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潜(1621—1706)字孔昭、石山,号半隐、耘叟,晚号石山农、石山居士·四川遂宁人,南明宰相吕大器之子,侨居江苏泰州。明崇祯十五年(1642),中举人,十六年(1643)中进士,官行人,授太常博士。工诗文,善书画,时称“诗书画三绝”。吕潜与新都费密、达川唐甄合称“清初蜀中三杰”;与金陵著名画家龚贤并称“天下二半”(吕潜,号半隐;龚贤,字半千),卒葬遂宁枣子坪,享年八十有六。《国朝耆献类征》卷466、清嘉庆本《四川通志》、《遂宁县志》等有传。胡传淮编选有《吕潜诗选》、发表有《“诗书画三绝”奇才吕潜初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明末清初著名诗书画家吕半隐探析》(《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七辑),有助于吕潜研究。
郭东藩,(公元1526-1605),字镇夫,号两峰,金乡县胡集镇郭山口村人(后迁至金乡城内东关郭隅首),明代人。嘉靖十八年以陕西布政司参议巡抚金州(今陕西安康),改分守关南道。关南道故在商州,是年移驻金州,创建公署,始建于小什字街之西:中建亲民堂;前建姚墟宣德坊;左为抚绥汉南坊;右为藩屏西秦坊。事迹见之于《陕西通志》、《兴安州志》。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汉族,江苏太仓人。后移居吴县。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他功力精湛,以临仿唐宋名家稿本为多,如《临宋人画册》和《临萧照高宗中兴瑞应图》,前册若与原作对照,几乎难辩真假。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亦称“天门四杰”。
李书文(1862~1934年),字同臣,河北沧州盐山县王南良村人。一生为人光明磊落,疾恶如仇。他以登峰造极的精技纯功,镇邪恶,御外侮,以武扬威,誉满海内外。更因其枪法、拳术天下无双而得“刚拳无二打、神枪李书文”之美誉。
陈发科(1887-1957),字福生,陈氏十七世(太极拳第九代),是陈氏十四世“牌位大王”陈长兴曾孙,师承其父延熙.是陈氏太极拳承前启后的一代大师,陈发科先生一九二八年应许禹生等之邀到北京传拳,他以“挨着何处何处击,将人击出不见形”的高超技艺受到北平武术界的叹服。从而在北平站住了脚,开始在北平传拳,改变了“谁知豫北陈家技,却赖冀南杨氏传”,开创了“不意陈君标异帜,缠丝劲势特刚强”的新时代,使得有300多年历史的只流传在陈家沟一隅之地、一姓之众的陈氏太极拳走出了陈家沟,是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学者甚众,教学有方,培养出了洪均生、李剑华、雷慕尼、田秀臣、陈照奎、冯志强等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开创了北京陈式太极拳的新纪元。
刘百川,安徽六安县十里勾人,生于1870年,自幼习武,个性刚勇,得少林高僧杨澄云秘传,武艺精进,中过武举,中年走镖关外。曾游香港,以子母鸳鸯连环腿击败英国大力士既内八腿、外八腿、内八锤、外八锤,明八打、暗八打。得其精髓,身手非凡,尤其擅长腿法,出脚时快如飓风,猛如闪电,能轻易折断碗口粗的树杆,与人交手,往往在须臾间踢倒对方。故有“进入了前五名。
曹继武生于康熙四年(1665),从 姬际可 习心意六合拳十有二年,技勇方成。
