А.П.苏马罗科夫(Сумароков Александр Петрович),俄国剧作家。俄国古典主义戏剧的主要代表。生于1717年11月25日,卒于1777年10月12日 。著有9部悲剧和12部喜剧。 俄国剧作家、诗人和戏剧活动家。1740年毕业于彼得堡贵族军校。1747年写出第一部悲剧《霍列夫》。1756年被任命为俄国国立剧院院长。1761年因触犯了伊丽莎白女皇被解职。苏马罗科夫一生共写有 9部悲剧(《霍烈夫》、《辛纳夫与特鲁沃尔》、《冒名为皇的季米特利》等)和12部喜剧(《特列斯季尼乌斯》、《监护人》、《长舌妇》、《无谓的争吵》等)。此外还写了两部歌剧和不少诗篇。
位于印度洋西部的毛里求斯,是非洲的一个岛国。担任这个国家艺术和文化部部长的是一位杰出的毛里求斯华人,这位华人就是诗人、剧作家、学者曾繁兴。
林佳俊,1983年1月13日出生于广东潮州,导演、演员、制片人、剧作家、影视剧发行人、商人。2008年创立“东阳市林佳俊影业有限公司”。
法国剧作家。诗人。法兰西学院院士。1868年4月1日生于马赛,1918年12月2日卒于巴黎。1884年起在文学杂志上发表诗作,一生写了7部诗剧。最早的《红手套》是出闹剧。3幕喜剧《浪漫情侣》宣扬真正爱情的诗意存在于心中。4幕剧《远方公主》中已见端倪的克己的理想主义与爱的哲学是罗斯丹剧作的基石。1897年演出的《撒马利亚女人》系根据《圣经》故事改编。
1·克林格 (1983~)多蒙特前锋 身高197cm 体重101kg 场上除守门员外任何位置都可担任 速度优异 身体强壮 拿球护球是优势 远射有如长虹贯日 令人荡气回肠 最主要是意志坚强 继承了德意志光荣传统 从不言放弃 忍耐性,意志性...
莫里哀(Moliere),(1622~1673),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莫里哀是他的艺名,法语意为长春藤。其代表作有:《无病呻吟》,《伪君子》,《悭吝人》,《唐璜》等脍炙人口的作品。莫里哀本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JeanBaptistePoquelin),莫里哀是他的艺名。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他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曾享受贵族教育,但不久就宣布放弃世袭权力,从事戏剧事业。他创立“光耀剧团”,惨淡经营,曾因负债而被指控入狱。后来,他不顾当时蔑视演戏的社会风气和家庭的反对,毅然离家出走,在外飘流了十多年。由于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编写演出了一系列很有影响的喜剧。最后,莫里哀作为剧团的领导人重返巴黎,此后,他一直在巴黎进行创作演出。
彼得·谢弗(Peter Shaffer,1926-),二战后英国著名的剧作家,1926年生于利物浦一个犹太家庭。大战期间,他应征入伍在一个煤矿劳动。从1947到1950年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历史。随后五年,一直漂泊不定,频繁跳槽。他曾在纽约一...
