“和硕公主”,因其额附地位,她被封为“固伦公主”,等同十公主的地位。乾隆四十年正月初十卒,年二十。
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年七十八岁。明诸生。颖敏好学,初专力词赋,尝笺注杜甫、李商隐诗,故所作颇出入二家。入清,屏居著述,晨夕不辍,行不识途路,坐不知寒暑,人或谓之愚,遂自号愚庵。及与顾炎武友,思覃力于经学,颇有造诣。
和硕温恪公主(1687年12月31日—1709年7月27日),清康熙帝玄烨第十三女(序齿为八公主),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十一月二十七日丑时生,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贵妃出,为怡贤亲王允祥同母妹。由于公主的生母章佳氏出身低微,仅为庶妃,因此由宜妃抚养长大。康熙四十五年丙戌(1706年)年二十,七月封今位号,和硕温恪公主下嫁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翁牛特部杜棱郡王仓津。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一日,和硕温恪公主产下一对双胞胎女儿,不久薨逝,年二十三。和硕温恪公主是官方记载的清朝唯一的死于难产的公主。
<b>刘藻</b>[1701年(辛巳年)-1766年],初名玉麟,字麟兆,山东巨野人。清朝雍正帝时期的举人。曾任观城教谕。
康小八,男,绰号吴秃子,回族,年龄不详,天津卫人氏,光绪年间纵横京津两地的大盗。因为早年曾过继给北京东皇庄的康家,故改姓康,匪号康八太爷,江湖人称康小八。在北京康营(今朝阳区孙河乡康营)长大,是清代最后一个被凌迟处死的罪犯。
田兴恕(1836—1877)字忠普,湖南镇筸人,清朝将领,田应诏之父。。年十六,充行伍,隶镇筸镇标。咸丰二年,从守长沙。贼屯湘江西岸,军中募敢死士夜惊贼营,兴恕请行,夜浮小舟往,潜燔贼营,贼骑数百追之,泅水免。巡抚骆秉章奇之,委充哨官。五年,从克郴州。
许虬(?年-?年),字竹隐,改姓顾,后复姓许。江南省苏州府长洲县人,入籍昆山县,清朝政治人物、诗人。
单懋谦(1802年-1879年),字仲亨,号地山,湖北襄阳人,晚清官员。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壬辰恩科进士,殿试名列二甲第六名,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左都御史、工部、户部、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咸丰三年至六年,于襄阳办团练,拒太平军。同治十一年,拜文渊阁大学士。仕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丁忧期间,回襄阳鹿门书院讲课,擢拔英才。光绪五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恪。单精诗词,工书法,有《岘云山房遗稿》存世。
赵令志,男,满族,内蒙古赤峰市人,1964年7月出生。1983年7月进入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学习民族史。1987年7月入中央民族学院研究生部,读中国民族史硕士学位研究生。1990年7月留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任教。1993年1月在中央民族大学,...
曾国潢(1820年—1886年)。原名国英,字澄侯,族中排行第四。曾麟书第二子,捐监生出身。他比长兄曾国藩小九岁。而比其弟曾国葆大八岁。这样,在兄弟五人中,长兄在外读书做官,他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其他四个兄弟中的长者。所以他比其他几个弟弟懂事得早,帮父亲料理家务所占去的时间当然要就多一些。
赵畇(1808年-1877年),字芸谱,号岵存,晚号遂园、遂翁。安徽太湖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编写《漕运史》,特旨上书房行走,教授皇子读书。
蒋肃庵,蒋介石之父。又叫明火,生于清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王寅七月初八日。光绪二十一年,即1895年农历七月五日病故。蒋介石之父,商人工于心计,为人精明,周围人们很难从他头上占点便宜。因此,当地人送给他一个外号,称他为“埠头黄鳝”。
吴士玉始知其能诗。时邵长蘅亦在幕府久与处,论诗最合。康熙四十五年(1706)成进士,入史馆二十余年。历官翰林院庶吉士、武英殿纂修、总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资政大夫,入直南书房,左都御史,特旨许紫金城骑马,进礼部尚书。康熙五十八年(1719),吴士玉等奉敕撰《骈字类编》二百四十卷。康熙六十年(1721),与众人奉敕撰《子史精华》一百六卷。士玉好扶植人伦,与徐乾学韩菼以奖励后进为己任,卒谥文敏。 士玉为“江左十五子”之一,著有《吹剑集》、《兰藻堂集》。
邢昉(1590年~1653年)字孟贞,一字石湖,因住家距石臼湖较近,故自号石臼,人称刑石臼,江苏南京高淳人。明末诸生,复社名士。明亡后弃举子业,居石臼湖滨,家贫,取石臼水酿酒沽之,诗最工五言,著有《宛游草》、《石臼集》。清代诗人王士禛在他的《渔洋诗话》中论次当时的布衣诗人,独推邢昉为第—人,
黄建勋(1852(壬子年)-1894),字菊人,福建永福人(今—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1867年,以文童应船官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1871年,结束课程后,登“建威”练船实习,巡历南至新加坡、槟榔屿各口岸,北至直隶湾、辽东湾各口岸。1874年,充任"扬武"快船正教习,又调任“福星”炮舰正教习。次年又调回“扬武”,赴日本及中国各口岸梭巡,以增长阅历,荐保千总。
布延(?——1651)郭尔罗特氏,蒙古察哈尔部人。
赵应奎,河南商丘人,清朝将领。少入伍,从恭顺王孔有德征湖南、广西,俱有功。累迁至湖广施南副将。康熙十三年,吴三桂陷长沙,调应奎为江西袁州副将。袁州地逼长沙,又有棚寇,与三桂兵句连。应奎以所部兵力弱,斥赀增募,并家丁助战,擒斩贼渠朱益吾等。
恂嫔(?——1761),霍硕特氏,亦作郭氏,乾隆帝嫔妃,无子女。
王有宏(—1911)字锦波,一作金波,直隶天津人。管江南缉捕营,兼统总督卫队。
刘洵,清朝驻台湾省官吏。刘洵于1738年(乾隆三年)奉旨于台湾担任台湾诸罗县笨港县丞。管辖约今北港一带区域。
杨锐(1857年—1898年9月28日),字叔峤,四川绵竹人,晚清维新变法时期干将、“戊戌六君子”之一。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参与发起强学会。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创立蜀学会,参与著名的戊戌变法。1898年被处斩于菜市口,年仅41岁。遗著有《杨叔峤文集》和《杨叔峤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