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琪为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在正史《三国志》中并无此人。根据《三国演义》第27回记载,秦琪为夏侯惇部将,蔡阳的外舅,负责镇守黄河渡口关隘。关羽护送甘、糜二嫂投奔刘备,经过最后一关的黄河渡口,他虽知关羽一路过关斩将,仍不让其渡河,关羽大怒,与之交锋并将他斩杀。秦琪是关羽在过五关斩六将中被斩的最后一名将领。
董衡(也有记作统衡《庞德传集解》),曹操部将庞德的副将,与同为副将的董超是否为亲属关系不明。随庞德一起作为于禁援救樊城曹仁的七军前锋而参与樊城之战,在关羽水淹七军之后意图与董超劝庞德投降而为庞德所斩。
魏昭王(─前277年),汉族,姬姓,魏氏,名遫。魏襄王之子,魏惠王之孙。东周魏国第5代国君。前295年-前277年在位。 魏昭王,原名魏遫,魏襄王(即魏哀王)之子。前296年魏襄王(即魏哀王)薨,昭王立。孟尝君奔魏,魏昭王以为相,与诸侯共伐破齐。魏昭王十二年,燕昭王悉起燕国之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直取齐国七十余城。魏昭王的小儿子,公子魏无忌,是魏安釐王的异母的弟弟,也就是所谓战国四公子中的信陵君,以养士出名。
庞恭,战国时期魏国的大臣,出自《战国策·魏策二》。他的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的无知,但后世人引申这故事成为成语“三人成虎”或“三人成市虎”,借来比喻谣言掩盖真相的情况。
魏国四聪指的是魏国的夏侯玄、诸葛诞、邓飏、田畴.。
邵悌,三国 里面的人物,为魏国将领。 司马昭心腹,曾多次提醒司马昭要防钟会叛变 <br />
魏国公,“魏”,指国号,即为封地范围。但自唐以降,外姓封爵没有实际封地。国公,中国古代封爵名,位次郡王,为封爵的第三等,公爵的第一等。历朝封魏国公者,凡78人,其中不知名者3人。其中出名者有李密、房玄龄、李光弼、杨国忠、赵普、韩琦、范仲淹、史弥远、赵孟睢⑿齑锏取/p>
王淩(171-251)字彦云,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是汉末名臣王允之侄。曹魏政权中重要人物之一。建安初,王淩举孝廉出任发干县令,后因罪获刑。服刑期间,恰逢曹操巡察。曹操解除他的劳役,委以骁骑主薄之职。魏文帝曹丕即位后,王淩官拜散骑常侍,出任兖州(在今山东省)刺史,因战功封宜城亭侯,加封建武将军,转任青州(在今山东省)刺史。高平陵之变时立功,封为太尉。后与外甥令狐愚一同谋废齐王曹芳而另立楚王曹彪,事败后向司马懿投降,不久自杀。
俄何烧戈,羌将。正始八年,陇西、南安、金城、西平诸羌饿何、烧戈、伐同、蛾遮塞等相结叛乱,攻围城邑,南招蜀兵,凉州名胡治无戴复叛应之。讨蜀护军夏侯霸督诸军屯为翅。郭淮退姜维,维遁退。进讨叛羌,斩饿何、烧戈,降服者万馀落。
公孙喜,又称犀武,战国时期魏国主要将领。前293年被秦军所杀。
个人简史 荀恽,生卒年不详,字长倩,颍川颍阴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荀彧之子,荀攸从弟,荀俣、荀诜、荀顗、荀粲之兄。妻为曹操之女安阳公主。子荀甝、荀霬。父亲荀彧死后,他继承父亲的爵位,后来被封为虎贲中郎将。荀恽与曹植友善,而与夏侯尚不睦,这引起曹丕的极大不满。荀恽早逝,他的儿子荀甝继承了爵位。
三国时期平昌门守将。马懿谋诛曹爽,趁其出猎起兵。懿遣人召桓范。范南逃,至平昌门,城门已闭,把门将乃桓范旧吏司蕃也。
魏国秋,男,汉族,1961年生,天津人,工艺美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风筝魏”第四代传人。中国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天津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荀彧第三兄。以监军校尉守邺,都督河北军事。曹操征袁尚,高千密遣兵谋袭邺,衍发觉后击破之,诛千。以功封列侯。
郭奕,字伯益,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三国时期魏臣,郭嘉之子,官至太子文学。三国演义第34回中提及,郭嘉去世后被曹操收养于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