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一世(法语:Jean Ier le Posthume,1316年11月15日—19日),法兰西卡佩王朝第十五位国王(1316年在位)。约翰为卡佩王朝国王路易十世的遗腹子,母亲是匈牙利公主克莱门丝。实际上根本没有过一位约翰一世国王的统治,因为婴儿在出生数日后即夭折,但约翰一世仍被视为合法的法国国王。婴儿的尸体被安葬于圣但尼修道院。
(1194年12月26日—1250年12月13日)腓特烈二世的父亲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母亲为西西里的康斯坦丝(由诺曼人统治的西西里王国唯一的女继承人)。他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边防区(马克)的耶西(Jesi Mark Ancona),是亨利六世夫妇唯一的孩子。腓特烈二世异常注重皇帝的威严,留下了大量以罗马皇帝为造型的雕塑,让现代人能猜测他的容貌。在他年轻的时候他的容貌相当地清秀富丽,看上去个性很沉静。但随着年龄地增长,他越来越清瘦,表情越来越严厉,在他老年的雕塑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位脸色阴沉的帝王,皱着双眉,似乎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不满和怨恨。虽是被逐出教门的皇帝,但利用外交手段指导第六次十字军,毫无死伤地进入圣地耶路撒冷,被称为“王座上第一个近代人”(The First modern ruler)的知识份子。
腓特烈二世(FrederickII;1090年–1147年4月6日),外号“独眼龙”,霍亨斯陶芬家族第二任士瓦本公爵(1105年–1147年),他是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一世与德意志的阿格尼斯所生的长子。1105年,腓特烈继承父亲的爵位。1121年,他与巴伐利亚的朱迪丝结婚,后者来自韦尔夫家族。在叔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去世后,在弟弟法兰克尼亚公爵康拉德与士瓦本贵族的支持下,腓特烈参与了德意志国王的竞选,然而最终输给了萨克森公爵洛泰尔,后者于1125年登基,1133年加冕为皇帝。腓特烈第二任妻子阿格尼斯是其旧敌美因茨大主教阿达尔贝特一世侄女。
墨涅拉奥斯是希腊神话中斯巴达的国王。他是阿加门农之弟,海伦之夫。海伦被帕里斯拐走后,墨涅拉奥斯与阿加门农召集希腊境内几乎所有的国王对特洛伊开战。经历十年苦战,特洛伊沦陷,海伦被墨涅拉俄斯夺回。两人育有一女,嫁给阿加门农之子俄瑞斯透斯(Orestes)。
叶赫那拉·金台吉(?-1619年),又译“金台石”、“锦台什”。叶赫那拉氏,扬吉弩子,纳林布禄之弟,末代叶赫贝勒(东城)。后为建州努尔哈赤攻灭。
刘钧(926年-968年8月23日),原名 刘承钧, 沙陀族人,后来定居并州晋阳,北汉世祖 刘旻次子,五代十国时期 北汉第二任君主,954年—968年在位。乾祐七年(954年),刘旻去世,刘钧为 辽国册封为 帝。天会十二年(968年),刘钧去世,谥号孝和 皇帝,庙号 睿宗,刘钧的外甥同时也是养子的 刘继恩继位。
赵雍,元代书画家。字仲穆,湖州(今属浙江)人。赵孟畲巫印R愿敢袢胧耍僦良痛啤⑼萋纷芄芨隆J榛坛屑已В悦项尝为幻住庵写金刚经未半,雍足成之,其联续处人莫能辨。擅山水,尤精人物鞍马,亦作界画。书善正、行、草,亦长篆书。精鉴赏。传世作品有《兰竹图》、《溪山渔隐》等。
春秋时郑国第十九任君主。姬姓,名趸,为郑定公子,在位十三年。
希腊国王保罗一世(希腊文:Παλο Α, Βασιλε των Ελλνων,拉丁文转写:Paúlos A', Vasileús ton Ellínon,1901年12月14日-1964年3月6日),1947年至1964年就任希腊国王。
霍斯劳(库思老)一世(不朽的灵魂)(波斯语:;去世于579年),伊朗萨珊王朝的国王(531年~579年在位)。在后世的伊朗文学中,霍斯劳(库思老)一世总是以正义的化身和优秀的君主的形象出现。
刘英(?—71年),东汉楚王, 为东汉光武帝和许美人所生。后因为图谋取代汉明帝被废去王位,而后自杀。据荷兰汉学家许里和研究,约在公元50年前后的这段时期,佛教已经渗入淮北地区、河南东部、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这一数省接壤的广大区域。当时的彭城是非常繁华和开放的城市,也是这个区域里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同时,彭城还坐落在丝绸之路从洛阳向东延伸直到东南地区的大路上。就是这个城市,在公元1世纪中叶,封于此地的楚王刘英的府内居住着由僧人、居士组成的僧团,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僧团。
