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松恩,著名的作物育种和细胞遗传学家。他早期从事小麦育种、细胞遗传和抗赤霉病研究,后转入烟草、油菜育种的基础研究,对发展贵州烟草 种植业做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负责科研管理工作。晚年致力于小麦非整倍体应用研究,提出在品种间杂交中利用ph基因诱发遗传变异的论点,经初步证实认为可行。
陈赛娟,1951年5月21日出生于上海市,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研所执行所长。1975年陈赛娟从上海第二医学院毕业后进入上海瑞金医院工作;1978年考取了上海第二医学院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得血液学硕士学位;1986年进入法国巴黎第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89年博士毕业后回国,担任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细胞遗传学实验室室主任、副研究员;2002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担任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执行所长;2003年担任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同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0年获得法国文艺复兴金质勋章;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同年当选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2015年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特等奖;2017年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陈赛娟长期致力于白血病发病机理与治疗研究,建立完整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技术。
丁颖,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水稻专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为生产上培育许多种优良品种,对提高产量和品质作出了贡献。晚年主持水稻生态研究,主编《中国水稻栽培学》;出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后,每年带领科技人员到各稻区实地考察,探考,总结经验,为发展我国水稻生产和科技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是备受中国人民崇敬的农业科学家。
刘新垣,1952年毕业地南开大学化学系。1963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生同为该所研究员。
庄巧生,著名的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他长期从事小麦科研事业,带领几代科技人员选育出“北京8号”、“北京10号”、“丰抗号”系列等几批冬小麦优良品种,在北方冬麦区广泛种植;参加主编和撰写《中国小麦栽培学》、《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等专著,为发展中国小麦生产和育种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载平(1925年8月17日-2018年5月30日),出生于福建福州,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子生物学家。李载平研制了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取得了生产药证,在国际上首先完成了乙肝病毒(HBV)我国流行株adr亚型的基因组克隆和序列分析,是中国第一个病毒基因组的克隆和第一个基因组的全顺序分析。2018年5月30日,李载平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市中山医院逝世,享年93岁。
季道藩,农业教育家,作物遗传育种学家。长期从事高等农业教育和棉花遗传育种研究,编写《遗传学基础》,主编《作物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遗传学》、《遗传学实验》等教材,为中国农业科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主持育成陆地棉钱江9号、短季棉浙506、海陆种间杂交组合浙长1号等品种,在生产上应用。
卢浩然(1916-2002)农学家,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获农学士学位后考取中央大学研究生,1942年获农学硕士学位。1943年,赴印度留学,在孟买大学国际著名遗传育种学家B?P?巴尔(Pal)博士指导下,继续从事杂种优势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1946年获农学博士学位,历任福建农学院教授,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遗传研究所所所等职。
胡含,农学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与人合作,在国际上首次诱导出小麦花粉植株。
李喜文(1955年2月5日—2009年7月30日),中国遗传学家,吉林长春人。197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先后工作于长春市63中学及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1990年到东北师范大学任教,主要从事本科和函授生的教学、研究生培养和植物细胞工程与遗传育种、保育与进化遗传学等植物遗传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曾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4年度)、三等奖(2007年度),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等奖项。
盛祖嘉,男,出生于浙江嘉兴,194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系,专于微生物遗传学,著有《微生物遗传学》、《分子遗传学》。
余先觉,教授。湖南长沙人。193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1949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武汉大学教授、生物系遗传教研室主任,湖北省遗传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80年以来,对淡水鱼染色体组型进行研究并获得成果。主编《遗传学》,撰有《中国淡水鱼类染色体之研究》等论文。
叶文虎,男,汉族,1939年2月生,江苏淮阴人,1987年6月加入致公,1962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毕业(北京大学流体力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常委、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市第十届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吴瑞(Ray Woo)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他在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领域是重要开创人之一。他的引物延伸法进行DNA测序早在1971年前就取得成功。是后来F. Sanger末端终止法快速测序的基础。引物延伸法也是PCR和DNA定点突变技术的基础,这些都是得到诺贝尔奖的成果。他在DNA合成方面也是先驱者之一,他的有生物活性的乳糖操纵子的合成以及合成的联接体(linker)衔接体(Adaptor)在基因工程的应用都是开创性的。
霍华德·马丁·特明(Howard Martin Temin,1934年12月10日-1994年2月9日,美国遗传学家。1970年代他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转录酶,由于发现肿瘤病毒与细胞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与戴维·巴尔的摩、罗纳托·杜尔贝科一起获得197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菲利普·夏普(Phillip Allen Sharp,1944年6月6日-)是一位美国遗传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曾经因为发现断裂基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李向辉,植物遗传学家,植物生物技术专家。中国植物生物技术的主要开创者之一。首次克隆和再生了矮牵牛、烟草完整植株,建立了原生质体融合、杂种细胞选择等一套体细胞杂交系统,并发明了可广为应用的D2培养基;在国内首先获得了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合成属间体细胞杂种植株,率先解决了水稻、小麦等原生质体克隆和再生完整可育植株的国际难题,为作物体细胞杂交、遗传工程提供了重要技术操作体系;在国际上首次将人的α干扰素cDNA转入烟草植株中,为以植物为反应器生产多肽等开辟了途径;克隆了胰蛋白酶抑制基因,获得了能抗虫的转基因烟草和转基因水稻。上述成就为中国植物体细胞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张书芳,男,中国著名遗传学育种专家,“中国萝卜核-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大白菜核基因互作雄性不育系”育种理论的创始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