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嘉,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江苏常州人,生于同治六年(1867),死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享年四十岁。李伯元是个多产的作家,他构思之敏,写作之快,是极为少见的。他先后写成《庚子国变弹词》、《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中国现在记》、《活地狱》、《海天鸿雪记》,以及《李莲英》、《海上繁华梦》、《南亭笔记》、《南亭四话》、《滑稽丛话》、《尘海妙品》、《奇书快睹》、《醒世缘弹词》等书十多种。其中《官场现形记》更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
任伯年(1840—1896),清末画家。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阴航坞山(今杭州市萧山区)人。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在“四任”(任伯年、任阜长、任渭长、任预)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他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
吴沃尧(1866~1910) 近代小说家。又名宝震,字小允,号茧人,后又改“茧”为“趼”。祖籍广东南海佛山镇(今佛山市),故自称我佛山人。因祖父官于京师,父随侍任所,所以他生于北京。两岁时,祖父病故,随父返回家乡。光绪八年(1882),17岁时,父亲亡于浙江巡检任所。
盛宣怀(1844.11.4—1916.4.27),字杏荪,又字幼勖。江苏常州武进人。清末政治家、实业家。其一生创造了中国的诸多第一,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局、中国通商银行、中国勘矿总公司等等,修筑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卢汉铁路,创办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
华衡芳(道光十三年-光绪二十八年),中国机械工程专家、数学家。中国早期掌握和传播近代科技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徐寿等人试制成中国第一艘实用的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主持制成硝酸和氢气球。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开方术、积较术、数根术等方面的成就,翻译了多种近代科技书籍,较早地将近代矿物学、生物进化论、概率论等介绍到中国。为中国科技的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丁日昌,(1823年—1882年),字禹生,又作雨生,号持静。广东丰顺人。20岁中秀才。初任江西万安、庐陵知县。1861年为曾国藩幕僚,1862年5月被派往广东督办厘务和火器,1864年夏任苏淞太兵备道,次年秋调任两淮盐运使。1867年春升为江苏布政使。1868年任江苏巡抚,1875年9月任福州船政大臣,次年署理福建巡抚。1882年2月27日,逝世于广东丰顺家中。清朝洋务运动主要人物,军事家,政治家。
李秀成(1823~1864年),初名李以文,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太平天国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和父母一起“寻食度日”,生活十分艰难。参加太平军后,他作战机智勇敢,很快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青年将领。天京变乱后,他与陈玉成、李世贤等力撑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军事上的胜利,并建立苏福省、天浙省,中兴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称“万古忠义”。1864年,天京陷落后,李秀成被俘遇害。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
陈化成(1776—1842)是鸦片战争时期,守卫吴淞,英勇抗英著名将领。字业章,号莲峰,福建同安县(今属厦门市)人。他出生金门,自幼熟习水性,精武艺,尚气节,智勇过人。年二十八,加入清军水师。嘉庆二年(1797年)捕“洋盗”出力,拔补额外外委。后来,随同王得禄攻捕“洋盗”孙太,并参与李长庚镇压东南沿海势力最大的蔡牵海商抗清集团。历任把总、千总、参将、副将、总兵等职。道光十年(1830年)升为福建水师提督。驭军有纪律,约己尤严,时称“廉将”。他巡阅台湾时,随行将卒虽众,但对各地文武所供应“馈送”,一无所受,当时人称赞“所过如未尝有兵者”。
李善兰是中国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力学家、植物学家。他著述较多,主要著作都汇集在《则古昔斋算学》内,13种24卷,成为清代数学史上的又一杰出代表。他一生翻译西方科技书籍甚多,将近代科学最主要的几门知识从天文学到植物细胞学的最新成果介绍传入中国,对促进近代科学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他从事数学教育十余年,其间审定了《同文馆算学课艺》、《同文馆珠算金鍼》等数学教材,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是中国近代数学教育的鼻祖。
容闳,第一个在美国留学的中国人,近代改良主义者,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号纯甫。1828年,容闳生于广东香山县一个贫寒之家。1850年考入耶鲁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鸦片战争后随校迁至香港。曾在广州美国公使馆﹑香港高等审判厅﹑上海海关等处任职,后为上海宝顺洋行经营丝茶生意。1870年被命为“幼童出洋肄业局”副委员,并于次年率第一批留学生赴美。此后长期驻美。1900年被推为“中国国会”会长,并负责起草英文对外宣言。自立军起义被镇压时,遭清政府 通缉,辗转流亡美国。1912年4月病逝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城。有回忆录《西学东渐记》。
瞿鸿禨(1850-1918) 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字子玖,号止庵,晚号西岩老人。晚清曾任军机大臣。1871年(同治十年)进士,授编修。光绪初年,大考名列第一,擢为侍讲学士。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年升为内阁学士。先后出任福建、广西乡试考官及河南、浙江、四川、江苏四省学政。
熊成基(1887 - 1910.2.27)清末民主革命者。字味根,江苏甘泉(今扬州)人。江南炮兵学堂毕业,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在哈尔滨谋刺载询被捕遇害。
唐景崧(1841年-1903年),字维卿,中国清朝政治人物,广西省桂林府灌阳县人。同治年间以进士入词林,改吏部主事。中法战争期间,请缨南下越南,招抚黑旗军刘永福,且领军与法军激战有功,历升道员、布政使,署末代台湾巡抚。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台湾割让予日本后,曾出任短暂存在的台湾民主国大总统。其个人代表作品有《请缨日记》、《诗畴》、《迷拾》等。
况周颐(1859~1926)晚清官员、词人。原名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况古人,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光绪五年举人,曾官内阁中书,后入张之洞、端方幕府。一生致力于词,凡五十年,尤精于词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著有《蕙风词》、《蕙风词话》。
唐景崇(1844年到1914年),字春卿。广西省灌阳人。晚清翰林、官员。 二十世纪初年正是近代中国新式教育体系肇始之期。作为清末江苏最后一任学政与清政府最后一任学部大臣,唐景崇为清末江苏以及整个清末教育变革经历了一个从趋新到力求新旧调和的过程。著有《新唐书注》、《新唐书刊误》等。
梁章钜(1775—1849),字茝中、闳林,号茝邻,晚年自号退庵,祖籍福建长乐,清初迁居福州,自称福州人。
董召棠 (1861-?)字云甫,山东莱阳人。清附贡生。历任奉天、吉林、浙江三省军辕抚院文案提调,陆军学堂、实业学堂总办,洮南六县统捐局局长,征蒙前敌营务处善后局长等职。因平定札镇及开鲁地方蒙匪叛乱有功,四次被递保道员职...
