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行规,1882年-1944年,清末民国司法人物。字斐成,浙江鄞县人。
居正(1876年11月8日-1951年11月23日),原名之骏,字觉生,号梅川,湖北省黄州府广济县(今武穴市)人,是中国当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也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指挥者之一,著名的国民党元老,辛亥革命元勋,亲身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居正年轻时赴日学习加入中国同盟会,参与组织共进会,1924年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曾任南京临时国民政府内政部次长、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国民党监察院监察委员、国民党评议员等职务,著有《辛亥亲历记》、《为什么要重建中国法系》、《辛亥礼记》等书。
韩国钧(1857年—1942年),字紫石,亦字止石,晚号止叟。江苏海安人。人们敬称其为紫老。1857年3月29日生于江苏海安镇。商人家庭。清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先后任行政、矿务、军事、外交等职,曾任吉林省民政使。民国成立后,历任江苏省民政长,安徽巡按使,江苏巡按使、省长、督军等职。
陆征祥(1871年6月12日-1949年1月15日)又名陆徵祥、陆子欣,上海人,原籍江苏太仓,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家。陆征祥毕业于广方言馆、同文馆,鸦片战争时期,他随父亲陆云峰辗转到上海。他曾与清朝驻俄、德、奥、荷四国钦差大臣许景澄在驻俄使馆任翻译,随后一直在外交界服务。一战结束后,陆征祥曾代表中华民国率中国代表团赴巴黎参加和会。二战结束后,为了嘉奖陆征祥虔诚的宗教信仰和不畏纳粹强权的精神,罗马教皇亲自任命他为圣安德隐修院名誉院长。陆征祥晚年隐居于比利时圣安德隐修院,著有《回忆与思考》、《人道主义的会和》。1949年1月15日,陆征祥病逝,享年78岁,葬于圣安德隐修院。
周自齐(1869年11月17日-1923年10月21日),字子廙,祖籍山东省单县,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经济学家、实业家。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周自齐应京兆试,科顺天乡试副榜。历任驻美公使馆参赞、领事,外务部右丞、左丞,山东都督兼民政长、中国银行总裁、 交通总长、陆军总长、财政总长、农商总长。1922年3月署理国务总理。1922年6月2日摄行大总统职务,是月11日,黎元洪复职大总统,周退出政界。1923年10月21日病故于上海。
施肇基(英语:Alfred Sao-ke Sze),字植之,祖籍浙江省杭州府余杭县,1877年4月10日生于苏州府吴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震泽施氏元代已居震泽,震泽是祖居地。1958年1月3日病逝于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市。施肇基是康奈尔大学第一位中国留学生,也是第一位在美国获得硕士学位的中国学生。回国后,历任邮传部、哈尔滨关道、吉林省、外务部各职。施肇基是中国第一任驻美国大使。
黄郛,字膺白,号昭甫,1880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上虞,民国时期著名政治人物,同盟会会员,日本东京振武学校毕业。曾任北伐军兵站总监、上海特别市首任市长、外交总长、教育总长、新中国建设学会理事长、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代理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早年在日本留学从而结识蒋介石、张群等人,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外交部长、教育部长、上海市市长等要职。1935年托病避入莫干山所谓“读书学佛”的“隐居”生活。1936年9月,复任国民政府委员,同年12月6日病逝上海。
吴敬恒(1865-1953.10.30),名敬恒,一名脁,字稚晖,以字行,通称吴稚晖,江苏省常州武进县雪堰桥乡人,近、当代著名无政府主义者,政治家、教育家、篆书名家。他是蒋介石的亲信之一,历任中央研究院院士、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曾于196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学术伟人”荣誉称号,成为20世纪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1903年他在伦敦结识了孙中山后,一直是孙中山的信徒,坚决支持孙中山反清的革命斗争。他是发动反清革命的主要人物之一,为民族光复作出卓越贡献;他宣扬无政府主义;他致力国音统一,倡导勤工俭学。1924年起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等职。1953年卒于台湾。1950年代他位于台北市敦化北路跟南京东路交叉口的铜像,为台北市地标之一。
马步青(1901-1977),字子云,回族,临夏县漠泥沟人,为马麒长子,马步芳之兄。早年随父马麒加入宁海军,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军长等。他是国民革命军骑兵第5军军长,第40集团军副总司令,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步青在台湾历任“国防部”中将参议,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职。1977年2月9日病逝于台北。究其一生,马步青自幼养尊处优,习于安乐,仰承祖荫,平步青云。一生中也有几点可为称道,参加抗战,兴办教育,在城市里种植树木,对城市卫生、秩序进行协调管理;但军阀时期对百姓进行烧杀抢掠,十分暴敛,搜刮民膏,大兴土木,最后落得沦落异乡。
<b>刘镇华</b>(1883-1956),字雪亚,本名茂业,河南巩义县河洛镇人,1883年生于一个小商家庭。刘镇华幼年时,家道中落;由父亲教授《四书》、《五经》,考中秀才。后又就读保定北洋优级师范学堂和直隶法政专门学堂,毕业后在开封中州公学任庶务长。1908年,刘镇华加入了同盟会,开始在豫西一带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刘镇华到嵩县羊山,动员那里由王天纵率领的一支“刀客”武装参加反清斗争。这支武装后来在了他发迹的资本。<br />
林长民(1876年-1925年),字宗孟,号苣苳子、桂林一枝室主等,汉族,福建闽侯人。清末民初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书法家,研究系领导人之一。林长民1902年赴日留学,入早稻田大学学习研究政治、经济;1909年回国,执教福州法政学堂,是年福建省谘议局成立,被聘为秘书长;1911年武昌起义后赴上海,以福建省代表参加独立各省临时会议;次年初临时参议院成立,为秘书长,参与草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7年7月出任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11月辞职;1923年任北京政府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25年11月24日,参与反奉时兵败身亡。
施从滨(1867年——1926年),又名从林,字好善,号汉亭。安徽桐城孔城镇人,祖籍在今安凤乡夏咀村施家嘴。施从云烈士之兄。
郭则沄(1882~1946年),字蛰云、养云、养洪,号啸麓,别号孑厂(音庵),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生于浙江台山龙顾山试院。为礼部右侍郎郭曾炘长子。
谷瑞玉,天津人。1904年2月出生于天津附近杨柳青一大户人家。张学良的第二位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