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璞,男,汉族,1964年1月出生于山东淄博,中共党员,经营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研究员,现任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副校长。1985年9月以淄博市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山东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2004年留学韩国并获经营学博士学位。曾在威海市政府部门工作,历任威海技术监督信息研究所所长,威海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所长,国家渔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委员、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挂职)、主任助理。2003年6月任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副校长。现为威海市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并受聘为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精通韩国语。
王进诚,男,汉族,1952年9月生,山东即墨人,197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8月参加工作,郑州大学金融专业大学专科毕业,天津大学管理工程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天津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傅永军,山东临沂人,1958年6月出生,哲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专职教授。主要从事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哈贝马斯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哲学)、犹太宗教哲学等领域的研究,代表作有《外国哲学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更新》《泰山·金橄榄”(社会哲学)丛书》等。2003年被评为山东大学首届“十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曲相霏,女,汉族,1973年生,山东荣成人,法学博士。1991年考入山东大学法学院,1995年获法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宪法与行政法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理论法学博士学位。1998年留校任教,2004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现任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研究成员,兼任山东省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宪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孙新强,1958年生,原山东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外事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法研究所所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美国富布莱特学者(1998)。现任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院学位分委员会委员、法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法学院副院长(分管外事,2010,5-2015,5)、法学院航空法研究所所长(2008-2015)。兼任北京市国际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国际法研究会副会长。1977-1981年,曲阜师范大学外文系,获英美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84-1987年,武汉历史系,获美国政治制度史硕士学位;1992-1994年,美国俄亥俄州鲍灵格林大学政治学系,获国际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2002-2005年,山东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在职攻读)。1987年起任教于山东大学法学院,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院长助理、国际法研究所所长。1996年,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大学访问学者;1998年—1999年,巴尔的摩大学富布赖特访问学者;2001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访问学者;2005年澳大利亚麦考里大学访问学者、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访问学者;2006-2007年,美国范德堡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11月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任教,2011年晋升博士生导师。
朱明爱,女,1974年生,朝鲜族,现为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朝鲜语系教师,韩国国立庆北大学政治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韩国政治、国际政治、韩国文化。在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徐文远博士,1962年9月生于四川省乐山市。1989年在(加)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获博士学位。曾在British Columbia Hydro and Power Authority(加拿大)任高级工程师。1996年9月开始在(加)University of Alberta电气与计算机系任教,现为终身教授。因在电力系统谐波分析、仿真和测量上的突出贡献,2004年12月当选为IEEE Fellow。
马新,山东大学教授,1992年攻读博士研究生,1995年获博士学位,破格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徐秋亮,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60年4月出生。现为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信息安全、密码学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工作,研究领域涉及公钥密码、数字签名、密钥管理、访问控制、信息安全系统体系结构等信息安全核心理论与技术,并在椭圆曲线密码学、门限密码学、数字签名等领域做出特色。
陈昆亭,男,1966年3月1日出生于河南省唐河县,经济学博士,现为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性涛,博士,教授,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2004年6月获得山东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020年2月,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孙思修,男,教授。1969年在山东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并留校工作,1998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液—液体系与萃取化学、无机材料化学和盐化学化工研究。获取两项专利。
孙丰荣,博士,教授。1999年于山东大学数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主攻数字图像处理的数学方法。1999-2001,在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2001年7月至今,在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攻医学图像处理。2005年8-10月,应邀赴多伦多大学附属加拿大儿童医院医学影像研究中心进行合作研究;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为该中心Research Associate(同时为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访问学者)。
吴柳生(1903~1984),浙江东阳人。1921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班,1928年赴美国留学,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学习。吴柳生学成归国后,1936年8月应聘到清华大学担任土木工程系教授。1946年至1947年兼任建筑系代系主任1年。1948年由清华大学派赴美国考察,1950年回国。吴柳生为解放后首批归国参加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学者。1963年吴柳生因病不再讲课,一面在家养病,一面指导研究生,前后共带研究生4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及以后,吴柳生都在家养病。1984年9月5日在北京逝世。
吕宇鹏,男,1970年7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热处理协会常务理事,全国热处理学会青工委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会员。
宋全道,男 ,1952年3月 出生。副教授。药物制剂研究所 吗,研究方向:药物制剂新剂型、新辅料和新技术的开发研究<br>
赵蔚明,女,1956年12月出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主任,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鲍思陶,曾名鲍时祥,1956年10月30日生,安徽省枞阳县人。1982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后师从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殷孟伦先生攻读硕士研究生,1985年毕业并留校工作。1995年调齐鲁书社工作,2002年转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鲍思陶教授是当代重要的古典诗词作家。受到家庭的熏陶,童年时期就笃嗜古典诗词。后来又得到殷孟伦先生等前辈学人的指导,系统地从事古典诗词及古汉语研究,并致力古典诗词的创作,在海内外古诗词创作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铭敬教授,男,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早稻田大学日本文学研究科日本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山东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日本成城大学客座教授、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员(京都)、早稻田大学教育学部教师、高崎经济大学教师、立教大学客座研究员等。
马风书,男,1963年农历11月26日生,河北省赞皇县张楞乡南章村人。1.学习和工作简历1978年9月至1980年7月,在河北省赞皇县中学(高中)学习。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在山东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84年9月至1987年7月...
高振明,博导,任职于山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信息交换传输与网络通信。
高迎刚(1972~),山东大学文学博士,美国George Mason University(乔治梅森大学)艺术学博士后,现为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马荣久,男,1974年11月出生,山东泰安人,现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