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梓培

简介: 沈梓培,土壤学家,历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土壤肥料系副主任、主任、研究员;江苏省土壤普查办公室副主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先后当选为中国土壤肥料研究会副理事长、顾问;江苏省农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土壤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土壤资源调查及改良利用工作。领导并参与了淮河流域土壤调查及江苏省 盐碱土试验改良等工作,为治理淮河及中低产土壤作出了贡献。较早主张和推行将土壤地理工作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土壤改良与利用相结合,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展开]

沈梓培的个人经历

沈梓培 - 生平概况

沈梓培,原名沈祖林,1910年12月2日出生于浙江绍兴。自幼爱好读书,青年时期对自然科学发生兴趣,1930年高中毕业考入浙江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农业化学专业组。1934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抗日战争爆发后,浙江大学西迁,当时沈梓培正回乡省亲,因交通阻隔,未能随校西行。1938年起先后在绍兴中学、武岭农校和稽山中学担任教员,讲授生物、化学、农艺和土壤农化课程。绍兴沦陷后,他南下福建,在福建省地质土壤调查所任技士、技正、土壤课长等职务,除从事土壤资源调查外,还进行一些专题研究。1947年转入中央林业实验所(南京)水土保持系任技正,继续从事土壤资源调查与水土保持工作及研究。1948年,中央林业实验所主要负责人逃离南京,为保存人民财产不致散失,沈梓培经该所同仁推荐,出任该所水土保持系主任,直到南京解放。

1950年,在原中央农业实验所基础上组建了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沈梓培调入该所,任土壤肥料系技正,1956年,被评为三级研究员。1953年后,他历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土壤肥料系、所副主任、主任和所长等职。

他长期主持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十分重视研究所内部的土壤、农化、农学和微生物各学科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强调耕作、施肥研究应与土壤类型相联系。他还特别重视省内地区间的农业科研、教学和行政部门之间的团结合作。他教育中青年科技人员在与外单位同行交流时,要虚心诚恳。研究所在科研方面有重大决策时,必向兄弟单位发出邀请,向所外专家学者征询意见。

在研究工作中,沈梓培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鲜明的务实精神和踏实的治学作风。在科研选题上,他总是把诸如《稻麦两熟田干耕晒垡和深耕熟化的研究》、《宁镇丘陵地区板浆白土改良》、《江苏省五种水稻土类型肥力研究》等一批与提高粮食产量有关的研究课题放在优先地位,而且亲自参与制订研究方案,并参与实施。

在土壤调查、分类、制图的工作中较早地注意将“土壤肥力评价”、“土壤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利用改进图”等内容包涵其中,促使土壤地理科学和农业生产紧密地联结起来。他的这一见解在历次土壤调查报告和土壤普查有关的技术规程中都有反映。

沈梓培是中国土壤学会会员,曾任学会常务理事、顾问和中国土壤学会南京分会理事长,江苏省土壤学会理事长,还担任江苏省农学会常务理事。1958年和1964年他代表中国土壤学会应邀去莫斯科和布加勒斯特参加全苏土壤学会及第八次国际土壤学大会。在全苏土壤学会上,他宣读了《水稻土晒干措施的增产效果》论文。在参加了第八次国际土壤学大会后,他将大会上有关土壤肥力及植物营养学组的讨论内容整理成文,向国内土壤学界介绍了国际上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动向。80年代初,参加国际土壤学会,为该会会员。

沈梓培于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民主同盟江苏省委五届常委、六届顾问;江苏省政协第三、四、五届委员。他忠于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土壤科学事业。他治学严谨,工作勤勉,有强烈的事业心。他生活俭朴,作用正派,办事公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为名利,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1984年退居二线。1990年5月30日在南京病逝。终年80岁。

