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1969年至今,先后任瑞典卡罗琳学院助教授、神经科学系副主任、教授,以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总委员会委员。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1985)、欧洲科学院院士(1989)。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4)、美国艺术及科学院外籍院士(1996)、意大利国家林琴科学院外籍院士(1993)和丹麦皇家科学与文学院外籍院士(1996)。 通过电镜确定了中枢单胺类神经元,并首次用组织化学方法证明突触小泡含有中枢递质。研究了许多精神药物及激素的作用,发现了多巴胺可以调控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和催乳素的分泌。作为神经系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开拓者之一,与合作者共同完成了儿茶酚胺在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的分布研究,并描述了中枢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系统。近期主要研究神经肽的功能及递质共存的意义。发现在神经损伤后可在背根神经节诱发神经肽、神经肽受体及其他分子的显著的变化,提出感觉神经元本身有一种针对神经性疼痛的镇痛系统。 霍克弗尔特教授十分关心中国神经科学的发展,为中国培养访问学者、博士生和博士后共12人,多次赴中国参加学术会议、讲学和长期合作研究,并担任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医科大学名誉教授。 200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成就及荣誉
霍克弗尔特教授是化学神经信息传递形态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在神经元递质的组织化学特征和揭示各类神经递质功能及其表达的神经元系统等方面作出了举世公认的重大贡献。通过电镜确定了中枢单胺类神经元,并首次用组织化学方法证明突触小泡含有中枢递质。研究了许多精神药物及激素的作用,发现了多巴胺可以调控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和催乳素的分泌。作为神经系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开拓者之一,与合作者共同完成了儿茶酚胺在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的分布研究,并描述了中枢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系统。近期主要研究神经肽的功能及递质共存的意义。发现在神经损伤后可在背根神经节诱发神经肽、神经肽受体及其他分子的显著的变化,提出感觉神经元本身有一种针对神经性疼痛的镇痛系统。 霍克弗尔特教授十分关心中国神经科学的发展,为中国培养访问学者、博士生和博士后共12人,多次赴中国参加学术会议、讲学和长期合作研究,并担任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医科大学名誉教授。最后编辑:2021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