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奥多·阿多诺 (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 1903.09.11-1969.08.06),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音乐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奠基者。生于德国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晚年在瑞士维斯普度假时猝死于心脏病。
埃里希·弗洛姆(ErichFromm,),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致力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西方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後的精神处境。精神分析学说对世界有影响力。
埃利亚斯·卡内蒂(德语:Elias Canetti,1905年7月25日-1994年8月14日)是保加利亚出生的瑟法底犹太人小说家、评论家、社会学家和剧作家,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德语写作。卡内蒂最著名的作品是《群众与权力》(Masse und Macht)。
布伦尼斯洛·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Malinowski,BronislawKaspar英国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马林诺夫斯基第一个成功的把这三个要件结合在一起,奠定了科学的人类学的规范。这一影响深远的学术规范就是由他的成名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的学术实践体现出来的。
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年8月1日—2002年1月23日),法国社会学家。英国卫报评价他为“许多人心目中的当代知名学者”,一位可与福柯、巴特、拉岗等比肩的思想家。国际社会学协会评价他的著作《区隔:品味判断的社会批判》为20世纪最重要的十部社会学著作之一。布迪厄并不是一个出世的学者。承左拉和萨特的衣钵,他积极投身社会活动,招来不少争议。
美国社会学家。社会交换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哈罗德·加芬克尔,美国社会学家,民俗学方法论的创始人。生于新泽西州,就学于哈佛大学。1954年后,长期执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195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54年以来,长期执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代表作有《民俗学方法论研究》(1967)。 加芬克尔曾师从T.帕森斯,学术思想曾受帕森斯、A.舒茨、A.哥维兹和E.胡塞尔的影响。
霍曼斯(1910~ ),Homans,George Casper ,美国社会学家,社会交换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
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美国人类学家,解释人类学的提出者。曾先后担任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等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加利福尼亚大学巴凯学院人类学系副教授、芝加哥大学新兴国家比较研究会任人类学副教授、普林斯顿高等科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教授。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Jean-Francois Lyotard,1924~1998),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后现代思潮理论家,解构主义哲学的杰出代表
李培林,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社会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社会学研究》主编。1987年毕业于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索邦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工业社会学。
默顿Robert King Merton (1910, 7, 4~2003, 2, 23)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人和结构功能主义流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197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退休并荣膺特殊服务教授和荣誉退休教授。2003年2月23日在纽约逝世,享年92岁。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维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 ,1848年7月15日—1923年8月19日),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洛桑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维弗雷多·帕累托生于巴黎,瑞士洛桑大学教授。
齐美尔 (1858~1918),Simmel,Georg ,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 。出生于犹太家庭,父亲是位成功的商人,父亲去世时年方16,受家庭的一位朋友的监护,并从那里继承了一笔可观的遗产,这使得他得以在以后的岁月里潜心追求一种自在的学术生活。一生交友甚广,如马克思·韦伯等人都是他家中举办的沙龙的常客。1881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后在该校任副教授、编制外教授。1914年转任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卒于1918年9月26日。
舒茨(Alfred Schutz,1899-1959),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奥匈帝国军队中服役。
孙本文(1892一1979)字时哲,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
滕尼斯,Ferdinand Tnnies (1855~1936),德国社会学家。
经历坎坷的威廉·伊萨克·托马斯(Willam Isaac Thomas,1863-1947)是早期符号互动论的重要代表人物。
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1944年5月15日-),社会学家,德国人,出生于斯武普斯克,是慕尼黑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教授。与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和斯科特·拉什(Scott Lash)共同提出“第二现代”的观念,力图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开辟出“第三条道路”。
吴泽霖(1898年~1990年),中国当代民族学家、教育家。生于江苏常熟。汉族。
约翰·埃文斯·阿塔·米尔斯,加纳共和国总统。1944年7月21日出生于西部省塔克瓦县。他来自于中部省Ekumfi Otuam。他曾于1997年至2001年任罗林斯总统的副手,2000年和2004年两次参选总统失败。2008年再一次赢得总统候选人资格。
伊曼纽·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 美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当代社会科学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倡导者。当今最具创见的科学家之一。
于尔根哈贝马斯(Habermas,Jügen)是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陈瀚笙(1897年2月5日一2004年3月13日),曾用名:陈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出生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专长:世界史和农村社会。
德国社会学家。1855年7月26日生于石勒苏益格州的奥尔登沃尔特附近的里普教区,1936年4月11日卒于基尔。从1872年起,先后在耶拿、莱比锡、波恩、柏林和图宾根等大学学习哲学和历史,1877年获博士学位。1909年任基尔大学政治经济学副教授,1913年升为教授。1916年辞去教职。1921年获汉堡大学法学荣誉博士。1927年成为波恩大学政治学荣誉博士。1933年被纳粹政权解职。他是德国社会学会和霍布斯协会的创始人之一,曾任这两个学会会长。
黄文山(1901~1988),广东台山人。1921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士学位。有中国“文化学”学者,另有《福建文艺》主编。
康心孚(1884~1917) 中国社会学家。名宝忠,号窘,字心孚。陕西 城固人。青年时期赴日本留学,在东京早稻田大学研习法政和政治经济学。1906年,适逢国学大师章太炎流亡日本,举办国学讲习会,康心孚前往听学不辍,为其门生之...