沈梓培 - 在土壤调查、土壤资源利用和改良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30年代,沈梓培开始步入社会时,就显示出他热爱科学的品质。1934年在浙江大学与宋达泉合著的《杭县土壤调查报告》为他以后漫长的科学生涯确立了方向。在浙江大学担任助教的几年中,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方法,为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他在福建地质调查所的6年中,共发表《福建永安、三元两县之土壤》、《福建龙岩县之土壤》、《福建闽清县及闽江南岸之土壤》和《福建永定县之土壤》、《土壤速效养分及养分吸附与解吸的简捷测定法》、《关于烧土的几种化学试验》、《关于福建土壤的代换盐基及盐基代换量的研究》和《水稻土潴育层与潜育层的化学性质》等多篇研究报告和论文。在这期间,他的工作条件十分艰苦,通常是白天在人烟稀少、野兽出没无常的山区作调查,晚上则栖身于农家茅舍。由于他在农村接触农民和农业生产实际问题较多,因而在土壤调查、制图等土壤地理工作中,十分注意解决土壤肥力、植物营养以及土壤资源的利用改良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形成了他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风格。

40年代末、50年代初,沈梓培对广西、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区的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问题进行了研究。1950—1952年,他主持了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山东沂蒙山区和安徽大别山区进行的防止水土冲刷,提高土壤肥力,合理利用坡地以发展山区农业生产的研究。并在调查规划的基础上,建立了水土保持示范区,以推广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建国初期,他还参加华阳河流域40万亩湖滩荒地土壤资源调查和江苏沿海地区国营农场的土壤勘测,并制定了发展规划。在此期间,他发表了《史河及灌河上游山地土壤冲刷情况和水土保持的意见》一文。此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较早论述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的著作。

1955年,沈梓培积极投入治理淮河的工作,任治淮委员会土壤总队副总队长,全面负责淮河流域内的河南、山东、安徽、江苏4省土壤调查的技术指导,制定了《淮河流域土壤调查试用规范》和《淮河流域土壤改良利用分区方法概要》,并完成7万平方公里1:20万比例尺的淮河流域土壤图和改良利用图,主持编写了流域的土壤调查报告。这次土壤调查,是我国第一次结合流域规划所进行的较大规模的流域土壤调查,为制定淮河流域水利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流域土壤调查既要对流域的土壤种类、性质、分布、利用,以及土壤发生过程进行研究,又要结合水文地质和农业水利条件,提出土壤改良和土地利用意见,因而难度较大。沈梓培为此而编写了《淮河流域土壤调查试用规范》。这一《规范》对当时乃至以后进行的一些流域土壤调查都有指导和参考借鉴作用。沈梓培在淮河流域土壤改良利用区划中明确地提出了:①土壤改良必须和利用规划结合进行;②土壤改良利用小区应具有综合性、长远性和现实性;③土壤改良利用小区应按照小区特点提出划区的因素和标准。淮河流域土壤调查的成果,不仅得到了当时协助我国治淮委员会流域规划工作的苏联专家组的很高评价,认为它对合理地综合开发利用淮河流域的水土资源和低产土壤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为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培养了一批土壤调查人员,他们在以后的全国第一、二次土壤普查和许多地区性的土壤科研工作中,都起过重要作用。

70年代,他主持了安徽五一农场的土壤调查,研究了腐殖酸在农作物上的应用。80年代,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中,他作为全国土壤普查顾问组华东小组成员及江苏省土壤普查办公室副主任,不顾年迈体弱,经常深入县乡了解情况,对基层进行技术指导。在此期间,他先后发表了《对土壤资源调查研究的意见》、《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强对土壤资源的管理》和《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不可忽视》等多篇有见解的论文,对华东区和江苏省土壤普查的开展和启发人们珍惜和重视土壤资源起了重要作用。

沈梓培 - 综合治理低产土壤成效卓著

沈梓培十分重视对农业土壤的研究。在学术上他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土壤肥力建设问题,强调了土壤培肥对低产土壤改良利用的作用;在国内最早提出了消除土壤低产因素必须和培肥土壤相结合的论点。这些论点在他撰写的《农业生产中培养地力的意义和途径》、《中国农业土壤的熟化过程及肥力演变规律》、《江苏省土壤普查与高产稳产农田土壤肥力研究》等论文中都作了详尽的阐述。对低产土壤的综合改良利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60年代,他根据绿肥对改良板浆白土的效果,与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一起,较早地总结出“以磷增氮”和“小肥换大肥”的论点,从而突破了绿肥作物不施肥的老框框,并为大力提倡绿肥施用磷肥提供了依据。这对提高绿肥产量和扩大绿肥栽培面积,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966年以前,在改良江苏省低产土壤工作中,沈梓培曾协助中共江苏省委和省农委起草了对全省低产土壤利用的意见;主持有多部门、多学科人员参加的江苏省次生盐渍化防治调查工作,并提出了防治次生盐渍化的相应建议,为有关部门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依据。沈梓培认为,平原水库不会引起周围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睢宁县根据他这一调查结果,决定保留中型平原水库——庆安水库。这一决定避免了因毁库造成的巨大损失。