卓韵芝(英文名:Vincci Cheuk),生于1979年3月28日,花名芝See菇Bi(芝即是卓韵芝自己的名字,See是观察,菇是女孩子,Bi解小朋友。“芝See菇Bi”全句的意思是“由心观察小朋友同女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香港的电台节目主持人。曾经为香港商业电台叱咤903的唱片骑师,她于网络中极具影响力,社交网络的帖子经常被香港报章报导及引用。
高乃依(1606~1684),是十七世纪上半叶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一向被称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奠基人。1629年,他的第一部喜剧《梅丽特》问世,1635,他完成了第一部悲剧《梅德》。1636 年,他推出了轰动整个巴黎的悲剧《熙德》,创立了法兰西民族戏剧的光辉典范;但该剧也在法国文坛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遭到了一些贵族文人的诋毁攻击。1640年至1643 年,他又先后完成了《贺拉斯》、《西拿》和《波里厄克特》三部比较重要的悲剧,1674年,他完成了最后一部悲剧《苏莱拿》,十年后他在贫困与孤寂中死去。
高行健(1940— ) 江苏泰州人,出生于江西赣州。目前为法籍华人。2000年10月12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年60岁。事后报导中称他为剧作家、画家、小说家、翻译家、导演和评论家。不过,高行健早期在国内,是以创作先锋戏剧著称。他与铁路话剧团创作员刘会远(中共元老谷牧的儿子)合作创作了《车站》《绝对信号》等话剧,由北京人艺演出,引起轰动。后来他又写了《野人》,采用更多探索手法,更展现出艺术魄力和深邃的历史感。《绝对信号》一剧,被列入“共和国50年10部戏剧”。高行健在大陆发表的作品不多,他在1981年发表《现代小说技巧初探》的小说评论在中国大陆第一次引起了关于现代主义小说的争论,1984年发表中篇小说集《有只鸽子叫红唇儿》。
威廉·莎士比亚 <b>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 </b>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病逝。每年4月23日是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1995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为“世界读书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人教版教材称《皆大欢喜》)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二世》等。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三或四首长诗。他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被赋予了“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虽然莎士比亚只用英文写作,但他却是世界著名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剧作也在许多国家上演。
高仓辉(1891.4.14-1986.4.2),日本 马克思主义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生于 高知县。青年时期受俄国革命与 河上肇影响,接近马克思主义。1916年毕业于京都大学英文系。曾留校工作数年,同时从事戏剧创作和翻译。1922年起移居农村,...
蔡楚生(原名蔡通,字茂楚,1906年1月12日-1968年7月15日),上海人,祖籍广东潮阳人,中国电影导演。蔡楚生编导的影片大都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控诉旧中国的社会、统治阶级的腐败,倾吐人民大众的心声,呼唤黎明解放的到来。他导演的影片艺术特色鲜明,故事曲折动人,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刻划细腻入微,内涵丰富,从多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
韩德尔(英文名:George Friedrich Handel,1685.2.23-1759.4.6),男,英籍德国作曲家。
毕希纳(1813~1837),德国剧作家。1813年10月17日生于达姆施塔特附近的戈德劳一医生家庭,1837年2月19日卒于苏黎世。1831~1833年在施特拉斯堡攻读医学,参加当地民主运动,接触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834年在达姆施塔特和吉森建立秘密革命组织“人权协会”,秘密发行政治小册子《黑森信使》,被称为《共产党宣言》之前19世纪最革命的文献。
 吴霜,新凤霞之女。我国当代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画家和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我的舞台》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我的舞台》被编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8课最后一课。
