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 ,元代塔吉克人(元朝统称回回)政治家。全名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al-Sayyid Shams al-Din‘Umar),今译“赛义德·舍姆斯丁·欧麦尔”。赛典赤意为“先生”、“首领”,指圣裔;赡思丁意为 “宗教的太阳”,乌马儿有“长寿”之意。原籍中亚不花刺(今布哈拉)。元代初期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对元初社会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作用。尤其是在担任云南平章政事(官名,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的六年间,对云南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南行中书省后,派其为云南行省的首任平章政事。
綦公直,是元朝初年的名将之一。他曾为元世祖忽必烈消灭南宋王朝、统一中国、镇压部族反叛、建立和巩固军事封建帝国立下赫赫战功,甚得元世族忽必烈的赏识,被加封为辅国上将军、都元帅、宣慰使等职
孛儿只斤·甘麻剌(1263年—1302年2月8日),元世祖忽必烈太子真金长子、元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之父。1290年被封为梁王,出镇云南,192年改封晋王,移镇漠北,1302年2月8日去世。1323年元英宗在南坡之变中被刺杀,甘麻剌的儿子也孙铁木儿登基称帝,是为元泰定帝。1324年,元泰定帝追尊其父亲甘麻剌为皇帝,为甘麻剌上庙号显宗,汉文谥号光圣仁孝皇帝,升附太庙,1328年,元文宗毁其庙室。
邱居里,1954年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随即进入北师大古籍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任该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元代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著作《元代学者与文献》即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顾德辉(1310~1369)一名瑛,又名阿瑛,字仲英,号金粟道人,江苏昆山人。家富, 轻财善结纳宾客,豪宕自喜,年30始折节读书,购古书名画、彝鼎秘玩,筑别业于茜泾西,曰玉山佳处,与客赋诗其中。四方文学士皆至其家。为逃避张士诚授官,隐居嘉兴合溪,子元臣为元官,故封钱塘县男,母丧归绰溪。再逃避士诚授官,断发庐墓,号金粟道人。后徙濠梁,卒。《语林》云:“顾仲瑛风流文雅著称东南,才情妙丽。”著有《玉山草堂集》。
元代中晚期活动于江南的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因皆在笔墨技法上成就显著,画山水以寄托清高避世的情感,对文人山水画典范的形成做出贡献,而在画史上被称作“元季四大家”。画风虽各有特点,但主要都从董源、巨然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讲究“逸气”,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金哈剌 [元](约公元一三四一年前后在世)字元素,康里氏人,世居长葛。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惠宗至正初前后在世。“故元工部郎中,升参知政事。尝有《咏雪塞鸿秋》为世绝唱。后随惠宗北上,不知所终。”金文石,元素子,因其父...
欧阳玄,字原功,号圭斋,浏阳人。祖籍江西,系欧阳修的族裔。清康熙年间修浏阳县志时因避康熙皇帝玄烨讳,改玄为元,所以又有欧阳元之称。
(1309—?),字易之,号河朔外史,合鲁(葛逻禄)部人。合鲁部人东迁,散居各地,乃贤家族先居南阳(今属河南)。后其兄塔海仲良入仕江浙,他随之迁居四明(治今浙江宁波)。乃贤先世可能是黄金家族姻亲。其兄师事本乡儒者,中进士后 任职宣慰,名重一时。乃贤则淡泊名利,退居四明山水之间,与名士诗文唱酬。
杜思敬,字敬甫,一字散夫,号宝善老人。汾州西河(今山西省汾阳市西河乡)人,生于元太宗七年(1235年),元初沁州长官杜丰第三子。初侍忽必烈于藩府,从许衡学。由平阳道同知累迁治书侍御史,历户部侍郎、中书郎中,出为顺德、安西、汴梁等路总管。至元二十八年(1291),任中书参知政事。大德十年(1306),进中书左丞。琥(武)宗即位后致仕。杜思敬于武宗继位后致仕,家居期间,对医学颇有研究。元延佑二年(1315年)编写《济生拔萃方》,杜思敬还爱好诗文,有《桦阳十景咏》。延佑七年(1320年),杜思敬去世,年86岁,谥号文定。
伯颜不花,一名伯颜不花的斤,字苍崖,一字苍岩。姓畏吾儿氏,高昌王孙,鲜于枢甥。
郭德海(?~1234年),祖籍山西阳曲,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郭宝玉子。
谢英辅(?~1368),元末人,祖居福建泰宁城关,后迁至南乡沂州(今福建明溪县)。累官至枢密副使。
杨朵儿只,河西宁夏人。少孤,与其兄皆幼,即知自立,语言仪度如成人。事仁宗于藩邸,甚见倚重。大德丁未,从迁怀孟。
罗天麟(?~1346.10),元代福建连城县文亨乡人。元末闽西农民起义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