理查德·谢弗,社会学发展者,著有《社会学与生活》
尼克拉斯·卢曼(1927年12月8日-1998年11月6日)是德国当代最为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他的主要贡献是发展了社会系统论。卢曼也是一个“宏大理论”的推崇者,主张把社会上纷繁复杂的现象全部纳入到一种的理论框架去解释。主要著作 n《社会的社会》 、《社会的艺术》、 《社会的法律》。
布迪厄(PierreBourdieu,1930—2002,又译为布丢)是法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实践理论大纲》(1977)、《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1990)、《语言与符号权利》(1991)、《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1992)。
乔治·齐美尔又名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Simmel,1858年3月1日生于柏林,1918年9月28日逝于斯特拉斯堡,又译为西美尔或齐默尔),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主要著作有《货币哲学》和《社会学》。是形式社会学的开创者。
许仕廉,生于1896年。中国著名社会学家。湖南湘潭人。主要从事社会学、人口学的调查研究与教学工作。留学美国,获爱荷华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中国社会学家。号导之,1899年6月7日生于湖南新化。中国社会学家。
中国社会学家。别名荣彰,湖南湘潭人。1921年赴美留学,先后在加州阿尔托中学、太平洋学院学习 1923年入南加州大学攻读社会学和经济学,获文科硕士学位。1928~1930年在燕京大学讲授社会学课程。1931~1936年任中央大学社会学系讲师、教授。1936~1937年任广州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37~1949年任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兼任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仍任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52~1973年任华东师范大学研究部和教育系翻译。1979年10月被聘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2018年5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公布了首批“上海社科大师”人选名单,言心哲当选。
杨懋春(1904— 1988),中国社会学家。字勉斋,山东省 胶州市 台头村人。早年毕业于教会中学,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入齐鲁大学,攻读社会学,副修历史,获学士学位,后就读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班。抗战争爆发后,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乡村社会学,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郑也夫,社会学专家。1950年8月生于北京,男性,汉族,无党派,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著有《走出囚徒困境》《代价论》《信任论》等。郑也夫是中国开放以后最早研究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以其独特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中阴冷的地带,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观察和分析中国当下处境中的真实问题。
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是美籍奥地利人,著名社会学家。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先后获哲学、人文学和法学博士学位。
Charles Wright Mills,美国社会学家,文化批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于1916年8月28日,卒于1962年3月20日。曾在威斯康星大学师从H.格斯和H.贝克尔,1941年获博士学位。长期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直至逝世。主要译著和著作有:《韦伯社会学文选》(与格斯合译,1946年)、《性格与社会结构》(与格斯合著,1953年)、《白领:美国中产阶级》(1953年)、《权力精英》(1956年)和《社会学的想象力》(1959年)等。
迪尔凯姆(法语:Émile Durkheim,1858年-1917年)又译名埃米尔·杜尔凯姆、涂尔干、杜尔克姆等。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与卡尔·马克思及马克斯·韦伯并称为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主要著作是《社会分工论》和《自杀论》。迪尔凯姆为社会学确立了有别于哲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独立研究对象和方法,即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具有不同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特征和特殊的决定因素。
朱炳祥,男,武汉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人类学学科硕士点创建人,兼任湖北省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类学会理事等。曾任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1990年代提出“文化发生学”的概念并出版了四部系列专著,受到哲学家张岱年、民族学家刘尧汉、诗经研究专家夏传才等著名学者的褒扬和鼓励,被认为具有“开创性”和“首创精神”。2000年代将学术实践由“重在典籍”转向“重在田野”,在大理周城白族村进行过为期22个月共600多天的田野工作,其间从田野材料出发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被认为“以中国民族学案例修订了国际人类学研究的理论框架”。自2011年以来,对国际人类学的“科学民族志”与“后现代民族志”进行反思,提出“主体民族志”的新概念并努力进行理论探索与民族志的系列写作实践。
埃米尔·迪尔海姆(Émile Durkheim,1858年-1917年),又译为涂尔干,杜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是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主要著作是《自杀论》及《社会分工论》。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F.Lazarsfeld),(1901年—1976年),美国著名实证社会学家。他是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所的创办人,对实证研究的组织及技术都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