程廷华(1848年-1900年),字应芳,河北省深县程村人。自幼入京学徒,艺成后在京崇文门(哈德门)外花市上四条,以制镜为业,江湖人称“眼镜程”。投师董公门下,深得八卦掌之精奥。其掌法的特点是屈腿淌泥,横开直入,拧翻走转,舒展稳健,劲力沉实,刚柔相济,善摆扣步,以推、托、带、领、搬、扣、劈、进见长, 螺旋力层出不穷,拧裹劲变化万千。他将从小习得的摔跤等技艺有机地融入八卦掌中,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感悟不断充实完善,逐步形成了风格独特的程派八卦掌,亦称"南城派"八卦掌。门下成名弟子众多,如李文彪、程有龙、张永德等。
车永宏,字毅斋(1883-1914),排行老二,人称车二师傅,是山西省太谷县桃园堡村人。车永宏一生除务农外,以保镖护院为主,并传授形意拳。声望卓著,远近知名,曾获得“清华翎车永宏五品军功”之称。车先生不仅拳艺精湛,功深力厚,而且武德高尚。虽身怀绝技,但从不伤人之身,颇受人尊重。1914年逝世,终年八十一岁。
陈鑫(1849-1929),字品三,陈仲牲三子,陈氏第十六世,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清末岁贡生,近代中国武术史上著名的太极拳理论家。祖父陈有恒,祖叔陈有本,俱以家传太极拳著名。陈有本创造陈氏新架,陈有恒中年不幸溺亡于洞庭湖,陈鑫父仲甡、叔陈季甡遂改从叔父有本学拳。为阐发陈氏世传之太极拳理,发愤著书立说,其主要著作有:《陈氏家乘》五卷,《安愚轩诗文集》若干卷,《陈氏太极拳图说》(原名《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出版时改为是名。)四卷,《太极拳引蒙入路》一卷及《三三六拳谱》等,其中以《陈氏太极拳图说》为代表。
陈汝信,陈氏第十世,学拳于太极拳创编人陈王廷。他勤学苦练,功夫日臻炉火纯青,和师兄所乐一样,深得陈王廷喜爱。为太极拳创编后的第二代太极拳宗师。
程庭华(1848~1900年)河北省深县人。八卦掌门中的代表人物之一。程庭华身长力大,自幼喜练摔跤,因敬慕董公(董海川)的武技、武德而拜在董公名下习练八卦掌。艺成之后,广结武林朋友切磋技艺,形成自己独具特色和风格的掌法,并得到武林人士的承认。
高凤岭,字云峰,河北故城高庄人,武当太乙门派掌门人,也是1924年4月上海全国武术运动会18位武术名宿之一。《记十八武术专家》中记载:“高凤岭为猴形拳名手,更精于地躺拳。身手绵巧,步履轻捷,寡言笑,终日除演武外,心不旁骛。
八极门 第五代大师韩化臣,字惠卿(1886-1937),沧州东南罗疃人,职业武师。身强体壮有千斤膂力。青年时拜张拱辰(景星)为师,习八极、劈挂。为得真传随张师入族,成为入室弟子,同时也得师伯黄四海、师兄李书文奖掖。韩化臣与师兄弟张毓衡、马凤图、马英图一起苦练。四兄弟把马凤图、马英图带来的盐山劈挂,加以提升发展,这是八极、劈挂结合的又一次飞跃。
马维祺《西元1847年-1875年》,河北定兴人,董海川之徒,八卦掌代表人物之一。马维祺家中在北京城东便门开设维记德煤炭厂,绰号“煤马”。同治年间,董海川因年老,离开肃王府,曾经住在马维祺家中三年,这段时间,马维祺专心跟随董海川练功,功力精进,因而以武艺闻名北京。他擅长风轮掌、点腿及翻背捶,有“铁腿煤马”之称,与尹福、程廷华、梁斋文齐名,被认为是董海川门下四大弟子之一。
宋世荣先生,字约斋,号镱泉,京兆宛平人(今北京大兴县),生于1849年,卒于1927年享年七十九岁。宋世荣和他的胞弟宋四德,人称二宋,都是宋氏形意拳宗师。宋世荣赋性慷慨,急公好义,有古侠士之风,自幼好学,喜读书,为人多才多艺,对于诸子百家无不涉猎。于读书之余,常习少林拳和家藏《易筋》、《洗髓》二经。
薛成华,字友棠,直隶无极县人。明敏敦厚,胆识过人。幼时尝与乡里群儿戏古庙,塑像颓败,杂置荆棘间,群儿争相攘扑,鼓掌喧嬉,成华独默立一偶,若无睹者或问之,成华曰:木偶无智无力,彼等狎而侮之,何得言勇,吾他日得志,当斩佞幸头,为天下除蟊贼也。识者奇之。
祝光照,江西上饶人,同盟会员 讨袁先锋将士。
徐兆宾在工八营正兵,共进会员。武昌起义,任敢死队副队长,在汉口三遭桥牺牲。
