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作曲家。毕业于彼得堡陆军学校和军事工程学校。后入彼得堡音乐学院从里亚多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人学作曲。1921—1950年任莫斯科音乐学院作曲教授。作有交响曲二十七部,小提琴、大提琴协奏曲各一部,以及室内乐、钢琴曲等。
王谦语(英文名Devin),钢琴诗人,新世纪作曲家。4岁开始学习古典钢琴演奏,6岁便尝试音乐创作。他的性格色彩中有一种独特的诗人气质,这种气质很自然的体现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唯美、细腻、大浪漫主义便成为了他音乐作品的关键词……
祖父雅各和父亲威廉都是曼海姆的小提琴家。1772年,威廉去伦敦演出。两年后,妻子也带着小约翰到达伦敦。威廉教儿子从小就学习小提琴,但小约翰的兴趣偏向于钢琴,七岁从本塞学琴,不久改从居留英国的著名钢琴家施勒特和克雷门蒂学习。
龚耀年,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作曲家。
李春波(11月12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内地歌手、词曲作家、导演。1993年,凭借自己原创作品《小芳》红遍全国。1994年,以《一封家书》获94年度最受欢迎男歌手、广州地区十大新闻人物、《金唱片》奖和94风云人物奖, 被媒体称为“知青代言人”。1995年,为电视剧《孽债》创作并演唱主题曲《谁能告诉我》。1998年, 出版专辑《贫穷与富有》。2001年, 首次执导电影《女孩,别哭》。2013年3月24日发表单曲《火车站》。2014年7月2日,在北京举办了《姐姐》歌曲发布会,回归中国歌坛。2015年1月22日,重磅推出耗时三年花费数百万打造的全新专辑《岁月》。2016年12月28日,在京举行的春蕾计划慈善公益盛典上,被授予“春蕾午餐爱心公益大使”。2017年1月19日,全国第一个“李春波爱心音乐教室”启动。
阿尔弗雷德·哈里耶维奇·施尼特凯是俄罗斯当代伟大的作曲家,被誉为俄罗斯当代音乐三杰之一,被喻为当代的肖斯塔科维奇。他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前苏联时期渡过的,经历了二战以后的斯大林时代,直至前苏联解体的全过程。他的命运和前苏联不少优秀作曲家一样,在事业上经历了遭受迫害、恐吓、受到人身限制,到获得成功,直至赢得世界声誉。他用心灵体验人生,以不屈的意志进行音乐创作,孜孜以求对社会与人生、艺术与命运进行深刻的思索与探求,正如《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施尼特凯条目”中所写:“他能在音乐中描写当代人的道德与精神之间的挣扎,以如此的深度和广度,真是难以置信。”
陈铭志:作曲家(1925-2009 )。河南西平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历任上海音乐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作曲指挥系主任,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多年来,他在复调音乐的教学、作曲和理论方面成果卓著,被誉为“中国复调大师”。
余乐,男,二级作曲家。浙江嵊县黄泽镇人,1933年7月出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员。2019年6月1日,出席年轻影响力·中国青年明星公益榜样盛典,并被授予“中国公益青年艺术家奖”。<br>
佐村河内守(1963年9月21日-),出生于日本广岛县,毕业于崇德高校,作曲家。他曾为电玩游戏《鬼武者》创作交响组曲而迅速成名,并被誉为“日本贝多芬”,后承认其大部分代表作实为雇“枪手”创作。
中泽伴行(日文:中沢伴行),日本的游戏音乐作曲家。I've音乐制作团中最年轻的一人。除了歌曲外也有负责BGM。中泽很多歌曲都是旋律很美的,而且拥有很高人气。1999年,中沢伴行和一法师康孝、三上诚一、永田善也、高瀬一矢、板垣直基共同创立了I've。
日本作曲家、编曲家,隶属于PeakASoul。女性。A型血。曲风优美婉转,动听感人。曾为世界第一初恋TV版进行OST创作,除此之外在键姬物语、舞-hime等作品中担当编曲
巴赫贝尔(1653-1706),德国管风琴家、作曲家。生于德国的纽伦堡,早年随施韦默尔学习音乐,1678年至爱尔福特担任管风琴师,在这里教授了J.C.巴赫,J.S.巴赫的兄长,并在双亲去世后成为J.S.巴赫的监护人,1706年3月3日去世。
望月由绘,出生于东京都,生日3月30日,担当歌手兼伴唱歌手作词作曲。17岁开始接受发声训练,大学毕业之后,为「GIZAstudio」所属的艺人担当伴唱歌手。本人隶属于MakeFlow制作室。作曲作品touchMe!和PUZZLE经仓木麻衣填词演唱后登上了Oricon日榜冠军。2009年8月31日望月由绘决定于Amazon限定网络发行单曲「happyweekend」。
方时赫(Hitman Bang,1972年-),毕业于首尔大学,韩国金牌男作曲家、音乐制作人。2018年12月10日,获2018MAMA年度最佳总制作人奖。其作品有《在我耳边的Candy》《死也不能放开你》《要疯了》等。
张火,青年作曲家、音乐制作人,著名电脑音乐技术专家。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1980年生于山东临清,4岁学习小提琴,6岁学习键盘,8岁登台演出。14岁在北京参加培训,与著名作曲家彭修文、王酩学习作曲和配器,16岁师从山东...
