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元宅,伊予金子城主金子元成的长男。为长宗我部元亲势,在第二次四国征城破,以死殉国。
江上武种,日本著名武将,也是天道游戏中人物,原为少弐家臣。少弐家没落后改仕龙造寺家。担任城原势福寺城主。其人,并无出众之处。但是江上家世代相传的名刀“小胸切”却名闻天下。 <br />
梁宪洙(朝鲜语:,1816年—1888年),朝鲜王朝末期的一名武将,朝鲜王朝著名爱国将领,字敬甫,号荷居,本贯南原。
        杨朝晟,字叔明,甘肃夏州朔方人。唐朝中期任邠宁节度使,在历史上以筑城扩地闻名。出身行伍,因军功被授为甘泉府果毅。建中初年,追随河东节度使李怀光讨伐叛将刘文喜于泾州,斩获颇多,因功升骠骑大将军。平卢节度使李纳进寇徐州,杨朝晟又与大将唐朝臣往讨,朱泚之乱时,杨朝晟以麾下精兵千人攻下咸阳,获赐实封一百五十户。
加藤清正(1562年7月25日-1611年8月2日),日本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武将和大名,初代熊本藩主,幼名虎之助,外号虎加藤。出生于尾张国中村。由于与羽柴秀吉(即后来的丰臣秀吉)有血缘关系,故开始追随秀吉。织田信长死后,其部将羽柴秀吉与柴田胜家为争夺其势力的主导权,在贱岳这个地方开战,其中秀吉方有七人立下赫赫战功,以“贱岳七本枪”著称于世,加藤清正即为其中一人。1588年与小西行长受封,各分得九州肥后国的一半。加藤清正的家族成员有加藤虎熊、加藤忠正和加藤忠広。
薛万彻(?--公元652年),唐朝名将,汉族,唐朝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原籍敦煌(今属甘肃)。隋朝名将薛世雄之子。本为隋将,后与兄长薛万均同自幽州降唐,因征讨梁师都有功,授车骑将军,随罗艺四处转战其他起义军,投入太子李建成幕府,受其赏识。玄武门之变时,率东宫兵马力战,甚至反扑秦王府,直到李世民派人出示以太子首级,他才放下武器带领数十骑逃入南山。后来唐太宗赏识其武勇,屡次遣使招谕才复出拜将。在平突厥、薛延陀部、征高句丽时屡立大功,尚太宗妹丹阳公主。后因参与谋立荆王李元景为帝,被长孙无忌所杀。《新唐书》:“侯君集位将相私谒太子,张亮养子五百人,薛万彻与狂竖谋,皆死有余责,又何咎哉?”
       王基,字伯舆。王基一生,文武兼备,才高于世,德溥于时,深得司马宣王(懿)、司马景王(师)、司马文王三代的器重,尤其在南征毋丘俭,文钦之乱,东征诸葛诞之叛大规模军事活动中,王基与司马师、司马炎结下了深厚的军友情谊。魏景元二年王基去世,追赠司空,谥号为景侯。
邓处讷(?-894年),字冲韫,邵州龙潭(今邵阳市洞口县)人。唐朝末年割据军阀,官至武安军节度使。 年少时即有胆略,随江西牙将闵勖驻防安南。 中和元年(881年),闵勖撤回江西,驱逐湖南观察使李裕。邓处讷推举闵勖为镇南军节度使后,以处讷为邵州刺史。抚州刺史钟传袭陷洪州,朝廷命闵勖讨伐。闵勖与钟传、雷满结盟,唐昭宗以为武安军节度使。后为湖南节度使刘建锋擒杀。
       杨二郎杨延广 (《杨家将》人物) 金刀老令公杨业的次子,名杨永,字延广(或“延定”)。北宋殿前大将,战功显著,封义勇侯。 性格: 年约二十八,为人心思缜密,饱读兵书,是众人的军师。上阵杀敌有万夫不当之勇,忠烈义胆,殒身不顾。
越吉元帅,出现在《 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中。是西羌国王 彻里吉麾下的武将,奉彻里吉之命与 蜀军作战,但被 诸葛亮设计破了铁车军队,越吉元帅被关兴所杀。
