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溥福,字本德,广东东莞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
朱栴,明朝藩王。号凝真。朱元璋第十六子,齿序第十五子,母妃皇贵人余氏。
李贤(1408年-1467年1月22日),字原德,出生于邓州(今河南邓州市),明代的治世良臣。他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曾视察蝗灾、平定叛乱、被委以托孤重任等,代表作有《鉴古录》《体验录》《看书录》等,被邓州人称为“李阁老”。
,字,。人。王俊曾孙。与兄弟王元宾、王利宾先后中举。嘉宾于嘉靖二十八年(年)中举。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授太湖知县,不久提拔为南京河南道监察御史,,敢于直言上疏,历知宁国府、大名府知府,官至山西副使,主修《滕县志》。卒。
花茂(?-1397年),安徽巢县人,明朝初期军事将领,其有两子,长子花荣沿袭职位。<br />
张国彦(1525年—1598年),字熙载,号弘轩,邯郸城内北门里人,登嘉靖壬戊(1562年)科进士第,授山西襄陵县知县。由于政绩突出,张国彦屡屡升迁,曾在协理兵部尚书要职,后又率军大败北部塞外“蛮夷”,功居首位,擢升兵部尚书要职。率军戡定甘肃洮河兵变后,张国彦因“有社稷功”加封太子太保衔,赐飞鱼图绣官服,享一品俸禄。 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年),张国彦改任刑部尚书,后告老还乡。回归故里八年后,张国彦寿终正寝,葬于邯郸西北莲花岗。一生事业辉煌,清政廉明,贡献巨大。
怀荣贤妃(? - 1536年)郑氏,明世宗朱厚熜妃嫔之一。嘉靖十年(1531年)三月册为贤嫔。逝于嘉靖十五年三月己未(四日),追封为贤妃,年大约20岁出头,追封为贤妃,谥曰怀荣,袝葬于天寿山的孝洁皇后悼陵侧。青年早逝的郑氏死后葬入天寿山的高级陵区,推测应该是得宠的妃子之一。按死亡年份推测,她应该是该墓的第一位主人。
罗大纮,字公廓,明朝政治人物,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进士。乡人以罗大纮、罗伦、罗洪先,号为“三罗”。天启中,赠光禄少卿。
王华,字德辉,号实庵,晚号海日翁。曾读书龙泉山中,学者又称他龙山先生,浙江余姚人。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辛丑科进士第一人。授翰林院修撰,历任翰林院学士、詹事府少詹事,正德年间南京吏部尚书。明朝著名诗人。
孙祥,大同人,明正统十年(1445年)进士。
陈文(1405年月16日~1468年5月19日),字安简,号褧斋,江西庐陵人(即今吉安县桐坪镇人)。成化二年三月至五月(1466年)任当朝首辅一职。明正统元年(1436)周旋榜进士第二人。授翰林院编修。景泰二年(1451)出任云南右布政使,兴利除弊,政绩颇著。英宗复位,拜詹事府詹事。天顺七年(1463)二月,陈文进礼部右侍郎兼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成化改元(1465),任礼部尚书,《英宗实录》总纂官,加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李贤去世后,陈文成为内阁首辅,卒于任上,终年64岁,谥庄靖。著有《聚斋集》、《澹轩文稿》等。
宋徵璧(约1602年-1672年),原名存楠,字尚木,江南华亭(今属上海市)人。明末清初人物。先祖为宋朝宗室赵子茂,是宋太祖七世孙。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与陈子龙等交往深厚。明亡後与从弟宋徵舆降清,...