徐振泉,于1911年秋,武昌首义,弃家到开封,投身警界。旋加入仁义会。不久,河南举义,响应辛亥革命,不料事泄失败,同起义军总司令张钟端一起被捕。在交涉和审讯时,激昂慷慨,直认不讳。同年12月25日光荣就义。
高福楠,1887年生,辛亥革命烈士。
卞鼐(1874-1908):四川江津人。字小吾。秀才出身,纳捐为主事。愤清廷腐败,外侮迭乘。欲提倡蚕桑工业,以实业为基础,徐图发展。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赴北京,次年至上海,曾至监狱探视邹容,并与马君武等结纳。旋返四川,变卖家产复来上海,购《警世钟》、《革命军》、《苏报案纪事》等书数百册,于次年春运抵重庆,广为散发,并发起东华火柴厂,创办东文学校,开办《重庆日报》,宣传革命。1905年被重庆知府鄂芳逮捕,解押成都府狱。1908年6月被杀害于狱中。
潘康时字怡如。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人,塾读有年。1904年投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四十一标当兵。1906年,考升哨长,兼教新兵。1906年,考升哨长,兼教新兵。
宫崎滔天(みやざきとうてん1871—1922)本名宫崎寅藏,籍贯簿上则书虎藏,号腾空庵白寅,明治28年前后改别号为白浪庵滔天,世以此号称。毕生支持中国革命事业,是日本“大陆浪人”中少见的“异类”,孙中山的日本好友。一生矢志不渝,心若赤子,为改变东亚的旧秩序倾尽心血。观其所为,不愧侠之大者。叹自其之后东瀛岛国任侠之风不复行于大道矣。“宫崎寅藏者,今之侠客也……放之虬髯,诚有过之。”(孙中山语)
李辅黄,字亚权,1913年10月26日生。业于湖北武备学堂,以好谈革命,不为当局所用。他与冯特民友善,加入日知会,冯西赴伊犁,李与同行。任伊犁混成协工程营营副。在秘密革命活动中,他联络湖北籍军人。
蔡大辅,男,汉族,籍贯:湖北京山,出生年月:1893年,1915年3月,他和金寿方一起被解到武昌,英勇就义。
于镛,男,山东威海人。
徐国泰(1889—1911) 原名梦九,字民安,参加革命后,改名国泰、字晒西,江苏邳县(今邳州市)人。
陈燮枢(1874—1958),字赞卿,又作赞钦,绍兴东浦镇人
程正瀛(1885—1916),湖北省鄂州市泽林大山村人,早年投入湖北新军工程八营当兵。1908年他加入共进会,并任工程营革命军第二正队第五支队队长。其间,他响应孙中山民主革命,秘密联络同志,共谋反清大业。临近武昌起义当晚,起义之事被当局察觉,程正瀛率先击中该营前来镇压的二排排长陶启胜,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1916年因革命派内部矛盾激化而被害
辛亥革命烈士姓 名:陈守堂 性 别:男民 族:汉族籍 贯:湖南宁乡出生年月:1861年牺牲日期:1911年11月09日
天启五年(1625),在与阉党的斗争中,东林党“六君子”杨涟、左光斗、魏大中、顾大章、周朝瑞、袁化中殉难。他们以忠肝义胆谱写了一曲辉映史册的慷慨悲歌,表现了一腔热血,洗涤乾坤,虽九死犹未悔的忠贞和节烈。
孙德涵,明朝人,字汝海,号聚所。隆庆辛未进士。从祀议起,上疏极言文成应祀。授刑部主事。孙德涵传阳明之学,世为儒宗。倡导阳明学说,是王学风行于世的推动者之一。
陈元赞(1587—1671年)。字羲都,号既白山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河南禹州。少林寺习武多年,善于少林五拳,摔跤之法,著有《万法全书》绘图本一书。“起倒流柔术”之始祖。
苏小娟,又叫苏小小,南齐人氏,是当时江南名妓之一。咏诗了却官司的智慧女子。