国家一级编剧,浙江知名剧作家。 1939年出生,浙江诸暨人,1961年毕业于原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中文系,留校任教一年后即调入浙江话剧团从事专业创作。曾任浙江话剧团团长多年,毕生以耕耘话剧为主,代表作有《魂断蓝桥》、《梦幻》、《呐喊》等,近年又偏儿童剧,任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副会长,作品有《手拉手,我们是朋友》、《奥芝国历险记》、《白雪公主》等,剧场效果火爆。作品多次荣获省级和国家级最高奖。
赫里谢金德尔(1850~1885),印度印地语剧作家,诗人。出身商人家庭,曾主编多种文学刊物,并建立诗社、文学俱乐部和文化协会,成为当时的文坛领袖。代表作是1876年写的《印度惨状》。这是一部诗文混合的多幕剧,其中所写的天灾、人祸、疾病、饥饿等都用人物来代表,意在促使人民觉醒起来,振兴民族和国家。他的剧作大都由他自己组织演员演出,很受观众欢迎。
编剧,曾就职于文化部艺术研究院。1989年作为独立制片人拍摄电影《大太监李莲英》(获柏林电影节特别奖)、《大毁灭》。
石凌鹤(1906—1995年),原名石联学,字时敏,江西省乐平市后港大田村人,著名剧作家。曾任江西省文化局长、省文联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主要作品有剧作《盲人》、《青鸟》、《双重的花园》、《死亡》、《蚂蚁的生活》等。1911年作品《花的智慧》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由于他在文学上多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戏剧作品,不但想象丰富,充满诗意的奇想,有时虽以神话的面貌出现,还是处处充满了深刻的启示。这种启示奇妙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并且激发了他们的想象”。
冯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编剧协会理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电视艺术中心编剧,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硕士,80后军旅文学领军者,著名军旅青年编剧、作家。2018年4月,凭借《火蓝刀锋》、《永不磨灭的番号》入围“中国十大青年电视剧编剧”提名。7月17日,担任影视初心榜“中国十大青年电视剧导演”评委。
艾伦·亚历山大·米尔恩(1882~1956),英国著名剧作家,小说家,童话作家和儿童诗人。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 。
曾孝谷(1873~1937)中国近代话剧活动家,名延年,一字少谷,号存吴。四川成都人。中国早期话剧奠基人之一。毕业于浙江省两级师范学校,诗文书画皆能。1906年考取官费留日,9月与李叔同同时进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选科。于1906年与李叔同等人共创春柳社。他于1911年3月与李叔同同时毕业,成为该校西洋画科的首批中国毕业生。
崔凯,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曲艺家协会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政协委员。赵本山御用编剧之一,东北喜剧小品创作领军人物。曾为赵本山创作过《如此竞争》《老拜年》《牛大叔提干》《红高粱模特队》《送水工》《说事儿》《不差钱》等一批家喻户晓的优秀喜剧小品。
洛特·勒曼,美籍德国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就学于柏林,师从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M.马林格。1909年在汉堡歌剧院首次登台扮演《魔笛》中的第三男童。1910年,在O.尼古拉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扮演埃恩肯。1914年在维也纳演出获得成功,1916年成为维也纳歌剧院的主要演员。此后一直到1945年,她连续在维也纳歌剧院、伦敦科文特加登皇家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出。1946年和1951年先后退出歌剧和音乐会舞台,从事声乐教学和著述活动。
郭启宏,男,1940年6月9日(农历)出生,潮州市饶平县黄冈镇人,当代剧作家。1957年毕业于广东省立金山中学(汕头),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师从王季思教授)。先后在中国评剧院、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任编剧、副院长,现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级编剧,兼任北京文联副主席、北京戏剧家协会主席,受聘为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广东韩山师范学院客座教授等。16岁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发表各类作品800余种,近1000万字。有28部(篇)作品获55次国家级或京沪市级奖。
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 196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历任《光明日报》文艺部编辑、主任编辑,《中流》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剧作家,是指专门从事戏剧文学写作的作家。这些作品可能是为舞台表演而创作,或是不可能上演的舞台剧本,或是只以剧本对话形式的纯粹文学创作。最早的剧作家可追溯到西元前五世纪的希腊时期,当时的剧作家多是以喜剧写作为主。
