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廷美(947年-984年)字文化,本名赵匡美,太平兴国初,改今名。宋太祖赵匡胤四弟,父赵弘殷,母昭宪太后杜氏。被贬谪任西京留守后,暗中仍与兵部尚书卢多逊频繁勾结。二人勾结之事败露,魏王赵廷美遂被罢去西京留守,削去一切官职,仅保留魏王空名,闲居在家;赵廷美闲居在西京,后降魏王封爵为涪陵县公。
杨延平,本名 杨泰,字延平。 杨家将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中人物;金刀老令公 杨业的长子,杨家七郎的大哥,故称“杨大郎”。父母不在时,便会担起职责;众弟有难,会挺身而出。北宋殿前大将,战功显著,官拜保驾大将军、封忠孝侯。早年常跟随杨业建功立业,加封为忠孝侯、位列当朝八少阳侯、官拜代州节度使。
陈执中,北宋洪州南昌(今属江西)人。父名恕,为朝官,凭父荫,为秘书省正字(校正书籍的官),有机会博览群书。之后升警卫、司礼等官署机构任职。到公元1003年(真宗咸平六年),陈执中被派遣出任梧州知州,政绩斐然。《宋史》有传。
     傅尧俞(1024~1091)北宋官员。原名胜二,字钦之,本郸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徙居孟州济源(今属河南)。未及二十岁即举进士,入仕初由县官渐至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因反对新法被贬,一度削职为民,宋哲宗朝,官拜给事中御史中丞、吏部尚书兼侍讲等。元祐四年至六年,官拜中书侍郎。为官三十载,为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重臣。司马光赞之:“清、直、勇三德,人所难兼,吾於钦之见焉。”
欧阳珣(1081-1127年),字全美,又字文玉,号欧山,男,汉族,学籍吉州庐陵,乡籍泉州晋江潘湖,欧阳詹之十世孙。他少聪而敏慧,稍长就学于仁颖书院,北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丙戌与本邑储敦叙同登蔡凝榜进士,调崇安尉,有主簿者贫不妄取卒于官,欧阳珣倾囊以赈其行,人皆义之终,丁父忧,珣立于灵堂前,其叶累百,人谓其忠孝两全。
高继勋(958—1035)北宋武将。字绍先,谥穆武。毫州蒙城(今属安徽)人。高琼长子。历仕右班殿直、崇仪使、陇州团练使、滑州知府、追封康王。有威名,号神将。
刘达,原名刘成栋,1911年2月出生在黑龙江省肇源县,1935年考入辅仁大学,1937年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学业结束后在晋察冀参加开辟抗日根据地等工作。1945年被中央派往东北,先后担任陈云同志秘书和哈尔滨市首任市长等重要职务。解放后先后主持创办了东北农学院、林学院,后又担任黑龙江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和中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林业部副部长等,粉碎“四人帮”后,担任清华大学校党委书记、校长,1983年改任名誉校长,1994年4月因病逝世。
上官正(936—1007),字常清,开封人。少举《三传》,后为鄜州摄官。
王恩,字泽之,开封人。以善射入羽林,神宗阅卫士,挽强中的,且伟其貌,补供备库副使。为河州巡检,夏羌寇兰州,恩搏战城下,中两矢,拔去复斗,意气弥厉。迁泾原将。尝整军出万惠岭。士饥欲食,恩倍道兼行,众汹汹。已而遇敌数万,引兵先入壁,井灶皆具,诸将始服。羌扣壁愿见,恩单骑径出,遥与语,一夕,羌引去。
符昭寿字如期,魏王符彦卿第三子。
 仁宗朝宦官梁怀吉;北宋仁宗朝宦官,最开始是“前省”,即内侍省的内侍,后来被调进后省(入内内侍省)服侍仁宗长女兖国公主,入公主宅,为勾当内臣、入位祗候,即公主宅的主管级宦官;神宗朝兴元府人梁怀吉,兴元府(今属陕西汉中)人,与上述仁宗朝宦官同名。殴打儿子至死,案件引起朝廷官员争议。 
杨重勋(?—975),男,北宋名将杨业弟,本名杨重训,后周末避周恭帝名宗训改。后周广顺二年(952)末,一度归附后周,后又再次归附北汉。显德四年十月,再次归降后周,升为防御史。宋朝建立,杨重勋归附,多次击退北汉的进攻。乾德五年(967),设建宁军于麟州,杨重勋升任建宁军节度留后,开宝五年(964)九月,宋太祖采取另派武臣任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麟州等地的长官,而将世袭的土豪移置内地,杨重勋由建宁军节度留后移为保静军(宿州,今属安徽省)节度留后,后升节度使,开宝八年(975)七月死。