福岛正则(1561-1624)福岛正则,幼名市松,出身于尾张国海东郡花正庄二寺邑,父亲是箍桶匠福岛市兵卫正信,母亲为羽柴秀吉的姑母,因此秀吉在织田家中受到重用被封长滨城后,缺乏血亲因缘的秀吉大力提拔自己的亲戚以为臂助,如妹夫三好佐治、襟弟浅野长政等直接拉入家臣团,而像福岛正则及加藤清正等年幼的后辈则多被其妻宁宁亲手扶养,担任小姓服侍秀吉。1624年(宽永元年)福岛正则病逝,在幕府的使者到达前,家人便将其尸体火葬,为此受到幕府追究,将剩余的二万石没收,仅给予他的三子正利3112千石,以旗本身份继续为幕府效力。
远藤喜右卫门尉直经,浅井家头号勇将,同时也是位出色的智略家。姊川合战时曾潜入织田本阵欲暗杀织田信长不得。最终被马回众之竹中久作(竹中半兵卫舍弟) 讨取。
[北宋]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年十八与夏人战灭底河,斩获甚众。宋钦宗(一一二六至一一二七)召对,平仲请斫营擒帅以献功,不成,遂亡命奔蜀。入大面山得石穴以居。朝廷数下诏求之弗得。乾道、淳熙(一一六五至一一八九)之间始出,至丈人观道院,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为人作草书,颇奇伟。《同渭南集》
庞会,庞德之子,诸葛诞造反时,为平寇将军、临渭亭侯,不肯跟从,与骑督偏将军路蕃一起破门杀出寿春,因而进爵为乡侯。《三国志》记载他“勇烈有父风,官至中尉将军,封列侯。”王隐的《蜀记》指庞会曾随钟会、邓艾讨伐蜀国,蜀国灭亡后,便杀尽关羽子女以为父报仇。
平重衡(1157年-1185年)是平安时代末期的武将、公卿和歌人。他是平清盛的第五子,为清盛的继室二位尼(平时子)所生。位阶原为从三位,后升正三位,因此被称为三位中将。根据《玉叶》记载,平重衡擅长和歌,文采出众,武艺高强,勇力过人。而且相貌堂堂,因此被比作“牡丹”。同时,平重衡在源平合战中也是平家的重要将领,曾多次击败源氏。
王栖曜(?—803),濮州濮阳人也。初游乡学。天宝末,安禄山叛,尚衡起义兵讨之,以栖曜为牙将。下兖、郓诸县,军威稍振。进为衙前总管。初,逆将邢超然据曹州,栖曜攻之。超然乘城号令,栖曜曰:“彼可取也!”一箭殒之,城中气慑,遂拔曹州。及衡居节制,授右威卫将军、先锋游奕使。随衡入朝,授试金吾卫将军。
赵昂[明]字伯颙,号竹溪,常山(今浙江常山)人。正统十年(一四四五)进士,授中书舍人。官通政使司左参议。仕虽未达,而姓氏甚著。童儿隶卒皆称为赵伯颙先生无异辞。尤博涉郡籍,苦吟咏,工书翰。《怀麓堂集》。另有三国同名人物及同名宣传干部,食品院长。
真田十勇士之一。出羽龟田城城主之子。父亲早死,尚年幼时便成为城主。十八岁时龟田城落城,与弟弟伊三入道一同寄身于真田昌幸家中。后来成为真田幸村家臣。幸村蛰居九度山中时,清海入道与猿飞佐助、雾隐才藏一道漫游日本诸国。善使一根大铁棒,浑身蛮力,据说能将大松树连根拔起。食量极大,好酒而且好…… 色。
丹羽长重(にわ ながしげ,1571年5月11日-1637年4月1日)日本安土桃山时代及江户时代初期的武将及大名。丹羽长秀长男。正室是织田信长四女报恩院。官位从三位侍从、参议。
大野治房(? - 1615年)是安土桃山时代到江户时代前期的武将。他是大野治长之弟,大野治胤(大野道犬)之兄。他与兄长一同侍奉丰臣秀吉、丰臣秀赖。1614年开始的大阪之战,他与其兄一样,是主战派的中心人物之一,并指挥战事。但是他对后来治长发出的退却命令无法服从,从此兄弟不睦。之后治长欲进行和睦交涉,也遭到他的反对。翌年发生治长暗杀未遂事件,他被怀疑是主谋。
       王方翼,[唐]王方翼,字仲翔,唐代并州祁(今祁县)人。约生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卒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