杨溥(900年—938年12月23日),南吴太祖杨行密四子,南吴烈祖杨渥、南吴高祖杨隆演之弟,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君主。920年(武义二年)杨隆演去世,杨溥为徐温所迎继吴王位,921年,改元顺义。927年(顺义七年),即皇帝位,改元乾贞。南吴于杨隆演及杨溥在位时,军政大权皆操之在徐温、及其养子徐知诰(李昪)父子之中,之所以即位,只是为徐氏父子篡位称帝之准备而已。937年(天祚三年),杨溥禅位徐知诰,南吴灭亡。杨溥被徐知诰上尊号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938年(升元二年)杨溥去世,谥号睿皇帝。
近肖古王(?-375年;在位时间:346年—375年),是朝鲜半岛三国时期百济的第十三任君主,名余句=徐句。<br />
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1557年-1598年),于1584年~1598年在位,是俄国留里克王朝最后一个沙皇。
亨利三世(法语:Henri III,1551年9月19日—1589年8月2日),法兰西瓦卢瓦王朝最后一位国王(1574年—1589年在位)。原名亨利·亚历山大(Henri Alexandre)。
查理九世(1550年6月27日-1574年5月30日),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560年兄长弗朗索瓦二世英年早逝后,当时是奥尔良公爵的查理九世于1561年在兰斯加冕为法国国王。他完全受自己野心勃勃的母亲凯瑟琳·德·梅第奇控制。
查理七世(Karl VII,1697年8月6日-1745年1月20日),别名卡尔·阿尔布雷希特(Karl Albrecht),出生于布鲁塞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span>他继承了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巴伐利亚选侯爵位,并于1742年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维特尔斯巴赫家族仅有的两位皇帝之一。
亚哈(;Ahab,?-前852年)是古代中东国家北以色列王国的第八任君主。他的父亲是暗利(列王纪上16:29)。他的帝国包括摩押属国,犹大王国则是从属于它的盟国。但他的王国被同叙利亚的不断战争所削弱。通过和西顿公主耶洗别的婚姻,亚哈把对腓尼基神巴力的崇拜带入以色列,结果招致以利亚和其他先知的反对。亚哈在基列的拉末同叙利亚人作战时阵亡。
保定帝段正明,云南大理人,白族先民。大理国第十四位皇帝(1081~1094年在位),大理兴宗段思廉孙子。段正明在上明元年(1081年)即位,史载段正明“政策归仁,恪尚俭素”。在位十三年,用过三个年号:保立(一说保定)、建安、天佑。绍圣元年(1094年)段正明受到高升泰家族的政治压力,禅位于国相高升泰,进入崇圣寺出家为僧。
希腊国王<b>奥托一世</b>(希腊文:<b>θων, Βασιλε τη Ελλδο</b>,拉丁文转写:Othon, Vasileus tis Ellados,1815年6月1日-1867年7月26日),原名<b>巴伐利亚的奥托·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b>(<b>Otto Friedrich Ludwig von Bayern</b>),巴伐利亚王子,1832年被选为近代希腊王国的首任国王。
腓力二世·奥古斯都(法语:Philippe II Auguste,1165年8月21日-1223年7月14日),绰号“狐狸”,法兰西卡佩王朝第九位国王(1180年—1223年在位),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之子,母亲为香槟的阿黛勒。在他之前,卡佩王朝已走过了近200年的历程,但国王却像囚徒一样被困在“法兰西岛”上,对其周围的一片汪洋无可奈何。所谓“法兰西岛”是指卡佩王朝早期国王所能有效控制的实际范围,包括塞纳河和卢瓦尔河中游的狭长地带,以巴黎和奥尔良为中心,其面积只占法兰西国土的大约1/15。在“岛”外,不乏实力比王室要强大的诸侯,如诺曼底公国、勃艮第公国、阿基坦公国等。即使在“岛”内,也有着众多不服管制的城堡主。腓力二世通过努力,使法国王权由弱转强,王室领地扩大了三倍,使法国向中央集权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b>腓力四世(大帝)</b>(西班牙语:<b>Philip IV,</b>1605年4月8日-1665年9月17日),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国王(1621年—1665年在位)及葡萄牙哈布斯堡王朝国王(称腓力三世,1621年—1640年在位)。腓力四世出生于巴里亚多利德,是腓力三世的长子。他同时是南尼德兰的领主,并兼任葡萄牙国王至1640年。他在任期间,西班牙虽然仍领有广大国土,但已经继续走向衰落。1648年他承认了荷兰的独立。
