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鲁,明代边疆名臣。 其人其事于《明史·陶鲁传》中有所记载。
龚古(gōng gǔ)(?-?),“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好友。出现在柳宗元《永州八记》之一《小石潭记》中。
良价(807~869),唐代筠州会稽(浙江会稽)人。俗姓俞,敕谥“悟本禅师”。为中国佛教禅宗分支曹洞宗的开山祖。因在豫章(江西省)洞山普利院修行,故世称洞山良价。
王迥,号白云先生,家住襄阳鹿门山,是一位隐居的高士,与一生未曾出仕的孟浩然是交谊深挚的好友。
金忠(?-1415年),鄞人,早期因为哥哥的死到通州被编入卒伍,后在市场上占卜挣钱,得以闻名市里,燕王朱棣想要起兵召金忠问卜,朱棣称帝后官升工部右侍郎,后为兵部尚书,朱棣在立皇储问题上犹豫不决时,金忠多次建议立长子,并因此免除东宫一些官员的罪过。永乐十三年(1415年)去世,朱棣为其敕造墓祠。洪熙元年(1425年),朱高炽追赠其为荣禄大夫、少师,谥忠襄。
贾公彦(生卒年不详),唐州永年(今河北邯郸市东北)人。唐朝儒家学者、经学家、《三礼》学专家。官至太常博士,撰有《周礼义疏》五十卷、《仪礼义疏》四十卷。
郑儋(741~801),自号白云翁,郡望荥阳(今属河南)。大历四年登进士第。选为太原参军事。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应军谋越众科及第。拜京兆府高陵尉。
刘瞻,字几之,唐代连州人。父亲刘景曾就教于诗人刘禹锡。刘景进士及第,开了连州学子进士之先例。刘禹锡欣然写诗以赠:湘中才子是刘郎,望在长沙住桂阳。昨日鸿都新上第,五陵年少让青光。 刘瞻则是于唐大中年间登进士第的。因“貌奇伟,有文学,才思丰敏”,大得当时宰相刘琢的赏识,荐为翰林大学士,拜中书舍人,户部侍郎承旨,出太原尹,兼刑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即为宰相。时为唐懿宗九年(公元869年)。另有金代诗人刘瞻。
霍小玉,唐代传奇小说《霍小玉传》女主角。霍小玉的母亲郑净持本是唐玄宗时霍王爷家的歌舞妓,因容貌秀美被霍王爷纳为侍妾。就在郑净持身怀六甲之时,“安史之乱”爆发,霍王爷战死,王府家人作鸟兽散。郑净持带着霍小玉流落民间,过着贫苦的生活。在霍小玉十六岁时,已经长得和她母亲当年一样明丽可人,通诗文、善歌舞,为了维持生活,霍小玉只好干了歌舞妓这个行当,卖艺不,这种人叫“青倌人”。因她才貌俱佳,在当时颇有声誉。
慧苑,唐代京兆(现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作品有《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
王仲先(?-901年1月22日),唐昭宗时宦官,任神策军右护军中尉。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因为唐昭宗酒后砍杀宫女,王仲先联合左军中尉刘季述、枢密使王彦范、薛齐偓等人挟宰相崔胤等召百官署状同意,以“废昏立明”为由,发动宫廷政变,王仲先、刘季述在乞巧楼面对唐昭宗,用手杖在地上划,数落皇帝的罪责,说某月某日某事皇帝没有听他们的。之后将昭宗及何皇后锁进少阳院,从墙穴传送饮食,迎皇太子李裕监国,随之拥立太子继位,以昭宗为太上皇。
奚陟(745—799),字殷卿,其先自谯亳西徙,故为京兆人。少笃志,通群书。唐朝代宗大历末,擢进士、文辞清丽科,授弘文馆校书郎。德宗立,谏议大夫崔河图持节使吐蕃,表陟自副,以亲老辞不拜。杨炎辅政,召授左拾遗。居亲丧,毁瘠过礼。朱泚反,走间道及车驾于兴元,拜起居郎、翰林学士,不就职。贼平,改太子司议郎,历金部、吏部员外。会左右丞缺,转左司郎中。
李佑也作李祐,唐太宗李世民第五子(?-643年),母阴妃。武德八年,封为宜阳王,当年又封为楚王。贞观二年,迁移后封为燕王,转为豳州都督。十年,又改封为齐王,被授予齐州都督。公元643年被唐太宗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
张璘,唐末高骈的将领,在黄巢起义时被击毙。
杨衡.符载、崔群、李渤同隐庐山 中唐四诗人的并称。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杨衡”条:衡“避地西来,与符载、崔群、李渤同隐庐山,结草堂于五老峰下,号‘山中四友
李景由调任浦州猗氏县令。开元五年(717年)终于“东都归德里”。夫人卢氏终于开元十九年(731年),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十一月祔于偃师首阳原先茔之东。父李嘉胤,唐朝散大夫元城令。景由幼“应神童举,高宗亲召见,起家拜太子通事舍人,永淳之季(682年)补赵州都督,府功曹,稍迁益州大都督府士曹参军”。
陈琨,生卒年不详,字子玉,仙游(今属福建仙游)人。陈稜第五子。
段偃师,男,齐州临淄(今属山东)人。段志玄父。隋末为太原郡司法书佐,从李渊起兵,官至郢州刺史。子段志玄随父在太原时,甚为李渊次子李世民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