张忠慧,女,汉族,1931年出生,湖北松滋人,中共党员,副编审。1949年7月参加工作,1953年调湖北省文化局创作组,1955年调《湖北文艺》任小说编辑,1956年参加全国作协举办的文学讲习所第三期学习。1958年调省电影制片厂任编辑,1962年调《 长江文艺》任小说编辑。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俄国剧作家。生于贵族家庭。1826年因十二月党人案被捕,获释后出使波斯,死于德黑兰。写有代表作喜剧《智慧的痛苦》(一译《聪明误》),以及《大学生》等。
张晓亚,男,汉族,党员,1957年生,山西太原人。1978年开始从事戏剧工作,1981年到省晋剧院工作。曾任院艺术室编剧、院青年团副团长、院创作室主任、业务副院长等职。现为国家一级编剧,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二届中国戏曲“金三角”调演优秀剧目奖、编剧奖等七项大奖。
翁思再,1948年7月16日出生。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文汇新民报业高级记者,京剧学者,剧作家。
孙艳平,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正教授职称),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农安县戏剧创作室主任。2018年5月18日,担任编剧的电影《活宝夫妻》上映。
《约翰·克里斯朵夫》,作者罗曼·罗兰(1866--1944年),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和评论家,出生于一个小职员家庭。他受家庭氛围熏陶,酷爱音乐,并以一篇关于意大利歌剧起源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这部小说创作于1904年至1912年间,他因这部小说一举成名,并获得191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这部小说共有十卷,讲述了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在充满庸俗、倾轧的社会里的奋斗历程。
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 1564~1593),英国诗人,剧作家。1564年3月6日生于坎特伯雷一富有鞋匠之家,1593年5月 30日卒于伦敦附近的德特福德。1587年在剑桥大学获硕士学位。在伦敦期间曾与探险家、政治活动家罗利,剧作家查普曼,数学家哈里奥特等怀疑宗教者结成团体,人称黑夜派和无神论者。曾一度入狱。后被人刺死。马洛革新了中世纪的戏剧,在舞台上创造了反映时代精神的巨人性格和“雄伟的诗行”,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曹禹是一位剧作家、话剧导演、戏剧影视剧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光启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艺术总监。独立编剧、导演的话剧代表作:大型历史话剧《徐光启》、大型话剧《长脚雨》、大型方言话剧《和和小区那点事儿》、大型历史话剧《苍月丹魂》、大型音乐舞蹈情景剧《英雄魂.少年志》等等。 并在舞台上成功塑造了历史人物徐光启、“渐冻人”童健等被业界广泛称赞的角色。主要参演的影视剧作品:电影《跃出上海滩》、电视剧《滚滚红尘》、《思美人》、《铁血兄弟》、《上海森林》等等。
全勇先,男,1966年出生在佳木斯市,毕业于佳木斯市第二中学。1984年参加工作。历任北大荒文工团创作员,《三江晚报》记者部主任。黑龙江省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协主席团成员。现居北京,从事专业编剧工作,创作过多部电影电视剧本。国内作家、编剧。代表作《悬崖》、《雪狼》、《母亲》、《岁月》等。
尤奈斯库(1909-1994)是法国剧作家。1909年11月26日,出生于罗马尼亚奥特县的斯拉提纳,《犀牛》是尤奈斯库的代表作。他的戏剧荒诞不经,剧情显的支离破碎,有时根本没有矛盾冲突,因此起初并不被人接受。可尤奈斯库认为戏剧的语言呈现僵化状,而自己所做的一切就是使已经僵化的状态得以改变,冲破旧的语言表 达模式。当他第十三个剧本《犀牛》上演之后,得到了广泛好评。此时尤奈斯库已经被公认为荒诞派戏剧的鼻祖之一。
帕特里克·维克托·马丁代尔·怀特(Patrick Victor Martindale Whit,1912年5月28日-1990年9月30日),出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英国剑桥皇家学院,澳大利亚小说家、剧作家,20世纪最重要的英文作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小说可以在情节性描写和意识流间自由切换,评论界一致公认他是世界上富于才华并卓有成就的作家之一,有“澳大利亚的创世记”之称,于1990年9月30日,在悉尼市郊百岁公园寓所去世,享年78岁。
印度古典梵语诗人,剧作家。在世年代不晚于5世纪。现存公认属于他的作品有7部:抒情短诗集《时令之环》,抒情长诗《云使》,叙事诗《鸠摩罗出世》和《罗怙世系》,剧本《摩罗维迦与火友王》、《优哩婆湿》和《沙恭达罗》。
帕尔·拉格维斯(Par Fabian Lagerkvist,1891-1974)瑞典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出生于瑞典南部斯莫兰省的总教堂所在地凡有镇,父亲是铁路局的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