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特·凯塞林(德语:Albert Kesselring,1885年11月30日-1960年7月16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位德国空军元帅。在横跨两次世界大战的军事生涯中,凯塞林成为了纳粹德国最具指挥能力的将领之一,并跻身仅有27人的钻石橡叶带剑骑士铁十字勋章获得者之列。凯塞林是二次大战德军将领中最受欢迎的一位,其对手盟军也给他取了个“微笑的阿尔贝特”的绰号。 1904年以见习军官的身份加入了巴伐利亚陆军,服务于炮兵部门。1912年,完成了作为气球观测员的训练。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曾在东西两线服役过。之后,尽管未曾进入巴伐利亚军事学院研修,凯塞林还是被分配至总参谋部服务。凯塞林在战后留于德国陆军中,于1933年离职,并赴任帝国航空部行政首长。并在1936至1938年期间担任空军参谋长。二战期间,凯塞林指挥空军参与了波兰与法国的入侵行动、不列颠战役和巴巴罗萨行动;他亦曾担任南方战区总司令,指挥地中海和北非战场全部的德军部队;在二战最后几天里,凯塞林还担任德军西线总司令。凯塞林的军事才能与成就甚至赢得了盟军的尊敬,但其名声也因为属下部队在意大利的屠杀行径而受损。 战后,凯塞林被宣判战争罪,并判处死刑,但随后赦免为无期徒刑。由于媒体宣传与政治因素,官方对外声称因“健康理由”而将凯塞林于1952年释放。凯塞林也是仅有的三位出版个人回忆录的纳粹德国陆空军元帅之一,其书名为《最后一日的士兵》。
鲍卢斯 (1890-1957),纳粹德国陆军元帅,第六集团军司令。鲍卢斯 (1890-1957),纳粹德国陆军元帅,第六集团军司令。1890年出生于黑森的布赖泰瑙镇的鲍卢斯,19岁时在卡塞尔的高中毕业之后,就去投考皇家海军军官学校,由于他出身平民,因而未被录取。
汉斯·京特·冯·克卢格(Günther·von·Kluge,1882年10月30日-1944年8月19日),纳粹德国陆军元帅(1940.7.19),著名军事家、统帅。人称聪明的汉斯。以在政治上的摇摆和在东线的艰苦防御战出名。
刘伯承刘伯承同志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刘伯承同志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兢兢业业,奋进不息,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历史功绩和优秀品德将永远彪炳史册。
费迪南德·舍尔纳(Schorner)(1892.6.12—1973.7.2),德国陆军元帅(1945.4.27),军事家、统帅。 1892年6月12日,舍尔纳出生于慕尼黑。青年时代曾在巴伐刹亚的皇家近卫步兵团服役一年,以后在慕尼黑的大学里攻读哲学和近代语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战争动员的第一天,他就以中士候补军官的身分报名参了军。1914年11月,他晋升为预备役少尉。 1915年,舍尔纳随德国的阿尔卑斯山军参加了多洛米特的战斗。次年6月。他因负伤住院治疗。当他所在团开往罗马尼亚途中经过慕尼黑时,他未获出院许可就归队了。在战斗中,他因率领一个加强连成功地阻击了罗马尼亚第一军团主力而崭露头角。1917年,他又因带领自己的连队突破托尔门攻占了考洛夫拉特峰而名声大震,并因此获得普鲁士高级勋章。1918年3月,他被吸收为现役军人并晋升中尉。大战结束后,他任第二十一步兵营连长。
鲁道福·格拉齐亚尼(RodolfoGraziani,1882-1955)意大利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他对于装甲战的认识和运用,可以说比坦克大王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还要早。他在1930年的利比亚,以及1935年的阿比西尼亚,便对机械化诸兵种合成部队进行了编制以及实战运用。但意大利贫弱的国力和爱好和平的士兵,使他的努力注定成为一场梦幻。
弗拉基米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卡萨托诺夫ВладимирАфанасьевичКасатонов(1910一1989),苏联军事将领,海军第一副总司令,1965年苏联海军元帅。卡萨托诺夫在加强海军战备、试验新型舰艇和研究海军兵力在北极地区的活动条件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阿尔布雷希特大公是奥地利帝国最后一位著名的统帅,他是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名将卡尔大公长子,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二世之孙。他在1866年的库斯托扎战役击溃了意大利国王统帅的12万军队,战后主持军事改革,获得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三个国家的元帅军衔,和军事上的开明相比,他在政治上极为保守。他是19世纪欧洲颇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