成伦,男,1944年2月出生,河南新乡人,作曲家,副研究员,原中共广西文化艺术干部学校委员会书记。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音乐家协会理事、南宁市文联委员、南宁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受国家人民出版社特聘担任《...
伍迪·格思里(伍德罗·威尔逊·格思里)(Woody Guthrie,1912u20131967年),美国民歌手、作曲家,所创作的歌曲已成为美国民歌遗产的一部分。他写了大约1000首歌曲,其中包括《这是你的国土》、《很高兴认识了你,再见》、《富足的牧...
刘洋宏,原名:刘洋,1976年初生于黑龙江省伊春市,作曲、音乐制作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获聘为亚洲电视音乐总监。因心肺衰竭,于2011年11月10日凌晨在香港去世,享年68岁。
缪天瑞(1908年4月15日-2009年8月31日)1923年从瑞安中学毕业的缪天瑞结缘音乐,考入上海艺术师范音乐科,师从吴梦非、丰子恺等学习音乐理论。毕业后,他先后执教于温州中学附小、上海同济大学附中、上海艺术师范大学、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等,并曾与同学一起创办过私立温州艺术学院。
路保华,男,山东淄博人。作曲及音乐制作人,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轻音乐协会会员,安徽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克里斯蒂娜·佩里(Christina Perri),1986年8月19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市,美国创作女歌手。 2010年,佩里凭借《Jar Of Hearts》一曲成名。2011年3月,她发行了首张录音室专辑《Lovestrong》,10月,她为电影《暮光之城:破晓(上)》献唱主题曲《A Thousand Years》。2013年11月,她发行了第二张专辑的主打单曲《Human》。2014年4月1日,她的第二张录音室专辑《Heart Or Head》发行。
费尔南多·索尔 (Fernando Sor,1778-1839), 西班牙作曲家、吉它演奏家。自幼学习吉它,少年时代已很有造诣。十九岁时在巴塞罗那上演所作歌剧。此后曾在马德里、巴黎、伦敦、莫斯科等地演奏吉它,同时大量创作音乐作品。1827年后定居巴黎,从此一心研究吉它艺术。主要作品 为吉它奏鸣曲、变奏曲、练习曲等。作品风格属于典型的古典乐派,旋律优美,和声丰富,为吉它艺术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后人曾称赞他为“吉它史上的贝多芬”。
河野伸(Shin Kouno ),安静低调,于1964年11月11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是日本闻名的电视剧配乐大师,同时也是流行乐坛的顶级作曲家。
林鑫涛,男,京剧琴师、作曲家。曾为《龙江颂》、《审椅子》、《映山红》作曲之一,也是“辜公亮基金新舞台京剧团”新编剧目《宝莲灯》、《十五贯》、《白毛女》的作曲。夫人杨春霞。2006年2月20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67岁。
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美国作曲家。创作融合了摇滚乐、非洲与印度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的元素,作品经常重复简短的旋律和节奏模式,同时加以缓慢渐进的变奏,被称为简约音乐,典型作品有《音乐的十二个部分》(1974年),著名作品有《北方的星》(1975年)、《玻璃工厂》(1982年)、歌剧《海滩上的爱因斯坦》(1976年)、《阿赫那吞》(1938年)。2019年2月22日,负责配乐的电影《武士马拉松》在日本上映。
刘建国,汉族,黑龙江望奎人,1955年6月生,祖籍山东。
吕祯晃,作曲家,现任华研唱片音乐总监、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音乐传媒学院客座教授。
杨青,1953年7月出生于湖南醴陵,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代表作有《伊人》(舞蹈音乐)、《作曲基础教程》、《雄魂》等。1970年入湖南省衡阳市歌剧团任小提琴演奏员。1978年入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理论作曲系学习作曲,师从胡登跳、何占豪、邓尔博、朱晓谷等教授。1983年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入北京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工作,任作曲、配器课教师。2002年6月调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8年12月12日,担任音乐总监、作曲的“上善若水”中国竹笛乐团民族室内乐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举办。
刘诗召,作曲家,海政歌舞团专业创作员。
陈怡,1953年4月4日出生于中国广州,作曲家,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83年陈怡毕业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专业,获得学士学位,随后在本校就读研究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1986年获奖学金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作曲;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任美国作曲家管弦乐团和纽约新音乐团作曲家顾问;1996年被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皮博迪音乐学院聘任为全职作曲教授;1998年上任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音乐院终身教授;2001年获得艾夫斯作曲家奖;2005年入选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终身院士;2012年任天津音乐学院讲座教授。