北宋呼家将第八代英雄。官拜忠孝王,人称双锤将。四猛八锤之一。
赵彦徽(?—968),河北安喜(今定州)人,北宋初期领,开国功臣之一。在北宋初年,曾任自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武信节度使、步军都指挥使等要职。史称:赵彦徽“与上(太祖)同事周世宗,尝拜为兄”,推测赵彦徽年长于赵匡胤,他在后周世宗初年的职位,当与赵匡胤相近或稍高。虽拜他为兄,但他与宋太祖的关系也仅稍优于张光翰,他与张光翰同于建隆元年五月首先被罢军职,他的军职为宋太祖的亲信罗彦瓌所接替。
        赵楷,初名焕,生于1101年,卒年不详。宋徽宗第三子,封郓王,母懿肃贵妃王氏。跟他的父亲宋徽宗一样是个琴棋书画皆有所成的人,自小聪明伶俐,深得徽宗宠爱。他性极嗜画,颇多储积。善画花鸟,极为精致。又善墨花,但用墨粗欠生动耳。《宋史本传、画继、图绘宝鉴》
龚夬,据清乾隆《河间县志》载:龚夬少年好学,性情刚直,平素清介自守,苦学好思,在瀛州享有很好的声誉。他于宋徽宗时中进士。公元1101年,宋徽宗继位后,闻其声名,即召龚夬,拜为殿中侍御史。
孝章宋皇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北宋至道元年(995)四月),宋太祖皇后,号为“开宝皇后”。
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今属河南)人。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之祸,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
      杨绘,北宋官员。少年聪慧,名闻西州。仁宗时,举进士,任荆南通判、开封推官等,有官声。公元1068年,神宗即位,召修《起居注》。因触犯曹公亮,改兼侍读,辞去。后累官翰林学士,任御史中丞,触犯王安石,被贬为亳州知州。公元1086年以天章阁待制身份任杭州知州。著有文集八十卷。
何执中(1044年~1118年),字伯通。宋神宗熙宁六年进士甲科。历任工部、吏部尚书兼侍读。北宋大臣,徽宗朝宰相。卒后追封清源郡王。
楚昭辅(911—979)北宋武职官吏。字拱辰,宋州宋城(今河南省商丘)人,初 隶赵匡胤麾下,以才干称。宋初,为军器库使。太祖外出征讨,以为京城巡检,累迁枢密副使。太宗太平兴国初拜枢密使。性勤介,人不敢干以私,然颇吝啬,前后赐予万计,悉聚而蓄之。楚昭辅是著名收藏家,藏有韩滉《牛图》以及王维山水画。
昭怀皇后刘氏(1079年-1113年),宋哲宗赵煦的第二任皇后。开始只是御侍,美貌明艳在后宫居首,并且还有很多才艺。得到哲宗的宠爱,从美人、婕妤进升至贤妃。生有一子二女。不仅有哲宗的盛宠,而且刘氏能顺意奉向太后(宋神宗皇后)、朱太妃(宋哲宗生母)两宫。当时孟皇后位居中宫,刘氏不守臣妾之礼,而且秘密造谣传播诽谤孟皇后,内侍宦官郝随、刘友端被刘氏所利用。
符惟忠 ,字正臣,符彦卿曾孙也。以外祖母贤靖大长公主荫,为三班奉职,后擢阁门通事舍人、勾当东排岸司。三司使寇瑊绳下急,漕米数不足纲,吏卒率论以自盗。惟忠争曰:“在法,欠不满四百者不坐,若以自盗论,则计直八百即当坐徒矣。”瑊怒曰:“敢抗三司使邪?”惟忠曰:“职有当辨,非抗也。”瑊益怒,惟忠争愈力,如所议乃已。
吕师囊(?—1121),十四都(今白塔镇)吕高田村人。(现属浙江仙居县白塔镇)。初为摩尼教首领,常“散金于人”,扶贫济困;“人有急,辄为排解”,有“信陵君再世”之称,不少人直 称呼他为“信陵君”。义军被镇压后,童贯下令“赤其族”,吕高田全村被毁。多年后,幸存者自逃亡地迁回,在村东韦羌溪桥头重建家园,名吕桥头 
姓名:苏洵 字明允 号老泉 性别:男 生卒年:1009—1066 所属朝代:宋代 所属文学时期:宋代文学 所属流派:三苏 唐宋八大家 代表作品《权书》 《衡论》 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
郭邈山(-1043) 北宋民变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