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田胜家(しばた かついえ,1522年-1583年),通称权六、修理亮,日本战国时期名将,尾张织田家的谱代重臣。在织田信秀死后,曾一度拥立织田信长之弟织田信行叛乱,兵败后因作战勇猛而被饶恕。此后在信长麾下屡立战功,成为家臣团的领袖。浅井家灭亡后,他得娶信长之妹市姬,并被任命为北陆探题,主导对越前本愿寺势力和越中、越后、能登之上杉势的侵攻,居城在北之庄城。本能寺之变后与羽柴秀吉对立,1583年在贱岳之战战败,退回居城,点燃储存在天守阁内的炸药而自杀。
塙直之(1567年-1615年5月26日),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以及江户时代早期的武将。别称“塙团右卫门直之”,号铁牛。儿时的来历不明,早期是加藤嘉明的铁炮大将,后出奔。先后侍奉小早川秀秋、松平忠吉、福岛正则,皆不长久。大阪之战中,归属丰臣家麾下,曾因夜袭蜂须贺军,被世人称为“夜袭大将”,而声名大噪。大阪夏之阵时,与浅野军交战,战死于乱军之中。
源为朝(1139年-1170年,一说死于1177年),平安时代后期的武将。源为义的第八子,源义朝的弟弟、源赖朝的叔父。母亲是摄津国江口的游女。通称“镇西八郎”。源为朝身材魁梧,左手比右手还要长四寸,因此适合弯弓射箭。好用强弓、射速也快、是著名的弓箭高手。
        幼善骑射,在李宝臣帐下担任裨将。封维川郡王。建中三年(782年)正月杀李惟岳,传首京师,本欲谋得成德节度使,三月为恒冀都团练观察使,以功高赏薄,对朝廷不满,又瞧不起张孝忠,暗中与幽州节度使朱滔相互勾结。是年十一月,朱滔称冀王,与李纳、田悦、王武俊一并称王,昭义节度使李抱真退保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卫长宁忠于唐朝,劝王武俊归唐不成。事泄,被腰斩。
李怀仙(?―768年),柳城(今辽宁朝阳南)胡人,唐朝藩镇。
织田长益 织田长益是利休七哲中的一人。他作为信长的弟弟,走着一条与其兄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织田有乐斋长益生于天文十五年(1547年),是织田信秀的十一子。幼名源五郎,元服后改名长益,壮年期入道有乐斋如庵。他是比...
沈法兴(?—621年),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隋末唐初割据势力。初任吴兴郡守。义宁二年(618年),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沈法兴于是以诛讨宇文化及为名起兵,拥兵六万,不久占据长江以南十几个郡。武德二年(619年),自称梁王。 武德三年(620年),李子通渡江,占领京口(今江苏镇江),沈法兴遂放弃毗陵,投奔吴郡(今江苏苏州)。后来杜伏威使辅公祏以精卒数千人讨伐李子通。李子通被杜伏威击败后,东走太湖,又组织武装,袭击沈法兴。沈法兴大败弃城,率左右数百人投靠闻人遂安(闻人是复姓),闻人遂安派遣部将李孝辩前去迎接。沈法兴途中后悔,预谋杀李孝辩,在会稽被识破。李孝辩发兵将其包围,沈法兴走投无路,投江自杀。
长宗我部信亲(1565-1586)是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四国强人长宗我部元亲的长子,幼名千雄丸,母亲是出身美浓斋藤氏的石谷兵部大辅光政之女,与信长也能算是姻亲关系。信亲是元亲的长子,而且他武勇过人、立身重义,在战场上表现出的气概颇有乃父之风,是智勇兼备的武将,被元亲与家臣们寄予厚望。在户次川之战中,中了岛津军的埋伏而战死。
大宝寺义氏,出羽尾浦城大宝寺义增的长男,通称四郎次郎。大宝寺氏自鎌仓时代便是庄内地方的地头,本姓武藤。是为藤原道长的後裔,世代拜领武藏的领地,以「武藏的藤原」缩称为武藤氏,之後武藤赖平侍奉源赖朝,他的二男资赖在讨伐...
