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孟勤,生理学家,毕生从事教学与研究,涉及低氧生理、高级神经活动、自主性神经生理、心血管生理等领域并做出了重要贡献。1993年主持血管活动个性化的研究,首次揭示了血管活动个性化的内在机制,证实了血管有其自身的功能调节系统,为研究心血管功能调控整合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线索。
汤佩松,植物生理学家,生物化学家,教育家。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植物呼吸代谢和光合作用的研究,提出植物代谢多条路线的观点。在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为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宜张,1927年9月出生,浙江慈溪人,神经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曾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历任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神经科学会副理事长、全军医科会生理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生理学报》副主编、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主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被总后授予“科学技术一代名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韩启德,男,汉族,1945年7月生,浙江慈溪人,九三学社成员、中共党员,1968年12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学位,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九三学社中央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名誉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
神经生理学家。浙江萧山人。1953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医学系。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自1965年起从事针刺镇痛原理研究。首先阐明针刺人体一个穴位引起镇痛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进而证明针刺可促进神经系统中分泌出5-羟色胺、内啡肽等具有镇痛作用的化学物质。发现改变穴位上电的频率可引起脑中释放出特定的神经肽。若时间超过2小时又可促使脑中产生出CCK等对抗镇痛的物质。每个人针刺治疗效果的优劣取决于镇痛和抗镇痛两类物质的多寡和相对平衡。据此原理设计制造出神经仪,可收到镇痛、解痉等效果,还可用于海洛因成瘾的治疗。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姚开泰院士,男,江苏昆山人,1931年生于四川,著名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为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代表。现为中南大学教授、肿瘤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卫生部癌变原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常...
杨雄里(1941.10.14-),上海人,祖籍浙江镇海,神经生物学家、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脑科学计划的筹建者和推动者,第十一届九三学社中央委员,第十四届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员。1963年毕业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化学系,毕业后长期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工作,1988年出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5年出任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首任院长,2000年加入九三学社,2006年出任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并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
彭吉象,1948年10月23日出生,四川省成都市人。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1982年考入北京大学美学专业研究生,师从朱光潜、宗白华等6位导师,获硕士学位。最高学位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 现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书记、教授、博导。中国高教美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教影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艺委会副会长,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第二批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易见龙,生理学家和血液学专家。早年从事消化生理和循环生理的研究,后致力于血库工作和血液生理学研究,是中国输血救伤事业的奠基人、现代血库的创始人。毕生为医学教育事业和生理科学事业埋头苦干、铺路开拓。
谢泼德·弗朗兹 (Shepherd Ivory Franz 1874.05.27-1933.10.14),美国生理心理学家。主要从事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他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泽西市,因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逝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郭俊彦,植物生理学家。上海市人。194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植物生理系。1952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博士学位。
卡尔·兰德斯坦纳(英文:Karl·Landsteiner),1868年6月14日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奥地利著名医学家,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继续留校,学习化学。他因1900年发现了A、B、O、AB四种血型中的前三种,而于193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于1943年逝世。
俄国生理学派和心理学中的自然科学流派的奠基人。曾任圣彼得堡科学院名誉院士。1829年(己丑年)8月1日生于焦普雷伊区,1905 年(乙巳年)11月2日卒于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