潘哲华,男,汉族,1930年生,浙江松阳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高级音乐教师;曾任中国音协音教委,全国中学音教联《学校音乐》报特约记者、编委。代表作品:《心系中华》、《共有一个中国》、《祖国的恋情》等,个人传记编入《中华音乐词曲作家优秀作品收藏大典》、《浙江当代专家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大辞典》。
秦凯龙(qinkailong),男,汉族,华语乐坛知名音乐制作人,著名青年作曲家,影视演员。活跃于当代华语乐坛音乐创作、演唱、影视等领域,也是北京凯龙音乐工作室创始人,其创作电影主题曲之快,被誉为“电影音乐创作机器”。曾为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民歌中国》多档栏目制作和作曲过众多为人震撼的佳作,目前主要致力于抒情性词曲创作,电影音乐配器,艺术歌曲作曲,流行音乐创作,校歌创作,深爱古风、蓝调。作品个性鲜明,旋律优美,深情婉转,是当代音乐情感代言人,是中国新一代音乐人的后备军。
李耀东,1930年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作曲家。1948年参加齐市文工团、1949年调长春电影制片厂乐团合唱队,曾为电影《白毛女》大春配唱。1958年调西安电影制片厂作曲组。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音协陕西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常务理事。
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 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1714—1788),德国 作曲家,羽管键琴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第3子,也是J.S.巴赫的儿子里最有名的。1714年3月8日生于魏玛,1788年12月14日卒于汉堡。4岁起学管风琴,稍长,奉父命学法律,仍坚持学习音乐,24岁时即名噪柏林。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同作曲家亨德尔和泰勒曼齐名。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复调技巧。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1945年生于北京,祖籍天津。以大写意花鸟画享誉画坛,并兼擅山水、书法、篆刻、诗词及西洋绘画等,于戏曲上造诣尤深。
卡尔·弗里德里希·阿贝尔(德语:Carl Friedrich Abel,1723年12月22日-1787年6月20日),德国作曲家,维奥尔琴演奏家。早年到莱比锡师从巴赫,后来到德累斯顿工作。1758年去伦敦,与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合作举行音乐会,在当时的伦敦音乐界扮演重要的角色。阿贝尔的作品很多,他的音乐风格优雅精致,善于表达细腻的感情。他为低音维奥尔琴写的奏鸣曲是这一乐器的重要保留曲目。
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挪威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 1843年6月15日格里格生于卑尔根的商人家庭,1907年9月4日卒于同地。6岁随母学钢琴,得到音乐启蒙教育。经著名小提琴家O.布尔推荐,1858~1862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在卑尔根举行首次作品音乐会。1863~1866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活动,与挪威民族音乐的倡导者音乐家R.诺拉克等人共创“尤特皮”音乐社,创作并介绍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民族音乐。<br>
戈尔·克鲁托伊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钢琴家。 生于1954年七月二十九日。发行过30张专辑,在俄有自己的唱片公司和广播电台。戈尔·克鲁托伊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钢琴家。 生于1954年七月二十九日。发行过30张...
陈松民(1944年-),漳州人,作曲家。他师承邵江海,发表了多篇研究鹤佬音乐的论文。他与陈彬合作编写了《芗剧传统曲调选》,发表了</span>《论芗剧(歌仔戏)的音乐》《歌仔戏七字调与杂碎调唱词结构的变化与唱腔发展的关系》等论文。</span>
埃乃斯库,罗马尼亚小提琴家,4岁起随民间艺人学琴, 7岁入维也纳音乐学院预科班,9岁入音乐学院本科,从小黑尔梅斯贝格学琴,1894年毕业后,翌年又入巴黎音乐学院从马尔西克学琴。16岁以作曲家身份在巴黎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1899年在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作为小提琴家开始巡回演出。其演奏自然朴素,真切动人,在表现快速乐段时充满了魅力。埃乃斯库1932年起成为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被尊为“新罗马尼亚民族乐派的开创者”。在欧洲,他被视为是一位天才的小提琴家;而美国人则视他为指挥家。但他首先应该是一个作曲家,他所创作的许多深刻、优美的作品,他一共留下了11部交响曲:四部交响曲习作(1895-1898),五部成熟的交响曲,以及一部大提琴与乐队的协奏交响曲和一部室内交响曲。埃内斯库1955年5月4日逝世于巴黎。为纪念这位音乐家,他的家乡列文尼改用他的名字乔治·埃乃斯库命名。罗马尼亚历史最悠久的音乐学校也在1931年被更名为乔治·埃乃斯库音乐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