细川晴元(ほそかわはるもと、永正11年(1514年) - 永禄6年3月1日(1563年3月24日))室町时代末期的细川氏的武将。父亲为细川澄元、母亲为畠山义尧之女清泰院。幼名聪明丸。 正室是细川持隆的长女。作为室町幕府管领结束了当时畿内的战乱。在家臣三好长庆叛乱后逐渐没落。是最后的拥有实权的管领。“晴元”之名是接受了第12代将军义晴的偏讳,与义晴敌对时期称为“细川六郎”,本词条为方便起见,统称“晴元”之名。
  刘巨容,男,唐朝人。朝末年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死后葬于襄阳岘山。。是唐末抵御黄巢起义的著名将领,后来被掌权的宦官诬告而死,全族诛灭。
花敬定,唐朝武将,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平定段子璋之乱,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诗予以委婉的讽刺。杜甫《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即此花卿。
杨延嗣,人称杨延嗣,《杨家将》中的人物,在“金沙滩战役”之前,杨门七子中,大郎延平(封忠孝侯、保驾大将军)、二郎延定(封义勇侯)、三郎延光(封忠武将)、四郎延朗、五郎延德(杨家军副帅)五兄弟因战功显著,都被皇帝封为殿前大将军;而六郎延昭、七郎延嗣因年纪较小,又无战功,杨业便把他们安排在杨家军中做帐前校尉。陈家谷之战中死于乱箭。
丘福(1343—1409),明濠州(今安徽凤阳)人。 行伍出身。在 成祖藩邸奉事。积多年功劳,被授为燕山中护卫千户。永乐七年(1409年)七月,丘福率大军出塞,至胪朐河,被鞑靼本雅失里诱入重围,受困乏力战阵亡。
秦彦(?-887),原名秦立,唐朝末年任宣歙观察使。与起义军作战,因功不断升迁,最后任和州刺史。最近秦彦与师铎率军突围,投奔秦宗权的部将孙儒,结果二人皆为孙儒所杀。
大谷吉继(1559年-1600年10月21日,永禄2年-庆长5年9月15日)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和大名,为越前国敦贺城城主,名字有时候也用“吉隆”。父亲是大谷伊贺守吉定(大谷盛治),母亲为高台院的女侍东殿,子吉治、木下赖继、大谷泰重及竹林院等。幼名纪之介。官位为“从五位下刑部少辅”,一般惯称大谷刑部。大谷吉继是“紫质症”患者,也可理解为吸血鬼病。
王玄志,唐将领.为安东副大都护、摄御史中丞、保定军及营田使。刘正臣领兵平卢来袭范阳,未 至,为史思明等大败之。正臣奔归,为王玄志所鸩而卒。安史叛军署徐归道平卢 节度,王玄志与平卢将侯希逸等又袭杀归道。
和田惟政1532-1571 足利家臣。义辉死后为义昭效力,暗中支持其就任将军。保护天主教,向织田信长介绍传教士路易斯(即弗洛伊斯)。天文四年(一五三五),荒木村重出生在摄津,小名十二郎,成年之后也称为弥介或弥助。
姚令言,卒于784年,唐朝时期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人。
日本江户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茶道师范,本身也是一个大名。从年谱上看,这是一个出生就含着金勺子的贵公子,祖上是食俸禄与足利将军过往甚密的世家。其父小堀正次是统一了日本的关白丰臣秀吉之弟丰臣秀长的家老,辅佐秀长军政要务,使得远州自幼有机会接触政界要人和文化名流。同时,他本人自幼多才多艺,十一岁就在奈良兴福寺留下墨迹,二十八岁在京都大德寺获得禅号春屋宗园,在当时就是出色的诗人、歌人、书法家。 同样,优越的家庭环境,使其从小耳濡目染茶道之礼仪作法,为其后来成为“远州流”创始人有着重大影响。天正十六年(1588)丰臣秀吉到大和郡山城内巡视,远州当时年仅十岁,便荣幸地担任了欢迎茶会上献茶的重任。据《甫公传书》记载,“十岁时即得遇利休,其时曾仕奉太阁光临,利休用木帛茶巾点茶,时年利休七十岁。”利休即千利休,是日本战国时代最著名的茶人。