奈菲尔塔利(Nefertari,约公元前1290年-公元前1255年),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的王后。奈菲尔塔利在外交方面做出一定的贡献,促进古埃及与周边国家的和平,死后被奉为女神。奈菲尔塔利墓是拉美西斯二世最重要的陵墓。
霍斯劳一世(不朽的灵魂)(波斯语:;去世于579年)伊朗萨珊王朝最伟大的国王(531年~579年在位)。在后世的伊朗文学中,霍斯劳一世总是以正义的化身和完美的君主的形象出现。
阿卡狄乌斯,东罗马帝国皇帝。曾与父皇狄奥多西一世同朝执政(383~395)。父皇临死前把帝国分与二子。他得东部,其弟霍诺留得西部。罗马帝国自此东西分裂为两个国家。395年起是东罗马帝国皇帝。402年指定儿子狄奥多西二世为同朝皇帝。在位期间潜心基督教,听任权臣弄政,边境也常遭哥特人的侵袭。
詹姆斯一世(苏格兰盖尔语:Seumas I;英语:James I,1394年12月10日—1437年2月21日),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第三位国王(1406年—1437年在位,其中1420年—1437年掌握实权)、诗人。罗伯特三世之子。斯图亚特王朝第一位真实意义上的君主。
吴王阖闾(?―公元前496年),一作阖庐,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左传》、《世本》作吴王余眛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96年在位。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取吴国王位。吴王阖闾执政时期,以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军,使国势日益强盛。公元前506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后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师,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复国。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槜李之战中,被越大夫灵姑浮挥斩落他的脚趾,重伤而死。
后秦文桓帝姚兴(366—416),字子略,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羌族,后秦武昭帝姚苌长子。394—416年在位。姚兴在前秦时任太子舍人。后秦建国后立为皇太子。姚苌每次出征都留姚兴守常安。393年姚苌死时正值苻登攻打后秦,姚兴密不发丧,待至次年击败苻登后才即帝位,改元皇初。姚兴在位22年,勤于政事,治国安民。重视发展经济,兴修水利,关心农事;提倡佛教和儒学,广建寺院。
第二保加利亚帝国沙皇(1218~1241)。他推翻他的堂兄鲍里尔,并把他的眼睛弄瞎而自立。伊凡文武兼备,恢复国内秩序,控制波雅尔。1230年击败伊庇鲁斯暴君杜卡斯,取得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和伊庇鲁斯的大片土地。他把一个女儿嫁给塞尔维亚大公,另一个女儿嫁给萨洛尼卡国主,又把第3个女儿许给11岁的拉丁皇帝,他答应将伊庇鲁斯、阿尔巴尼亚和西马其顿作为女儿的嫁妆,交换条件是使他成为拉丁帝国的摄政。但拉丁人对日益强盛的保加利亚有戒心,拒不承认皇帝的婚约,而使皇帝和耶路撒冷国王的女儿订婚。此后,伊凡阿森二世将保加利亚教会从罗马分裂出来 。
唐德宗李适(“适”音kuò,不是“适合”的“适[适]”的简化字),天宝元年(742)四月十九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他是肃宗的长孙、代宗的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在位26年,享寿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在位前期,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颇有一番中兴气象;但泾原兵变后,文官武将的相继失节与宦官集团的忠心护驾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使德宗放弃了以往的观念。在执政后期,德宗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在全国范围内增收税间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逝世。