朱能(1370~1406),明朝前期名将。字士弘,怀远(今属安徽)人。从燕王征漠北,骁勇善战。靖难之役时于真定(今河北正定)击败耿炳文部,升都指挥佥事,于郑村坝(今北京东)击败李景隆部。于白沟河(今河北雄州)之战中击败平安部。于东昌(今山东聊城)殊死搏战从重围中救出燕王。攻克东阿、东平。持三日粮,进军淝水,于淝水一战大败十多万官军。灵璧一战,俘平安等十万人。成祖即位后,升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国公。永乐四年,佩征夷将军印,征讨安南,卒于军中。追封东平王,谥武烈。葬于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北宅村。
元末地主阶级武装头目。广东东莞(今广东省东莞县,位广州市东南)人。字邦佐。
许铭,明朝政治人物,永乐四年进士,执法严明,为民除害,民间爱戴。<br/>
李如月(?-1652年),广东东莞人。南明政治人物。上疏劾奏孙“擅杀勋将,无人臣礼”,永历帝反责打李如月四十大板。
彭时(1416年—1475年),江西安福人,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生于明成祖永乐十四年(1416),卒于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戊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少保。 历明英宗、明代宗、明宪宗三朝。
杨荣(1371—1440年),原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永乐十六年五月至二十二年八月(1418年-1424年)任当朝首辅。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东杨”。其性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在文渊阁治事三十八年,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然而由于其恃才自傲,难容他人之过,与同事常有过节,并且还经常接受边将的馈赠,因此往往遭人议论。杨荣既以武略见重,又有文才,据《明史·艺文志》载,其著作有《训子编》一卷、《北征记》一卷、《两京类稿》三十卷、《玉堂遗稿》十二卷。杨荣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在于谋划边防,尤其是在明成祖时最为突出。宣德十年(1435年),正统三年(1438年)晋升少师头衔。由于王振的崛起,杨荣受到攻击。正统五年(1440年),杨荣在回乡的路上去世,被追赠为太师,谥号文敏。
[明]字章甫,合县(今福州)人。崇祯四年(一六三一)进士。
刘九光,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初授清丰县令,著有《兵部奏议》、《元文堂草》等书。
张鹤腾,字元汉,号凤逵,明代颖州(今安徽阜阳)人,是兵部尚书张鹤鸣之弟,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中进士,历任户部陕西司郎中和云南副使,品行淳朴厚道,声誉超过其兄。
张兆璠(?~?),字奂玙,江苏泰兴曲霞镇花园庄人。清乾隆十三年(1748)戊辰科武进士第一人。武状元
薄彦徽,阳曲(今山西太原)人,为弘治九年(1496年)进士。京师为之语曰:“礼部六尚书,一员黄老;翰林十学士,五个白丁。”明朝政治人物
李腾芳[明](约公元一六0七年前后在世)字子实,湘潭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前后在世。万历二十年(公元一五九二年)进士。改庶吉士。好学负才名,屡迁左论德。与昆山顾天梭友善。天梭险陂无行,被动去,腾芳亦投劾归。时遂有顾党、李党之目。崇祯初,以礼部尚书协理詹府事。京师戒严,条画守御,多称旨。腾芳学宗王守仁,有《李湘州集》十卷,补遗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朱载圭,庄王朱厚燆庶第二子,明朝第二次封第三代衡王。
秦祖襄(1613年~1661年),字汝翼,号复斋,又号三湖、淡容,行升十六,浙江慈溪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进士,未授官即请假回籍,不久京师陷落。弘光时,授官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出任徽州府知府。清军南下后,弃城而走。鲁王时,应召出任太仆寺少卿,不久因丁外艰再次辞官。此后南明朝廷屡召不出,家居著述。闲时曾出游河洛,登少室、太华山。后遭母丧,呕血而卒。(概述图片来源:《浙江慈溪秦氏宗谱》1926年修)
韩一良:(1580一一1630),字象儒,号有怀,西观村(今陕西省澄城县寺前镇西观村)人。父亲韩逄时,家教极严。其24岁中举,因不肯拜托人,会试五次,方中进士。又三年,经过廷试,选授陈留知县。陈留,古称有莘之野,以穷困闻名于世。 
陈秉中(1422~1475),字宗尧,浙江乌程县人。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丁丑科黎淳榜进士第三人(探花)。陈秉中生性孝友,所得俸禄资财都分给兄弟,赈恤族人,囊无留资。陈秉中为文务以理胜,诗亦冲淡温厚。著有《友桧集》三十卷。今存其殿试策一篇。
王世扬(1544-1608年),字孝甫,号怀棘,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李白营村人。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初任行人司行人,后擢湖广道监察御史。
陈洵仁字思允。福建长乐人。诗学精深。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进士,讲学六平山东溪精舍,授泮生吴实、马锋、林应、高淮、周瑶、李马、谢复进、高沂、林山乔、陈全等十人。
朱盘烒,明朝第一代宁王宁献王朱权的嫡长子,去世后追封惠王。<br>
胡思伸(1552~1624),字君直,号充寰,明朝城内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历任上虞知县,兵部主事、郎中,山东按察司怀隆兵备道副使、按察使,山东左布政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保定巡抚、南都巡抚等职。在上虞县任内,筑夏盖、白马...
朱悦熑,蜀庄王,弟蜀和王朱悦嗣位后,追封朱悦熑为蜀庄王
刘守良(生卒年月不详),字君遂,江苏赣榆县人。
朱幹坤 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岷庄王朱楩八世孙,岷宪王朱定耀庶四子,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封为常宁王,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薨,死后无子,常宁国除。
孙曰恭,明永乐二十二年邢宽榜进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
朱绅封肃府延长王,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七世孙,万历二十三年封长子,既而袭封。
余福,男,字万祥,福建惠安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
朱由桂,明朝第七代赵王赵穆王朱常清的庶第七子,在万历三十六年去世,谥号昭敬,但在史籍中未有记载。 淮王朱由桂,明朝淮藩国国王朱常清第一子,袭封淮王。
张景岳(1563年-1640年),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又名张介宾,字会卿,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品有《景岳全书》。
楚世子朱英耀(?-1545年),是楚愍王朱显榕之庶长子,明朝楚国世子。因谋杀父亲朱显榕(楚藩宫变),被朝廷处死。
      费懋中(1484年-?),字民受,江西铅山宝峰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