蒋坦,字平伯,号蔼卿,浙江钱塘人。秀才出身,擅长书法。道光七年与青梅竹马的表妹关瑛(秋芙)订婚,道光二十三年成婚,长年居住于杭州西湖。一日蒋坦在芭蕉叶上题句:“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秋芙续曰:“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秋芙患肺病十年,常感叹:“人生百年,梦寐居半,愁病居半,襁褓垂老之日又居半,所仅存者,十一二耳;况我辈蒲柳之质,犹未必百年者乎?”咸丰年间秋芙病卒。
军机大臣吴郁生-吴承瑛曾祖父,吴郁生(1854~1940),字蔚若,又号纯斋,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人,居苏州白塔西路。为嘉庆戊辰科状元吴延琛之孙。
爱新觉罗·溥伟(1880年12月30日-1936年10月10日),清末政治人物,道光帝旻宁曾孙,恭亲王奕訢之孙,宣统帝溥仪的堂兄弟,满族爱新觉罗氏,号锡晋斋主。光绪六年12月13日出生于北京,系老恭王奕訢嫡孙。1898(即光绪24年)年承袭王爵。历任官房大臣、正红旗满洲都统、禁烟事务大臣等要职。在辛亥革命时期,与肃亲王善耆等人组织“宗社党”,妄图复辟清室,拒绝在清帝“退位诏书”上签字,主张整兵一战,是清皇族中的复辟派。其代表作品有《春日》、《登崂山赋》等。
陈怀(1877—1922)浙江瑞安人,是我国清史学科的奠基者。著有《中国哲学史》和《京师大学堂中国史讲义》,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许德桁、冯友兰等均为其弟子。
爱新觉罗·善耆(1866年-1922年),字艾堂,爱新觉罗氏,满洲镶白旗人,末代肃亲王,晚清贵族重臣。爱新觉罗·善耆是川岛芳子生父。历任乾清门头等侍卫、副都统、统领、民政部尚书、民政大臣、理藩大臣,是中国现代警察制度的建造者之一。
杨钟羲(1865—1940)清末藏书家。姓尼堪氏,原名钟庆,戊戌政变后改为钟羲,冠姓杨,字子勤,圣遗、芷晴,号留垞、梓励,又号雪桥、雪樵等。
叶志超(1838年—1899年),字曙青,安徽合肥(今肥西)人,淮军将领。早年以淮军末弁从刘铭传镇压捻军起义,积功至总兵。赐号额图浑巴图鲁。捻军失败后,得李鸿章赏识,留北洋。光绪初,署正定镇总兵,率练军守新城,防大沽后路。后移防山海关。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年),擢直隶提督。十七年(一八九一年),奉檄率军镇压热河金丹道教,杀教首李国珍。事平,赏穿黄马褂。1894年清廷下令夺叶志超职,李鸿章奏请留营效力,不许。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十八日,刑部以叶志超合依“守边将帅被贼攻围城寨不行固守而辄弃去因而失陷城寨者斩”律,拟斩监候,秋后处决。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获赦归,岁余卒。
刘凤起(1866年-1933年),字未林,晚号真庐老人,江西南丰人,晚清进士,诗人、书画家。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殿试名列二甲第二十二名。授翰林院编修。旋赴日本留学法政。回国后辞归江西故里,被巡抚冯汝骥奏留南昌,任咨议局议绅、宪政筹备处咨议、教育总会会长等职。辛亥革命后,曾任江西民政长。民国十一年(1922年)后定居上海,以卖字画为生。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病逝。著有《味琴仙馆遗诗钞》。
朱红灯(?—1899年),原名朱逢明,山东 泗水县 柘沟镇宋家人,清末义和团创始人。1898年因避水灾逃荒到长清县大李庄(今齐河县大李庄)他舅舅家以行医为业。中日甲午战争后,长清县(今济南市长清区)境内教堂遍设,帝国主义传教士横行乡里,凌侮百姓,群众义愤。此时,长清县(今济南市长清区)有的地方已开始设场练拳,并出现了“兴清灭洋”,“拿洋教、保江山”的口号。朱红灯便拜师习拳,在大李庄设场。他还以行医卖药为掩护,到邻近各乡进行反洋教宣传,很快被推为长清一带义和拳的首领。
蔡尔康(1851~1921)字紫绂,别署铸铁庵主、楼馨仙史、涨海滨野史、海上蔡子等。生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后长期定居沪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