沈梓培很重视对大面积低产土壤进行综合治理的研究工作。1964—1966年间,他带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大批科技人员奔赴江苏省滨海、赣榆、涟水、灌云、响水5个县,从事盐碱土改良试验研究工作,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作出了积极贡献。他还参加了江苏省委的“翻身工作组”,负责技术领导工作,协助省委建立了传(集)黄(圩)卞(套)运(河)综合治理大样板。采取以水肥为中心,林种管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果。他们提出的治理途径和措施,对当前综合治理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的土壤,仍有很多值得参考借鉴之处。

沈梓培 - 人物简历

1910年12月2日 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
1934年 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农业化学专业组。
1934—1937年 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助教。
1938—1940年 先后在绍兴中学、武岭农校、稽山中学任教。
1941—1946年 任福建地质土壤调查所技士、技正、土壤课长。
1946—1949年 任中央林业实验所水土保持系技正。
1949—1990年 历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土壤肥料系副主任、主任、研究员;江苏省土壤普查办公室副主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
1949—1990年 先后当选为中国土壤肥料研究会副理事长、顾问;江苏省农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土壤学会副理事长。
1990年5月30日 病逝于江苏省南京市。

沈梓培 - 主要论著

1 沈梓培.土壤速效养分及养分吸着力与放出力之简捷测定法.福建地质土壤调查所年报第一号,1942.
2 沈梓培.关于烧土几种化学试验.福建地质土壤调查所年报第二号,1943.
3 沈梓培.福建永安、三元两县之土壤.福建地质土壤调查所土壤报告第四号,1943.
4 沈梓培.福建龙岩县之土壤.福建地质土壤调查所土壤报告第六号,1943.
5 沈梓培.关于福建土壤的代换盐基及盐基代换量的研究.福建地质土壤调查所年报第三号,1944.

6 沈梓培.水稻土潜育层与潜育层的化学性质.福建地质土壤调查所年报第四号,1945.
7 沈梓培.福建闽清县及闽江南岸之土壤.福建地质土壤调查所土壤报告第十号,1945.
8 沈梓培.福建永定县之土壤.福建地质土壤调查所土壤报告第十一号,1948.
9 沈梓培.史河及灌河上游山地土壤冲刷情况和水土保持意见.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通讯,1951(3).
10 沈梓培.淮河流域土壤改良利用分区方法概要.土壤学报,1957,5(3):189—194.
11 沈梓培.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报告汇编·华阳河流域土壤的一般性状和利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125—153.
12 沈梓培等.水稻土晒干措施的增产效果.土壤学报,1959,7(3—4):124—134.
13 沈梓培.中国水稻栽培学第六章·中国稻作的土壤环境.北京:农业出版社,1961,141—170.
14 沈梓培.农业生产中培养地力的意义和途径.中国农报,1961(11):15—18.
15 沈梓培等.对江苏省施用磷肥的意见.中国农业科学,1961(8):28—30.
16 沈梓培.中国农业土壤论文集·中国农业土壤的熟化过程及肥力演变规律.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
17 沈梓培.土壤普查与农业·江苏省土壤普查与高产农田肥力研究.南京:江苏省农业局、江苏省土壤学会编印出版,1979.

沈梓培 - 参考资料

http://www.gmw.cn/content/2006-02/20/content_321935.htm
http://www.zju.edu.cn/zdxw/jd/read.php?recid=15414
http://www.jsmm.org.cn/Article.asp?Id=405http://www.issas.ac.cn/trxh/trxh_jsstrxh.htm
http://www.jsmm.org.cn/Article.asp?Id=405

沈梓培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