闵勖,唐末将领,藩镇.881年,奉命率军撤回江西,途经湖南,驱逐当时的观察使李裕,邓处讷和军中将校一起推举闵勖为留后,占据潭州自守,朝廷无力干预,任命闵勖为湖南观察使。
周智光(?-767),籍贯不详,唐朝同华节度使,藩镇割据时代最早的军阀之一。
田神功,卒于767年,河北南宫人。唐朝大将,参与平定安史之乱有功于国,此后又参与平定淮西度度使李希烈的叛乱,但也纵兵祸乱了富庶的江淮地区。
杨大眼,中国北魏名将。世居仇池(今甘肃西和县西南),生卒不详。其祖父杨难当,为氐豪,先称蕃于南朝宋,封冠军将军、秦州刺史、武都王,因与宋梁、南秦二州刺史甄法护不和,遂投北魏,拜征南大将军、秦、梁二州牧、南秦王。杨大眼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豪强家族。但是,因为庶出,杨大眼在这样的家庭里却并没有尊贵地位。北魏太和中期,其父奉命到北魏朝廷作官,遂举家迁居北魏都城洛阳。即便如此,杨大眼的家庭地位仍未见改观,“颇有饥寒之切”。但是,艰苦生活往往能磨炼意志,成就人才,杨大眼恰恰受益于此。他“少有胆气,骁捷异常,跳走如飞”,练就了一身绝世功夫。
颜仁郁, 字文杰,号品俊。福建德化三班泗滨人。生于唐大和(827~835)间。祖籍河南温县。祖父颜景茂,为兵曹参军,入闽任福州侯官县令。父颜芳(787~860),随其父入闽,辗转来到永福(今永泰)县归德场归义乡山亭里(今德化县三班镇泗滨村),受聘于金员外为家塾教师,后怡情当地山水,定居肇基于此。仁郁为颜芳第七子。
内藤正成〔ないとう まさなり〕 1528年~1602年 甚一郎、四郎左尉门,甚五郎左尉门清政(忠乡)次子。 内藤氏据说是藤原氏秀乡流(真的假的也搞不清楚),家纹是下り藤。曾祖父重清时代因为应仁之乱移居到三河国碧海郡上野村...
李正己 (733-781),唐朝地方割据军阀。高句丽人,生于营州(今辽宁朝阳)。本名怀玉。初为平卢军裨将,节度使王玄志死后,推侯希逸为帅。上元二年(761)随希逸南迁青州(治今山东益都)。永泰元年(765)逐侯希逸,代为平卢淄青节度观察使,受赐名正己。与田承嗣、薛嵩、李宝臣、梁崇义等更相影响。大历中,李灵曜叛唐,他又乘机占领曹、濮、徐、兖、郓州,并原有淄青等十州,共有十五州之地,在藩镇中最为强大。建中初,约田悦、梁崇义、李惟岳同叛他屯兵济阴,增加徐州兵力,扼守江淮,唐漕运为之改道。不久,疽发背死。
郭英乂,先朝陇右节度使、左羽林军将军知运之季子也。少以父业,习知武艺,策名河、陇间,以军功累迁诸卫员外将军。至德初,肃宗兴师朔野,英乂以将门子特见任用,迁陇右节度使、兼御史中丞。既收二京,征还阙下,掌禁兵。迁羽林军大将军,加特进。以家艰去职。英乂奔于简州,普州刺史韩澄斩英乂首以送旰,并屠其妻子焉。
高山重友(1549-1615) 高山右近,生于天文21年(1552年),死于庆长20年1月8日(1615年2月4日)通称彦五郎。是战国时期非常特殊的一位武士,作为茶人,他是利休七哲之一。(利休七哲:蒲生氏乡、细川忠兴、高山重友、古田重...
高满政,隋马邑镇将,后从刘武周起兵。刘武周死后,突厥任命苑君璋为大行台,统帅其余众,井令突厥将领郁射设督兵助镇。苑君璋与高满政进攻代州 (今山西代县),被唐军打败。唐高祖遣使劝他归附唐朝,但苑君璋拒绝,并再次进犯代州,仍被打败。高满政主张“尽杀突厥以归唐朝”,苑君璋不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高满政顺应人心,杀死守卫在马邑的突厥兵,并逼苑君璋归唐,苑君璋在内外叛离、置身无所的情势下亡奔突厥。高满政以朔州城投降唐朝,被唐任命为朔州总管,封为荣国公。