石弘(314-335),字大雅,上党郡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后赵明帝石勒次子,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第二位皇帝。石弘幼有孝行,以恭谨谦虚自守操节,随杜嘏学习经学,随续咸学诗赋律令,随刘征、任播学兵法,随王阳学刺杀之术。后被立为世子,任中领军、卫将军,镇守邺城。石勒称帝后,立为太子。石弘虚怀爱士,好作诗赋,亲近之人皆具儒者品德操行的人。咸和八年(333年),石勒去世,石弘继位,朝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石虎手中。咸康元年(334年),石弘被迫禅位于石虎,囚于崇训宫,不久被杀,时年二十二岁。
菲利浦·奥古斯都(法语:Philippe II Auguste,1165年8月21日-1223年7月14日)卡佩王朝国王(1180年—1223年在位)。
陈日照,原名谢升卿,又名陈照、陈京,福建长乐人。据南宋人周密的《齐东野语》记载,当安南国王的人叫陈日照。
杨毅(?-337年),自称龙镶将军,左贤王,下辨公。为仇池国(氐)(今中国甘肃一带)君主之一,他为杨难敌的儿子,承袭杨难敌担任该国君主,在位期间为335年—337年。咸康元年(335年),杨毅向东晋称臣,被封征南将军。咸康三年(337年),杨毅族兄杨初杀死。
<b>让大公</b>(英语:<b>Grand Duke Jean</b>,1921年1月5日-2019年4月23日),全名<b>卢森堡的让·伯努瓦·纪尧姆·罗贝尔·安东尼·路易斯·马里·阿道夫·马克·达维亚诺</b>(卢森堡语:<b>Jean Benot Guillaume Robert Antoine Louis Marie Adolphe Marc d'Aviano vu Ltzebuerg</b>),前卢森堡大公(1964年至2000年在位)、拿骚公爵、波旁-帕尔马亲王。夏洛特女大公和费利克斯亲王(Prince Felix of Bourbon-Parma)的长子。2019年4月23日因肺炎去世,享年98岁。
埃里克五世Erik V (约1249-1286),克里斯托弗一世之子,丹麦国王(1259-1286),在其统治期间,大贵族和主教权利扩大。
景德王(?-765年);姓金名宪英,是新罗第三十五代君主,圣德王子,孝成王母弟,妃满月夫人金氏(舒弗邯金义忠之女)。在位二十四年,谥景德,太子干运时年八岁即位,是为惠恭王,太后摄政,葬景德王于毛祇寺西南。
阿尔贝二世(AlbertII),全名阿尔贝·费利克斯·狄奥多尔·温伯特·克雷蒂安·尤根·马里·维丁,1934年6月6日生于布鲁塞尔,继位时59岁,因此成为比利时王国登位时最年长的君主。2013年7月21日,阿尔贝二世正式退位,其53岁长子菲利普宣誓成为新任国王。
长者爱德华(古英语:ēadweard se Ieldra,英语:Edward the Elder,870年-924年7月17日)是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英格兰王国国王,899年至924年间在位。他继承父亲阿佛列大帝的功业而加以扩展,在多次击败丹麦人的入侵后收复英格兰大多数的地区,并得到苏格兰与威尔士的称臣,成为全不列颠的共主。
薛襄公,是春秋时代薛国国君,任姓,伯爵,名定。他的前任是薛献公,续任是薛公比。<br>
玛丽一世(英文:Mary I,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1553年7月-1558年11月17日在位)。她是都铎王朝的第四任君主,她的父亲是亨利八世,母亲是凯瑟琳王后(阿拉贡的凯瑟琳),丈夫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玛丽一世在其同父异母弟弟爱德华六世死后,废黜了继任的简·格雷。1553年10月1日,玛丽正式加冕成为英格兰的女王。玛丽一世是极其虔诚的天主教徒,即位后在英格兰复辟罗马天主教(旧教),取代她父亲亨利八世提倡的英国新教。为此,她下令烧死约300名反对人士。于是玛丽一世被称为“血腥玛丽”(Bloody Mary)。后来,Bloody Mary在英语中就成了女巫的同义词。1558年11月17日,玛丽一世逝世,时年42岁。玛丽一世去世后,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继任者伊丽莎白一世所颠倒。
杞桓公(?―前567年),名叫姒姑容,是杞国的第10任君主,杞成公之弟,继承其爵位。在位70年,传于其子杞孝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