高起潜,明末宦官。崇祯初为内侍,与曹化淳,王德化等深受崇祯器重。崇祯五年(1632),督诸将征孔有德叛乱。旋督宁、锦军,镇压农民军。九年,任总监,分遣诸将御清军,怯丑不敢战,惟割死人首冒功。崇祯十一年(1638年),皇太极又命多尔衮、岳托等越过长城,大举深入。明朝以卢象升为督师,宦官高起潜为监军。负责督军迎敌。而高起潜与兵部尚书杨嗣昌皆不欲战,结果卢象升孤军奋斗,在巨鹿贾庄血战而死。
隋文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到隋统一前近3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使隋代获得了“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的赞誉,为中国封建社会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自从周武灭佛后,佛教元气大伤,隋文帝登基后,大兴佛教,隋唐佛教之盛,历史上称为黄金时代。
独孤后(543-602),姓独孤,名伽罗。性妒忌,不设三妃。卒谥文献。隋河南洛阳人。北周大司马独孤信之女,杨坚之妻,长女为北周宣帝后。隋开皇元年(581 年),立为皇后。好读书,通达古今。其时多为文帝筹策,干预朝政,宫中称她为“二圣”。仁寿二年病逝。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弘农华阴(今属陕西华阴)人。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北魏谏议大夫杨暄之孙、北周骠骑大将军杨敷之子。杨素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隋朝建立后,升御史大夫。开皇八年(588年),以行军元帅身份率水军东下攻灭陈朝,以功拜荆州总管,封越国公。因其帮助杨广(隋炀帝)成为太子。杨广继位后,杨素又领兵讨平汉王杨谅叛乱。累官司徒,封楚国公。大业二年(606年),杨素去世。获赠光禄大夫、太尉,谥号“景武”。
她是隋朝隋文帝的第五女。在文帝的几个女儿里面以孝顺和谦和而著称。在《隋书》里是专门为这位兰陵公主立传的。所谈到的是隋炀帝在还是晋王的时候,想把这个妹妹许配给自己看中的他的小舅子萧玚,而不希望妹妹嫁给自己不喜欢的柳述。...
宋金刚(?—620年),中国隋朝末期农民起义军首领。上谷(现河北省)人。在上谷地区聚众反叛,之后,跟随山西的刘武周。南下与李世民交战,战败后逃亡到突厥,被突厥兵追上捉回,并将其腰斩。
杨坚(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皇帝,鲜卑赐姓是普六茹,小字那罗延。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杨坚建立了隋朝,统一中国,是隋朝的开国皇帝定都长安(大兴城),开创了辉煌的“开皇盛世”。隋文帝第一次实现了中国大范围内的多民族的统一,他建立的政治统一维持了几个世纪,其结果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强国之一,被尊崇为“圣人可汗”。使中国人免受战争之苦。他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中国重新置于一个政权治理下,外御强敌突契,内令人民安宁生息,功业之伟大,足以流芳千古。;他首次实行了一直沿袭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他开创了科举,制定了当时最为先进并影响后世基本立法的律法《开皇律》。不仅如此,他还开启了隋唐盛世之门,实现了千古传颂的“开皇之治”。杨坚在位23年,604年病逝于大宝殿,终年64岁,葬于泰陵(今天陕西省杨陵(凌)区城西5公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