张善安,兖州方与(今属山东)人 ,隋末唐初割据势力。十七岁时,亡命为盗,转掠淮南。兖州方与人
陆登,字子敬,潞安节度使,《说岳稗史》、《说岳全传》均有记载。宋徽宗时,金国完颜兀术入侵中原,所向披靡,但是围攻潞安州四十余日却无法攻克,反而损兵折将。由于陆登手下兵微将寡,没有办法击退敌人,便派人往两狼关韩世忠、河间府张叔夜处乞援,但是援兵没有到反而是金国军师哈迷蚩,乔扮成韩世忠偏将混入城中打探军情。陆登识破哈迷蚩是金国的奸细,割其鼻以示警惩。后来,兀术深夜率领精锐,窜入水关,展开铜网攻破城池。陆登见败局已定,将尚在襁褓中的幼子陆文龙托乳母照顾,令妻子自尽,以免受辱。妻子死后,陆登也自刎在大堂之上,身躯昂然不倒。兀术钦佩陆登忠贞不渝的精神,将陆文龙收为义子,并送往北国。 
段文振(?―612年),北海期原(今山东青州)人,北周、隋朝将领。段文振少时有膂力,胆智过人,生性正直,通晓时务。初为中外府兵曹。后随北周武帝伐齐,夺取晋州,攻占文侯、华谷、高壁三城。攻并州迫使北齐安德王高延宗投降。随滕王宇文逌击败稽胡,历任相州别驾、扬州总管长史、天官都上士。大象二年(580年),尉迟迥作乱,段文振归附丞相杨坚,任丞相掾、宿卫骠骑。后任卫尉少卿、内史侍郎、上开府、鸿胪卿、、兰州总管等。开皇九年(589年),随军灭陈,授任扬州总管司马。不久转任并州总管司马。几年后授任云州总管,不久任太仆卿。开皇十九年(599年),突厥进犯边塞,段文振大破突厥。越巂蛮反叛,段文振率军将其讨平。仁寿初年,讨平嘉州獠的反叛。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即位,任段文振为兵部尚书。随军征讨吐谷浑,因功升任右光禄大夫。隋炀帝巡幸江都,段文振兼管江都郡事。大业八年(612年),在征讨辽东的途中去世。
吐万绪,字长绪.隋代郡(今山西朔州)鲜卑人,生卒年不详。吐万绪父吐万通,为北周郢州刺史。吐万绪从小有武略,长成后仕北周为抚军将军,并袭父爵为无寿县公,积战功迁升至大将军、少司武等职。杨广在大业九年、十年,接连杀了手下大将鱼俱罗、董纯、逼死吐万绪等人。此时,社会上谣言四起——“桃李子,有天下”“杨氏灭,李氏兴”,更是成了流行歌曲,到处传唱。
武田义信(1538年—1567年11月19日),为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武田义信为武田信玄之长子,母是信玄正室三条夫人,1552年娶今川义元之女岭松院为妻子。
王智兴(758-836),字匡谏,河南温县人。唐朝大臣,有功于朝廷,后期割据不听朝命。
奚康生(467~521),本姓达奚,河南阳翟人。其祖先居代郡,世代为部落头领。年少时就以勇猛著称,能开十石强弓,用的箭也不同于常人。太和(477-499)初年柔然犯境,他担任前锋军主作战。后随魏孝文帝元宏攻齐,齐军据断水路,元宏招募可以破敌者,奚康生前往应召,他扎起木筏,在上面堆积柴火,顺风放火,焚烧敌舰,顺着烟火突击,杀敌甚众。
韩常(?-1151),汉族,字元吉,燕京(今北京)人。金朝将领。精骑射,能挽三百石硬弓,射必入铁。父在辽为统军。少随父韩庆和降金,率辽东汉儿军屡立战功,每战必为前锋。兀术渡江,常为先锋。至湖南,与向子諲战,子不能敌,攻围八日,城破。兀术自江、黄间南渡,令常径趋衢信以为援兵。兀术攻明州,常以兵从,与张俊战于高桥,俊遁。兀术自江南归,论功,仍升为万户都统,屯河中府。未几,随兀术之陕西,攻仙人关,为宋吴玠所败,常被南军射损左目,众不能支,遂回军。然亦以此受知于兀术。兀术首尾陕西凡数年,常必随从。(《大金国志》卷二十七)
细川藤孝(ほそかわ ふじたか,1533年6月3日-1610年10月6日),日本战国时期武将和歌人,号幽斋(ゆうさい),玄旨,通称兵部大辅,精通和歌的儒将。长男为细川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