布罗伊公爵()贵族,,法国许多著名的高阶军官、外交、政治人物均来自这个家族,如:法国元帅弗朗索瓦-马利·布罗伊公爵(1671~1745)、法国军人和元帅维克托-弗朗索瓦·布罗伊公爵(1718~1814)、与反对势力奋斗的维克多·布罗伊公爵(1785~1870)、法国第三共和初期的总理阿尔贝特·布罗伊公爵(1821~1901)。著名的物理学家路易-维克多布罗伊公爵亦属这个家族。
奥斯曼·努里帕夏(1832-1900)奥斯曼帝国元帅,土耳其圣战英雄。他在1877年的第十次俄土战争中在普利文要塞以一个军挡住了20万俄军5个月(145天)之久。
格奈瑟瑙格奈瑟瑙(1760年~1831年):普鲁士军事改革家,陆军元帅。出生在奥地利托尔高附近一个军官家庭。毕业于爱尔福特大学。第4次反法联盟被拿破仑打败后,任要塞和工兵司令。与沙思霍斯特等人领导普鲁士的军事改革,共同改编普鲁士军队。1831年参加镇压波兰人民起义,于8月23日病死在波兹南军中,卒年71岁。
伊东祐亨(いとうすけゆき,1843年6月9日-1914年1月16日),著名军事家,日本元帅海军大将、伯爵。甲午战争时以海军中将衔任联合舰队司令官,战后封子爵,升海军军令部长。日俄战争时任大本营海军幕僚长,后受封为伯爵,获海军元帅称号。明治初年加入海军,曾任“浪速舰”、常备小舰队司令、海军军令部第一局局长兼海军大学校长。中日甲午战争时晋升中将,任联合舰队首任司令。伊东佑亨初名金次郎,后改名四郎右卫门,又改名四郎,最后改为佑亨。自幼对海军感兴趣,在江川英龙的学校学炮兵,后入胜海舟的神戸海军操练所与坂本龙马、陆奥宗光共同学航海。萨英战争时从军,参加过戊辰战争。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中,夏雨饰伊东祐亨。
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沃罗比耶夫МихаилПетровичВоробьёв(1896-1957)苏联军事首长,1944年工程兵元帅
阿马扎斯普·哈恰图罗维奇·巴巴贾尼扬Амазасп Хачатурович Бабаджанян〔1906.-1977)苏联军事首长,二战时的英雄坦克兵旅长。1944年苏联英雄,近卫第11坦克军军长。1975年在苏联装甲兵主任任上,因所属坦克部队全面超过北约,成为世界最强大的装甲力量,而成为苏联第二个装甲坦克兵主帅。
威廉·冯·里布骑士(德语:WilhelmRittervonLeeb,1876年9月5日–1956年4月29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的一名陆军元帅。在侵略苏联的巴巴罗萨作战中担任北方集团军总指挥,之后在1942年与希特勒发生争执而被解职。
安德鲁·布朗·坎宁安AndrewBrowneCunningham(1883一1963),英国海军大臣,海军元帅。1898年参加皇家海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任驱逐舰舰长,1938年任海军副参谋长。随后任驻地中海舰队司令。1940年指挥塔兰托战役,首开舰载机袭击军舰的先河。1941年指挥攻击马塔潘角海战,重创意大利舰队。1942年任北非盟国远征军海军总司令.1943年晋升海军元帅,任海军部第一次官兼海军参谋长。
黄杰(1910.10~2007.06),女,湖北省江陵县郝穴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原纺织工业部顾问、人事司司长、政治部干部部部长,离休干部。徐向前元帅夫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永野修身,日本元帅海军大将,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日本海军第一号首脑,唯一一个历任海军三长官人物,长于协调和用人,战前就为海军扩大军备不惜余力,以有限的预算建造了大和号和武藏号战列舰,力主先发制人占领南方,以序战的辉煌战果成为战时海军唯一一个活着成为元帅的人,1943年被授予元帅称号。日本投降后被捕,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受审期间病死狱中。他崇拜同乡的英雄坂本龙马,在海军中第一爱犬之人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