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观(-301年),字叔时,渤海东光人。自幼嗜学,精通天象、历法。晋惠帝即位后,担任殿中中郎。当时正值杨骏当权,杨骏对孟观十分傲慢,于是孟观与李肇秘密向贾南风抨击杨骏。后来杨骏伏诛,升任为黄门侍郎。296年,齐万年于关中叛乱,司马伦、司马肜受命镇守关中,并无进展。张华、陈准推荐孟观讨伐齐万年。孟观勇不可挡,最终擒获齐万年,威镇羌氐,迁任东羌校尉、右将军。300年,司马伦篡位,任孟观为安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一年后,司马颖等集结士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战败,孟观受到牵连,遭处斩,灭三族。
    陈总(223—300年),西晋西夷校尉。元康元年,公元300年。益州刺史赵廞起义,杀成都内史耿腾,并遣军迎击西夷校尉陈总。现在指的是大部分是姓陈的成功人士。
司马颙(?―306年),字文载,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三弟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孙,太原烈王司马瑰之子 ,晋武帝司马炎的堂兄弟,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初袭封父爵,咸宁三年(277年),改封河间王。少年时有名声,轻钱财厚待贤士。晋武帝赞叹其为藩王的表率。赵王司马伦篡位时,响应齐王司马冏起兵,因功拜为侍中、太尉,加三锡之礼。永宁二年(302年),李含假称受帝密诏说服司马颙讨伐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任太宰、大都督、雍州牧。又废太子司马覃,立成都王司马颖为皇太弟,更改年号,大赦天下。永兴三年(306年),东海王司马越率义军讨伐司马颙,司马颙接连挫败,义军逐占据关中,司马颙保守孤城。同年,司马越之弟南阳王司马模派将军梁臣掐死司马颙。
司马颖(279-306),字章度,司州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晋惠帝司马衷之弟、晋怀帝司马炽之兄、晋愍帝司马邺之叔父。《晋书》卷59列传第二十九中将他和其他的7个宗室藩王合传,故史称为西晋“八王”,成都王司马颖便是“八王之乱”其中一王。太康十年(289)受封成都王。299年,与贾谧结怨,皇后贾南风下诏出为平北将军,镇邺(今河北临漳西南)。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齐王司马冏传檄讨逆。302年,齐王司马冏专权,河间王司马颙上表数其罪状,司马颖起兵响应。303年,与司马颙合谋攻长沙王司马乂。304年,司马越囚禁司马乂,向颖、颙联军投降。司马颖增封二十郡,拜丞相,又立为皇太弟。八月,王浚与司马腾讨伐司马颖,司马颖等挟惠帝奔洛阳。十二月,司马颙废皇太弟颖,遣送回藩。306年九月,顿丘太守冯嵩执成都王颖及二子,送邺,范阳王司马虓不忍杀而幽之。十月,司马虓暴毙。虓长史刘舆矫诏赐死颖及二子。
司马玮(公元271年~公元291年6月13日),字彦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五子,晋惠帝司马衷之弟,是八王之乱代表人物。晋永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晋皇室诸王争夺中央朝权的作战,其代表人物为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史称“八王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